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近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学派以及相应的风格演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建筑学派指的是一群具有相似设计理念、观点和流派的建筑师,他们通过其作品对建筑风格和设计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几个著名的建筑学派及其风格演变。
第一部分:巴洛克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巴洛克建筑学派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广泛传播。
巴洛克建筑追求动感和戏剧性,以细节丰富、曲线优美的特点而著称。
典型的巴洛克建筑作品包括巴黎巴黎圣母院和意大利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洛克建筑逐渐演变为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强调装饰和精细的细节,并注重对称和轻盈感。
经典的洛可可建筑作品有法国凡尔赛宫和德国邓肯多夫花园宫殿。
第二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崛起。
这一学派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以简洁、功能性和机械化为特点。
德国包豪斯学派和荷兰德斯滕学派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包豪斯学派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而德斯滕学派则更加关注建筑的社会功能和环境影响。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子流派,如国际风格、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国际风格追求简约和纯粹,抛弃了地域性和历史因素。
而结构主义注重建筑的构造和技术性。
后现代主义则尝试打破传统建筑的规范,追求异质性和非线性。
第三部分:当代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学派的概念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风格的碰撞和融合。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种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以结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作品。
例如,后现代建筑注重装饰与细节,同时也引入了新材料和先进技术。
另外,生态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理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和风格演变自古代至今,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发展。
从巴洛克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再到当代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和理念。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艺术风格对比

凝固的历史,灵动的思维——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学号:20092905021专业:09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师范)姓名:余淑芬二十世纪初,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激动的气氛之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都在摸索自己的发展方向。
大量发明出来的新工业产品,包括飞机、汽车、远洋轮船、电话、电报等,无处不在揭示着一种新风格的诞生,而这种新风格,就是后来的现代主义风格。
其中,素有“历史活化石”之称的建筑,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起了主要的支配作用。
建筑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所谓的“新建筑”的出现,“新建筑”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是一脉相通的。
自从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诞生以来,建筑界越来越倾向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特别是拼装式的建筑方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各种建筑流派不断涌现。
被称为“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新建筑发起者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和弗兰克·赖特在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的姿态,创造了不一样的美,为现代主义的设计全面奠定了基础。
那么,作为20世纪的三大建筑巨匠,柯布西耶、米斯与弗兰克三人之间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差异呢?下面,我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一)设计领域各有所好从设计领域来说,勒·柯布西耶的生涯几乎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
由柯布西耶设计的佛莱别墅、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马赛公寓大楼都是他住宅设计的典型代表,并且在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小教堂和新思想宫也已经沉淀为建筑史上的经典。
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在二十和三十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背景与作品特点介绍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背景与作品特点介绍一、背景介绍建筑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学科,它涉及到空间布局、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师事务所,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风格。
他们的设计背景和作品特点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二、建筑设计师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赖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注重空间流动和自然采光。
他的建筑风格以平面设计的简洁和线条的流畅而闻名,代表作品有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和威斯康星州的塔利森住宅。
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
他的作品强调结构的简洁和材料的真实性,追求空间的开放和流动。
他设计的德国巴塞尔美术馆(Barcelona Pavilion)和美国芝加哥联邦大厦(Seagram Building)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 托马斯·希瓦(Thomas Heatherwick)希瓦是当代建筑设计领域的新锐人物,他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合了建筑、景观和工业设计的元素。
他设计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火炬(London Olympic Cauldron)和上海世博会英国馆(UK Pavilion)都展示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
三、作品特点1. 风格多样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风格多样,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现代主义,每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风格。
例如,赖特的作品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凡德罗追求结构的简洁和材料的真实性,希瓦则强调创新和艺术性。
2. 功能性与美学的结合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注重功能性和美学的结合。
著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

著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在建筑界,曾经涌现过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他们用自己的设计作品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师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为例,来分析他们的风格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
赖特是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他致力于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他的作品以横向流线和大量自然材料的使用为特点,营造出了一种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
赖特的代表作品包括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罗比-豪斯和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些建筑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对后来的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看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
安藤忠雄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
他的建筑作品经常采用几何形状的组合,借助光线和材料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
安藤忠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东京都港区的六本木之丘,这里有一系列由建筑、景观和艺术品组成的复合体。
安藤忠雄通过创造性地利用空间和材料,打破了传统建筑的边界,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而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则以其前卫的设计理念和强调功能性而著名。
雷姆·库哈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团体“毕卡索”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通常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大面积的玻璃和金属结构为特点。
库哈斯的代表作品包括荷兰鹿特丹的市政厅和美国纽约的康奔斯艺术中心。
这些建筑的外观简洁大胆,内部空间灵活多变,体现了库哈斯追求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另外一个备受瞩目的建筑师是中国的伍德.迈斯特和SOM事务所。
伍德.迈斯特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的鸟巢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而SOM事务所则以其大型建筑项目而闻名,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塔和迪拜的哈利法塔。
这些建筑的设计融合了创新的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地标。
建筑艺术流派

