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本课中的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作品的绘画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较清晰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学会以艺术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交流方式,提高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CC,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材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本课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以“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内容专题学习领域为主,以代表画家及作品为贯穿线,穿插对印象派的分析。
3.发展目标: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发言,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及代表作;2.能够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创作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及代表作;2.能够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创作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创作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对比法;3.实物法。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1. 什么是印象派?印象派是一种绘画流派,它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印象派画家试图通过明亮的颜色和轻快的笔触表现自然和现实生活。
印象派早期的艺术家们通常策展自己的展览,并在他们选择的小型空间中展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对新技术的渴望和对色彩的热爱。
印象派在几年内获得了最广泛的成功和认可。
2. 印象派的特点•作品多使用明亮的颜色;•用笔触轻快的画出表面的光影效果;•描绘的主题通常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风景;•注重表现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态度。
3. 代表作赏析奥古斯特·雷诺阿《船员午餐》这幅画作于1881年,展现了一群船员在午餐时放松的场景。
作品使用了大量的明亮色彩,技巧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轻松的笔触突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克劳德·莫奈《睡莲》这幅画作于1899年至1900年,展现了一个池塘中美丽的睡莲。
这幅作品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多层次的笔触,强调了光和色彩的变化。
4. 什么是后印象派?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批新的艺术家出现在了法国。
他们接受了印象派的启发,但把它带到了新的高度。
他们也受到了其他文化和艺术运动的影响,尤其是日本的艺术和艺术二胡,这些艺术家被称为后印象派。
5. 后印象派的特点•更注重画家的情感和心理;•画笔更加轻松和敏感;•更加使用多层次的色彩。
6. 代表作赏析文森特·梵高《星空》这幅画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在他住在Arles期间创作的。
从传统到现代ppt课件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对 一战的的绝望和恐惧,反对战 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 时也反对艺术,彻底否定过去 的经典作品。在平面的绘画中 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 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
杜尚《新娘》
阳
春
白
雪
》 《年画》
年画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演变
《 赶 火 车 》
郑 曼. 陀
群《 丰 衣 足 食 图 》 力
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中国画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术门类,不过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起使中 国画的创作逐渐走向了“曲高和寡”的境地,它变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的 一种艺术形式,而社会意义则较少被关注。
.
表现主义
• 蒙克: • 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世
界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蒙克创作了 大量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表现疾病、死亡、孤独和忧郁,充 满对人生的怀疑和焦虑。
“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本质,在表现主义被命名之前就 彻底实践了它”
.
《呐喊》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蒙克记 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 散步,太阳快要落山了,突 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 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 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 海湾和城市上方是血与火的 空间,友人相继前进,我独 自站在那里,这时我突然感 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 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 声震撼宇宙的呐喊。” 画家运用了奇特的造型和动 荡不安的线条,燃烧的红云 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 了画家内心的恐惧情感。
到了当代社会,中国画的变革更进一步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趋势。《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 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些创作技巧,但又进行. 了合理的突破,表现出视点的广阔和创造新社 会的豪情,将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与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从而体现出一种现代感。
从传统到现代详案

教学目的: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19世纪欧洲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了解了其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还记得是哪几个流派吗?教师总结:浪漫主义强调个性和情感表现;印象派艺术家们追求的是丰富明确、复杂多变的光与色彩的关系,因此他们在室外作画,在自然界中观察光与色彩的变化;这幅《浴女》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品,它追求的是一种符合古典理想的美。
《浴女》是1808年的作品,创作这样的画,安格尔需要雇佣一名人体模特,让她在固定的室内环境中摆好姿势,再进行写生作画。
教师提问:若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作画方法能不能被人们接受?为什么?不能,因为那时候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不符合封建礼教,是不被允许的。
1914年,在上海图画院里的一次写生练习课中,刘海粟竟然在课堂上采用了人体模特教学,消息一经传出,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甚至引起了军阀孙传芳的干预,并诉诸公堂,轰动全国。
官司最终以刘海粟胜诉而告终,这对当时中国人头脑中的封建意识是一重击。
其实,这种采用人体模特的教学,正是东学西渐的表现之一。
我们知道,甲午战争后,日本施行了明治维新,并取得成功,成为东方民族学习西方自强的榜样。
为了就亡图强,很多中国去日本留学,学习西方。
