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全聚德

全聚德:百年炉火炼就中华美食名片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的烤鸭可谓中华美食的代表,在北京,无论是全聚德前门店、和平门店,或者王府井店、奥运村店,民众排长队拿号等候就餐早已成为街头一景,众多外宾对全聚德烤鸭也赞誉有加。
历经150年风雨沧桑,全聚德这块金字招牌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辛与梦想,见证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曲折与荣耀。
从“德聚全”到“全聚德”1834年,一场大水侵袭了河北冀州,十多岁的杨全仁迫于生计,只身来到北京打拼。
他最初靠给人打短工谋生,后来在前门外大街上摆了一个卖生鸡生鸭的小摊,两条长凳,一块案板,便是全部的家当。
每天天不亮,杨全仁起身从城郊购回活鸡活鸭,亲自宰杀后出售,几年下来,渐渐有了一些积蓄。
收工回家的路上,杨全仁常路过京城当时最大的烤鸭店——便宜坊,他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开一家烤鸭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全仁等了近30年。
1864年,前门外肉市胡同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鲜果铺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早就想扩大经营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盘下了铺底。
有了自己的店铺,该起个什么字号赢得好兆头呢?杨全仁特意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指点。
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几圈,告诉杨全仁:这是一块宝地,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新楼,就能与旁边的井儿胡同构成八抬大轿的形状,这样东家就像坐上八抬大轿,生意定会红火。
不过,此前的铺子背运,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改称“全聚德”,才能冲其霉运。
要坐上“八抬大轿”,以杨全仁当时的财力来说还是个梦。
他只能先将“德聚全”倒过来,立“全聚德”为新字号。
这正合了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
杨全仁很快请人将“全聚德”制成金匾额挂在门楣上,从此涉足烤鸭经营。
“全聚德”匾额中“德”字为何少一横,历来颇有争议。
有人说杨全仁创业时,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人。
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杨全仁有意请人少写一横,表示不能“心”上横一把“刀”,“德”字的笔画则代表人数。
百年全聚德的直营回归(一)

百年全聚德的直营回归(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麦当劳、肯德等国际著名的餐饮品牌开始进入中国餐饮业,它们通过品牌的成功运作,迅速抢夺市场。
而中国本土的许多老字号却仍一味固守传统,缺乏创新,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饮食遗产上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
据统计,全国有70%的老字号已经“寿终正寝”,而中国餐饮业第一品牌——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凭着自身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大胆富有成效的探索创新,成为了中国餐饮业的领头羊。
与其说全聚德百余年的历史是一部以烤鸭为代表的老字号经营的历史,不如说是一部以品牌为代表的民族餐饮企业的发展史。
全聚德自组建集团以来,打破传统餐饮业单店经营模式,率先在国内引进连锁经营理念,通过十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在国内外拥有50余家连锁企业,全聚德品牌的影响力广及五洲四海。
据悉,全聚德在全国的直营店数从今年开始将会重新增加。
按照这个设想的具体实施战略,今后3年内,全聚德将新增30家直营店,而这个数字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据了解,在2008年底之前的3年时间里,全聚德的新增连锁直营店铺的计划数量分别为:2006年6家、2007年10家、2008年14家。
餐饮业要做大做强,无非两条路径,一是依靠直营连锁,一是依靠特许加盟。
为什么全聚德要采取直营连锁而非进一步特许加盟呢?1.国内特许法律不健全中国的特许经营规范法规尚不健全,对加盟者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
2005年2月1日起,《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全面实行,不过,充其量只是个管理办法,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特许连锁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度相距甚远。
再加上全聚德曾经特许加盟的伤痛,全聚德加大直营连锁店比例早已是冥冥中注定。
2.品牌维护日显重要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全聚德集团已经构筑成了一条“品牌经济链”,即由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产业以及品牌市场、品牌管理、品牌营销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经济链条,因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5年,全聚德集团所属直营企业和各品牌企业收入比2004年同期增长22.6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36.86%。
全聚德

品牌由来 品牌文化 经营模式 总 结
品牌由来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 鸭买卖,后来收购了一间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请来一位风水先生 商议字号,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之前的店铺在这里甚为 倒运,晦气难除,就将原来的“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
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
全 聚 德
“全而不 缺” “聚而不
全聚德是中国首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著名老字号。在中 国餐饮业500强中,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创建于1864年,跨越了三个世 纪,经历了晚清衰亡、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 义革命几个重大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公私合营,新设了分号, 扩建了老店,为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菜品经过不断创 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以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 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 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周总理曾多次把全聚德 “全鸭席”选为国宴。起始店在北京前门,在和平门、王府井以及亚运村 等地开有连锁店,在上海浦东和淮海路也有分店。有到北京“不到万里长 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的说法。年营业额有7亿多人民币,每 年销售烤鸭300余万只。
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连锁经营的拓展步伐。
Thanks
资料搜集:赵一洁 PPT制作 :范 静 演 讲 :王 丹 张一帆 周秋月 刘琳琳
火燎亚 全聚德烤鸭特点 新
1.具有优质的原料北京填鸭
2.加工设备先进 有专门的生产线,烹饪
队伍雄厚。
3.成品风味独特,光亮油润,层酥脆,外
焦里嫩,香而不腻。
全聚德继往开来的150 年

