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

合集下载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

●(1)术后当日麻醉清醒后可行踝泵运动和踝关节旋转运动、股四头 肌收缩运动。
●(2)术后第2天开始至拔除引流管前,可在床上做双下肢交叉运动、 屈曲内收髋关节、练习起坐以及床上引体向上。
●(3)引流管拔除后,即可下床活动进行半蹲训练、并膝下蹲训练、 直步行走训练和跷“二郎腿”训练,直至功能恢复良好。
●辅助检查 髋部X线检查结果示双侧髋外翻,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入院诊断 双侧臀肌挛缩症。 ●主要的护理问题 焦虑、疼痛。 ●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 完善相关检查,择期手术;术后功能锻炼康复
治疗。

【护士长提问】
什么是臀肌挛缩症?
●答:臀肌挛缩症是指因臀部肌肉等软组织挛缩(即变短)而导致髋关 节运动受限的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常为双侧,单侧少见, 常因反复多次臀部肌内注射药物引起。由于婴幼儿臀部肌肉薄弱,吸 收及修复能力较差,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机械、物理及药物化学等 多种因素刺激使肌肉组织局部出血、水肿、变性、坏死,形成纤维瘢 痕组织,失去弹性。臀部外伤、感染、遗传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步态异常 站立或步行时肢体外侧外旋,呈“外八字” (鸭步)步态;跑步时只能小步幅跑动,大步幅时呈跳跃状。
●(2)双膝不能并拢 站立时,轻度外旋;坐位时,不能翘“二郎 腿”;蹲位时,可出现环圈征、蛙腿症。
●(3)臀部改变 臀部皮肤有凹陷或能扪及条索状硬快,患者站立时 相对显现患侧臀部尖削的外形,称为“尖臀征”。
骨科护理查房精品课件系列
感谢观

精湛的护理技艺,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保障。

【护理查房总结】
●臀肌挛缩症首先在于预防,应多加强宣教,小儿应尽量避免臀部肌内 注射。本病的恢复重点在于加强术后的康复锻炼,如果康复锻炼没有 引起足够重视,那么手术将功亏一篑;而功能锻炼最重要的是要持之 以恒,且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最后一关,我们应加强 出院宣教、重视出院指导及回访。

臀肌挛缩症ppt课件

臀肌挛缩症ppt课件
• 8、严重的可有驼背、身体歪斜。
#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六、诊断
• 诊断中同时应具备以下体征:外八字步 态、跑步不快、行走划圈,双下肢交膝, 并拢下蹲试验(+),Obers征(+);臀部可 触及条索状包块物。
• 8 感染因素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三、病理变化
•1 见红色的肌肉纤维被灰白色的纤维组织所替代,股骨大粗隆上更 为明显,增厚之筋膜挛缩,深入臀大肌、臀中肌部分肌纤维,成 灰黄色,可夹杂于正常肌纤维中,严重者较少有正常肌纤维。臀 大肌外上部分可见有纤维挛缩带,宽度不一致,一般为2~7厘米, 累及臀大肌全层,色泽苍白 2 围性,越接近纤维化部位萎缩越明显。肌细胞横纹消失,核皱缩 溶解,部分形成均质无结构物质。肌细胞间及肌束间纤维间隔增 大,形成纤维束,其内可见许多成纤维细胞。肌间血管数目减少, 管壁增厚,管腔小而不规则,有的闭塞,管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及 淋巴细胞浸润。
# 1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九、术后康复锻炼
• 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康复训练 能牵伸松解挛缩组织,防止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复发。 术后除一般功能锻炼措施外,需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方式。关于开 始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存在差异,有人认为术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 屈髋屈膝锻炼,4天即可下地行并膝下蹲和走一字步练习。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三、髋内收受限
1. 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 2. 坐位时双膝分开或不能架二郎腿 3. 侧卧睡眠不适 4. 下蹲时双膝分开
下蹲时双膝分开
临床表现
四、髋屈曲受限
1. 下腰双手不能触现
五、下肢假性不等长
若双侧臀肌挛缩程度不同可出现 1. 站立位一侧足跟不能着地,伴脊柱侧弯 2. 坐位双膝前后不一致 3. 卧位双侧足跟不等高,但下肢骨测量等长
1. 股骨大粗隆部有弹响,屈髋屈膝位先做髋内收 内旋,再伸直下肢可引发弹响
2. 患者主动引发的弹响有时更明显 3. 严重臀肌挛缩、髋关节不能内收内旋的患者可
无弹响
大粗隆部弹响引发试验
临床表现
二、步态异常
1. 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明显,上台阶时身体左右 晃动幅度大
2. 跛行:双下肢明显不等长时
临床表现
目前治疗情况
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定于7月23日在应 外麻醉下行臀肌挛缩松解术。
定义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 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 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弹响髋又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髂胫束因某些 原因导致肥厚或紧张,或大转子过于突出,或有 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髋关节活动时两者相互摩擦 产生弹响。还有一种弹响髋是因为髋关节先天性 脱位或关节囊松弛,造成髋关节过伸外旋时出现 弹响。
坐位双膝不等长
X线表现
双髋正位X片见髋外旋表现,小粗隆明显可见
治疗
一、手术适应症
1. 一般青少年、对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无明显影 响可不做手术
2. 弹响、疼痛明显,日常生活感觉不便,体育运 动受碍可手术
3. 运动员患者,一旦其训练或动作质量受到影响, 应考虑手术