有的去欧洲留学,以便更直接地学习西方,了解西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使国人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谁?其基本口号是什么?教师总结: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配合着这一政治思想,陈独秀等人提出了“美术革命”,他提倡向西方学习美术,主张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掌握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方法;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内容1.3.1 传统文化概述1.3.2 现代社会的特征1.3.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3. 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历程2.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3.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3. 提出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4.2 教学内容4.2.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4.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4.2.3 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2. 评价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3. 提出改进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的发展历程1.2 传统教案的局限性1.3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4 本章小结第二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2.1 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2.2 教师角色的转变2.3 教学目标的设定2.4 教学内容的整合2.5 本章小结第三章:教学分析3.1 学生的分析3.2 学习目标的确定3.3 教学资源的整合3.4 教学策略的选择3.5 本章小结第四章:教学活动的设计4.1 导入环节的设计4.2 主体环节的设计4.3 巩固环节的设计4.4 总结环节的设计4.5 本章小结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5.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5.3 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5.4 教学反思与改进5.5 本章小结第六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课堂教学设计6.1 小组合作学习6.2 探究式学习6.3 翻转课堂6.4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6.5 本章小结第七章: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设计7.1 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7.2 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7.3 案例分析: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7.4 本章小结第八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参与与互动8.1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8.2 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8.3 课堂互动的类型与方法8.4 案例分析:有效互动的课堂实践8.5 本章小结第九章:个性化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设计9.1 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与原则9.2 学生差异的识别与应对9.3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9.4 案例分析: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案例9.5 本章小结第十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10.2 案例一:基于项目的学习10.3 案例二:混合式学习环境10.4 案例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10.5 本章小结这五个章节继续深入探讨了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课程整合、学生参与与互动、个性化教学以及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章节的内容,教师可以获得更具体、更实用的指导,以设计出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需求的课堂教学。
【K12学习】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从传统到现代 ppt课件

优雅的 姿态
林风眼《白衣女》个案分析中的解释部分示意图
流民图 (局部) 蒋兆和 长近27米、高2米
流民图 (局部) 蒋兆和
长近27米、高2米
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 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纸本,纵200厘米、横 2700厘米。该图原作后半部分已佚,只留有黑白照片。画面众多人物接近真人 大小,画家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让人看后深受 感染、震动。在技法上,他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手法,使人物更逼真、真实, 但又豪不勉强、僵硬,而是融和中西。有自己的特色。 蒋兆和当时流寓北京,
1.什么是印象派? 2.什么是后印象派?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
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 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 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代表人物 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
斯莱、德加。
后印象派绘画
广义指继承印象画派,并加以变革 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指塞尚、凡·高、 高更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派 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派 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 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 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后来 的野兽派及表现派有很大影响。
独身一人,条件较艰难,筹措作画费用已是不易,为了瞒过敌人的眼睛,不得 不一小幅一小幅分散着画,画了一年多,最后合成六尺高、八丈多长的巨幅。 作品展览不到一天,就被勒令禁止,还遭到变相没收的命运。
思考:
1、把素描的明暗法与传统
人物画重结构线描的方法
结合起来。( )
2、几何性的形体组合,鲜
明纯正的色彩,明亮的色
但作为主角的年画,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印象派绘画与后印象派绘画(也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与后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派绘画提倡户外写生,真实地描绘外光下景物的光色变化,改革了油画技法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象派绘画的光源色、条件色、补色关系对古典油画表现物象固有色来说是科学的进步,这一点在讲课中,务必使学生们明白。
根据教材内容讲清印象派的由来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之间的不同,不要从字面意思上去曲解印象派。
后印象派的出现是印象派的进步。
印象派绘画提倡户外写生真实地描绘外光下景物的光色变化,但它追求的是外光下色彩的瞬间变化,画起来很被动。
而后印象派绘画则主要表现的是画家对物象色彩的主观感受,不受外光下物象色彩瞬间变化的制约,所以说后印象派绘画是对印象派绘画的进步。
后印象派绘画还注重艺术形式的探索。
后印象派绘画为西方绘画走向现代开启了大门。
在印象派绘画和后印象派绘画中莫奈、塞尚、高更、凡·高是代表画家必须作重点介绍。
课业类别:鉴赏与评述
课时: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完本课应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印象派绘画使欧洲走出传统,后印象派绘画则开启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大门。
2、让学生明白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的本质。
3、重点了解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莫奈、塞尚、高更、凡·高。
教学重点: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分析、讨论、评述。
教学难点: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在绘画发展中的历史性贡献(印象派绘画改变了对物象固有色的表现手法,真实客观的表现了物象的光色变化。
后印象派绘画则用色彩表现了自己对物象的主观感受。
)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交流对话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