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一、新闻理论部分。

1. 新闻的定义。

-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事实,二是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新闻的传播方式。

-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基本特征。

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事实,不能虚构、歪曲;新鲜性包括内容新(新事件、新情况、新问题等)和时间新(及时报道);公开性则意味着新闻是面向大众公开传播的信息。

2. 新闻价值。

- 要素:-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并且包含新的信息。

- 重要性:与社会生活、国家利益、人类发展等密切相关的事件,如重大政治决策、自然灾害等。

- 显著性:涉及知名人物、著名地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的事件,例如名人的动态、著名古迹的保护情况等。

- 接近性:包括地理接近(本地发生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当地受众关注)和心理接近(与受众在情感、利益、文化等方面相近的事件更受关注,如关于本行业、本群体的新闻)。

- 趣味性:具有娱乐性、奇特性、人情味的事件,像趣闻轶事、感人故事等。

3.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 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它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 同时,新闻事业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众性,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信息。

- 功能:- 传播信息:这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新闻报道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引导舆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报道角度的确定和评论等方式,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 监督社会: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监督,揭露不良现象、腐败行为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健康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

- 提供娱乐:传播娱乐性新闻、文化作品等,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如报道影视明星动态、介绍文化艺术活动等。

4. 新闻自由。

-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采访自由、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等。

新闻记者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新闻记者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新闻记者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新闻报道基本要素:新闻报道应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等基本要素。

只有把这些要素都包含在报道中,才能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新闻报道的语言:新闻报道应简明扼要、准确清晰。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 新闻报道的结构: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即先写重要的信息,再写次要的信息,最后写细节信息。

这样可以保证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了解到最重要的内容。

4.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公正、中立。

记者在报道时应尽量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

5. 新闻报道的来源确认:记者在报道中应确认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慎重使用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6. 新闻报道的道德规范:记者应遵守新闻行业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尊重公众利益等。

7. 新闻报道的编辑与校对:记者在完成报道后,应仔细检查、编辑和校对自己的文章,确保内容准确无误、语句通顺、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8. 新闻报道的多媒体应用:现代新闻报道常常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照片、视频、音频等,来增强报道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 新闻报道的追踪报道:某些事件可能会需要进行追踪报道,即持续跟进报道该事件的后续发展,以提供给读者更全面的信息。

10. 新闻报道的个人素质: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个人素质,以能够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 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 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 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 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 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 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 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 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 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 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 段到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通讯简介
• (1)人物通讯 •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 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 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 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 共同财富。
• 2)事件通讯 •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 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 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 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 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 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 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 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 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 (4)概貌通讯 •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 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 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 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 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 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 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 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 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 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 “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 向读者介绍。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1.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进行传播3.新闻事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

4.新闻事实的具体要求: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须准确无误、不得加以主观、拔高、夸张或隐瞒。

5.新闻价值: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于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6.新闻价值的要素:实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7.新闻敏感: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

8.新闻敏感的特点:快捷、准确、灵活9.新闻敏感的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10.新闻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物质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

11.手抄新闻:十六世纪初期诞生于威尼斯,十七世纪初期达到顶峰。

12.新闻事业发展的阶段: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

社会主义阶段。

13.新闻事业体现综合国力的表现:信息力、舆论力、产业力、文化力。

14.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15.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种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

是公民政治权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6.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的人:约翰弥尔顿(英国)《出版自由请愿书》17.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依赖资本家财政支持的自由、是垄断报团相互竞争兼并的自由、是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自由、是受资产阶级全面控制的自由。

18.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抽象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不是亘古不变的;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19.世界主要跨国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维亚康姆;贝塔斯曼;新闻集团。

20.国际影响大的媒体: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新华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国电视网、半岛电视台。

新闻培训—基础知识

新闻培训—基础知识

关于新闻的两三事一、新闻的基本常识1、新闻简介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

广义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2、新闻的定义其实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比较赞成陆定一的解释“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简而言之,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

铁杵成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

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

曰:‘欲作针。

’白感其言,遂卒业。

”寥寥几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楚明了,毫无赘述之痕。

当然不是要求大家这样文绉绉的气息,这样不利于读者理解。

个人觉得,新闻好坏的界定就是在于能否在让受众明白新闻所传达信息的同时做到简明扼要,如此的恰如其分,只能大家自己去把握。

对于新闻,觉得不妨拆开来理解“新”和“闻”,“新”即指新闻的时效性,而“闻”则强调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所谓的信息点。

3、新闻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新闻中接触较多的是正题和副题(副标题)。

副标题作用: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题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的概括。

标题通常要求指义明确,一般活动或讲座类新闻不建议使用副标题。

标题拟定的原则在完成传达讯息的同时,再力求引人入胜。

导语,一般指标题后的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主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导语包含新闻六要素:5W1H——when 、where、who、what、why、how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导语注重精炼文字、简单明了。

校园新闻中,时间不注明年份。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时间,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切忌主观),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通常表现为新闻消息的总结或升华作用。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一、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必须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记者对现实事件进行报道、分析和评论的文字作品,其目的是传递信息、引起读者关注、反映社会状况。

