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人物(五)圣德太子

合集下载

日本主要人物简介

日本主要人物简介

• 敬宫爱子内亲王 (としのみや あいこ、),出 生于2001年12月1日,日本皇室成员,皇太子 德仁与皇太子妃雅子的长女,明仁的孙女。 宫号及名字皆出典为《孟子· 离娄章句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明仁天皇
• 明仁(日语:明仁/あきひと Akihito;1933年12 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任天皇,也是现任的 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 在东京病逝,皇太子明仁登基,成为第一百 二十五代日本天皇,年号“平成”。1992年, 明仁天皇同皇后美智子访问中国,这也是 天皇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访华。
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
• 日本圣德太子,生于574年2月7日,卒于 622年4月8日,飞鸟时代的皇族、政治家, 用明天皇第二子。母亲是钦明天皇之女穴 穗部间人皇女。作为推古天皇时的摄政, 与苏我马子共同执政。圣德太子在国际局 势紧张的情况下派遣遣隋使,引进中国的 先进文化、制度,制定冠位十二阶和十七 条宪法,意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国家体制。还有,圣德太子笃信佛教, 其执政期间大力弘扬佛教。
飞 鸟 寺 中 的 圣 德 太 子 立 像
圣德太子的肖像画自从1930年开始作为一百 日元纸币的肖像以后,也曾出现在一千日元、 五千日元、一万日元等面额的纸币上,共被 使用过7次
法隆寺梦殿
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 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 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 木结构寺庙。西院伽蓝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法隆 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 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 造物”之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的象 征。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 (书籍记载于前660年)。由于被认为不同 于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 照大神后裔,故具有神性),天皇与其家 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 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虽然裕仁以后 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 予的“神性”,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 代表着“国家”。

圣德太子改革 历史学考研 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 历史学考研 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是指7世纪日本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它的主要推动者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被後人称为圣德太子(推古天皇第一子、聖德太子)。

圣德太子改革是历史上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转折点,它的实施为日本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以下是关于圣德太子改革的一些名词解释。

一、改革内容
1. 均田制:规定土地要按家庭人口数的多少进行分配。

2. 公地公民制:将官方所有的土地分给平民百姓耕种,同时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

3. 建立了专门的中央政府机构:律令制被採用,推行陪臣制度,官制逐渐清晰、固化。

4. 进行了科学、技术和宗教方面的改革:圣德太子将许多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文化、宗教和哲学思想引入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文化进步。

二、影响
1. 圣德太子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夯实了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 在社会方面,圣德太子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财富的均衡分配,缓解了贫富差距。

3. 在文化方面,圣德太子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为日本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之,圣德太子改革是日本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它不仅奠定了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而且推动了日本的文化和科技进步。

它也为今天的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的历史

日本的历史

令真正的藝妓蒙上惡名

今日藝妓:仍然存在,但人數銳減
浮世繪介紹
浮世繪 起源於17世纪,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 風景、和戲劇。
在江户时代,武士道与日本国学家极力倡
导的“物哀”传统、神国思想成为共同构 成“大和魂”(Yamatodamashii)的三大 基石
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 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 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 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 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 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 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 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 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 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 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
江戶時代(公元1603~1867年)
1.开始: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东京)建立幕府 2.統治: 中央集权 阶级封锁武士、农民、工匠、商人、秽多 海外貿易确立「朱印船」制度,与台湾、东南亚等
地贸易
锁国政策只容許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进行贸易
提倡儒学朱子学 发展出庶民文化歌舞伎、浮世绘 3.沒落: 內部分化將軍继嗣之争 外国冲击1853年,一支由佩里领导的美国 舰队进入江戶湾(由称黑船事件),倒幕思想开始 兴起。
日本武士之興起
3世紀後半
~ 4世紀初大和政權 7世紀末中央集權 8世紀初期莊園形成 1192年源賴朝被冊封為征夷大將軍, 在鎌倉設立幕府,開啟長達7百多年的 武士當權、武士為政的時代。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一、东亚封建国家大乘佛教佛教派别。

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

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

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

大乘伦理中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三国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百济(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

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后,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种。

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

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

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

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部民制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

产生于4世纪末。

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类有田部、部曲、品部等。

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

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民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

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

大化改新后被废除。

圣德太子593年,日本推古女皇立厩户皇子为太子即圣德太子(574—622)。

并由其出任摄政,开始推行改革。

(1)制定“冠位十二阶”,由朝廷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才干和政绩为依据。

以此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

(2)制定“十七条宪法”作为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初步确定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原则。

