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发展史1
黄金发展史

3、纯手工产品及流程
纯手工饰品的品种:六角链、佛珠链、橄榄珠链以及
各种手工项链、手链等。
4、机制链产品及流程
满天星链
水波纹 链
蛇骨链
铭心人梦想:铸造铭心精品,追求和谐 完美,携手铭心人士共赢财富未来!!!
谢谢大家!
八、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
• 国家管控 •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标志中
国黄金市场的开放。
九、黄金饰品的分类及工艺流程
1.倒模产品 2.油压产品 3.纯手工产品 4.机制链产品
1、倒模产品
倒模产品的品种大概有以下几种:各种款式的花戒、网状吊坠、心串项链、 双批项链、各种花型手链、耳钉以及各种花坠等产品。另外市场上各种空心 摆件也属于倒模产品。
• 黄金不表述方法
• 比例法 • Au99.95 即为含金量为99.95% • K金表述 • 每k含金量为4.166666%,一般用于首饰表述。Au
100% = 24k1 1K=4.1666%,18K=75% • 首饰名称表述 • 足金 千足金 万足金 • 成色口诀 • 不同成色的黄金,其颜色和光泽各不相同,成色口诀「
二、黄金的属性
• 物理属性 • 熔点高:l064.43度,密度大:19.31克/立方厘米,
韧性和延展性好,1盎司黄金可以拉成50里长的金 丝,黄金可碾成厚度为0.001毫米透绿色的金箔, 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
• 化学属性
• 黄金抗氧化能力非常强,单质黄金的物理稳定性非 常好,所以自然界存在黄金单质;
七青、八黄、九带赤(或九口赤),四六不呈金」。
四、黄金货币体系演变史
– 黄金货币时期 – 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 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标志着黄金非货 币化时期的到来。
中国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馆 。 因欧 洲 国 家 实行 金 本 位 的 需 要 ,使 上 海 成 为 中 国黄 金 的 最 大 的集散市 场 ,黄金 交易 日益兴 旺 。
是 称 量 货 币 ,按 重 量 行 使 。 它 有 两 个 单位 ,
一
个是 “ ” 斤 ,一 斤合 1 6两 : 一个是 “ ” 另 镒 ,
一
镒合 2 0两 。这 两个单位 混合使 用。 黄金作
货 币形状也 不 固定 , 或块 、 或饼 、 或砣 。其 中 ,
数 江淮 一 带 出土 的黄金 比较成 形 ,已经铸 成
金 银 的行 业 组 织 ,即金 银 行 。北
物 品 交 易 所成 立 ,金银 为其 买 卖 对 象 之一 。1 2 9 1年 夏秋 之交 ,设 立 各 种 交 易所 达 到 了高潮 ,上 海 金 业 公 会也 将 金 业 商会 改组 为 上 海 金业 交 易 所 ,于 1 2 1年 1 9 1月 1 日开 幕 。从 此 ,中 国有 了正 规 3 的黄 金市 场。 13 0年 5月 ,国 民政 府禁 止 9 黄 金 出 口以前 ,上 海 的 黄 金市 场 同 国 际黄 金 市 场 关 系密 切 。 中 国
的 当属 黄金 。西 汉著 名 历 史 学家 司 马迁 对 此
钤 有 “ 爰 ” 陈爰 ”等 宇样 。钱 币 学界 称 郢 、“
之为 “ 爰金 ”其 中, 爰 ”是重 量名称 或单位 , , “ 前 一字 是 地 名 ,表 明铸 造地 。 而 “ ”是 楚 郢 国的首 都 ,爰 金 的 出土 地又 都 在 当时 楚 国 的 范 围 内 ,所 以它们 都 应 该是 楚 国 的货 币。 此
复 。 由于 各海 关 逐 步 开 放 ,进 出
银 铺 ,后 来 又 有 银 楼 ,而 不 再 以 金 银铺 为名 了。 近 代 受 西 方 影 响 , 中 国 黄 金 买 卖 的专 业 市 场 逐 渐形 成 。上 海 的 黄 金买 卖 约 始于 清 同治 十 二
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第一章绪论黄金作为一种具有货币属性的贵金属,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商品之一。
自2002年中国的黄金市场逐步放开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黄金市场。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章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历程2.1 中国黄金市场放开的历史中国黄金市场的放开是指中国央行在2002年将中国大陆地区的黄金市场开放,同时开始实行黄金的市场化交易。
在此之前,黄金一直被视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其交易只能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的银行进行。
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的黄金市场规模一路扩大,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黄金市场之一。
2.2 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增长自2002年中国黄金市场的逐步放开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黄金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0多吨,成为全球第一个黄金市场总规模突破10,000吨的国家。
第三章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3.1 中国黄金市场的交易方式中国黄金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现货现金交易、跨境交易等。
其中,现货交易是中国黄金市场最为常见的交易方式,其透明度和实时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2 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和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的方面,中国黄金市场通常会参考伦敦金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等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而在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方面,则主要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季节性需求变化、购买力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3 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机制作为一个逐步成熟的市场,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机制已经越来越健全。
中国黄金协会作为中国黄金行业的唯一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行业规范、调控市场价格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中国证监会、中国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也参与了黄金市场的监管工作,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稳健运作。
金银发展史简介(上)

金银发展史简介
——xx分析
一、黄金演变历史
1、黄金崇拜时期(远古时代)
• 古老的黄金崇拜主要与太阳有关,在西方被 誉为太阳神的汗珠,象征着光明,最早始于 闪族人,随着闪族人的不断外迁,黄金崇拜 的观念也随之进入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半岛、 希腊半岛等地区。 该时期图腾象征意义较浓,如古埃及人的太 阳神和古蜀人的太阳神鸟等,黄金被视为神 圣的器物。
该时期孕育出了古埃及和古罗马等黄金文明, 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价值。
•
古 代 君 王 黄 金 权 杖
图 坦 卡 蒙 黄 金 头 像
埃 及 法 老 黄 金 棺
马 王 堆 出 土 金 缕 玉 衣
3、金本位制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 随着黄金文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金币本位 制,该时期黄金货币价值得到了长足发展, 最终因掠夺而逐渐没落,到一战时彻底崩溃。 公元1717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后, 金本位制再次得到了新的发展。 该时期黄金的货币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对 稳定物价和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历 史上掀起了一轮淘金热潮。
