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填空题

1.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___直角坐标法_法、_极坐标法_法、__角度交会法___法和____距离交会法___法。

2.测设坡度线常用的方法有平行视线法和倾斜视线法。

3.施工测量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4.测设的基本工作是距离、角度、高程。

5.建筑施工中需向低处或高处传递高程,而水准尺长度有限,可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法角度放样在操作上首先( A )。

A.应安置经纬仪,瞄准已知方向,水平度盘配置为0°。

B.应计算度盘读数βo+β,观察在读数窗能否得到βo+β。

C.准备木桩,在木桩的顶面标出方向线。

2.当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远,而且中间有低矮的灌木从或小河等障碍物,不便于量距,又无全站仪等先进测距仪器时选用( C )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A.直角坐标法B.极坐标法C.角度交会法D.距离交会法

3.关于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测设时最少要测设两次B.测设精度不高时,可只测设一次

C.测设精度要求高时,应根据给定的水平距离D减去尺长、温度和高差改正数计算应测设的距离

三、多项选择题

1.施工测量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BC )。

A.角度放样;B.高程放样;C.距离放样;D.坡度放样;

四、简答题

1.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施工测与此同时地形测量相反,是将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由图上标定在施工作业面上,但它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

2.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答:测设的基本工作是距离、角度和高程

3.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哪些方法?各自适用于什么范围?

答: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布设有相互垂直的矩形方格网或主轴线,以及量距较为方便时。极坐标法适用于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近,距离较短且便于量距,或具备电子全站仪时。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的情况下。距离交会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离测设点不超过一尺段时。五、计算题

1.水准测量法高差放样的设计高差h=-1.500m,设站观测后视尺a=0. 657m,高程放样的b计算值为2.157m。画出高差测设的图形。

2.B 点的设计高差h =13.6m(相对于A 点),按图所示,按二个测站进行高程放样,中间悬挂一把钢尺,1a =1.530m ,1b =0.380m ,2a =13.480m 。计算2b =?

解:h AB =H B -H A =13.6m

H i1=H A +a 1 H i2=H i1+(a 2-b 1)=H A +a 1+(a 2-b 1)

b 2=H i2-H B =H A +a 1+(a 2-b 1)-H B =

a 1+(a 2-b1)-h AB =1.530+(13.480-0.380)-13.6=1.03m

3.已知点A 、B 和待测设点P 坐标是:

A :A x =2250.346m ,A y =4520.671m ;

B :B x =2786.386m ,B y =4472.145m ;

P :p x =2285.834m ,p y =4780.617m 。

按极坐标法计算放样的β、D AP 。

262.357AP D m ====解:

259.946arctan arctan 82133435.488

4472.1454520.67148.526360arctan 360arctan 360arctan 2786.3862250.346536.040360510223544938360821334360AP AP AP AB AB AB AP AB y x y x ααβαα?'''===???--=?+=?+=?+?-''''''

=?-?=?'''=+?-=?+3544938872356''''''

?-?=? 4.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20(30102.10035.03005m C t l -??+-=-,用它测设22.500m 的水平距离AB 。若测设时温度为C 025,施测时所用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拉力相同,

测得A 、B 两桩点的高差h= -0.60m ,试计算测设时地面上需要量出的长度。

05022

22.500(0.0035)0.002630

() 1.2510(2520)22.5000.0014(0.60)0.00802222.500

=22.500-0.00260001400080d t h d t h D l l m l l t t D m

h l m D L D l l l m

α-??-?===-?=-=??-?=---?===-?=-?+?+?-+-解:()(..)=22.5092

5.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 后,精确地测得∠ABC 为

4200450'''(设计值为450000'''?),BC 长度为120m ,问怎样

移动C 点才能使∠ABC 等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

解:Δβ=β-β′=45000045002424''''''''?-?=-

124tan 1200.0140206265CC BC BC m β

βρ''?-=??=?=?=-''

C 点向外移动-0.0140m 才能使∠ABC 等于设计值。

6.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A H =20.355m 若在B 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 的位置,设在A 、B 中间安置水准仪,后视A 点水准尺得读数α=1.452m ,问怎样测设才能在B 处墙得到设计标高?

