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第四十六讲 乙醇 醇类

第四十六讲乙醇醇类【要点精讲】一、自我整理1.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简式:官能团:饱和一元醇的通式:饱和二元醇的通式:例:饱和三元醇的通式:例:芳香一元醇的通式:例:2.乙醇的物理性质3.乙醇的化学性质(1)跟金属的反应方程式:(2)跟氢卤酸的反应方程式:(3)氧化反应(A)燃烧(B)催化氧化(C)其它(4)脱水反应①分子内脱水(即反应):方程式②分子间脱水方程式4.用途5.乙醇的工业制法①发酵法:②乙烯水化法:其它方法:6.醇类①定义:②重要的醇:二、精讲:(一)、醇的结构特点与反应规律1.结构特点:a处O-H键和b处C-O键都是强极性键,在一定条件下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c处α氢原子和d处β氢原子,受羟基和R影响,有一定活性,可以断裂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2.反应中化学键断裂部位: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Cu或Ag作催化剂),可发生去氢氧化。
(1)反应机理羟基(-OH)上的氢原子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脱去,氧化为含有( )双键的醛或酮。
(2)醇的催化氧化(或去氢氧化)形成双键的条件是: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
2R-CH2-CH2OH+O2 2R-CH2-CHO+2H2O②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被氧化生成酮。
③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不能形成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4.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反应机理脱去的水分子是由羟基和羟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相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而成,碳碳间形成不饱和键。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可以根据不同的醇类和催化剂进行研究和描述。
一般而言,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催化剂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对醇的氧化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钌等,以及非金属催化剂如氧化铁、二氧化锰等。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于实现高效催化氧化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剂选择:氧化剂是促使醇氧化反应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氧气、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等。
氧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会影响醇的氧化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反应条件对醇的催化氧化具有影响。
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同时确保反应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催化氧化机制:不同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催化氧化反应涉及醇分子的活化、氧化剂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等过程。
专题12 醇(教师版)

专题12 醇1.乙醇的物理性质2.醇类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1)沸点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③碳原子数目相同,羟基的个数越多沸点越高。
(2)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这是因为这些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3.醇类的化学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羟基决定,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H键和C—O 键的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使O—H键和C—O键易断裂。
以乙醇为例:【典例1】向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后收集到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3∶6 B.3∶2∶1C .4∶3∶1D .6∶3∶2【答案】D【解析】生成的氢气中的H 全部来自于醇中的羟基,由题意得:2CH 3OH ~H 2、HOCH 2CH 2OH ~H 2、,故产生1 mol H 2分别要消耗2 mol 甲醇、1 mol乙二醇、23mol 丙三醇。
醇反应实验探究1.与活泼金属钠反应钠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OH +2Na―→2C 2522.氧化反应①燃烧a .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b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②催化氧化在空气中灼烧过的铜丝表面由黑变红,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4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中含有的酸性K2Cr2O7溶液就能将乙醇氧化。
该试剂遇到乙醇时,会由橙色变成绿色,由此可以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3.乙醇的消去反应①将浓硫酸与乙醇按体积比3∶1混合,即将15 mL浓硫酸缓缓加(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24170 ℃CH2===CH2↑+H2O。
(2)该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C—O键和相邻碳上的C—H键。
(3)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知识解析】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羟基(—OH)上的氢原子及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脱去,结合氧化剂中的氧原子生成水,而有机物分子中形成了不饱和键。
1.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3个氢原子的醇,如CH3CH2OH等,被氧化生成醛。
2R—CH2—OH+O22R—CHO+2H2O(R为氢原子或烃基)
2.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的醇,如等,被氧化生成酮。
3.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如等。
典例详析
例1
将1 mol某饱和醇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一份充分燃烧后生成1.5 mol CO2,另一份与足量钠反应生成5.6 L H2(标准状况)。
这种醇分子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产物不是醛。
则这种醇是
A.CH3CH(OH)CH3
B.CH2(OH)CH(OH)CH3
C.CH3CH2CH2OH
D.CH3CH2OH
解析◆本题将计算与醇的性质结合在一起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从题给条件知,该醇能被催化氧化但产物不是醛,说明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根据题给答案,可排除C、D两个选项。
又1 mol该饱和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为0.5 mol,一份充分燃烧生成1.5 mol CO2,说明该醇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另一份与足量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 L即0.25 mol,说明该醇分子中含有1个—OH,从而推得该醇是一元醇,故选A。
答案◆A。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和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和规律
木醇(简称ME)是一种有机醇,它以去羧基形式存在,主要由木质素或植物中的半纤维素提取而得,例如从木材、麦芽和果实中萃取。
目前,木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学原料,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建筑和造纸等多个行业。
木醇在高温下催化氧化的反应是木醇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机制,它是一种氧化反应,以木醇的去羧基作为还原物(即活性替代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原理。
木醇催化氧化氧化反应,它是一种非均相反应,相变态包括液相和固相两部分,也可以称为“液相催化氧化”。
木醇催化反应的原理是催化剂对糖类供体物质中羧基进行氧化,而在羧基进行氧化反应的过程中,将木醇的去羧基激活,使其可以作为糖类物质的氧化物,将该羧基氧化形成相应的二羧酸。
此外,催化氧化还可以将木醇的去羧基加成到糖类物质中,形成Glycosyl-ether[[(R-CH2)nOH]]。
木醇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的规律,即高温,空气中的氧分子可以与每种代表着特定组成元素的酵素蛋白,即氧化酶(oxidase)作用,将木醇的去羧基氧化形成二羧酸类化合物,从而分解构成木醇的原始结构。
另外,木醇的去羧基也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氧分子进行氧化作用,从而形成羧酸衍生物,这些羧酸衍生物的形成也是催化氧化反应的重要步骤。
木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及其规律,在工业上已经被广泛应用。
然而,木醇催化氧化反应中可能存在产物污染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改良技术将其产物污染降至最低,并尽量避免木醇失活。
同时,应继续研究催化剂本身的氧化性能,尽量提高木质素氧化效率。
练后归纳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下列不能与白藜芦醇反应的是( C )
A.Na2CO3溶液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从白藜芦醇的结构可知,它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酚羟基,所以具
有烯烃和酚的性质: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与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双键和酚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只 有C项中的NaHCO3溶液不反应。
4.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 活泼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 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 活泼 。
紫 粉红
化学
5.对环境的影响 酚类化合物有毒,是重点控制的水污染物之一。在含酚废水中,以苯酚、 甲酚的污染最为突出。处理含酚废水主要有两种方法:回收利用和降解 处理。
【多维思考】
化学
2.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是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 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芥子醇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芥子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芥子醇分子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1 mol芥子醇分子中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1 mol H2 C.1 mol芥子醇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 D.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②④ 消去反应 CH3CH2OH
mno2氧化醇机理