2.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新闻都是针对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真实性:新闻报道应当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虚假报道;•公正性:新闻应对所有当事人公正报道,避免片面或偏颇;•精炼性:新闻文体要简洁明了,不啰嗦;•入门性:新闻要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关注。

3. 新闻的要素•新闻标题:简洁明了,能概括新闻要点;•新闻Lead:即导语,介绍新闻主要内容,切忌拖沓;•新闻正文:详细报道事件经过、情节等;•照片和视频:配图或视频加强新闻视觉效果;•新闻来源:标明消息来源,确保新闻真实可靠。

二、新闻写作技巧1. 写作风格•简洁明了:排除繁复词汇,语言生动简练;•恰当措辞:选择恰当词语,提升新闻质感;•像读者说话: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与读者沟通。

2. 线索独特•找到新颖视角:寻找角度,使新闻独树一帜;•深耕热点话题:抓住社会热点,提升新闻关注度;•多元化报道:多角度展示事件细节,提高新闻深度。

3. 格式规范•采用倒金字塔式写作:将新闻要点放在开头;•遵循文体规范:采用“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五个方面介绍事件;•避免拖沓:新闻文本内容要简洁明了,舍弃无关细节。

4. 根据社交媒体特点定位•引导连接:在新闻末尾留下引导读者参与互动的方式;•利用标签:添加标签,提高文章被搜索引擎检索的概率;•深度报道:可适当附加相关背景材料或专家解读,增加新闻深度。

以上是关于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新闻基础知识第一章新闻概述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这是学习新闻写作的人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新闻,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义。

从信息角度讲,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实质上是通过报刊、简报、广播、电视、传真等新闻媒体传播的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广大听众有兴趣的信息。

从写作角度讲,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报道各类体裁文章,如:消息、通讯、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中共中央宣传部给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反映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明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新闻所承担的任务是及时介绍和传播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里新近发生的重要信息,宣传各地、各部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经验,表彰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模范事迹。

同时,对改革开放中的某些违法乱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以及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给予及时揭露和鞭挞,从而鼓励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新闻的基本特点一、内容求“真”求“新”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报道内容必须要“真”,它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我们必须坚决杜绝假新闻。

有的人为了提高“见报录用率”或制造“轰动效应”,不惜主观臆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些事件当“新闻”投给报社。

另外,还有些人写的新闻其基本事实虽然不是无中生有但对事实进行不适当的“加工”(即拔高或贬低),使其与客观事实相距甚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恶劣后果。

一是内容要“新”,内容“新”是新闻本身的要求。

要反映社会上有价值的、最新的事实或大众感兴趣的事实。

二是报道角度要“新”,对一个事实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报导,给人以新鲜感。

二、时间求“近”求“快”新闻十分讲究时效性。

这里讲“近”和“快”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新闻报道和采访的时间差距尽量“近”,报道的速度——新闻通过媒体与大众见面的速度尽量“快”,“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点,只有迅速及时,才能收到理想的报道效果。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一、新闻的定义1. 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指报道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和事实的资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它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公众,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的最新动态和变化。

同时,新闻也是媒体的一种主要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可以吸引读者、听众和观众,提高影响力和流行度。

2. 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主要包括及时性、公共性、真实性、客观性、新闻价值等。

新闻必须是及时的,即时刻更新最新的事件和资讯;新闻必须是公共的,即针对公众的利益和需求;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即报道的事件和资讯必须属实;新闻必须是客观的,即报道必须偏离主观色彩,客观公正;新闻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即对公众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

二、新闻的类型新闻通常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通常指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事件和事实的报道;软新闻通常指文化、娱乐、时尚等轻松活泼的资讯报道。

硬新闻追求客观、真实、及时等特点,注重新闻价值;软新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和通俗性,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

此外,新闻还有现场直播、采访报道、评论、专题报道、背景报道、特稿等多种形式和类型。

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通常包括时效性、影响度、权威性、独家性、情感性等多个因素。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及时和迅速程度;影响度是指新闻事件对社会公众和观众的影响程度;权威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来源和报道的真实性程度;独家性是指新闻报道的独特性和独家性程度;情感性是指新闻报道对公众情感和情绪的渲染程度。

四、新闻采写新闻采写是指新闻从发生、发展到传播的全过程。

新闻采写通常包括新闻事件的报道、事实的调查、采访对象的选择、报道的形式和结构等多个环节。

新闻报道要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报道的内容真实、客观、公正;要注重及时性,确保报道的内容及时、及时、及时;还要注重新闻价值,确保报道的内容有重大价值和影响力。

五、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新闻报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社会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 A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 C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 B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 D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 D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 A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 B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 A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 C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 C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 B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 D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 A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 A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 D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 D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 B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

(2分)
(2)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

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

(2分)
(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爱猫扑.爱生活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爱猫扑.爱生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

(2分)
(4)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1分)
(5)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1分)
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3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5分)
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分)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2分)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

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

(4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3分)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分)
(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

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3分)
(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3分)
23、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答:(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3分)
(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3分)
(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3分)
(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

(3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分)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2分)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2分)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分)(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