(3)建立与中国隋朝对等的直接联系,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并积极鼓励佛教。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原始社会日本列岛原是亚洲大陆的一个半岛,由于地壳的变动,在距今约1万年前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几百个小岛连成的弧状列岛。

早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已有人类生存。

①他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知道用火。

距今1万年左右,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量出土有草绳样花纹的陶器,称绳纹陶器,相应的时代称绳纹文化时代。

当时的日本人,住在沿海、沿河者以捕捞为生,住在森林和山地者则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但弓矢已广泛使用。

在绳纹时代晚期,西日本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生产稻、麦、粟等。

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大致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3到2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出土可能用陶轮制作的高大陶器。

由于它首先发现于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故称弥生式陶器。

弥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

汉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铁制工具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东渡传入日本,使农业和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使父权制渐渐取代母权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邪马台国公元前1世纪,日本出现许多小国。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这些小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和平的,通过兼并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家。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

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公元57年(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①光武帝“赐以印绶”。

②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九州北部兴起日本列岛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邪马台,③统治附近20多个小国。

邪马台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人”享有种种特权,“下户”(平民)和奴婢地位低下。

女王卑弥呼握有政教大权(“事鬼道,能惑众”),住在卫兵严密把守的宫室里,有成千奴婢侍候,死后修大冢,有百余奴婢殉葬。

女王由男弟辅佐治国,下设大倭、大率、大夫等官,分掌贸易、监察和外交事务。

日本古代史

日本古代史
日本古代史
2008-11-17 13:12:00
0
推荐
作者:明智信秀、岛清风
序章
所谓的日本古代史,通指镰仓建幕之前的600多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里,日本一直是处于中国和朝鲜的势力范围下,政权也是因为国外势力的变化而随之替换的。在这篇<日本古代史>里,我将详细介绍各朝代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首先,先简单的描述一下这六百年的大概。
4世纪,九州的朝鲜势力和倭人势力,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倭国。不过,当时的倭还得看朝鲜三国的眼色行事,且发展缓慢。从这期间到7世纪左右,百济和新罗的皇族们,经常自由来往于九州和朝鲜半岛之间。在7世纪后半,百济的王子余丰璋,从年幼到18岁都是在九州成长的。之后,他成为了百济最后的一个王。所以说,3~7世纪左右,九州和朝鲜半岛有着密切的关系。
到了6世纪,大和政权的军事方面受到了朝鲜势力百济的影响。当时在朝鲜,军事最强的是高句罗,接下来是新罗,最后是百济。百济为了拜托弱势局面,协助日本的开发并派遣人材到日本,期待来自大和政权的军事支援。
6世纪中期,大和政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因为苏我氏的势力膨胀。从九州转移过来大和政权继承了九州的部族联合体性质。在经过了二百年的权力斗争后,最后剩下了两大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这两个势力在任何方面都呈对立状态,最后,以佛教的国教化为契机,导致了全面战争。结果,苏我氏获得了最终胜利。因此,大和政计划并没有实行。但是,此事也就成为苏我氏灭亡的潜在因素。其实现在的圣德王子,是设定冠位、宪法的第一人,他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权力。
特别,是冠位十二阶,就是让没有家世的人可以积极工作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对于朝鲜系皇族这些在日本已经得到高位高官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利的制度。当时,百济、新罗、高句罗的王子们,在日本也受到优厚的待遇。特别是那些金官国的王室,他们属于亡命王族,在日本却也是身份高贵的王族。冠位十二阶,就是针对朝鲜贵族在日本官位制度中的特殊身份而编订的。

日本历史故事-开明的圣德太子

日本历史故事-开明的圣德太子

日本历史故事-开明的圣德太子圣德太子是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那么圣德太子做过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历史故事-开明的圣德太子吧!开明的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出生于574年,是用明天皇的第二个皇子,母亲是穴穗部间人皇后。

他虽然没有登上夭皇的宝座但执掌日本的最高权力长达30年,为适应国内外风云变幻的新形势,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被尊为日本的佛法之皇、圣王、伟人。

直到如今,他仍然是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大圣人,他的头像印在5干日元和1万日元的钞票上,没有人不认识他。

关于圣德太子的出生就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据说他的母亲因为一个金身小和尚跳人口中而怀孕,当她走在马厩旁时忽然分娩,生下了圣德太子,所以圣德太子被取名为厩户皇子。

有趣的是,圣德太子生在马厩的传说,与西方耶稣诞生在马厩中的传说十分相像。

圣德太子生下来时,浑身散发出香气,院子里闪耀着光辉。

他刚满1周岁,就面向东方,双手合掌念诵“南无阿弥陀佛”;7岁时就读了几百卷经书。

还有一个故事,说圣德太子外出游玩时,看见路边躺着一个面黄肌瘦的流浪汉,太子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答不上来。

