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极限挑战观后感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极限挑战观后感【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引言:极限挑战节目的概述2.没有伞的孩子的含义3.极限挑战节目中的挑战项目4.挑战项目对参与者的启示5.结论:努力奔跑的重要性正文(篇1)【引言】《极限挑战》是一档热门的中国综艺节目,节目以挑战极限为主题,邀请了一些知名演员和艺人参与。
节目中的挑战项目种类繁多,既考验了参与者的体能,又挑战了他们的智慧。
在这档节目中,参与者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都勇敢地迎接挑战,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没有伞的孩子的含义】“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这句话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去应对这些困难。
这时候,我们就像没有伞的孩子一样,必须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迎接挑战,才能取得成功。
【极限挑战节目中的挑战项目】在《极限挑战》节目中,参与者们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项目,比如高空跳跃、水上滑板、穿越毒液河等。
这些项目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体能,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智慧和勇气。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参与者们不仅要克服恐惧,还要学会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挑战项目对参与者的启示】对于参与者来说,极限挑战节目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努力奔跑的重要性。
在节目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还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和发挥团队的力量。
他们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在节目中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地努力奔跑,才能取得成功。
【结论】总的来说,《极限挑战》节目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地努力奔跑,才能取得成功。
目录(篇2)1.极限挑战节目概述2.没有伞的孩子的含义3.必须努力奔跑的原因4.观后感及启示正文(篇2)【极限挑战节目概述】《极限挑战》是一档热门的中国综艺节目,节目以六位明星组成的挑战者团队为主角,他们需要完成各种艰难的任务和挑战。
铁人先锋试题答案

铁人先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铁人三项包括以下哪三项运动?A. 游泳、自行车、长跑B. 举重、射箭、马术C. 跳高、跳远、铅球D. 足球、篮球、排球答案:A2. 铁人三项比赛的起源地是哪里?A. 法国B. 英国C. 美国D. 澳大利亚答案:A3. 铁人三项比赛中,以下哪项不是比赛的基本装备?A. 专业游泳帽B. 自行车头盔C. 跑鞋D. 潜水镜答案:D4. 铁人三项比赛中,游泳赛段最长的距离是多少?A. 750米B. 1500米C. 3000米D. 5000米答案:C5. 在铁人三项比赛中,自行车赛段的最短距离是多少?A. 10公里B. 20公里C. 40公里D. 100公里答案:C二、判断题1. 铁人三项比赛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
(正确)2. 铁人三项比赛中,选手可以在游泳赛段使用呼吸管。
(错误)3. 铁人三项比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正确)4. 铁人三项比赛中,选手在自行车赛段可以使用电动助力车。
(错误)5. 铁人三项比赛的长跑赛段通常是马拉松的距离。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铁人三项比赛的历史背景。
答:铁人三项比赛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最初是为了解决“哪项运动是最具有全面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这一问题。
铁人三项结合了游泳、自行车和长跑三个项目,考验选手的耐力、速度和技巧,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2. 铁人三项比赛对选手的体能要求有哪些?答:铁人三项比赛对选手的体能要求极高,需要有出色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选手需要在没有休息的情况下连续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三个项目,这对体能的挑战非常大。
3. 铁人三项比赛中,如何进行装备的转换?答:在铁人三项比赛中,装备转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选手在游泳结束后需要迅速更换自行车装备,并在自行车赛段结束后再次转换为跑步装备。
这要求选手熟练掌握装备的快速穿戴和存放,以减少转换时间。
四、论述题1. 论述铁人三项比赛对选手心理素质的影响。
十大经典励志小说

十大经典励志小说励志小说可以帮你理清思路,需要指导和建议时去看一下也是很好的。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十大经典励志小说,一起来看一下吧。
十大经典励志小说十大经典励志小说1、《信念力》奥里森·斯维特·马登着,重庆出版社本书从人生的物质贫困、精神懦弱、身体孱弱、思维羞怯等各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说明“信念力”在人们不得不面对的诸多困难前,可以起到奇迹般的作用,这个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本书就是通过大量的案例、耐心细致的论证,让读者明白,正确坚定的信念力,可以逆转人生,使人生奇迹般的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实现内宁安心(peace),力量强大(power),物质充足(plenty),身心健康(healthyandwealthy)。
十大经典励志小说2、《朝着太阳走:曙光缔造者李进巅的风雨人生》张安阳着,作家出版社长篇报告文学。
主人公李进巅由工人做到市委宣传部长,又仕途折戟,做回了工人。
改革开放大潮中,他激流勇进,一手缔造了曙光集团,成为全国汽车车桥界的龙头老大。
作者张安阳在《朝着太阳走》中,不仅描述了李进巅在创办曙光之前的风雨人生路,写他在““””中被推到市委宣传部部长位子上后又摔倒谷底的遭遇,写他走出市委大院后艰难的处境,而且更加详尽生动地描述了曙光诞生后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风雨兼程的岁月。
诸如,挂靠康华公司险些被卖掉的经历;曙光上市,发行“曙光股票”的曲折经历;在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做“红娘”,曙光准备加入一汽的经历以及被迫“重组三城”的传奇;曙光“蛇吞象”式地兼并老牌国企黄海汽车集团的艰难经历;在美国打官司斗倒假洋鬼子美国柏利莱副总裁王勇的充满传奇和悲壮色彩的经历,等等,既是曙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传奇经历,也是李进巅风雨人生的重要内容。
十大经典励志小说3、“豹走天涯”系列(其中包括《梦想启程》《巅峰见证》《极限挑战》)金飞豹着,云南人民出版社登山是一项极具冒险精神而且危险性相当高的运动,风险是这项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没有危险,登山就不能与其他众多娱乐活动区分开来。
铁人三项经典语录

