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含必修五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

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
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
小学而大遗 将军身被坚执锐
(一)形容词作名词 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1)、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二)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从(在、当)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二、一词多义
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 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 衣或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 申为恐惧、害怕。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 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 季节、节操、节拍等。 例如: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 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一、通假字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 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 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 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 大有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 礼貌称呼。
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事实与想的 一样,不出意料。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突然、意外的事变;今义:副词, 很。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古义:特指婆婆;今义:公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义:特指哥哥;今义:父亲和哥哥。
cháo上朝
朝见,朝拜 朝廷 朝代 朝政
7坐南朝北
对、向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台阶 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扶辇下除
清除,去掉
整修,修理 拜官, 授职 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我从去年辞帝京, 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6大礼不辞小让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8近者奉辞伐罪 言词,言语 文词,文学 推辞 告别,辞别 古代的一种文体 讲究,计较 辞谢, 婉言道歉 命令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近于,几乎 大概,恐怕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犯法当死 8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9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对着,面对 抵,相抵 阻挡,抵挡 执掌,主持 承担 应当,应该 判处,判罪 占据、把守 值,在,正在 必然,必定、一定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 (1)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文言句式——省略句
❖ 3.省宾语: ❖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
斗厄酒。 ❖ ⑷竖子不足与( )谋。
文言句式——省略句
❖ .省介词 ❖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J、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2.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 吾 不 能· 举·全 吴 之 地 , 十 万 之 众 ,
受制于人
··
3.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既自以心为形役· 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文言句式——省略句
❖ 1.省主语:
❖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承前省略
❖ ⑵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略
❖ ⑶(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曰:“不若与人。” 对话省略
文言句式——省略句
❖ 2.省谓语: ❖ ⑴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 ⑵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 ❖ ⑶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言句式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4、备:bèi ①具备,完备。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齐全,周详,周到。

李渔《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③副词,尽,皆。

《左传•城濮之战》:“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④充数,充备。

《史记•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⑤防备,准备,预备。

《左传•之战》:“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⑥设施,措施。

《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5、主簿:秘书。

6、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7、《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

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8、《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9、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形作动)10、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11、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
倒装句的常见类型: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倒装句的常见类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
形 声 辨
是“海”的意思。 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义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
法 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 三 ) 通 假 字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 意思。 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还有“案”通“按”,“庴”通“措”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
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 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 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

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
词 使 动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 。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词 使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二、苏教版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陈情表》(一)虚词1.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词性:解释:(连词,因为)(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词性:解释:(介词,凭借)(3)臣具以表闻词性:解释:(介词,用)(4)谨拜表以闻词性:解释:(连词,表目的)(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词性:解释:(介词,用)2.于(1)急于星火词性:解释:(介词,比)(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词性:解释:(介词,对,向)3.之(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词性:解释:(助词,的)(2)臣之进退词性:解释:(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实词1.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解释:(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解释:(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解释:(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解释:(通“又”)(5)五尺之僮通解释:(通“童”,童仆)2.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3.词类活用(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7)举臣秀才,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秀才,做孝廉)(8)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9)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10)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4.一词多义犹蒙矜育解释:(动词,怜惜)不矜名节解释:(动词,自夸)夙遭闵凶解释:(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悯巳弧弱解释:(动词,悲痛,怜惜)门衰祚薄解释:(形容词,浅薄)日薄四山解释:(动词,靠近)(三)文言句式指出以下句式类型:(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4)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6)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四)重点语句翻译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