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剖析

合集下载

某地区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分析

某地区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分析

某地区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第一章: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针对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破坏,人们的警惕度却没有同步提高,土壤污染问题也随之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针对某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第二章: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地区的20个样本点,我们选取了扰动较大的地区来进行采样,旨在更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污染现状。

第三章:样本采集和处理在现场,我们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土壤污染现场监测技术规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断地往土壤内钻取或挖取不同深度的样本。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污染物质控制剂等物质,以避免对后续分析的干扰。

采样完毕后,我们将每个样本点的各类土壤样本混合存放,并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毒理学性质的检测。

这样操作不仅可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减少误差,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污染情况。

4.1 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等方面,这对于土壤的结构、通气性、水分、养分、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该地区的20个样本点的土壤物理性质总体较为稳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影响。

4.2 土壤化学性质pH值、总有机碳、全氮、全磷、总铅、总汞、总镉、总铜、总锌等指标是评价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壤常规元素含量较为丰富,但总体而言,该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针对平均值,该地区20个采样点的平均pH值在7.5-8之间,而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9mg/g、0.1-0.2mg/g和0.1mg/g,均高于国家标准。

而在重金属总量方面,总铅、总汞、总镉、总铜、总锌的含量均超出了国家标准。

4.3 土壤毒理学评价通过微生物等生物的生长状况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壤的污染状况。

2021重庆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特征与评价范文

2021重庆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特征与评价范文

2021重庆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特征与评价范文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土壤条件是园林植物类型选择及绿地面积规划的重要依据(卢瑛等,2002) .随着城市绿地建设速度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面积较大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常常遇到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在城市环境条件下土壤类型复杂,土壤性状除了受到自然地理地带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Craul PJ,1999; Stahr K,2003; WorkingGroup WRB,2006)如农田、工厂空地、学校和医院用地的土壤性状均各不相同(章家思等,1997) .因此,系统掌握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现状,能指导重庆市的城市绿化工作,做到适地适树,保证城市绿化质量;同时,对于已建成绿地而言,本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城市绿地土壤的改良和治理,还能为了解当地园林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壤的肥力特征和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分析方法 1.1 采样点确定 于2012 年 5 ~10 月在重庆市主城区,根据对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情况及植物生长状况进行概略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样品采集的大致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土壤基本特性以及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区域数字图上,采用网格与城市绿地类型分类( GJJ/T85,2002)结合进行布点,最终确定出采样点共322 个。

具体样点分布情况见下表。

采集的土壤样品去掉杂质后自然风干,过筛制成2 mm、1 mm、0. 25 mm 3 种粒径,以作供试土样。

1.2 土壤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DBJ/T 50-044,2005) ;土壤 pH 值采用电位法( LY/T 1239,1999) ; 含盐量采用电位法( LY/T 1251,1999) ; 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LY/T 1237,1999) ; 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法( LY/T 1228,1999) ; 全磷含量采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LY/T 1234,1999) ; 全钾含量采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 LY/T 1237,1999) ; 碱解氮含量采用扩散法( DBJ / T 50-044,2005) ; 有效磷含量采用碳酸氢钠提取法( LY / T1233,1999) ; 速效钾含量采用醋酸铵提取法( LY / T1236,1999) ; 碳酸盐含量采用气量法( NY / T 86,1988) ; 阳离子交换量采用交换法( LY / T 1243,1999) . 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Excel2007、SPSS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特征分析及评价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特征分析及评价

t i c s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p H v a l u e i n t h e c o l l e c t e d s o i l s a mp l e s r a n g e s f r o m 4 . 5 t o 8 . 8. i n wh i c h a c i d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o b v i o u s b a s i i f e d t r e n d s : t h e b u l k d e n s i t y v a i r e d f r o m 0 . 9 6 g / c m t o 1 . 7 4 g / c m ,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可能 出现供磷不足 ;钾素处 于中等水平 , 基 本不缺乏。根据重庆 市《 栽植 土壤 质量标 准》 ( D B J / T 5 0 - 0 4 4 - 2 0 0 5 ) 对重庆 市主 城
区城 市绿地 土壤进行质 量评 价 , 结果显 示, 供试土壤肥 力普遍较低 , 按得分分级可得优 良( 一级 ) 土壤 占 8 . 7%, 土壤质 量尚可 ( 二级 ) 占4 4 . 4%, 土壤质量较 差( 三级 ) 占4 6 . 9%, 其 中专类公 园绿地的表现 出质量 最差, 三级土壤 占 6 1 . 9%。
a n d n e u t r a l s o i l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2 0. 2% . wh i c h i s c o mpa r e d t o t h e pH o f na t u r l a s o i l . t h e c o l l e c t e d s o i l s a mp l e s a r e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壤污染问题的治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对污染场地与土壤勘查修复工程对土壤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我国的土壤检测技术发展较晚,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通过对土壤监测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壤环境评价的判别方法。

