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价格策略管理复习进程

第10章价格策略管理复习进程
第10章价格策略管理复习进程

第10章价格策略管理

一、学习目的

影响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成本、需求、竞争者及其他营销组合因素等。企业定价目标主要有:维持企业生存;当期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产品质量最优化。企业在定价过程中要采取的步骤是:选择定价目标、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估算成本、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价格、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选定最后价格。企业定价方法有三种,即成本导向定价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目标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包括感受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差别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随行就市定价法和投标定价法)。

企业可采取的策略包括折扣定价策略、地区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以及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价格折扣有五种类型: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价格折让。地区性定价策略包括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和运费免收定价。心理定价的策略主要包括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和招揽定价。差别定价的主要形式有: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和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新产品定价包括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产品组合定价包括产品大类定价、选择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企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时候需主动降价或提价,有时候又需对竞争者的变价做出适当的反应。

价格是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定价策略是企业营销组合策略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把握好本章对于整个市场营销学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定价的主要方法、定价策略的主要内容的熟练把握,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影响定价的因素、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等内容的完整框架。

二、重要知识点

1.企业定价目标

企业定价目标主要有:维持企业生存;当期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产品质量最优化。

2.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

3.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亦即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4.成本加成定价法

所谓成本加成定价是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加成的含义就是一定比率的利润。

5.目标定价法

所谓目标定价法,是指根据估计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估计的产量(销售量)来制定价格的一种方法。

6.感受价值定价法

所谓感受价值定价法,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感受价值来确定价格的方法。感受价值定价与现代市场定位观念相一致。

7.反向定价法

所谓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8.随行就市定价法

所谓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在以下情况下往往采取这种定价方法:1、难以估算成本;2、企业打算与同行和平共处;3、如果另行定价,很难了解购买者和竞争者对本企业的价格的反应。

9.投标定价法

即政府采购机构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出函件,说明拟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标。政府采购机构在规定的日期内开标,选择报价最低、最有利的供应商成交,签订采购合同。

10.FOB原产地定价

FOB 原产地定价,就是顾客(双方)按照厂价购买某种产品,企业(卖方)只负责将这种产品运到产地某种运输工具(如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等)上交货。交货后,从产地到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概由顾客承担。

11.统一交货定价

所谓统一交货定价,就是企业对于卖给不同地区顾客的某种产品,都按照相同的厂价加相同的运费(按平均运费计算)定价,也就是说,对全国不同地区的顾客,不论远近,都实行一个价。

12.分区定价

所谓分区定价,就是企业把全国(或某些地区)分为若干价格区,对于卖给不同价格区顾客的某种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地区价格。距离企业远的价格区,价格定得较高;距离企业近的价格区,价格定得较低。

13.基点定价

即企业选定某些城市作为基点,然后按一定的厂价加从基点城市到顾客所在地的运费来定价(不管货实际上是从那个城市起运的)。

14.声望定价

所谓声望定价,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的心理来确定商品的价格,故意把价格定成整数或高价。

15.尾数定价

又称奇数定价,即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特殊心理制定带有零头的价格,使消费者产生价格较廉的感觉,还能使消费者产生卖主定价认真的印象:有尾数的价格是经过认真的成本核算才得出的结果。

16.招徕定价

零售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

所谓差别定价,也叫价格歧视,就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

17.撇脂定价

它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有如从鲜奶中撇取奶油。

18.渗透定价

即企业把它的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难点要点分析

企业在定价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怎样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因素是本章的要点,读者在学习该知识点时,不仅要掌握各影响因素的内涵,而且要理解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定价的。另外,在该知识点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如成本函数、需求弹性、市场结构等,这些概念不仅仅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管理学中也是重中之重,读者必须要牢固地掌握。除此之外,在随后讲到的企业的三种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也是本章的要点。

定价策略是企业营销组合策略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成本、需求、竞争者及其他营销组合因素等。在此,我们对每一主要因素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定价目标

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确定价格,而必须按照企业的目标市场战略及市场定位战略的要求来进行。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还要确定一些具体的经营目标,如利润额、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这些都对企业定价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的每一可能价格对其利润、收入、市场占有率也均有不同的含义。企业定价目标主要有维持生存、当期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和产品质量最优化等。

二、产品成本

任何企业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价格。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最低价格取决于这种产品的成本费用。从长远看,任何产品的销售价格都必须高于成本费用,只有这样,才能以销售收入来抵偿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否则就无法经营。因此,企业确定价格时必须估算成本。企业在估算成本时,必须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函数,成本函数用来反映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成本函数可以分为两种: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在短期成本函数中,必须要考虑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等。