•
古 代 拜 占 庭 蝶 形 金 币
古 代 欧 洲 海 盗 船 金 币
古 代 贵 霜 王 朝 金 币
古 代 大 清 王 朝 金 币
淘 金 潮 中 崛 起 的 城 市 — 旧 金 山
4、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 二战的爆发使得纸币不断超发,金汇兑制开 始走向末路,直到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 森林会议上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 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新制度后,金本位制 正式寿终正寝。 该时期是美国取代英国国际地位的时期,自 此后英镑开始没落,美元不断崛起并最终成 为国际货币。
中国黄金发展史1

中国黄金发展史: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
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
但我国民众对黄金的痴迷仍然是可圈可点。
从考古成果来看,黄金在我国战国秦汉时代广泛被贵族阶层所使用,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的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生动的体现了汉代黄金制作工资的高超水平,在西汉时代,人们深信玉石能是尸体不朽,而金丝成为连接不同形状玉片的重要工具。
千年后这件“金缕玉衣”依然保存完整,可见当时很待黄金工匠已具备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但限于当时黄金的熔炼技术有限,黄金的仅作为突出饰品艳丽的点缀材料。
从隋唐到宋元清明是及,随着黄金加工工艺的进步,黄金逐渐褪下宗教的神秘色彩,黄金首饰大量进入民间,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黄金文化的主体。
1,中国古代黄金发展史,商代中期,公元前13~14世纪我国就掌握了制作金器的技术,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金器(公元前2100年~1600年)河北省藁城县西村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66年)宫殿遗址和河南省安阳殷中出土的凹凸花纹的金叶和金贝币等也年代较远。
其中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
这种金箔是经过锤锻加工而成的。
这说明在商代我国黄金的加工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的卫墓中发现的包在铜矛、矛柄和车衡两端上极薄的金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包金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在这一时期,楚国使用一种叫“郢爰”的金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币。
楚国的金币“郢爰”,可以解释为楚国铸造、用于商业交换和分割称重的黄金货币。
汉代以前,帝王手里积聚了大量黄金,一次赏赐多者上几十万斤,少者几千斤。
这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不少金矿资源并已逐步掌握了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艺。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黄金,作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储备和投资工具,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还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市场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演变,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早期文明社会,黄金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古埃及的法老到古希腊的神殿,黄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财富。
在古代,黄金主要用于贸易和装饰。
人们通过将黄金制成饰品、雕塑和器物来展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黄金也成为各种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中的重要媒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更加依赖黄金作为货币形式的交换媒介。
例如,在中国,黄金元宝被广泛接受并用于贸易和支付。
此外,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等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黄金货币体系。
这使得黄金成为了跨国贸易和金融交流的关键。
二、现代黄金市场的崛起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全球贸易的扩大,黄金市场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其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是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解除,结束了国际黄金标准。
这一举措使黄金脱离了货币背书的束缚,成为自由浮动的商品。
之后,黄金市场开始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黄金市场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在线交易平台的出现使投资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黄金市场,并实时跟踪市场波动。
这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同时也改变了黄金交易的机构化和透明度。
三、黄金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目前,黄金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寻求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
其次,黄金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这将刺激对黄金的需求增长。
此外,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黄金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然而,黄金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黄金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其他替代性投资工具的出现也可能影响到黄金市场的需求。
黄金历史

黄金历史一、黄金发展历史尽管黄金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性,但是在人类发现黄金、开采黄金、冶炼黄金并对黄金进行加工之前,黄金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惰性物质。
因此,黄金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下述内容是一些创造历史的时刻。
1. 公元前3600年首次黄金冶炼古埃及金匠为了从矿石中提取黄金,使用防火粘土制成的吹管对熔炉进行加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黄金冶炼。
2. 公元前2600年早期黄金首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今日伊拉克)金匠制作了最古老的黄金首饰之一,一件由青金石、玛瑙和柳叶形金坠组成的头饰。
3.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200年金饰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匠们发明了脱蜡铸造技术。
此工艺改良了黄金的硬度和颜色,因此拓宽了黄金产品的市场。
4. 公元前1223年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古代黄金工艺的重大成就。