建筑艺术流派建筑艺术是一门融合设计、工程和艺术的学科,涵盖了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几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流派。
一、古埃及建筑艺术流派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建筑艺术流派以宏伟的金字塔和壮观的庙宇而闻名于世。
古埃及建筑善于利用石材和巨大的石块,创造出巨大而稳固的建筑物。
金字塔是古埃及建筑的瑰宝,它们由数百万块巨石叠加而成,代表了古埃及人民对王室统治者的尊敬和敬仰。
此外,古埃及建筑流派还注重加强建筑物的纵向感,以彰显建筑的高度和庄严。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流派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而著名。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传统中国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注重重要建筑元素的布局和设计,如门楼、门廊、殿堂和宫殿。
中国建筑流派还注重建筑物的整体感,通过布局和造型来传达建筑的意义和内涵。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将园林景观自然地融入建筑中,创造出优美而宜人的建筑环境。
三、哥特式建筑艺术流派哥特式建筑流派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以其高耸的尖顶、精致的雕刻和宏伟的拱顶而著名。
哥特式建筑流派注重建筑的垂直感,通过高尖顶和塔楼来营造建筑的壮观氛围。
哥特式建筑的外观常常充满了细致的雕刻和装饰,如各种尖角的拱门、尖顶上的铁艺花窗和雕塑等。
这些装饰物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还赋予了建筑历史和宗教的意义。
四、现代主义建筑艺术流派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以其简洁、功能性和先进的技术而著名。
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传统的装饰和雕塑,追求简约和实用。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暴露也成为其特点之一。
另外,现代主义建筑还尝试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
这些创新使得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解读

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解读近几十年来,建筑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建筑师,他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作品风格,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解读几位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探索他们在建筑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建筑作品展现了有机的设计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赖特的作品以独特的平面布局、流线型结构和大量使用自然材料而闻名,建筑形式极富创意。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坎宁安别墅(Fallingwater),被誉为现代住宅建筑的杰作。
坎宁安别墅建在瀑布上方,利用了周围大自然的元素进行设计,使得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赖特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和谐的理念,以及对功能性与美学的均衡追求。
二、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女性建筑师,她以其独特的曲线和流线型设计风格而闻名。
哈迪德的作品充满动态感和未来感,让人联想到奇幻的科幻世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
这座体育场以其外部复杂的钢结构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哈迪德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尖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巨大空间内部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并将功能性和美学完美结合。
哈迪德的作品不仅仅限于建筑领域,她还涉足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多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赞誉和奖项。
三、伊·米·佩伦(Im Pei)伊·米·佩伦是一位出生于中国的美籍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大师之一。
佩伦的设计风格以简洁、几何和纯粹为特点,他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追求平衡和谐的空间感。
佩伦的最著名作品之一是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这座玻璃金字塔在卢浮宫内院中独立耸立,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国际四大建筑师