臀肌挛缩症比较明显的症状有哪些

臀肌挛缩症比较明显的症状有哪些

臀肌挛缩症比较明显的症状有哪些臀肌挛缩症,也被称为臀部肌肉痉挛,是指臀肌群出现过度紧张或持续性收缩的一种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臀部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臀肌挛缩症比较明显的症状,并提供相关的解答。

症状臀肌挛缩症常常表现为以下症状:1. 臀部疼痛臀肌挛缩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臀部疼痛。

疼痛可能会持续或出现间歇性发作,程度从轻度到剧烈不等。

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臀部的上半部分,且可向下延伸到大腿和腰部。

2. 臀部僵硬臀肌挛缩症还会导致臀部肌肉的僵硬感。

患者可能感觉到臀部运动受限,难以进行正常的活动,例如行走、坐下和站立。

3. 功能障碍由于臀肌挛缩症会影响到臀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功能障碍:•走路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步行时腿部沉重或绞痛,步态不稳。

•举起腿部困难:臀肌的收缩会影响到屈膝和抬腿的动作,导致患者难以抬高腿部。

•上下楼困难:由于臀肌挛缩症会影响到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患者在上下楼梯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4. 疼痛加重的因素臀肌挛缩症的疼痛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而加重:•长时间不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长时间坐着不动可能会导致臀部肌肉更加紧张和疼痛。

•姿势不良: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会使臀部肌肉过度紧张,进而加重疼痛。

•运动:某些运动动作,特别是需要大量使用臀肌的运动,如深蹲或爬楼梯,可能会导致臀肌挛缩症症状的加重。

症状的诊断如果你怀疑自己出现臀肌挛缩症的症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生通常会执行以下步骤来帮助确诊: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疼痛发作的频率和加重的因素等。

2.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检查臀肌的张力、触摸臀部以确定是否存在疼痛点等。

3.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要求患者进行X射线、MRI或CT扫描来进一步评估臀部肌肉的情况,以排除其他潜在的问题。

治疗方法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通常是综合性的治疗。

臀肌挛缩症有什么症状

臀肌挛缩症有什么症状

臀肌挛缩症有什么症状如果想在陌生人的面前留下好印象的话,气质和谈吐决定一切,谈吐方面,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但气质跟人的走姿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人患有臀肌挛缩症的话,那走路的姿势简直是不忍直视。