20.355 1.45221.80721.80721.0000.807i A i B H H a m

b H H m =+=+==-=-=应解:

在B 处墙上贴立一水准尺,水准仪瞄准该水准尺,水准尺上下移动,读数正好等于0.803m 时,尺底为设计标高。

8.已知地面水准点A 的高程为A H =40.00m , 若在基坑内B 点测B H =30.000m ,测设时α=1.415m ,b=11.365m , 1a =1.205,问当1b 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B H ? 解:h AB =H B -H A =30.00-40.00

=-10.00m

H i1=H A +a

H i2=H i1-(b-a 1)=H A +a-(b-a 1)

b 1=H i2-H B = H A +a-(b-a 1)-H B

= a-(b-a 1)-h AB

=1.415-(11.365-1.205)+10.00

=1.255m

9.设地面上A 点高程已知为A H =32.785m,现要从A 点沿AB 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 的水平距离为120m ,每隔20m 打一中间点桩。计算各桩顶标高。

解:H B =H A +i ×D AB =32.785-2%×120=30.385m

H 1=H A +i ×D A1=32.785-2%×20=32.385m

H 2=H A +i ×D A2=32.785-2%×40=31.985m

H 3=H A +i ×D A3=32.785-2%×60=31.585m

H 4=H A +i ×D A4=32.785-2%×80=31.185m

H 5=H A +i ×D A5=32.785-2%×100=30.785m

第八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八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异同? 答:施工测量和地形测量一样,也应遵循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精度上“由高级至低级”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先进行总体的施工控制测量,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建筑物主轴线和细部的施工放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地形测量是将地面上地物和地貌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测绘到图纸上,而施工测量则相反,是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测设到地面上。 2、施工测量的基本测设有哪几项? 答: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和高程的测设为施工测量中的基本测设。 3、测设水平角时,如何确定放样所需的方向线? 答: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取盘左、盘右的平均方向作为放样方向线。 用单测角度改正法时,先将盘左测设的方向作为概略方向,然后按测回法检测该方向,并以改正后的方向作为放样方向线。一般单测角度改正法的精度优于前一种方法。 4、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 A,用水准仪在B点测设高程 H, B

若水准点A 上为后视读数为a ,则前视点B 处标尺读数为多少时尺底高程刚好为所需测设的高程B H ?如何测设? 答:安置水准仪,以水准点A 为后视,由其标尺读数a ,得视线高程a H H A I +=,则前视B 点标尺的读数应为 b =B I H H -,然后在B 点木桩侧面上下移动标尺,直至水准仪视线在尺上截取的读数恰好等于b ,在木桩侧面沿尺底画一横线,即为B 点设计高程B H 的位置。 5、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有哪几种?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测设数据是什么? 答: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标法、交会法(角度交会和距离交会)、极坐标法。以方格网或建筑基线作为施工控制,适于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特征点的测设,所需测设数据为待测点相对于角点(控制点)的纵、横坐标增量。在不宜到达的场地适于用交会法进行点位的测设。常用的交会法为角度交会,所需测设数据为交会角(至少2个);也可采用距离交会,所需测设数据为交会距离(至少2个)。极坐标法控制网的形式可以灵活布置,且测设方法较简单,故对一般施工场地的点位测设均适用,所需测设数据为一个水平角和一条水平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第十一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建筑工程管理)第十一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第十壹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11.1概述 壹、施工测量的任务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施工控制网(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放样工作(平面和高程)、检查验收测量、变形观测(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竣工测量等。 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壹定的精度标定在实地上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1.放样工作和测图工作过程相反 测图——将地面上的地形测绘到图上。 测设——将图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壹定的精度在地面标示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高 3.干扰因素多 4.时间性紧 三、施工测量的精度 建筑工程的点位中误差: 由于限差通常是二倍的中误差,则有:,根据可计算出,再根据值,确定出、及。通常<<,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确定、、之间的关系,因而设计出、。 在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了部分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放样的允许误差,根据,也可直接确定出。 四、测绘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主要有电磁波测距和电子测角技术、激光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11.2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壹、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钢尺测设法 (1)壹般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对经过平整后的场地,可用钢尺按设计长度沿给定方向直接丈量,且进行往返测检校,合格的话取平均值定出最后端点。 →B′ A···B ← (2)精密方法 先根据精密量距三项改正(尺长、温度和倾斜),反算出实地应测设出的长度,然后按此长度按壹般方法进行测设。 D为设计长度,D′为实地应测设出的长度。 2.全站仪测设法 通过沿直线方向移棱镜,确定直线的另壹端点。若棱镜位置和设计长度位置相差不多时,可用钢卷尺归化。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的 1.壹般方法 (壹般方法)(精密方法)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教程文件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目录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1概述 1.1测区概况 1.2已有资料的概况 2控制测量 2.1高程控制测量 2.1.1四等水准测量 2.1.2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范 2.2平面控制测量 2.2.1导线测量 2.2.2一级导线测量操作规范 3碎部测量 3.1碎部测量的基本介绍 3.2碎部测量的操作规范 4数字地形图测绘 4.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基本介绍 5附成果 6结论 绪论