mno2氧化醇机理
MnO2氧化醇机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的化学反应机理。
在这种反应中,MnO2作为催化剂,可以将醇氧化为醛、酮等官能团。
该反应的机理主要涉及MnO2表面的氧空位、MnO2晶格上的Mn3+和Mn4+离子以及醇分子与MnO2表面的作用。
在反应过程中,醇分子首先吸附在MnO2表面的氧空位上,形成一个吸附态的醇分子。
然后,MnO2表面的Mn3+离子会被还原为Mn2+离子,从而形成一个氧空位和一个Mn4+离子。
这个Mn4+离子和吸附态的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醇分子被氧化为醛或酮。
在反应结束后,MnO2表面的Mn4+离子会被还原为Mn3+离子,从而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MnO2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表面的氧空位和Mn3+离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控制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以获得高效的催化效果。
总的来说,MnO2氧化醇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多个化学分子和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
对该机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优化该反应的催化条件以及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
- 1 -。
醇的氧化规律

醇的氧化规律醇的氧化规律醇是一类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容易被氧化剂攻击,从而发生氧化反应。
醇的氧化反应在生产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醇的氧化规律。
一、醇的氧化反应机理在醇的氧化反应中,羟基上的电子被氧化剂夺取,形成了羰基,并释放出电子。
羰基可以进一步发生还原反应或者被进一步氧化。
具体来说,醇可以被弱氧化剂如卤素或者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硫酸钾等进行氧化。
二、不同类型醇的氧化规律1. 一元醇一元醇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羟基的醇。
在常温下,一元醇不容易被空气中存在的O2 气体直接进行自由基引发型自催化反应而发生自然氧化,但是可以通过加入适当量的催化剂来促进其与O2 气体之间的反应。
例如,在存在铜催化剂的条件下,一元醇可以被氧化成为相应的醛或者羧酸。
此外,一元醇还可以被浓硝酸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2. 二元醇二元醇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的醇。
与一元醇不同,二元醇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然氧化反应。
例如,乙二醇在空气中暴露 48 小时后会发生自然氧化反应,并生成乙二酸。
此外,二元醇也可以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硫酸钾等进行氧化。
3. 多元醇多元醇是指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的醇。
多元醇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而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和稳定性,在某些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甘油作为一种三元醇,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多数多元醇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但在水相中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硫酸钾等进行氧化。
三、影响醇的氧化反应的因素1. 氧化剂氧化剂是促进醇发生氧化反应的关键。
不同的氧化剂对醇的氧化反应产物和反应速率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锰酸钾可以将一元醇或二元醇氧化成相应的羧酸,而过硫酸钾则可以将一元醇或二元醇氧化成相应的醛。
2.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醇的氧化反应,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反应效率。
例如,在铜催化下,一元醇可以被快速地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3.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如温度、pH 值等也会影响到醇的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