5. 公元前950年所罗门神殿也门的示巴女王赠送给以色列的所罗门王2500公斤黄金,使他的黄金持有量达到5700公斤。
所罗门使用部分黄金修建了著名的所罗门神殿,据说神殿覆盖着一层黄金。
6. 公元前600年黄金首次应用于牙科医学伊特鲁里亚人使用金丝固定假牙,这是人类首次把黄金应用于牙科医学中。
黄金良好的生物适性,可延展性以及抗腐蚀性使其在今日的牙科应用中依然很有价值。
7. 公元前564年黄金货币诞生克罗伊斯王改进了黄金精炼技术,使他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黄金货币。
统一的含金量使这种金币被广泛认可并用于贸易中。
8. 公元300年黄金纳米颗粒古罗马人用黄金为酒杯着色。
融化的黄金粉末加入到玻璃中扩散成黄金纳米颗粒,使玻璃显出亮红色。
9. 公元1300年设立纯度印记为了检查和保证贵金属品质,世界上第一个纯度印记体系在伦敦的金匠行会设立,今天的伦敦金属货币检验室仍旧位于此处。
10. 公元1370年金块荒开始1370—1420年间,欧洲主要金矿完全枯竭,欧洲地区的黄金开采和生产急剧下降,这一时期被称为“金块荒”。
11. 公元1422年威尼斯创纪录的一年威尼斯铸币厂创纪录地铸造了120万枚达克特金币(曾在欧洲许多国家通用的金币),为此使用了来自非洲和中亚的4.26公吨黄金。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33,宋子文“废两改元”—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 1934,美国《白银收购法案 》,废金复银 1935,法币改革 ,禁止银元流通 1937,中日八年战争,法币贬值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1948,蒋介石—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49,国民党战败,将上海国库80吨黄金和120吨白银转移到台湾 (蒋介石)
马克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一直 将其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 黄金贫乏的国家。总量上的匮乏使黄金缺乏成为流 通手段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 承担主要货币职能是金属——白银。
因此,中国并没有像众多国家一样实行金本位,而
缺点:往往超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贬值。
明朝
1375年,明朝朱元璋发行“禁银令”,禁止国民使用金银买 卖,只准许使用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历史上,中国发生 了三次禁银事件,第二次禁银是1935年民国“法币改革”; 第三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9年(1950-1999)
1492年,西班牙女王赞助哥伦布寻找东方“黄金国度”,10 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6世纪中叶,西班牙征 服了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拉丁 美洲300年中,西班牙获得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16-18世纪,拉丁美洲的白银产量占全球白银产量的80%,其 中30%-60%流入中国
金银进入21世纪,主要事件引导金银史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了 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 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 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 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黄金发展史: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
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
但我国民众对黄金的痴迷仍然是可圈可点。
从考古成果来看,黄金在我国战国秦汉时代广泛被贵族阶层所使用,1968 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的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 生动的体现了汉代黄金制作工资的高超水平,在西汉时代,人们深信玉石能是尸体不朽,而金丝成为连接不同形状玉片的重要工具。
千年后这件“金缕玉衣” 依然保存完整,可见当时很待黄金工匠已具备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但限于当时黄金的熔炼技术有限,黄金的仅作为突出饰品艳丽的点缀材料。
从隋唐到宋元清明是及,随着黄金加工工艺的进步,黄金逐渐褪下宗教的神秘色彩,黄金首饰大量进入民间,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黄金文化的主体。
1,中国古代黄金发展史,商代中期,公元前13~14 世纪我国就掌握了制作金器的技术,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金器(公元前2100年〜1600年)河北省藁城县西村的商代(公元前1600~ 前1066 年)宫殿遗址和河南省安阳殷中出土的凹凸花纹的金叶和金贝币等也年代较远。
其中的金箔厚度仅0.01 毫米。
这种金箔是经过锤锻加工而成的。
这说明在商代我国黄金的加工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的卫墓中发现的包在铜矛、矛柄和车衡两端上极薄的金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包金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在这一时期,楚国使用一种叫“郢爰”的金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币。
楚国的金币“郢爰” ,可以解释为楚国铸造、用于商业交换和分割称重的黄金货币。
汉代以前,帝王手里积聚了大量黄金,一次赏赐多者上几十万斤,少者几千斤。
这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不少金矿资源并已逐步掌握了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艺。
隋唐时代,人们对黄金首饰的向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金银器的制作出现了大量技术高超的制作工艺,掐丝,镶嵌,鎏金,包金等几十种工艺,写着技法流传至今甚至还在沿用,唐、宋时期我国黄金生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仅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的黄金生产可追溯到北魏正始年间,在唐朝天宝年间砂金生产扩大并形成规模。
到了元朝,元世祖即位之初,明令整顿金、银、铜、铁矿山及冶炼作坊,并严禁这四种金属流出国外。
金矿产地分布在8 个省区,如内地(今河北省、山东省一部分、北京等)、辽宁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广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
元代允许民采金矿,官府课税,有时收归官办。
民采兴旺时,设提举司、提运司或总管府抽税。
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了中国,称中国是“东方黄金国” 。
他的本意是说,中国是一个富饶之邦,但也指出中国是盛产金银的。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对矿业不重视,他误认为地下资源有限,不主张开发矿业,明代的金矿业衰落破败,没有作为。
到清代顺治元年黄金杯再度准许在山东省再度开采金矿。
康熙年间(1662~1722 年)各种矿业出现振兴局面。
康熙18 年(1679 年)颁布《矿律》。
乾隆年间对金矿的开采也出现时禁时弛的政策。
我国古代生产了多少黄金,很难推测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外国的经济学家推断,在公元500 年前,中国共生产黄金170 吨。
我国历史学家和黄金专家们研究认为,在公元500 年之前已拥有黄金200 吨以上。
2. 中国近代黄金生产发展史从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为了偿付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开始强行开采金矿。
从清代咸丰年间开始,中国的矿业(也包括黄金矿业)进入矿业创始时期。
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侵入中国,通过各种形式和采用不同手段调查中国的金矿资源。