1、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测量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的几何形状及空间位置的科学。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能动的改造自然服务。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z),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以工程建设测量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据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 2、数字化测量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大地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和传统测图在概念上已出现很大的不同。传统大比例尺测图是以生产纸质地图为惟一目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10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概述 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a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 b .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 、y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P、y′P),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P 、yP ): 'cos sin p o p p x x A B αα=+- 'sin cos p o p p y y A B αα=++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

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期间将图纸上所有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工程竣工后测绘各建(构)筑物的实际位置和高程;以及在施工和管理期间对建(构)筑物进行变形和沉降观测等。 一、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相反,它是将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设计位置和高程,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因此,测量员应熟悉图纸,对放样数据要反复校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应进行检验校正,放样之后,还要对建筑物自身尺寸进行检查,以确保建(构)筑物关系位置正确。 施工测量与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关系密切,因此,测量员应了解施工方案,掌握施工进度,使测量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展要求。 由于机械化施工和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人来车往,土方填挖量大以及交叉作业等原因,使得地面变化和震动大,各种测量标志易遭破坏,因此,必须将测量标志埋设牢固,妥善保护,经常检查,及时恢复。 施工现场工种繁多,干扰较大,测设方法和计算方法应力求简捷,以保证各项工作衔接。同时要注意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施工测量的原则 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一样,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在施工场地上,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位置的依据。这一原则能使分布较广的建筑物、构筑物保持同等精度进行测设,以保证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位置正确。有关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将在后面章节中作详细介绍。施工测量的另一原则也是“步步有校核”,以防止差、错、漏的发生。 三、施工测量的精度 为了保证建筑物、构筑物放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施工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由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精度和控制网的范围大小等决定。当点位精度标较高和施工场地较大时,施工控制网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具体要求可参照不同工程的有关规范。 总之,测量应根据具体的测设对象,制定切实可行且必须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标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制定的标准偏低,将影响施工质量,这是不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旋工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二、施工测量的内容 (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3)竣工图的绘制。 (4)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三、施工测量的方法 1.已知长度的测设 (1)将经纬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并标定直线的方向。 (2)陆续地在地面上打入尺段桩和终点桩,并在桩面上刻画十字标志。 (3)精密丈量距离的同时,测定量距时的温度及各尺段高差,经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后,求出丈量的结果。 (4)根据丈量结果与已知长度的差值,在终点桩上修正初步标定的刻线;若差值较大,点位落在桩外时,则须换桩。