臀肌挛缩症有什么症状呢?具体该怎么治疗?臀肌挛缩症有什么症状臀肌挛缩症患者主要表现(可自我检查)1、跑步时只能小步幅跑动,大步幅时呈跳跃状。

2、步行时呈“外八字”(鸭步或蛙形腿)步态。

3、坐位屈膝屈髋90。

不能双并膝或不能翘二郎腿。

4、双膝并拢不分开不能蹲下去,下蹲时并足膝部划圈或分开双足双膝才能蹲下。

5、屈髋或下蹲时双手放在臀部骨头凸起的地方有条索状物(或块状物)在骨头表面皮肤下面滑动或发出响声。

6、有的臀部明显板块样;有的臀部明显凹陷较尖。

7、有的侧身睡觉时上面那条腿膝盖放不到床上。

8、严重的可有驼背、身体歪斜、骨盆倾斜、脊柱侧弯、长短腿(两条腿比较不一样长)。

臀肌挛缩症怎么治疗一旦发现臀肌挛缩症应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或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绝大部分都能完全康复。

该病症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松解臀肌的挛缩带。

手术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疗效也很确切,但术后需辅助功能锻炼以促进全面康复。

指导意见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确,剂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缓慢,尽量避免同一部位连续注射。

注射后适当进行局部热敷、理疗,以利于药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臀肌挛缩症在早期的时候,治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其他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许多人都察觉不出来。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一旦身体出现异样的话,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

当然,也可以每年定时去做体检。

臀肌挛缩症术后的护理体会

臀肌挛缩症术后的护理体会

其 中 1 患者 中立位髋关 节屈 曲仅达 l。 例 0 。均采用 手
术 松解 的方法治 疗 , 术后 切 口置橡 皮引 流管 1 1例 , 置
手 使其下蹲 ; 者扶 着 栏 杆 下蹲 ; 患 患者 用 双 手 抱膝 下
蹲, 下蹲 时 双 足 跟 着 地 。锻 炼 时遵 循 循 序 渐 进 的 原
康复计划 。指 导患 者 继续 加 强 步 态训 练 及 加 强并 膝
下蹲训 练 , 进行跷 “ 郎腿 ” 练 ; 后 1 月 进行 跑 二 训 术 个
步、 跳绳 、 原地跳 跃等运 动 。
中医正 骨 2 1 0 0年 3月第 2 2卷 第 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3 结 果
术 后半 年 随 访 , 组 2 本 8例 患 者 , 口均 甲级 愈 切
边活动 , 时维持双膝并拢位。②步态训练 : 坐起 术后
2~ 察切 口情 况 , 3d观 若切 口无 活动 性 出血 及血 肿 , 则协 助患 者下床 进 行 行 走 锻炼 。设 置 1条 有颜 色 的
直线 , 要求患 者沿着 直线 练习 “ 字步或 交叉步 态行 一” 走 , 走时 双 下 肢 轻 度 内旋 , 免 下 肢 外 展 、 旋 步 行 避 外
以保证 患者在 不痛 的情 况下 进行功 能锻炼 。 2 6 预 防褥疮 . 骶尾部 垫 凉液 垫 , 2 h更 换 1次 , 每
畅和切 口清洁干燥 , 注意 观察切 口情 况和 引流 管引 出
液的色 、 、 , 时更换敷料 , 止发 生血肿 、 口开 质 量 及 防 切
裂、 感染等 并发 症 。此 外 , 如发 现 全身 发 热 或切 口局 部红 、 、 、 , 肿 热 痛 及时报 告 医生 处理 。 2 3 体位护理 . 术 后 给予 平 卧位 , 弹力 绷 带将 双 用