150
年
1864年,全聚德诞生,那个时候即
便是它的创始者杨全仁也不曾料到,这个
名字之于烤鸭、之于中国美食将有何等重
要的意义。
时光荏苒,2014年的今天,
历经沧桑的全聚德早已让中国乃至世界了
解烤鸭、爱上烤鸭;在这150年中包含了
多少人难忘的味道记忆;很长一段时间全
聚德三个字甚至可以等同于北京烤鸭。
一
个品牌即能代表一方美食,这是何等的荣
耀,也凝聚了所有全聚德人的努力与汗水。
即便如此,全聚德并不没有躺在功劳簿上
举步不前,而是追赶着新时期的潮流,发
展与创新并进,以150年作为一个新的起
点,总结过去的成绩与不足,制定崭新的
“百姓宴请”品牌定位目标,迎接新的挑
战。
全聚德的150年,是从历史中走来的
150年,是荟萃了无数全聚德故事的150
年,更必将是继往开来的150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全聚德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新。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解放前的北京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此时全聚德已由京城首屈一指的烤鸭店,衰落为外强中干的空架子,不但经营上难以为继,而且由于开不出工人的工资,劳资双方产生了纠纷,老店濒临破产。
在全聚德最危难的时候,当时的市长彭真对这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老字号,采取了抢救和保护措施,由政府注入资金,以公私合营的方式,保住了老店,创始人杨全仁的四世孙杨福来留任副经理,全聚德重新焕发了青春,买卖一年强似一年,营业额不断上升,新设分号,扩建老店。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国家新建了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
1957年至1978年,是中国试图摆脱苏联模式,走中国自己经济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共带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义务计划的成功开始的,带着文革后的痛苦与反思、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的。
“文革”中,全聚德牌匾当作“四旧”被抄,被迫更名为“北京烤鸭店”。
文革1966至1976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之下,1979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指示在和平门建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餐馆——北京全聚德烤鸭店。
老字号的历史和故事

老字号的历史和故事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商户。
在中国的传统商业中,老字号是一种重要的商业形态,具有不俗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实力。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及其历史和故事:北京全聚德烤鸭:北京全聚德烤鸭始创于1864年,具有15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烤鸭烹饪技艺和口味一直受到顾客的追捧,成为北京著名的特色美食。
除了烤鸭,全聚德还有熏鸭、火腿等多种肉类产品。
上海老成都小吃:上海老成都小吃成立于1937年,以经营川菜为主。
其重口味、多调料的川菜风格独具特色,深得上海本地人的喜爱。
尤其是其担担面和口水鸡等招牌菜品更是广受好评。
广州陶陶居酒家:广州陶陶居酒家始建于1903年,历经百年风雨,已成为广州餐饮行业的佼佼者。
其粤菜以传统烧腊和点心为主,制作精细,口味独特。
江苏合利居:江苏合利居成立于1894年,始创于江苏苏州。
其主营的是花生油、芝麻油等食用油品,曾经荣获过全国商品质量金奖等多项国家奖项。
同时,合利居还拓展了蜜饯、糖果、礼品等多个领域,成为了江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品牌。
以上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及其历史和故事,它们不仅是中国商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珍贵遗产。
全聚德介绍与发展历程

全聚德介绍与发展历程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大名鼎鼎的全聚德。
我还记得第一次听说全聚德,是小时候跟着爸妈去北京旅游。
那时候就听大人们念叨,来北京不吃全聚德的烤鸭,那可就算白来了。
全聚德啊,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店。
它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也就是 1864 年,这一路走过来,风风雨雨,经历了太多。
话说当年,创始人杨全仁盘下了一家干果店,然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它改成了烤鸭店。
刚开始,生意也不是一下子就火爆起来的。
杨全仁天天琢磨着怎么把鸭子烤得更好吃,怎么服务更周到。
他亲自去挑选鸭子,跟师傅们一起研究烤制的火候和配料。
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挑剔的客人。
那客人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你们这烤鸭能
有多好吃?我可是吃过不少好东西的!”杨全仁赶忙笑着迎上去说:“客官,您先尝尝,不好吃不要钱!”等鸭子上桌,那客人先是闻了闻,然后咬了一口,脸上
的表情瞬间就变了,竖起大拇指说:“嘿,还真不错!这皮脆肉嫩,香味十足啊!”从那以后,这位客人就成了全聚德的常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聚德的名声越来越大。
不仅普通老百姓爱吃,就连那些达官贵人也常常光顾。
到了现在,全聚德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名片。
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都想去尝尝那正宗的全聚德烤鸭。
我想,全聚德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那份对品质的坚持和对顾客的用心。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朋友,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去尝尝全聚德的烤鸭,感受一下这百年老店的魅力!。
全聚德发展历程及现状