2.已知角度的测设 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 3.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 (2)极坐标法。 (3)角度前方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5)方向线交会法。 【命题考点】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分析预测】 (1)分析在已知长度的情况下,施工测量的方法。 (2)分析在已知角度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施工测量。 (3)分析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中关于方法的选择。

工程施工测量考试基础知识

施工测量基础知识:单选题: 1.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 2.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的高程基准面的是(平均海水面) 3.我国目前使用的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准;黄海高程系统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 4.确定地面点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距离、角度和高差) 多选题: 1.下列关于大地水准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大地水准面是绝对高程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大地水准面是平均海水面) 2.对一般建筑而言,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的影响分别为(@对距离测量可以忽略@对高差测量必须予以考虑)水准测量: 单选题: 1.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往目的是为了消除(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2.水准测量中,望远镜瞄准目标产生视差现象的原因是(眼睛的晃动) 3.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4.DS3型水水准仪的水准管分划值是(20〞/2mm) 5.整平DS3型水准仪时,气泡移动的方向和转动脚螺旋方向一致的是(左手大拇指) 6.设A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A点高程8 7.452m,当后视读数为1.267m,前视读数为1.663m,则B的高程H B=(87.056m;H AB=a-b) 7.水准仪中圆水准器的作用是(粗略置平仪器) 8.用微倾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水准仪精平是通过转动(微倾旋钮),使管水准气泡居中来达到目的 9.用水准仪测高差时,每次估读数的单位是(mm) 10。已知A 点高程HA=38.746m,B点设计高程HB=40.012m,在A、B两点间安置水

准仪,A尺上的读数为2.450m,B尺上的读数为1.291m,问B点处施工时应(填土) 11.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提高管气泡居中的精度) 12.水准测量中,A尺读数a=1.482m,B尺读数b=1.846m,则有关两点间高差的描述,正确的是(H AB=-0.364m;H AB= a-b=1.48-1.846) 13.水准仪使用前,要消除视差必须仔细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14.如图左右两根双面水准尺红黑面零点差分别为4.878与4.678,对A、B两眯进行高差测定,读数如图所示(视线上方为黑面读数,下方为红面读数),则AB高差为(-0.063m) 15.在水准测量中,(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勤 16.微倾式水准仪中,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为i角误差,为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的影响,水准仪应(在两尺日间) 多选题: 1.设A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a=1.24m,前视读数b=1.428m,则(@后视点比前视点高@若A点高程HA=20 2.016m,测前视点高程为202.320m) 2.进行水准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坷消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3.水准仪的组成包括(@望远镜@水准仪@基座) 4.微倾式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十字丝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角度测量:1.测量水平角时,采用改变各测回水平度盘起始位置读数的办法,可以削弱(度盘刻画不均匀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2.经纬仪观测某一点的水平方向值时,如果在该点竖立花杆作为观测标志,那么瞄准部位应尽可能选择花杆的(底部)3.测回法适用于观测(两个方向)间的夹角。4.J6型经纬仪的“6”是表示该仪器一测回水平方向的(中误差) 5.观测水平角∠AOB,仪器架设在O点。盘左时,左目标A读数为188°16′18″;右目标B读数为8°16′30″盘右时,左目标A读数为8°16′54″,右目标B读数为188°17′00″,该水平角的一测回角值为(180°00′09″) 6.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基竖

施工测量- 的基本工作

4 施工测量 4-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4-1-1 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4-1-2 距离测量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4-1-2-1 普通量距 1.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4-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2.精度要求