三、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对企业定价有着重要影响,而需求又受价格和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价格与收入等因素而引起相应需求的变动率,就叫做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会影响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因此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相应需求的变动率。另外,价格也会影响市场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市场需求会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亦即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除此之外,企业在定价时还要考虑需求的交叉弹性。尤其是在为产品大类定价时,必须考虑各产品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产品大类中的某一个产品项目很可能是其他产品的替代品或互补品,同时,一项产品的价格变动往往会影响其他产品项目销售量的变动,两者之间存在着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四、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在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之间,企业能把价格定得多高,取决于竞争者同种产品的价格水平。企业必须采取适当方式,了解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企业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后,就可以与竞争产品比质比价,更准确地制定本企业产品价格。企业也应看到,竞争者有可能随机应变,针对企业的产品价格而调整其价格;也可能不调整价格,而调整营销组合的其他变量,与企业争夺顾客。当然,对竞争者价格的变动,企业也要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并做出明智的反应。

为便于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定价,有必要将市场结构进行划分。划分依据主要有

三:一是行业内企业数目;二是企业规模;三是产品是否同质。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并且管理人员了解本企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与需求情况,这样,市场结构便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纯粹垄断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有不同的定价策略。

四、最新理论与实践

价格容忍度(Price Tolerance)

价格容忍度(Price Tolerance)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或者在转换购买之前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体现了消费者满意状态下的一种经济剩余。由于价格容忍度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所以在研究中往往从价格敏感性的角度来研究价格容忍度。理论上的研究表明,对于不同产品,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日用消费品,不论价格上升或者下降,消费者都必须及时购买并消费,所以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反过来,对于耐用消费品,他们可以根据价格的变化,较灵活地选择购买时间,因此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此外,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等特点,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容忍度。

对消费者的价格容忍度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在定价中识别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并针对该群体的价格态度进行选择性定价。

五、典型例题解析

1.某汽车制造商给全国各地的汽车经销商一种额外的折扣,以促进他们执行配件提供、免费咨询、售后服务等更多的功能。这种折扣属于()。

A.现金折扣

B.数量折扣

C.功能折扣

D.季节折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几种价格折扣的准确理解。价格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顾客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淡季购买而采取的一种价格调整。价格折扣包括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五种。其中,功能折扣又叫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营销功能(如推销、储存、服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在企业定价时,需要考虑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提高价格。

A.市场上没有替代品和竞争者

B.购买者对较高的价格不在意

C.购买者的购买习惯变化较快

D.购买者认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答案:A B 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一知识点,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价格弹性对于企业定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需求缺乏弹性的话,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价来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就可以适当降价,以刺激需求。在本题中,市场上没有替代品和竞争者、购买者对较高的价格不在意、购买者认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表现,企业可以考虑提高价格。但是C选项:购买者的购买习惯变化较快,则说明需求有较大弹性,企业的提价有可能会使需求量大幅的下降,会得不偿失。因此,本题应该选择A B D。

3.简答题:如果企业的价格发生变动,消费者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顾客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这个知识点。该知识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收益管理与定价策略分析

收益管理与定价策略 一、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是由Litterwood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关于收益管理的定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Kimes在1989年提出来的,收益管理是信息系统和定价策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合适的顾客,即所谓的“4R”观念。 (1)收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收益管理是航空运输市场经营环境不断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航空业。航空运输生产消费属于同一过程的特点使得航空公司的座位销售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预订的销售方式,这要求对座位销售进行事先控制。在航空运输业发展早期,各国政府普遍将航空运输业作为一项公众服务事业由政府进行管制,不仅在技术上也在经济上进行严格的管制,航空运输业短期运营成本基本固定,而且航班增加一名顾客的边际成本也很低,对航空公司来说,短期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卖掉一个座位总比让座位空着好,因为卖掉座位依然能够弥补部分短期运营成本。1978年,美国颁布了《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解除了统一票价,航空业放松管制后,使得一批低成本定期航空线进入市场,航空公司之间一再发生价格大战。价格大战的惨痛教训使业人士认识到:折扣销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航空公司降价幅度过大,购买折扣票的旅客人数过多,会使航空公司入不敷出,使参与价格竞争的航空公司陷人两败俱伤的困境。 高水平的成本结构注定了低价格竞争的失败,70年代末,几家航空公司“创造”了收益管理。为了摆脱困境,美洲航空公司于1985年1月首先开发了第一个收益管理系统,使得很快赢回了原有的市场占有率,从此,航空运输的定价实践的重点从通过折扣销售座位转移到通过支付意愿来销售座位,通过顾客消费行为的分析进行市场细分,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目标群体的特点仔细设计附带限制条件的票价,目标是向每个乘客收取尽可能接近他的支付意愿的票价,同时又能够保证有足够的需求填满飞机。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航空公司多等级票价结构。 收益管理理论在航空业得发展和成功实践后,很快被应用于酒店、铁路运输、租车服务、旅游服务等众多服务领域和高科技领域,目前,已经拓展至通讯、金融服务、电力供应和制造业领域。