2、巴西圣保罗,Auditório Ibirapuera 、巴西圣保罗, 为什么酷:1951年,联合国的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为纪念圣保罗建城 400周年而设计了此建筑物,但直到2005年,它才竣工,总造价为1280万 美元(幸运的是,这位建筑大师终于活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这座建筑物 的现代性并没有磨灭其不规则的外形和所呈现出的乌托邦精神。60英尺长 的后台还可以打开,用于举办户外音乐会。 如何访问:在公园里尽情享受它的外表吧,或者买张票进去参观。
11、西班牙,毕尔巴鄂博物馆 为什么酷: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座博物馆时,如水波般的钛墙就会牢牢 吸引住你的目光。该博物馆是设计师使用一套用于v空气动力学的电脑软 件逐步设计而成。整座博物馆的陈列空间有1.1万方公尺,分成19个展示厅, 其中一间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艺廊之一。 如何访问:周二至周日对外开放,门票价格为10美元。
5.瑞典马尔默市,扭转大厦 瑞典马尔默市, 瑞典马尔默市 为什么酷:由于技术日益发达,今天 已经可以建造出像“扭转大厦”一样 的建筑了。扭转大厦的楼体整个呈90 度顺时针旋转,可以说相当“非主 流”。大厦高656英尺,是斯堪的纳维 亚半岛上最高的建筑,10层一下是写 字间,10层以上是公寓。 如何访问:没有旅行团,但你可 以在第七层和朋友聊天,这里可以容 纳30人,是免费的,不过需要提前预 订。隔壁的购物中心和大厦有一个通 道相连,还有餐厅。
7、德国柏林,犹太人博 、德国柏林, 物馆 为什么酷:除了大屠 杀外,犹太人博物馆里还 有扭曲的大厅,有角度的 楼体,房间玻璃也呈对角 分开。在“放逐花园”外, 还有49个装饰了橄榄树图 案的柱子,呈12度倾斜。 “迷幻”就是这座建筑物 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反 映二战时期犹太人被运送 至集中营的感觉。 如何访问:成人票为6 美元。每天早上10点开馆。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共5页word资料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勒·柯布西耶、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和赖特并称为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
虽然他们对建筑都有着狂热的情怀,在建筑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他们的建筑风格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
(一)、三者的建筑风格科布西耶设计观点:①机械美学的奠基人:机械和机器的形式是他的最高理想之一。
建筑应该是生活于其中的其中。
②社会民主化立场:设计为大众服务,设计的功能性主张。
与个人感觉第一的观点相矛盾。
又具有专制化的特征。
③从德国设计先驱贝伦斯的阶级观念中转变为设计为社会的稳定服务的思想。
④立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建筑基本语汇有:建筑的六个面;柱子支持结构;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大的室内空间;开阔的窗子和引风景入室的设计;白色的结构;模拟轮船的造型特征。
⑤宗教化趋向和粗野主义的特点。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米斯•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米斯·凡德洛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是国际主义产生的重要人物。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精神活动:我们必须设定新的价值,固定我们的终级目标,以便我们可以建立标准.因为正确的以及有意义的,对于任何时代来说——包括这个新的时代——是这样的:给精神一个存在的机会。
他坚持非政治化的立场:对纳粹充满厌恶和不满,同时他也是设计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他设计教育的核心是非政治化,以建筑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
勒·柯布西耶、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和赖特并称为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
虽然他们对建筑都有着狂热的情怀,在建筑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他们的建筑风格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
(一)、三者的建筑风格
科布西耶设计观点:①机械美学的奠基人:机械和机器的形式是他的最高理想之一。
建筑应该是生活于其中的其中。
②社会民主化立场:设计为大众服务,设计的功能性主张。
与个人感觉第一的观点相矛盾。
又具有专制化的特征。
③从德国设计先驱贝伦斯的阶级观念中转变为设计为社会的稳定服务的思想。
④立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建筑基本语汇有:建筑的六个面;柱子支持结构;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大的室内空间;开阔的窗子和引风景入室的设计;白色的结构;模拟轮船的造型特征。
⑤宗教化趋向和粗野主义的特点。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米斯•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米斯·凡德洛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是国际主义产生的重要人物。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精神活动:我们必须设定新的价值,固定我们的终级目标,以便我们可以建立标准.因为正确的以及有意义的,对于任何时代来说——包括这个新的时代——是这样的:给精神一个存在的机会。
他坚持非政治化的立场:对纳粹充满厌恶和不满,同时他也是设计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他设计教育的核心是非政治化,以建筑为中心。
赖特是美国现代建筑个人特点最大的设计师,他个人风格有过不少的变化,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分,与当时领导世界设计主流的现代主义、新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
采用大量几何图形,极具装饰性。
另外努力在作品和自然环境中找寻和谐的关系。
虽然他一直否定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但其作品却渗透出现代气息,所以仍把他当作具有强烈风格的现代主义大师来看。
其设计的都市建筑有强烈的反都市化倾向,大部分外部密封,内部开放,代表有纽约水牛城的拉金公司等。
1880年他有机建筑观念形成:1、简练应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多种多样。
3、建筑应与环境协调。
4、建筑色彩应与环境一致。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统一和完整性。
(二)、三者建筑风格的比较
1、科布西耶与米斯•凡德洛建筑风格比较
科布西耶与米斯•凡德洛都主张采用钢筋水泥作为建筑的材料,在建筑外形上都体现了一种简单的机械美。
在室内装饰上,他们都喜欢用一些简洁的几何图形来装饰建筑,强调立体主义结构。
不同的是,科布西耶室内设计不强调太多的装饰,只是通过特殊的组合将室内变成一个细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他认为建筑是为大众设计的,强调设计的功能性,而米斯•凡德洛则主张少则多设计理念,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对于他来说,建筑就是建筑,他的关心仅仅在建筑之上,他完全是从技术层面来看设计的,至于为谁设计,对于他来讲并不重要。
他的建筑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
从而受到其他建筑师的批评。
同时科布西耶主张设计为社会的稳定服务的思想,代表当时的政治立场,而米斯•凡德洛坚持非政治化的立场:对纳粹充满厌恶和不满。
2、科布西耶与赖特建筑风格比较
科布西耶与赖特都主张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混凝土的采用),倾向于宽大的室内空间,喜欢用开阔的窗子,将引风景入室内的,给人创造一种迂阔的空间遐想的设计。
不同的是,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肃而夸张。
赖特提出有机建筑学:对待环境,他主张建筑应与大
自然和谐,他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
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同时与柯布西耶一样他也喜欢机械美学,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
3、米斯•凡德洛与赖特建筑风格比较
米斯•凡德洛与赖特都对单独的建筑情有独钟,不太喜欢大规模的区域设计,他们在装饰上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但是在装饰上,米斯•凡德洛提倡的少则多理念,不采用过多的装饰;而赖特则采用大量几何图形,极具装饰性。
在建筑材料上,他们都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的优点,但是赖特在灵活运用新材料和采用新结构方面更加注重,如其建筑一般都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
米斯•凡德洛与赖特都注重室内与室外的沟通,不同的地方是米斯•凡德洛室内室外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代表作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充分展现出来。
而赖特的建筑更加灵活多样,把建筑置于大自然当中,建筑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具备安静隐蔽的特色。
其中,流水别墅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整座别墅就像是生长在大自然当中一样,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