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4-1-2-2 精密量距 1.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读数时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读数误差为0.5~1mm。读数时应同时测定温度,温度计最好绑在钢尺上,以便反映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 2.零尺段的丈量 按整尺段丈量距离,当量至另一端点时,必剩一零尺段。零尺段的长度最好采用经过检定的专门用于丈量零尺段的补尺来量度。如无条件,可按整尺长度沿视线方向将尺的一端延长,对钢尺所施拉力仍与检定时相同,然后按上述方法读出零尺段的读数。但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用这种方法测量不足整尺长度的零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段距离的影响是有限的。 3.量距精度 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二测回以上。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使用普通钢尺进行精密量距,其相对误差一般可达1/50000以上。 4-1-2-3 精密量距的几项改正数 1.钢尺尺长改正数的理论公式 用钢尺测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因钢尺本身有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在两点之间测量的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此外因钢卷尺在两点之间无支托,使尺下挠引起垂曲误差,为使下挠垂曲小一些,需对钢尺施加一定的拉力,此拉力又

新手施工员测量放线步骤-完整版

多层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施工测量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等。 施工员放线手册 2012年8月27 一、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施工测量的主要依据,在测设前,应熟悉建筑物的设计图纸,了解施工建筑物与相邻地物的相

互关系,以及建筑物的尺寸和施工的要求等,并仔细核对各设计图纸 的有关尺寸。测设时必须具备下列图纸资料: 1)总平面图 如图所示,从总平面图上,可以查取或计算设计 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测量控制点之间的平面尺寸和高差,作为测设 建筑物总体位置的依据。 2)建筑平面图 从建筑平面图中,可以查取建筑物的总尺寸, 以及内部各定位轴线之间的关系尺寸,这是施工测设的基本资料。 3)基础平面图 从基础平面图上,可以查取基础边线与定位轴 线的平面尺寸,这是测设基础轴线的必要数据。 4)基础详图 从基础详图中,可以查取基础立面尺寸和设计标 高,这是基础高程测设的依据。 5)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 从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中, 可以查取基础、地坪、门窗、楼板、屋架和屋面等设计高程,这是高 程测设的主要依据。 (2)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对施工场地上的平面控制 点和水准点进行检核。 已 未 总平面图

(3)施工场地整理平整和清理施工场地,以便进行测设工作。 (4)制定测设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略图,如图所示。 (5)仪器和工具对测设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核。 二、定位和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将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简称角桩,即上图中的M、N、P和Q)测设在地面上,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依据。 由于定位条件不同,定位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绍根据已有建筑物测设拟建建筑物的方法。 (1)如图2所示,用钢尺沿宿舍楼的东、西墙,延长出一小段距离l得a、b两点,作出标志。 (2)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并从b沿ab方向量取14.240m (因为教学楼的外墙厚370mm,轴线偏里,离外墙皮240mm),定 B D E C A 7 6 5 图2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施工测量工作内容

施工测量工作内容业主交点一校测坐标、标咼起始依据一场地控制网测量一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一基础放线一建筑物的主体放线一建筑物的定期沉降观测。 1. 工程定位放线 项目部进场后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校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其次与 业主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业主或设计院共同商 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2?平面测量控制网设立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平面设计形状,采用矩形测量控制网进行控制。 (1)控制网布设 根据业主在施工区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为保证控制网使用的便利,以建筑纵横两个方 向为坐标轴,每30-50m左右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50m(50)的控制网(以现场实际尺寸为准),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采用极坐标法先定出各轴线位置上的控制点,形成一个矩形网状的控制网。对建筑物的测量控制地下采用外控法,地上采用内 控法,网点的布设以不妨碍施工为前提,尽量布设在施测过程能相互通视的地方,整个平面 控制网的布设分为两步: 第一、在平面图上根据施工的顺序和方法确定出控制点的大概位置,图解法得到其点 位坐标,利用全站仪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放样点位,埋设好控制桩。 第二、在用全站仪观测各点的距离、方向,进行平差,得到各控制点的平差坐标和点位精度,如果控制网的精度不 能满足施工要求,必须增加观测数据的测回数,提高观测精度,重新平差,直至满足要求为止,以此作为 施工的定位依据。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控制点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受到破坏,故需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重 要而易受损坏的基点进行拴桩保护。万一基准点被破坏,可通过拴桩点迅速恢复。 (2)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便于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网布设遵循以下几点: a. 控制点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良好。 b. 控制点布设在安全地点,尽量防止有外来损坏的威胁。 c. 控制网图形要简单,控制点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 (3)平面控制网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定位桩的精度符合下表要求: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a.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厂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的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b. 根据场区内测绘院给定的高程点BM1布设场区内高程控制网。 c.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测绘给的高程点,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检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内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 点ml,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技术要求 a。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施工测量基本知识.doc