铁人三项经典语录有:
1.铁人三项是人生的缩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包含在其中。
2.铁人三项是对身体和意志的极限挑战,只有克服困难和挑战,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3.铁人三项是一项考验毅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
得最后的胜利。
4.铁人三项是自我挑战和超越的运动,只有在不断挑战自我中才
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5.铁人三项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学会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的精神。
6.铁人三项是一种团队精神,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7.铁人三项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8.铁人三项是一种动力,它让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9.铁人三项是一种信念,它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10.铁人三项是一种荣耀,它让我们为国家的荣誉而奋斗。
学习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学习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敬爱的软件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随学院老师和同学来到厦门市人民会堂参加“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去之前我对于何祥美同志还一无所知。
在经过报告团的详细叙述之后,我从心底里对何祥美同志产生敬佩之情。
在这个和平年代,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在何祥美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何祥美成功的背后浸透了无数辛勤的汗水,一次次的向极限挑战,全身二十几处受伤,至今还有十几处疤痕,不难想象,他为练就这身过硬的本领,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
何祥美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中摔打磨炼,以苦为乐,终于练就一身本领。
吃苦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人生便不再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有人说,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军人的价值也很难体现了。
但在何祥美的身上使我们感觉到,虽说是和平时期,军人也一样可称为最可爱的人,因为他懂得奉献。
革命军人的职业,注定与牺牲奉献紧密相连。
勇于奉献是革命军人崇尚道德风范的集中表现,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应大力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应该向何祥美同志学习,大力弘扬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打赢本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聪明才智,让自己的青春在牺牲和奉献中闪光。
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一名狙击手集训班成员,从一名狙击手尖子,到一名“上天能飞、下海能潜、陆上能打”的“三栖精兵”,何祥美抱着不辱使命的信念苦修军事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突破心理障碍,勇于担当重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党与国家赋予的使命书写了自己最美丽的人生。
何祥美同志是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是部队官兵精武成才的榜样,也是我们“80后”青年奋发进步的生动教材。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千万个何祥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也需要千万个何祥美。
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战斗精神教育

让战斗精神之树常青所谓的战斗精神:是指由军人信念、情感、意志和能力等高度浓缩的一种战争精神力量。
战斗精神的主要内容:听党指挥、爱警精武;不怕牺牲,敢打头阵;意志坚毅,处变不惊;护法守纪、令行禁止;攻坚克难、全力制胜。
可以这样讲,作为武警战士,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战斗精神是我们完成任务的精神动力、更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如果把战斗精神比喻为一棵树的话,经过若干年,我们就会看到,有的同志的战斗精神之树早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有的同志的战斗精神之树却渐渐枯萎,甚至毫无生机。
那么,如何能使大家的战斗精神之树常青,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目标?这就是我和大家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一、战斗精神要在本职岗位中磨砺世间上,军人最渴望和平,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和平。
为此,无数的军人付出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然而,对于军人而言,只有战争期和战争准备期,这就是我们军人存在的价值所在。
而要想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就必须要在战争准备期内把工作做好。
同志们都看过电影《甲午战争》吧?清朝北洋水师组建初期,官兵作战英勇,无数次击败来犯之敌。
几年后,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尽管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在战斗中拼尽了全力,但最后还是被打得溃不成军。
为什么日本会打赢这场战争呢?原来他们派奸细在观察时发现,北洋水师舰艇的大炮上落满了灰尘,显然很长时间没有擦试了;舰艇的围栏上晾着士兵的衣物,杂乱不堪;甲板上的官兵衣冠不整,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喝酒聊天。
看到这种情形,日本人得出一条结论:中国水师作风拖拖拉拉,精神松松垮垮,不像传说的那样,已经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可以放心地进攻了。
从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一支部队是否具备战斗力,官兵是否具有旺盛的战斗精神,只要看看他们平时的表现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支平时要求不严,没有战斗精神的部队是很难取得胜利的。
平时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提炼出战斗精神,过硬的战斗精神来源于平时的工作岗位。
反劫机中队班长徐忠磊自从接触排爆的那个时候起,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岗位。
向生命极限挑战演讲稿参考