全聚德发展历程及现状全聚德是中国的一家老字号餐饮企业,创立于1864年。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创始人张宗奇在北京市东城区创立了第一家全聚德烤鸭店,凭借独特的烤鸭制作工艺和口味,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京城知名餐厅。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全聚德逐渐扩展了经营范围,成为当时北京城内最受欢迎和信赖的餐饮品牌之一。
然而,在随后的政治动荡期间,全聚德受到了重创,甚至出现了停业的危机。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聚德才有机会重建。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整顿,全聚德在1954年重新开业,并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全聚德逐渐扩展了经营规模,开设了更多分店,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21世纪初,全聚德开始进行品牌升级和形象改造,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的制作工艺。
通过优化菜单、改进服务和加强宣传等措施,全聚德提升了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并成为外国人到北京旅游必去的中国餐馆之一。
然而,全聚德也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类餐厅不断涌现,给全聚德带来了压力。
其次,社会消费升级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对全聚德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健康、多样化的饮食方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聚德积极转变经营策略,推出了更多新品种和创新菜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全聚德还开设了电商平台和外卖服务,以便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
目前,全聚德已经成为中国餐饮业的知名品牌之一,拥有众多分店遍布北京市和其他重要城市。
其烤鸭依然是标志性的特色菜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而且也不断创新发展,推出一系列新品种和菜品。
总的来说,全聚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小店扩展到现在的知名品牌。
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全聚德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成为中国餐饮业中的一只翘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聚德将继续努力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口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新。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解放前的北京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此时全聚德已由京城首屈一指的烤鸭店,衰落为外强中干的空架子,不但经营上难以为继,而且由于开不出工人的工资,劳资双方产生了纠纷,老店濒临破产。
在全聚德最危难的时候,当时的市长彭真对这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老字号,采取了抢救和保护措施,由政府注入资金,以公私合营的方式,保住了老店,创始人杨全仁的四世孙杨福来留任副经理,全聚德重新焕发了青春,买卖一年强似一年,营业额不断上升,新设分号,扩建老店。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国家新建了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
1957年至1978年,是中国试图摆脱苏联模式,走中国自己经济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共带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义务计划的成功开始的,带着文革后的痛苦与反思、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的。
“文革”中,全聚德牌匾当作“四旧”被抄,被迫更
名为“北京烤鸭店”。
文革1966至1976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之下,1979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指示在和平门建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餐馆——北京
全聚德烤鸭店。
1993年“全聚德”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基础上,组成了大型集团企业——中国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公司,注重无形资产品牌的保护和增值,实现连锁经营。
同时,50余家成员企业集为一体,形成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
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团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首都旅游集团、全聚德集团、新燕莎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首都旅游集团成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5年1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即,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收购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30.91% 股权,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并列成为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7年4月,北京著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也进入全聚德股份公司,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汇聚京城多个餐饮
老字号品牌的餐饮联合舰队。
全聚德作为饭店餐饮业随着新中国成长的代表,她的成长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利环境。
如果没有这些有利条件的话,全聚德不可能从一百多年前的传统餐饮小饭馆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的政策催生了全聚德集团的组建,推动全聚德集团从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又从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股份制公司,最终发展成为公众上市公司,实现了产权体制的三次跨越。
对于全聚德的未来发展方向,其实他在连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
1993年全聚德开展了特许经营,将自己的门店开到了中国各地,但是由于“水土不服”,以及选址方面的不谨慎和商业模式的不购创新,起初的发展遭遇了瓶颈。
于是,其1998对门店重新认证,清理关闭不规范的加盟店,2002又重新完善特许经营体系。
全聚德将来的发展,连锁经营还是她的最佳选择。
其可以扩大直营店面的份额,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的战略,塑造企业的良好美誉度。
消费者就餐的品牌意识,必然会使口碑好的全聚德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利用品牌的特许经营迅速壮大,总会有一天,百年老店也会跻身于世界餐饮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