太子仍然很关心他,立即端来饭菜给他吃,并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盖上,嘱咐他好好休息。

可是第二天太子派人再去探视时,流浪汉已经死在路旁了。

太子十分悲伤,把他安葬在当地。

过了几天,太子对随从们说,那个流浪汉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神仙。

随从们打开坟墓一看,果然没有尸体,只有叠好的衣裳放置在棺村里。

太子取回衣裳,自己照常穿着。

人们都说,“只有圣人才能知道神仙的事啊!”圣德太子这个称号,也许就是由此而来的。

圣德太子自幼聪明好学,他与在日本传播佛教的中国移民鞍部一家关系密切,不但从鞍部氏那里学习佛教理论,而且向大陆来的“五经博士”觉哿学习儒家思想,广泛地吸收了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据说圣德太子曾在伊予温泉向来日本的朝鲜高僧惠慈学习佛教经典,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连惠慈也解答不了。

圣德太子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理解。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作者:薛力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23期文/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主任、研究员自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保守中开放”或曰“坚守中开放”,即:引入外来文化强化自身。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则表现为“与强者为伍”,为此可以“适应强者”乃至“以他者为中心”,其对象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中国、明治维新开始后是德国与英国、二战时期是德国、二战后是美国。

圣德太子似乎扮演了“日本周公”的角色,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与宪法十七条、撰写《三经义疏》、与苏我马子合编《天皇记》《国记》等史书、派遣遣隋使与留学生。

通过这些措施,圣德太子广泛摄纳儒道法思想、力倡佛教以抑制氏姓贵族、强化天皇权威,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本条件并储备了一批骨干人才。

大化改新的结果是:日本以唐朝为样板建立了日本式律令制国家。

圣德太子的治国理念可概括为“吸纳中华、强筋日本”。

这在1592年的壬辰战争(万历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一直是日本的外交方略。

文化方面则持续到明治维新前,典型如江户幕府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以及中江藤树开创的日本阳明学派。

岛国向大陆扩张比较常见,日本也时有这方面的冲动,并在相对统一、国力比较强大时,数次尝试向大陆扩张。

但甲午战争之前除了吞并琉球外日本的对外扩张都不太成功,还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

原因在于:日本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面对的东亚不存在如欧洲那种四分五裂的政治态势,而是文化先进、国力强大并长期保持统一的中国。

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大于日本,朝鲜半岛也长期把中国当作朝贡与效法的对象。

直到中国因为闭关自守而衰弱、并被西方列强击败后,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的日本才得以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后吞并朝鲜。

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则为日本进一步向中国扩张扫除了主要障碍。

“大政奉还”在西南两大强藩萨摩、长州推动下通过武力实现。

明治维新的路径则是通过比较欧美各国经验后确定,其中岩仓使团作用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历史人物(五)圣德太子
聖徳太子は、飛鳥時代の皇族と言われる人物です。

飛鳥時代は日本の歴史の中で、古墳時代の終末期と重なっていて、3世紀の終わりから8世紀にかけて、飛鳥に都が置かれていた時代です。

聖徳太子がいた時代には、飛鳥文化が花開いたときでもありました。

圣德太子是飞鸟时代的皇族。

飞鸟时代在日本历史中,与古坟时代末期相重合,是历经3世纪末期到8世纪、建都于飞鸟的时代。

圣德太子生活的时代正值飞鸟文化大放异彩之时。

蘇我氏との関わり
聖徳太子は、没した後に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名前で、本名は『厩戸(うまやど)』と言います。

厩戸の前で生まれたからという伝説がありますが、厩戸という地名があり、そこから命名されたとする説の方が有力です。

別名、豊聡耳(とよとみみ)、上宮王(かみつみやおう)とも呼ばれ、古事記では上宮之厩戸豊聡耳命とされています。

用明天皇の第二皇子として生まれました。

曽我氏とは血縁関係になります。

仏教を巡り、蘇我氏と物部氏の争いが激しくなる中、聖徳太子は蘇我氏と共に戦い、勝利を納めます。

用明天皇が崩御すると、蘇我氏と守屋が皇位を巡って戦いになり、聖徳太子も蘇我氏の軍に加わって戦います。

この戦いによって、大豪族だった物部氏は没落してしまいます。

やがて初の女帝、推古天皇が即位すると、聖徳太子も皇太子となり、推古天皇元年には摂政として、大臣であった蘇我氏と天皇を補佐していきます。

与苏我氏的关系
圣德太子这个名字是在其死后才开始逐渐称呼起来的,他的本名叫作“厩户”,虽然传说中太子是在厩户前出生,因而叫作“厩户”,但厩户也是地名,以这一
个理由而被命名的说法更为可信。