目前,我国的农田受污染的面积日渐扩大,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控制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我国污染土地质量与土壤环境检查评价的理论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影响着我国土壤环境评价技术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土壤环境修复的发展。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局限性1、现有的各类污染物质对土壤污染等级的规定不准确。

在现有的土壤评价指标中,主要采用的是单项污染指数法,主要是反映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否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而土壤污染累计指数主要是相对于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否满足国家指标规定的要求,主要是反映土壤中某种元素指标的含量异变程度,土壤的污染程度主要指污染物对土壤的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体的健康、生态产生影响。

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虽然致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导致土壤的成为发生变化,但不一定会造成土壤的结构或性质发生变异,但是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均不能有效的对土壤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准确的表示,也不能表达土壤污染程度的全部内容。

因此,在现有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与对土壤污染等级的评价指标存在不确定性。

2、综合污染指数法在土壤评价中存在不足。

在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中,一般采用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CPI)来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在一般情况,在对土壤某种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时,也考虑了土壤中某种物质成分的背景值(CiB),还要求对土壤环境中的某物质成分的标准值(CiS)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要求土壤中的某种物质含量(Ci)在测量时是否超过了土壤的背景值,来分析土壤中的某种环境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测量的Ci>CiS,表示土壤受到污染物质的侵入或者污染;反之,说明土壤的某种元素含量符合要求,没有受到污染。

环境评价 土壤 报告

环境评价 土壤 报告

环境评价土壤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植被生长、农作物产量以及环境健康。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土壤进行环境评价,分析土壤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方法1. 采样点选择通过对某地区人工势力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调查和采样,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质量的干扰。

2. 采样方法选择深度为30cm和60cm的样点,每个深度采集土壤样品5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采样时使用无金属工具,避免二次污染。

3. 土壤质量指标测定使用标准土壤测定方法,包括土壤质地、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全面了解土壤质量情况。

三、结果分析1. 土壤质地经测定,该地区土壤以黏土为主,含沙量较低。

这种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有较好的保水保肥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 pH值测试结果显示,土壤的pH值在6.5到7.5之间,属于中性偏碱性。

这种pH值对大部分农作物生长来说是适宜的。

3. 含水量土壤的平均含水量为20%,符合一般农作物生长的要求。

然而,在某些地段发现土壤过于湿润,可能影响植物根系的通气,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水处理。

4. 有机质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仅为1.5%。

这与该地区长期使用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缺乏有机物的添加和保持,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5. 养分含量土壤的养分含量整体较为丰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达到了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但部分区域的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作物过度肥大化。

四、综合评价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综合评价:该地区土壤质地较好,pH值适宜,含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有机质含量较低,需要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应对部分区域养分过高的问题进行调控,避免环境污染和农作物过度肥大化。

五、改进建议基于综合评价,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状况分析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颇受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虽然各种环保政策出台可是在没有建全的法律惩罚措施的时候,城市环境的优劣更是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城市环境不仅仅是指天然的环境,还有人工的环境,而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城市环境。

在这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社会,各种车辆的剧增,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致使空气污染极度严重,曾经父辈们所称的各种鸟类,各种花草已经不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污浊的空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可持续性有机物污染还在待续发展。

所以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状况可以重点来自然环境方面来分析:一、空气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的污气排放,车辆尾气排放。

在各种有毒气体排放的同时,人们还要大量的砍伐树木,城市里所拥有的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远远赶不上所排放的污气,这样的日积月累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而城市的种植面积有限,同时居住人口也很多,这样的现状将造就了空气质量的问题。

二、水质污染问题水质的污染原因和空气污染原因基本一样,各种工厂污水的排放,还有人为的污染,水源的污染都是造成了水质污染的重要方面。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垃圾处理问题: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通过了相关的调查,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四、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工业污染、农业生产等原因,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和公众更多关于土壤环境问题的信息。

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1.土壤污染状况2.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是评价土壤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个良好的土壤质量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然而,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普遍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土壤团聚体破坏、有机质流失和养分沉积不均等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

需要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壤质量状况。

3.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是指在地表水和风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侵蚀、流失的现象。

土壤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壤质地恶化,还会引起水土流失、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调查统计,全球范围内土壤侵蚀严重,特别是亚洲地区。

此外,水土保持设施不完善、植被破坏等原因也加剧了土壤侵蚀问题。

三、土壤环境质量问题的影响1.农业生产问题2.生态系统问题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的下降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土壤质量的下降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物质循环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土壤侵蚀破坏了植被覆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3.人类健康问题土壤污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食物链,人类摄入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危害。

四、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措施1.强化监管和管理加强政府部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