1 1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测量科学分类 1、大地测量学:专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解决在大面积内建立大地点控制网。 2、地形测量学:在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3、摄影测量学:利用航空摄影或地面(陆地)摄影所得到的摄影像片,经过内业纠正,绘制成地形图。 4、工程测量学:为城镇建设、矿山建设、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我们平时所从事的测量工作,均属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之一。 根据测量学的分类,我们就不难分辨工程测量与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的区别,大地测量不在这里进行展开讨论,仅以工程测量与监理工作相关的方面进行学习与探讨。 §1-2: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 1、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测绘局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以满足建设需要。 2、根据设计图纸,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各种工程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

3、土建工程如:道路、桥梁、各种管道工程、农田水利、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和铁路建设等,都需要用测量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和图纸进行规划设计、工程量的估算和方案比较,以选出最经济、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设计意图的实现,在工程施工中也要首先通过测量建立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工程竣工后,为了满足使用、管理、维修和扩建等需要,还要把施工的实物,通过测量记录下来,编绘出竣工图纸和资料长期保存备用。 §1-3:平面图、地形图和地图概念 以各种测量的数据将地球表面上的形态描绘于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按图的内容和成图的方法可分为平面图、地形图和地图。 一、平面图 将地面上的物体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小而成相似的图形,这种图称为平面图。 二、地形图 如图上不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并且要把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形状用规定的符号及配合数字注记表示出来,这种图称地形图。 三、地图 当测区面积很大,不能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来做投影面,必须考虑到地球曲率的影响,而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平面图纸上描绘出测区或全球的图形,这种图称为地图。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施工测量指的是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依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恢复建筑物轮廓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设的失误,会给工程造成损失。本文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测量人员,如何控制好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施工测量,基本方法 1概述 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开挖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因此施工之前,需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相系到工程施工,测量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施工方案的确定,对测量定位精度及测量施工进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1.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2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2.1施工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为大地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yo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设已知P点的施工坐标为(x′P、y′P),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大地坐标(xP、yP): 如已知P的大地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 2.2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2)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

施工测量 4-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4-1-1 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4-1-2 距离测量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4-1-2-1 普通量距 1.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4-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2.精度要求 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4-1-2-2 精密量距 1.测距方法 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读数时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读数误差为0.5~1mm。读数时应同时测定温度,温度计最好绑在钢尺上,以便反映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 2.零尺段的丈量 按整尺段丈量距离,当量至另一端点时,必剩一零尺段。零尺段的长度最好采用经过检定的专门用于丈量零尺段的补尺来量度。如无条件,可按整尺长度沿视线方向将尺的一端延长,对钢尺所施拉力仍与检定时相同,然后按上述方法读出零尺段的读数。但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用这种方法测量不足整尺长度的零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段距离的影响是有限的。 3.量距精度 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二测回以上。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使用普通钢尺进行精密量距,其相对误差一般可达1/50000以上。 4-1-2-3 精密量距的几项改正数 1.钢尺尺长改正数的理论公式 用钢尺测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因钢尺本身有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在两点之间测量的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此外因钢卷尺在两点之间无支托,使尺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概 述 在各种工程施工中,配合施工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任务,是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精度要求标定在地面上,这项工作也称为施工放样。它是根据提供的已知点,按设计的角度、距离和高程,在实地将点的位置标定出来,因此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第一节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是根据已知直线起点和直线方向,已知水平距离,标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根据精度要求不同,测设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 (一)一般方法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普通钢卷尺测设。如图9-1所示,已知地面上点及方向线,沿方向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为。 测设方法:由沿方向测设距离,第一次测设得,第二次测设校核第一次丈量结果得,两次标定位置之差与测设距离之比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的平均位值得点,则为测设长度的终点。 C · · · 图9-1 钢尺测设距离一般方法 (二)精密方法