外蒙古图车西盟的金矿,就由沙皇俄国直接经营,于光绪29 年呈请试办。
19 世纪末期,黑龙江省漠河,奉天通化、桓仁,吉林省三姓,直录迁安,热河建平,山东平渡、招远、沂水、四川冕宁,湖南平江黄金洞等地均有金矿相继开采。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
在1949 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
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到1982 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 年到1982 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 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
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
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5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截止2005 年12 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 万盎司,折合约为600 吨。
(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 吨以上)按150 元/ 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 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 亿人民币。
按580 美元/ 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 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 亿美元。
截止2005 年12 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 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 左右(6 )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2003 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 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 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 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 年1-5 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 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 吨。
1-5 月累计完成79.065 吨。
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 吨,同比增长10.24% 。
2004 年1-5 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 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 ;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 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
2004 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 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 。
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 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
2005 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 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 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 年达到约240 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 至5000 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 ,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 至28 年。
(7 )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 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 年11 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
白银的放 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1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 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同年 6 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 报价制度, 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 金块矿和 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 年 10 月 30 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 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 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 4000-5000 吨。
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 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 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 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 ,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 前还只是刚刚起步, 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
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 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 3.5 克左右的现状。
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 0.2 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 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 (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 30 克 ),离印度人均约 1 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
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 吨至 500 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 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 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 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 通货膨 胀的功能远未了解。
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 从投资需求来看, 中国黄 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 将令世界再度吃惊, 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 估。
,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200 吨左右增加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