2.推行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3.土壤肥力水平提升建议 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区施肥与田间管 理措施基本一致,容易导致土壤肥力 因素单一性变化持续,使土壤难以适 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不利于今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施肥中化肥种类 比例不合理,过多地施用氮肥,极易 引起地下水与作物中的硝酸盐含量增 加和土壤酸化。
综合评价 科学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必须同时考虑到各因素的交互作 用以及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但目前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都很 难做到,而模糊数学能比较好的 解决这一问题。
4.土壤肥力因子及综合指数的描述统计分 析 对土壤有机质、容重、物理黏粒、PH、 CEC、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 效钾进行正态分布,物理黏粒含量、微团 聚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呈 偏态分布,但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
评价因素指标与产量呈“S” 曲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评价 因素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而低 于或高于此范围的指标变化对作 物产量影响变小,属于此类状况 的评价因素有有机质、氮、磷、 钾养分含量等,在建立隶属函数 是可以近似为半梯形分布。
②评价因素指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 如PH、黏粒含量等。此类评价因素 对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一个最佳适宜范 围,超过此范围,随着偏离度的增加, 对作物生长越不利,甚至达到某一值 作物不能生长发育,土壤PH、黏粒 含量等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在建立隶 属函数式可近似为梯形分布。
② 室内分析方法 土样风干、过筛后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样区土壤环境特征,你别选取了物理, 化学和养分等不同类别评价指标11个。见下 表
② 单项肥力权重系统测定 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来确定权重系 数,计算步骤为:a求单项肥力指标之间的 相关系数构建相关系数矩阵。b 求某项肥力 指标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并根据该平 均值占所有非礼指标相关系数平均值总和 的比值,作为该单项肥力指标在表征土壤 肥力中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摘要: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壤开始出现了侵蚀、酸化、硬化、重金属污染以及植物退化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发展。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对于目前出现的城市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壤质量修复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肥力两方面对中国东、中、西部的部分重要城市进行了土壤质量状况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有关城市土壤研究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质量;现状评价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城市土壤作为土壤圈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源和汇,直接关系到曾是环境质量和居民的身体健康[1]。

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动,城市土壤质量日益恶化,造成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三废”、生活垃圾、交通运输、降雨、降尘等。

国际土壤学会在1998年正式成立了“城市、工业、矿山和交通地土壤”工作组;2000年在德国Essen召开了第一届“城市、工业、矿山和交通地土壤”国际会议[2]。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城市土壤污染正在兴起和深化。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壤质量修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对于土壤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肥力两方面[3]。

1、我国城市土壤质量现状1.1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反映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土壤的理化性质。

研究发现,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值、磁化率、粒度与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例如,PH值除直接影响重金属含量在土壤中的活性以及重金属在土壤剖面的纵向移动能力之外,还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

影响城市土壤污染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不同的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污染累计时间的长短和距离污染源的远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重金属污染状况[4]。

王莹等[5]收集了国内43个大中城市的3688个城区土壤重金属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评价分析、聚类分析等,初步确定了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格局。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赋存量分别为13.39、0.68、63.04、38.17、0.31、26.18、47.34、137.72mg/kg。

Nemerrow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太原、南京、开封,主要污染重金属是Hg、Cd、Pb。

43个城市中,上海、武汉、淄博、昆明、抚顺、昌吉、郑州、贵阳、成都、攀枝花、天津、珠海、大庆、北京、南京、广州、香港、长春、太原等19个城市属于Cd强度污染;徐州、长沙、开封、重庆、乌鲁木齐、沈阳、西安、杭州、南京、兰州、洛阳等11个城市属于Hg-Cd 强度污染、Pb中度污染;其余13个城市属一般轻度污染。

长江以南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比长江以北城市严重,中小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低于特大城市。

1.2城市土壤微有机物环境中存在的对生态、人体有危害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都处于纳米级尺度,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持久性按降解有毒污染物(PTS)。

这些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挥发、淋溶、扩散等方式在城市土壤中迁移或进入大气、水体中,对大气、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

在工业发达国家,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来源。

因此,近100~150年来,土壤PAHs的浓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城市地区。

城市土壤微有机物污染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6]。

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研究发现,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Nap)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a)芘(Bap)的超标的情况也不容乐观[7]。

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浓度空间自相关性的方向和范围大小。

郑一等[8]对天津包括市区的表层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并探讨了环境因素与土壤PAHs含量空间结构特征间的关系。

PAHs各组分浓度存在中等或强变异性,表明影响土壤PAHs含量的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

城市土壤有机碳(TOC)含量与各组分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而pH值和粘粒含量与其各组分浓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TOC含量可能是影响土壤多环芳烃浓度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气候带城市土壤中的PAHs和PCBs的含量不同:地处热带的城市土壤比温带的城市土壤低。