连锁企业品类管理课后习题梳理1

连锁企业品类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课程导入: 1.品类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零售商竞争加剧;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生产商竞争加剧,利润降低;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2.品类管理对零售商的意义有哪些? 答:使零售商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消费者;是企业提高每一寸营业面积的营业效率,获取更高利润;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关系由对立向无缝对接转换;帮助零售企业全面变革。 3.实施品类管理的商店与传统商店具有本质的区别? 答: 4.简述品类管理实施的关键要素? 答:品类品分表、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组织能力 5.简述品类管理师(助理级)的工作内容? 答:有熟练电脑文字输入能力,会熟练使用Excel软件,有文字写作能力;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品类定义,包括撰写品类描述、建立品类结构图;能够对分管品类的角色界定提出建议,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分析;能够对分管品类的评估指标筛选,建立简单的评估指标相互关联关系、计算口径、评估方法,确定周期目标,进行定期评估,提出评估优化方向;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现状分析,寻找与目标的差距,提出改善差距的策略;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战术制定,优化商品组合;能够进行空间效率分析,对商场品类的空间布局规划提出优化建议;能够对所分管品类提出价格优化建议;能够提出品类促销策略,制定简单的促销方案,分析执行结果;能够进行简单的补货计算,并对补货策略提出改进建议;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管理计划的实施与周期性评估,提出优化建议。能够参加企业内部定期的评估会议,提出报告;能够定期对分管品类市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有机会参与品类舰长、供应商定期品类回顾会议。 模块一项目一:(三)问答题 1.简述品类定义的影响因素; 答:零售商的定位、消费者的需求、购物者购买决策树、品类发展趋势、零售商的管理需求。 2.简述商品组织结构表制定的程序; 答:通过业态定位确定基本的商品结构大框架、门店目标顾客轮廓描述及需求分析、从品类领导性供应商或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获得品类定义的协助;商品组织结构整体设计。 3.简述商品结构三大层次的内容; 答:门店定位、商品组织结构表、品类配置商品组合 4.为什么商品的宽度比深度重要? 答:所谓商品的宽度是指经营的商品类别的数量,表示商品对整个类别的覆盖度以及基本功能的覆盖度。在商品组织结构表中主要体现为大分类与中分类的数量。商品的深度是指同一类商品中不同质量、不同尺寸、不同花色等因素的商品的数量,表示某种功能的商品在该类别的品牌覆盖度以及相关功能的细化和延伸。在商品组织结构表中主要体现为小分类以及小分类中的单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宽度比深度重要,即宽度优先于深度。因为宽度方面往往互补性比较强,相互替代性比较弱,如果宽度不够,意味着基本需求的不到满足,对满意度的影响显然比较大。而深度方面往往互补性

第二章进程管理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顺序程序和并发程序的执行相比,()。 A.基本相同 B. 有点不同 C.并发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D.顺序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2、在单一处理机上,将执行时间有重叠的几个程序称为()。 A.顺序程序 B. 多道程序 C.并发程序 D. 并行程序 3、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4、在下列特性中,不是进程的特性的是()。 A. 异步性 B. 并发性 C. 静态性 D. 动态性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在操作系统中,对信号量S的P原语操作定义中,使进程进入相应阻塞队列等待的条件是()。 A. S>0 B. S=0 C. S<0 D. S≠0 17、信号量S的初值为8,在S上执行了10次P操作,6次V操作后,S的值为()。 A.10 B.8 C.6 D.4 18、在进程通信中,使用信箱方式交换信息的是()。 A.低级通信B.高级通信C.共享存储器通信D.管道通信 19.( )必定会引起进程切换。A.一个进程被创建后进入就绪态B.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成等待态c.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成就绪态 D.一个进程从等待态变成就绪态 20、操作系统使用( )机制使计算机系统能实现进程并发执行,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A.中断B.查询c.同步D互斥 21.对于一个单处理器系统来说,允许若干进程同时执行,轮流占用处理器.称它们为()的。 A.顺序执行 B.同时执行c.并行执行D.并发执行