臀肌挛缩症围术期护理

臀肌挛缩症围术期护理
叮嘱患者多饮水 , 憋尿 , 止泌尿 系统感染 , 免 剧烈运动 , 不 防 避
可乐 、 咖啡。 ④尿酸结石 , 建议碱性饮食 , 免食用动物 内脏 、 避 油 炸食品 、 酒类 、 鱼类 , 限食 肉, 多食花 菜 、 蘑菇 , 以碱化尿液 , 喝 多 水, 合理饮食 , 以防止泌尿系感 染和复发结石 。
积 极完善相关 检查 ,备 皮范 围上 至乳
头 连线 水平 , 下至膝关节 , 包括会 阴部皮肤 。嘱患者术前 禁饮 食 6h 8 , - 术晨 留置尿管 。 h
22 术 后 护 理 . 221 病 情 观察 . . 按 麻 醉 方 式 进 行 护 理 。 口缝 合 处 放有 切
功能 障碍 , 内收 困难和髋外展 畸形 。多发于儿童 、 髋 青少年 , 多 为双侧 。 发病与患者有臀部长期反复肌 肉注射史及注射刺激性
物 , 励 患 者 多饮 水 , 日饮 水 量 不 少 于 1 0 鼓 每 0mL 术 后 3 2 , d多
10g 减少脂肪 和糖 的摄入 , 0 , 每天食盐总 量不超过 5g③生 活 .
方 式 : 吃多 餐 , 可 能 不 用 泻 药 , 有 足 够 的 娱 乐 与 睡 眠 。 指 少 尽 要
( 稿 日期 :0 9 1 — 4 收 20— 0 1)
不做 突然下蹲弯腰动作 ,防止尿液反流刺激 ,损伤输尿管 , 双
“” 脱 落 。如 有 异 常 出 现 血 尿 、 胱 刺 激 症 状 , 减 少 活 动 , J管 膀 可
臀 肌 挛 缩症 围术期 护 理
郭 芝兰 杨 霏
( 渭南市 中心 医院 , 陕西 渭南 7 4 0 1 0 0)
患者 均 在 术后 2 安 全 出院 。 结论 积 极 做 好 术前 准备 , 心 周 耐 做 好 思 想 工作 , 除 患 者及 家属 的 心理 压 力 , 后 精 心 的 护 理 解 术 及 有 效指 导功 能锻 炼 是 手 术 成 功 和 改善 患者 生活 质 量 的 关键 。

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护理

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护理

理 : 察切 口渗血 情况 及 引 流液 的量 、 观 性质 和颜 色
并 作好 记 录 , 现 有 活 动 性 出 血 >5 m/ ,应 立 发 0 lh 即报告 医生 及 时处理 。伤 口使 用 多 功能 微波 治 疗 仪 照 射 3 mn 2次/ , 0 i, d 以促 进 伤 口愈合 。④ 舒 适 体 位 : 者 术 后 去 枕 平 卧 4—6 患 h后 更 换 体 位 , 侧 卧 、 卧及 俯 卧交 替 , 侧臀 肌 松解 则 仰 卧及俯 卧 仰 双 交替 , 以预 防压 疮 的发 生 。术 后 用 绷 带 在 膝 部 缠 绕 固定达 到 并 膝 的 目的 , 定 3—5 。使 双 下 肢 固 d 呈 内收位 。并 用软 枕垫 高 双 下肢 , 髋 关 节 、 使 膝关
52 4
咸 宁学 院学 报 ( 医学 版 )0 1年第 2 第 6期 Ju aoXan gUirt M d aSi cs] 21 5卷 or lf i i n ei( eilc ne) n n n v sy c e
臀 肌 挛 缩 症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刘礼 丹 , 剑 萍 柯
( 成宁市 中心 医院外科 , 湖北 成宁 470 ) 3 10
食 物 , 善 全 身 营 养 状 况 。由 于 术 后 用 绷 带 在 踝 改 部 膝部 缠绕 固 定 并 膝 , 要 严 密 观 察 下 肢 血 运 情 故
况 , 时协 助翻 身 防褥 疮 , 定 同时 注意 保持 伤 口干燥
2 1 术 前护 理 . ① 入 院时 热情 接 待 患 者 , 向患 者 做 好 人 院 宣 教 , 绍 病 室环 境 , 院制 度 ( 房 、 生 、 息 等 介 住 查 卫 作
的沟通技巧 , 消除患者 陌生感和恐惧感 。② 人院 第二 天 向 患者 介 绍 主要 检 查 项 目和 目的 、 意 事 注 项及配合 , 完善各项检查 。③体位训练 : 术前 3 E t 开始训练床上俯卧 , 以适应术 中术后 的卧位。④ 床 上排 便 训练 : 前 3日开始 训 练床 上 排便 , 术 以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九、术后并发症
血肿形成 术后复发 术后感染 坐骨神经损伤 术后单腿站立困难
术后下肢行走不稳
髋关节脱位
异位骨化
18
十、康复
1、麻醉恢复后,即可进行肌力训练,主要做伸髋位内旋动作。 2、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功能锻炼:进行内收位屈髋;可以下床, 下床后行一字步行走;进行下蹲、坐位跷二郎腿等动作。 3、早期进行锻炼量要少,逐渐增加锻炼量,防止血肿形成。
注射因素:
1、为该病的最常见病因 2、受累肌肉频率依次为臀大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 臀小肌、臀中肌、梨状肌等外旋肌群。
5
臀 部 肌 肉 注 射
致病机制
针头反复刺激 (机械性损伤) 化学药物刺激
臀肌局部出血、水肿
肌纤维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臀肌纤维化和瘢痕挛缩, 导致臀肌挛缩症
三、病理
大体:可见色泽苍白,无弹性,腱性组织。 光镜下:表现为横纹肌萎缩、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伴肉芽肿。 病理分型: 肿块型 膜型 束带型

