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1课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15课信息交流一、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电子化信息交流工具和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并运用不同交流工具与平台,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交流方式中蕴含的逻辑、原则与重要性。
此外,还应锻炼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表达能力及素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课程基础理解部分1. 概念回顾:完成关于“信息交流的定义与意义”、“不同信息交流工具及方式”等关键信息的理解并记笔记。
(二)实际操作技能练习部分2. 信息工具运用:运用QQ、微信、邮件等软件,撰写一份表达清晰的私人或学习用消息。
强调礼仪规范,适当加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或视频链接)。
3. 信息检索练习:以某个具体问题(如“初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题,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并完成一次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整合。
4. 课堂任务:完成“设计一次网络研讨会”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明确每个环节(包括会议主题、参与者、会议流程等)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三)信息交流思维训练部分5. 思考讨论:思考在不同场合如何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方式。
讨论个人对于隐私保护在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6.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一次线上讨论,讨论主题为“如何提高网络社交的文明程度”,并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内容,并确保作业的原创性。
2.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不得抄袭他人成果或直接复制教材内容。
3. 操作技能练习部分应确保步骤清晰,条理分明,展示良好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素养。
4. 作业格式应整洁,语言通顺,注意运用电子文本编辑技巧和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对概念理解、操作技能、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正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及规范性等方面。
3. 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并寻求进一步的提升。
《第五单元第15课信息交流一、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理解不同交流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信息交流的方式”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并掌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等常见信息交流方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
2. 电子邮件撰写:学生需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封格式正确、内容清晰的电子邮件,并学会使用附件功能附加相关文件。
3. 社交媒体应用:学生需在至少两种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与所学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学会利用标签等功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4. 即时通讯实践:学生需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与至少一位同学进行一次有效的信息交流,并记录交流过程和结果。
5. 作业作品汇总:学生需将以上所列各项作业内容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作业作品,并注明每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所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的完成应遵循以下要求:1. 学生在完成各项作业内容时,需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电子邮件的撰写需注意格式规范,内容清晰,符合电子邮件的交流习惯。
3.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时,需遵守相关平台的规定,确保信息内容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4. 即时通讯实践需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5. 作业作品汇总需清晰明了,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所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需详细记录。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电子邮件的撰写质量。
3. 社交媒体应用的效果。
4. 即时通讯实践的沟通效果。
5. 作业作品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信息交流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第五单元 第15课 信息交流 一、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掌握常见的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互动讨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
2. 作业提交:每位同学需提交一份电子版的作业,内容为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通讯方式,撰写一篇关于该方式的信息传递特点、优劣及应用的文章。
字数不少于800字。
3. 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用PPT或视频形式展示本组作业成果,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和提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不可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 真实客观:提交的作业内容需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所使用的信息交流方式及感受。
3. 规范格式:文章应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等,确保提交的文章清晰、易读。
4. 按时提交: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逾期将无法补交。
四、作业评价1. 完成情况:根据每位同学是否按时提交作业进行评价。
2. 内容质量:根据文章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所选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优劣及应用,以及是否具有创新观点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3. 课堂展示:根据小组代表的PPT或视频展示效果,以及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本组作业内容进行评价。
4. 互动表现:根据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小组内成员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作业评价结果将以书面反馈形式发放给每位同学,同时也会在课堂或课后与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2. 反馈内容:反馈内容包括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以及答疑解惑和指导。
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3. 反馈周期:作业反馈将在课后的一周内完成。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一、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学课件共22张PPT

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 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 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
(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 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 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 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 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 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
课后作业
•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载体
谢谢!
5.1.5.1信息交流 的方式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二、情感目标:
1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萌发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1·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 常用工具
3·计算机及其它信息工具的基本应用
4·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 术的表现形式
2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 • 【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 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二、《网上交流的方式》教学设计

9.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和速度。
10.学生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通过网络交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加有趣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加强课堂管理: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网上交流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网上交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网上交流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与网上交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学习状态。
i.视频资源:《网络交流的道德与法律》
j.视频资源:《网络交流的成功案例分析》
k.视频资源:《网络交流的安全防范》
l.视频资源:《网络交流的团队协作技巧》
m.视频资源:《网络交流的创新应用案例》
n.视频资源:《网络交流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2.拓展要求:
a.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深入理解和掌握网上交流的知识和技能。
3.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网络交流的规范性和道德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第五单元第15课信息交流一、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和技巧,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工具的介绍,并完成相关知识的笔记整理。
2. 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学生需了解并掌握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等)的交流规则和礼仪,了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至少一次社交媒体平台的实际操作练习,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消息、上传图片或视频等。
4. 作业报告撰写:学生需根据实际操作过程和结果,撰写一份简短的作业报告,内容包括操作步骤、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并掌握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笔记整理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 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学生需了解并遵守相关平台的交流规则和礼仪,不得发布不良信息或进行恶意攻击等行为。
3.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实际操作,确保安全、合法、合规。
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请教。
4. 作业报告撰写:作业报告应真实反映操作过程和结果,内容应包括操作步骤的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报告应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记整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操作行为,以及遵守平台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的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2.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班级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3. 对于在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便其在下一次作业中有所改进。
信息交流的方式教案

信息交流的方式教案教案标题:信息交流的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2. 掌握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3. 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并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实物示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实物示例引发学生对信息交流方式的思考,例如展示一张手机和一封信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景,并请他们举例说明。
二、探究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15分钟)1. 介绍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包括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图像交流和电子交流等,并简要解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利用课件或实物示例,分别展示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图像交流和电子交流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讨论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三、分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信息交流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的信息交流方式,编写一个简短的对话、写一封信件、设计一张海报或制作一个电子邮件等。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并完善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选择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对应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并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自己在一天中使用的不同信息交流方式,以及使用它们的原因。
2. 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进行作业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地使用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以提高他们的信息交流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趋势,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交流方式的重要性是否会增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作品,并对其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价;3. 对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五单元 第15课 信息交流 一、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

《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了解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和方法;2. 掌握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平台的使用;3. 培养良好的信息交流习惯和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讨论并总结该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2. 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目标用户,通过所选工具与其进行一次信息交流,体验信息交流的过程和效果;3. 报告总结: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报告,内容包括所选工具的基本信息、交流过程、感受和收获等,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共同讨论、实践和总结;2. 真实体验:学生需真实使用所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体验其功能和使用方法;3. 报告规范:报告应包括所选工具的基本信息、交流过程、感受和收获等,字数不少于XX字,语言流畅、逻辑清晰;4.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完成报告后,需在全班范围内分享,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作业评价1. 报告质量:评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否涵盖所选工具的基本信息、交流过程、感受和收获等;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是否真实使用了所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是否掌握了该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3. 团队合作: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工具,评价其创新性和可行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掌握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技巧,培养良好的信息交流习惯和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和报告总结等形式,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1课信息交
流的方式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交流方式的变化,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
2.知道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在线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快捷。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里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现在平常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多。
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
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
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
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概括交流方式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信息交流方式
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2【讲授】信息交流方式
(板书)一、信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