这可能是由于热带气候促进其生物降解、挥发损失和光氧化作用以及强烈淋溶进入地下水等原因所致。

1.3城市土壤生源要素(N、P)污染长期以来,关于生源要素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田土壤。

近年来,城市土壤生源要素污染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陈立新对哈尔滨城市土壤污染研究发现,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的全氮、水解氮含量降低;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偏高,磷在城市土壤中的富集现象严重。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人为活动和大量含磷废水以及垃圾的混入,使得城市土壤中全磷和有效态磷的含量明显高于森林土壤和农田土壤[9]。

杭州城市土壤表土总磷含量在563~3 522 mg/kg之间,总磷的平均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商业区、风景区、文教居民区、工业区。

其中商业区总磷平均约为工业区的3倍,文教居民区的2.5倍,风景区的2倍;郊区农业土壤总磷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城市土壤[10]。

城市土壤生源要素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到土壤对外源氮磷等的吸持能力和土壤吸持氮磷等的释放。

它们均与土壤溶液中生源要素浓度密切相关,影响城市土壤中生源要素的淋溶和地下水中生源要素的浓度。

卢瑛等研究发现,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南京城市土壤磷的吸附量小,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高[11],并且城市地下水中溶解态磷浓度、总磷浓度都与城市土壤剖面中全磷、有效磷、可溶性磷的加权平均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城市土壤是地下水中磷的有效释放源[12]。

2、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面对我国土壤污染和退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从不同尺度来看,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大尺度是指研究土壤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系统类型、地理位置以及土壤内部各种特征的相互作用。

在对大尺度的对象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时,不仅要设立较多的样品采集点,还要注意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立,要既能反映出所研究的所有区域的土壤质量,又能便于不同区域的土壤质量的比较。

中尺度相对于大尺度而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或几个土壤的属性是相同的,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上比大尺度简单,并且中尺度土壤质量的研究比大尺度的研究多很多,研究方法有单指数评价和内梅罗多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加权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等。

小尺度是指针对于一点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通常该土壤的大多数特性都是一样的,只是研究某一特性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3]。

2.1东部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徐晓嘉等[14]针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表层土壤,应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其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叠加后得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对于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大,研究区的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土壤肥力质量分别为丰富适量和缺乏。

杨奇勇等[15]更是将GIS与一般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融合,并且将其运用于山东省禹城市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中。

他们将GIS与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该地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分布。

在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表操作得: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土壤肥力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09%、11.87%、27.40%、27.44%、27.28%、2.91%。

王会艳[16]利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统计分析结果,吉林市七种重金属对该区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污染。

吉林市土壤As、Hg、Cr、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57.0mg/kg、0.05—1.427mg/kg、25.4—2108 mg/kg、12.0—216.0mg/kg、19.9—288mg/kg、46.7—318.0mg/kg、0.031—3.697mg/kg,分别比中国土壤背景值高23.0%、362.5%、49.2%、19.3%、47.0%、61.3%、187.1%,较世界正常土壤背景值高出的百分比及比例分别为88.7%、3.1倍、14.9%、23.5%、2.9倍、118.4%、3.35倍。

邹明珠[17]在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进行编制时,研究表明:北京城市绿地土壤总体上多属砂质土,土壤容重在0.98~1.71 g/cm3之间,总孔隙度在36~58%之间,土壤pH值在7.5-9.0,有机质含量在7.29~37.47g/kg之间,水解性氮在11.80~131.58 mg/kg之间,有效磷在0.73~84.95 mg/kg,速效钾含量在30.68~319.58 mg/kg之间。

部分绿地土壤中Zn、Cu、Cr和Pb含量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土壤背景值,属轻度污染;基本无Ni、Mn污染;Cd、As、Co在个别绿地类型中含量较高,但亦属于清洁水平。

项建光等[18]对上海近年来新建的典型绿地进行了土壤现状调查。

结果表明: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主要为碱性和强碱性;EC值基本达标;有机质含量达标率在60%以上,但含量偏低;土壤容重偏高,通气性差;阳离子代换量总体偏低。

使用山泥、泥炭客土的土壤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城市绿化造景的需要。

张辉等[19]研究发现,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Pb以交换态为主;Co、Mn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Fe、Ni有效态含量均小于10%,并且主要集中在铁锰氧化物态中。

与非城区土壤相比较,城市土壤非残渣态比例增加,活性增大,对环境的危险性增大。

司志国[20]在对徐州城市绿地土壤综合评价中,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土壤密度、pH 值、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粘粒含量等8项指标组成评价徐州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内梅罗公式对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0~20cm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P)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1.469 )、防护绿地(1.326)、道路绿地(1.304 )、生产绿地(1.253)、街头绿地(1.300)、附属绿地(1.1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