向生命极限挑战演讲稿参考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我看了看今天参加演讲的女士们,除了如花似玉的姑娘们,就是漂亮时髦、风姿绰约的少妇们,唯独我是位年过半百的人。
要问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来凑这份热闹?我想用曹孟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假如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放一份答卷,上面写着贫穷、丑陋和死亡,答卷要求每个人必须选择其中的两项,请问你选择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贫穷和丑陋。
因为贫穷可以改变,丑陋可以整容,唯独死亡让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
癌症,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恶魔,13年前,在我38岁那年,无情地附在了我的身上。
我被诊断患了乳腺癌。
手术后出院的那天,肿瘤医院的大夫悄悄地告诉我的哥哥,说我最多还能活两年,因为我得的是乳腺癌中最厉害的一种导管癌。
面对医生的判决,命运之神冷漠而又威严地站在我的面前,命令我做出抉择。
要么拿着死神发给我的通行证到另一个世界里报到注册;要么勇敢地挺起身来,点燃自己生命的烈火,让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驱赶死神的纠缠。
面对命运之神,我想了很多。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既然终有一死,38岁的我即使跟随死神飘然而去,也不能算是夭折。
人活着不在乎寿命长短,重要的是活得要有价值,要有所追求。
我虽然不幸得了癌症,但是只要我有一个顽强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块坚实的土地,我的生命之树就会长青。
癌症患者,十之八九是被吓死的,对付癌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惧怕死亡,“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要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火把,点燃自己生命的烈火;我要用自己活生生的实例向世人证明:癌症不等于死亡。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考验我的不仅仅是肌体的疼痛,行动的困难,还有精神上的磨练。
每天下午探视病人的时间一到,病友们的丈夫,便都满面笑容地从外面为妻子买回大包小包的营养品。
病友们的亲朋好友,也时常来到床前嘘寒问暖。
二○○八电网抗冰精神很勇、很豪放

店矗室景2008年岁首的这幅被凝固在人们记忆里的既壮丽又凄美的南国冰冻画卷,也历史地定格成了一段关于人与自然抗争、人与灾害较量、人与自身生理极限挑战的故事。
这段日子,很冷、很急迫。
这段风景,很美、很苍白。
这段故事,很苦、很感人。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们,有的已将生命与夙愿注入重新耸立在山梁上的钢架铁塔的塔基,成了这一条条用银线连接成的光热走廊的永恒守护神。
有的已将伤痛逐渐抚平,把伤的记忆、痛的磨励写进日志,写入传记、写成人生的珍贵收藏。
他们中更多的是将这次踏雪破冰、爬山攀塔的艰险体验,将艰辛跋涉、卓绝拼搏的不凡经历。
将危急关头信念宣示、责任担当的崇高感受升华成了一种境乔,凝聚成了一种精神——二o O八电网抗冰精神I是的,二0oJk电网抗冰故事:很苦,很感人l是的,二00/k电网抗冰任务:很难,很艰巨!是的,二00/k电网抗冰精神:很勇,很坚韧I本期合刊是临时换稿而急就的“抗冰”专题的汇集。
这里的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场景,都在无声地诠释这催人泪下,励人奋进的“二0oJk抗冰精神”o笔者曾在一个“抗冰”现场画面上默记下了这样一个颇有文采的标语对子:“雪白旗红破关山挥洒豪情,披荆斩棘酬壮志链接彩虹”o在刚刚结束的广西电网公司9008年工作会议上,黄进平总经理用平实却又充满“豪气”的话语总结了广西电力人的这次抗冰保电的壮举:这场有史以来最为严峻、最为困难的挑战,可以说是一场实力的检阅,能力的检验,更是意志力的考验。
40多天来,我们……斗天地、抗严寒,战胜了灾害,超越了自我,惊心动魄,令人难忘。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广西电网公司完全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总书记的重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的确,二00J k电网抗冰之战:很难,很铁血l的确,二00八电网抗冰故事:很酷,很凄美l的确,二00J k电网抗冰精神:很勇,很豪放l2008.1、2(总第94期、9S菇J)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数学满分者谈:不断向极限挑战应该说我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之前并没有料到考研会拿到满分,这可能多少也会有运气的成分吧.回头看看考研复习过程发现的确复习的策略与方式都很到位,也算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
先大体说一下我数学复习的安排。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
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
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
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
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
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验资料。
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
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
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
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
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生那边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
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
那段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面会提到。
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
坦白说陈文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
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
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
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
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
微积分看的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
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
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
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
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
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
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2003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
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
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
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
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第三阶段: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看了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少,从9月到考前只看了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
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
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
这里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
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
此外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
总结一下就是:1: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选好辅导书。
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较少的,但有一点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