多见于儿童,有臀部反复肌肉注射史
步态异常,走路或跑步时呈外“八”字(足外旋),跑跳不灵 活;站立时,双下肢不能完全靠拢,轻度外旋;下蹲时双膝不 能并拢,有如“蛙式”;坐位时,双膝分开,不能并拢。不能 交叉架腿(跷二郎腿)。 臀部可见部分皮肤凹陷成沟,沿臀大肌肌纤维方向可触及硬索 条物,当髋关节内收、内旋时明显。伸屈或旋转髋关节时可有 弹响。Ober征阳性
8
四、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和挛缩特点将本病分为四型: Ⅰ型:髂胫束挛缩。
Ⅱ型:臀肌筋膜挛缩型,挛缩带自髂后上棘至大转子 方向延伸。
Ⅲ型:是Ⅰ型与Ⅱ型两个方向的束带状挛缩共同存在。 Ⅳ型:髂后下嵴至大粗隆之间挛缩。多与Ⅲ、Ⅳ型合 并存在。 Ⅴ型:是Ⅰ型至Ⅱ型间全部呈板状挛缩。
9
10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辅助检查提示:X线多无明显异常,可排除髋关节其他病变。B 超和MRI检查提示:臀部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有些可见纤维 条索带,血液检测和肌电图一般正常
11
患 者 各 种 临 床 表 现
12
髂胫束实验(Ober征)
患者健侧卧位,健侧屈髋屈膝,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 踝,屈患髋屈膝达90°后,外展大腿并伸直患膝,大腿不能自然下 落,并可于大腿外侧触及条索样物;或患侧主动内收,足尖不能触 及床面,为阳性,提示髂胫束挛缩。
六、合并症
脊柱侧弯
骨盆倾斜

下肢不等长
髋臼发育不良
15
七、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 2、肌肉病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弹响髋
16
八、治疗
1、传统切开手术治疗
①臀肌挛缩带切除术 ②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
2、关节镜下松解术
相比传统切开手术,关节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切开小,疤 痕小,美观,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13
五、贺氏临床分度
Ⅰ度:同时屈髋屈膝90°时,强力内收,双膝可以并拢,跷“ 二郎腿”困难,Ober征弱阳性。
Ⅱ度:生活能自理,行走时未见“八字步”,但上下楼或跑步 时“八字步”明显,不会跷“二郎腿”。臀部外上方塌陷,有明 显“尖臀”畸形,Ober征阳性。
Ⅲ度:行走时明显“八字步”,跑步困难,难以自己穿上裤袜 ,下蹲时髋关节被迫强力外展外旋,呈“蛙式腿”。臀部萎缩明 显,有严重的“尖臀”畸形,骨盆变窄、变长。Ober征强阳性 。
19
臀肌挛缩症
王北岳、鲁经纬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1
一、概述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 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出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2
应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剖
3
二、病因 注射因素 免疫因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低下 年龄因素:儿童对臀部肌肉注射有易感性 疤痕体质 家庭遗传因素:肌肉发育不良或发育不全 创伤医源因素 感染因素 特发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