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忙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我该怎样办?”等等。
最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最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赏析此曲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
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
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
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
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
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
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
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发展突然被打断。
命运交响曲的赏析

命运交响曲的赏析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乐章,灿烂的快板,c⼩调,2/4拍⼦。
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动机,并发展为第⼀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息。
乐曲⼀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主题,它贯穿着第⼀乐章,推动⾳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主题激昂有⼒,具有勇往直前的⽓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来的号⾓⾳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展开部中,转调⾮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部相同。
但在这⼀乐章的庞⼤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乐的⽓势不可阻挡,进⼀步显⽰出⼈民战胜⿊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乐章,稍快的⾏板,降A⼤调,3/8拍⼦,⾃由变奏曲。
稍快的⾏板,3/8拍⼦,双重主题奏鸣曲式。
第⼀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量。
第⼆主题先是由⽊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曲。
在尾声中,第⼀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曲,表现了战⼠们的信⼼和勇⽓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步⽃争的信⼼和⼒量。
第三乐章,快板,c⼩调,3/4拍⼦。
诙谐曲形式。
C⼩调,快板,3/4拍⼦,诙谐曲,是决战前⼣各种⼒量的对⽐。
⼤提琴和低⾳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调,⼩提琴却是⽆可奈何的叹息。
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决战的第⼀阶段仍由命运取胜。
但是,⿊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的乐段,在这⼀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但在⼤提琴和低⾳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的赋格曲段,象征着⼈民参加到与命运⽃争的⾏列中,⿊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命运的交响曲赏析

命运的交响曲赏析面对命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同为音乐家的舒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像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
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我曾在人生的多个阶段聆听这首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丰碑和杰作,每次对其的景仰和感悟都更深一层,我从《命运》中听出了“面对命运”的哲学。
何为命运?面对命运恶意的欺骗和玩弄,你又该如何面对?贝多芬给出了答案——《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创作于贝多芬音乐生涯的中期,一个对他来说无比艰难的时期,因为他正在遭受着身体、心灵、理想、爱情的多重摧残。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命运交响曲》是在1804 年,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室息的封建时期,更致命的是,当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
失聪的早期,贝多芬甚至失去了他引以为傲的钢琴技巧,有一次他完成作曲亲自表演曲目时,台下人虽然鼓掌致意,但他们的表情并不能欺骗贝多芬,他知道自己弹得一塌糊涂。
演出后,他把头埋在钢琴上痛哭:“这一天中终究是来了吗?我不能再弹钢琴了”。
可想而知,失去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首《命运》又凝聚着贝多芬多少绝望的泪。
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抗争,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最终,《命运交响曲》诞生了,他没有被击垮,反而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炽烈的情感和决心,向不公的命运狠狠地反戈一击。
在《命运交响曲》的热评中,有人说到,他以前没听过命运交响曲,有一次偶然听到了第一乐章,觉得很好听,脑子里马上就蹦出了“命运”二字,怀疑这是命运交响曲,然后一搜,发现还真是!可见,整首曲子最开头处,最出名的那个“短短短长”结构的“命运敲门声”,是多么的形象、贴切。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一、作品体裁简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合奏体裁是交响曲.二、作品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
《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三、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3)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引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是他最为著名和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上充满力量和激情,同时也富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赏析,探索其演奏特点、音乐结构以及对听众的情感触动。
一、演奏特点命运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演奏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显著的演奏特点:1. 主题命运交响曲的著名开头,以四个短促连续的音符开始,如同命运之门的敲击声。
这个主题(G-G-G-Es)贯穿整个交响曲,表达了命运的坚定和无法逃避的力量。
2. 节奏和运动性命运交响曲以其强烈的节奏感而著称。
不论是强烈的弓强音还是急促的音符,都营造出迅猛和精力充沛的气氛。
曲中的不断变化的节奏和运动性,给人一种紧张而激动的感觉。
3. 力量与表达命运交响曲在表达力量和情感上非常丰富。
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动态变化和音乐结构的变化,将听众引入情感的高潮和情绪紧张的状态。
从庄严的第一乐章到宁静的第二乐章,再到激情四溢的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贝多芬通过音乐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二、音乐结构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结构精心组织,呈现出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和艺术思想。
主要结构如下:1. 第一乐章:庄重而慷慨的开始第一乐章开始于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之后是一系列强烈的动态变化和乐章发展。
这个乐章以强劲的节奏感和情感上的紧张感为特点,最终进入宁静的尾声,为之后的乐章铺垫。
2. 第二乐章:宁静而朴素的旋律第二乐章是一首宁静而朴素的慢板乐曲。
贝多芬通过纯正的旋律和细腻的音乐叙事,为听众提供了片刻的休息和平静。
3. 第三乐章:愤怒而奔放的音乐第三乐章以其急促而激昂的音乐形式而著称。
这个乐章是全曲最长的乐章,运用了丰富的乐队资源和复杂的音乐结构,表达出愤怒和力量的情感。
4. 第四乐章:欢乐而豪迈的终结第四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和终章。
通过强烈的节奏、动态和豪迈的乐旋,贝多芬成功地将听众带入一种欢乐和庆典的氛围。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体会深刻。
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我对这句话比他的《命运》要熟悉。
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命运》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
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
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
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
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运交响曲赏析
提起命运交响曲我们不得不首先了解他的创作背景: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
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一年前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
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
等等。
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
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
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
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
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
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重主题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
诙谐曲形式。
C小调,快板,3/4拍子,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
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
奏鸣曲式。
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从形式上说,《命运》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
四个乐章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乐章与乐章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于戏剧性发展的进程,而且还在
于一个特定的“主导动机”——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的动机。
这个动机,贝多芬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的这个说法,不妨这样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碍和苦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天由命。
就像他曾在书信上明确写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第五交响曲》同样反映他的这个主导思想。
这个“命运的动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它的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有如模糊的回忆一般。
在第一乐章中,这动机是第一主题的骨架,又是第二主题低音部的伴奏,同时还是结尾段的基础。
一句话,它的节奏型贯串着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神速的发展。
这就是命运交响曲,高亢、激昂,催人奋进。
这首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体与心灵双重伤害后,向命运发出的挑战与呐喊,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是对人生多舛的拷问!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
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这部交响曲原先并没有标题,后人根据贝多芬自己对这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所做的说明,为它取名为《命运》。
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
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
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