太子的别名也称作“丰聪耳”、“上宫王”。

《古事记》作“上宫之厩户丰聪耳命”。

他作为用明天皇的第二皇子诞生,与曾我氏有血缘关系。

围绕佛教,苏我氏和物部氏激烈地对立起来,圣德太子当时与苏我氏共同作战取得了胜利。

用明天皇驾崩后,苏我氏与守屋(物部守屋)围绕皇位问题大动干戈,圣德太子加入苏我氏的军队参与战斗。

因这一战,原是大豪族的物部氏一蹶不振。

不久首位女帝——推古天皇继位,圣德太子也成为皇太子,推古天皇元年作为摄政和大臣苏我氏一同辅佐天皇。

聖徳太子が行ったこと
聖徳太子は、歴史に残る数々のことを行っています。

摂政となった推古元年、蘇我氏が物部氏と戦う際に勝利祈願をし、勝利した際には寺院を建立して祀るとの誓願通り、摂津国難波に、四天王寺を建立しました。

推古天皇9年に、奈良県生駒郡斑鳩町に斑鳩宮を造営し、4年後に移り住んでいます。

斑鳩宮の西には法隆寺が作られました。

推古11年、氏姓制や身分に関わらず、才能重視で人材を登用し、天皇の中央政権を強める目的で、冠位十二階を定め、翌年、十七条憲法も定めました。

これは、豪族に対して、臣下としての心構えを示しているもので、天皇に従って、仏法を敬うようにとするものです。

天皇を中心とする、国家体制作りの基礎を築きます。

聖徳太子は、当時の大豪族でもあり、血縁でもある蘇我馬子と共に政治を行い、遣隋使を派遣して隋の文化や制度を輸入しました。

圣德太子的事迹
圣德太子所行之事大多都在历史上的留下了印迹。

就在他成为摄政的推古元年,在与苏我氏一同对物部氏作战时太子做了胜利祈祷,誓言大获全胜时会建立寺院祭祀神佛,如这一誓愿,他在摄津国难波建起了四天王寺。

推古天皇9年,在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营建斑鸠宫,4年后迁居至此。

斑鸠宫以西建立了法隆寺。

推古11年,为了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不在乎氏姓制或是身份,着重录用有材之士。

次年,又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是针对豪族,告诫为臣之道,以此让他们遵从天皇,笃敬佛法。

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的基础就构筑起来了。

圣德太子和当时的大豪族并且有血缘关系的苏我马子共同执政,派遣遣隋使,吸收隋朝的文化与制度。

聖徳太子伝説
豊聡耳聖徳太子は、一度に何人もの話を同時に聞き、理解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人々の請願を聞いていた太子は、10人以上もの人が一度に発した言葉を理解し、的確な答えを返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聖徳太子伝暦』によると、11歳のときには、36人の話を一度に聞くことができたと記されています。

実際のところは、順番に話を聞いて、それぞれに的確な返事をしたものだと思われ、記憶力が優れていたと考えられます。

圣德太子传说
传说丰聪耳圣德太子能一次同时倾听并理解多个人说话。

听取人们请愿的太子能理解10名以上的人同时说出的话,并能准确的给予回答。

据《圣德太子传历》,他11岁时就能同时听36个人说话。

实际上的情况也许是太子的记忆力非凡,依次听取人们的言谈后再分别准确地答复。

預言者?
『兼知未然』とあり、後の世で、聖徳太子による『未来記』の存在が噂さ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す。

『太閤記』では、楠木正成が、この『未来記』を実際に見たと記されています。

ただ、過去に未来記が実在した証拠がないために、真実は闇の中です。

预言者?
太子能“兼知未然”,后世传言太子著有一本《未来记》。

《太阁记》中记载楠木正成曾亲自见过这本《未来记》。

只是并没有《未来记》过去实际存在的证据,因此真相还是不明。

南嶽慧思の生まれ変わり?
南嶽慧思とは、天台宗開祖の師であり、聖徳太子はその生まれ変わりだと言われていて、この説は『南嶽慧思後身説』として中国でも有名で、鑑真が渡日する動機になったとも言われています。

南岳慧思的转生?
南岳慧思是天台宗开祖的师父,据说圣德太子就是他的转世,这个说法即“南岳慧思后身说”,在中国也为人熟知,传说鉴真东渡日本的动机正是缘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