当测设长度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使用鉴定过的钢尺,考虑尺长、温度、倾斜三项改正。在精密测距时,是先用钢尺量取被测距离长度,再加以三项改正,以求得正确的水平距离值。而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长度,是根据设计水平距离,结合钢尺的实际长度,丈量时的温度,以及地面起伏情况,计算出实际测设数值。因此计算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的改正数符号与测距相反。 尺长改正 (9-1)温度改正 (9-2) 地面倾斜改正 (9-3) (9-4)式中:—实地测设长度; —欲测设水平距离; —钢尺的名义长度; —尺长改正数; —两端点的高差。 【例题9-1】测设方法:设计图上测设水平距离为48.954 。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为,概量后测得两点间高差为+0.434,丈量时的温度为+24℃,求在地面上量出多少长度时,才能使的水平距离为测设长度48.954? 三项改正计算: 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实地要测设的长度为: 在线段终点移动5即可。 测设距离超过一整尺时,进行概量后,可按精密量距方法丈量计算各尺段水平距离(不含最后一尺段),用设计值与实际丈量水平距离的差值为最后一尺段应测设水平距离,再按上述方法标定终点。全站仪测设已知距离时,将功能设置在放样模式下,按照仪器提示,前后移动棱镜即可。

施工测量基本方法

第10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②施工控制测量,即建筑基线、方格网等的放样方法;③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④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⑤圆曲线及其放样方法。 §10.1 施工测量概述 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简称测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施工测量也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但却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的设计尺寸,计算出各部分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或方位角)、高差等数据,将建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这项工作又称“放样”。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与测图工作所用的方法一致,所用测量仪器基本相同。为了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施工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组织原则。 由于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与测图工作不完全一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测图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0.1.1 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施工测量的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建筑物构件的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筑物、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施工控制网。 ②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③检查、验收。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④变形观测。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建筑物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形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10.1.2 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①目的不同。简单地说,测图工作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而施工测量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放样到实地。 ②精度要求不同。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低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钢结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测量精度; 装配式建筑物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工程的细部放样精度要求往往高于整体放样精度。 ③施工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的工序密切相关,某项工序还没有开工,就不能进行该项目的施工测量。测量人员要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熟悉图纸上的标定数据,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使施工测量工作能够与工程施工密切配合。 ④受施工干扰。施工场地上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并要填、挖大量土、石方,地面变动很大,又有车辆等机械震动,因此,各种测量标志必须埋设稳固且不易被破坏。常用方法是将这些控制点远离现场。但控制点常直接用于放样,且使用频繁,控制点远离现场会给放样带来不便,因此,常采用二级布设方式,即设置基准点和工作点。基准点远离现场,工作点布设于现场,当工作点密度不够或者现场受到破坏时,可用基准点增设或恢复之。工作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一次安置仪器就可放样的要求。 10.1.3 施工测量的原则 为了保证施工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一样,也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放样建筑物的细部位置。采取这一原则,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放样精度,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放样工作的紊乱。 此外,施工测量责任重大,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检核是测量工作的灵魂。 10.1.4 施工测量的精度 施工测量的精度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因此,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由工程设计人员提出的建筑限差或按工程施工规范来确定。 建筑限差一般是指工程竣工后的最低精度要求,它应理解为容许误差。设建筑限差为Δ,工程竣工后的中误差M应为建筑限差Δ的一半,即M=Δ/2。 工程竣工后的中误差M由测量中误差和施工中误差组成,而测量中误差又由控制测量中误 差和细部放样中误差两部分组成,则 (10-1)

2020施工测量放线步骤和方案

2020施工测量放线步骤和方案 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 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 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 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 (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