第3章-进程管理-习题

第3章进程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多进程的系统中,为了保证公共变量的完整性,各进程应互斥进入临界区。所谓临界区是指。(清华大学1996年研究生试题) a.一个缓冲区 b. 一段数据区 c. 同步机制 d.. 一段程序 2. 一个进程是。(清华大学1996年研究生试题) a.由协处理机执行的一个程序 b.一个独立的程序+数据集 c.PCB结构与程序和数据的组合 d.一个独立的程序 3.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表示资源实体,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变量,其值仅能用P、V操作来改变。(陕西省1995年自考题) a.实型 b.整型 c.布尔型 d.记录型 4.设有5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如果最多允许有3个进程同时进入互斥段,则所采用的互斥信号量的初值应是。(陕西省1996年自考题) a. 5 b. 3 c. 1 d. 0 5.并发进程之间。(陕西省1997年自考题) a.彼此无关 b、必须同步 c、必须互斥 d、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6.实现进程之间同步与互斥的通信工具为。 a、P、V操作 b、信箱通信 c、消息缓冲 d、高级通信 7.N个进程共享某一临界资源,则互斥信号量的取值范围为。 a、0~1 b、-1~0 c、1~ -(N-1) d、0~ -(N-1) 8.设m为同类资源数,n为系统中并发进程数。当n个进程共享m个互斥资源时,每个进程的最大需求是w;则下列情况会出现系统死锁的是。 a、m=2,n=1,w=2 b、m=2,n=2,w=1 c、m=4,n=3,w=2 d、m=4,n=2,w=3 9.是进程调度算法。 a、时间片轮转法 b、先来先服务 c、响应比高者优先 d、均衡调度算法10.当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西北工业大学1999年研究生试题) a、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b、时间片到 b、等待某一事件 d、等待的事件发生 11.对两个并发进程,其互斥信号量为mutex;若mutex=0,则表明。 a、没有进程进入临界区 b、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而另一个进程正处于等待进入临界区状态 d、有两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12.用P、V操作可以解决互斥问题。 A、某些 b、一个 c、一切 d、大多数 13.系统中有n(n>2)个进程,并且当前没有执行进程调度程序,则不可能发生。 A、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剩下的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B、有一个运行进程和n-1个就绪进程,但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C、有一个运行进程和1个就绪进程,剩下的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D、没有运行进程但有2个就绪进程,剩下的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第三章进程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进程管理习题 1现代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 它与程序有什么区别? 答:之所以要引入进程的概念,是因为在一些可以并发的程序段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每个程序段的执行不仅要受到其它程序执行的制约,而且还要动态地依赖系统资源的分配情况,因此每个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段就会因外界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运行,被迫处于阻塞状态。仅用程序的概念无法表示程序的走走停停以及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资源的竞争现象,因此需要采用一种动态的概念描述并发程序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这就产生了进程的概念。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1)进程是程序的执行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属于一种动态概念。程序是一组有序静态指令和数据的集合,用来指示处理机的操作,是一种静态概念。 (2)从结构上看,每个进程实体是由程序段和相应的数据段两部分构成,并且进程结构中还要包含PCB,即进程控制块。 (3)一个进程可以涉及到一个或几个程序的执行;反之,同一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即同一个程序段可以在不同数据集合上运行,可以构成不同的进 程。 (4)进程能真实地描述并发执行的过程,而程序仅仅是静态指令堆积的序列。 (5)进程有可创建其他进程的功能,而一般的程序不具有创建其它程序的功能。 (6)每一个程序都是在一个进程现场中运行的。 2叙述进程的并发性和制约性。 答: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即多道程序中多个进程同时向前推进的过程,没个进程总是与其它进程并发地执行的。进程的制约性是指一个进程的运行受到另一进程的制约。比如有的进程可能正在等待另一进程的计算结果而无法运行,或者进程所需的资源被别的进程占有而无法运行。 3进程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构造和描述进程? 答: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进程由“进程控制块+程序+数据”构成,用进程控制块描述进程。 4有三个并发进程,R负责从输入设备读入信息并传送给M,M将信息加工并传送给P,P将打印输出,写出下列条件下的并发程序。 (1) 双缓冲区,每个区大小为K。 (2) 单缓冲区,其大小为K。 答: (1)双缓冲区,每个区大小为K,信号量初值如下: mutexR=mutexP=1; emptyR=emptyP=k; fullR= fullP=0; 变量的初值如下: inR=outR=inP=outP=0; 用类Pascal编写程序如下:

品类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品类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目录 1品类定义 2作业流程 3品类角色 定义 扮演角色 4品类评估 5评分表 6品类策略 制定策略 误区 7品类战术 8重要性

品类计划 商品分类 9具备条件 10执行障碍 11实施效益 零售商 供应商 12制约因素 13解决思路 14发展方向 1品类定义 在执行品类管理之前,要先决定品类为何。而品类的架构是由供货商与零售商协调订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领导性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相关品类甚至非相关品类的品类定义。品类的定义不能与信息系统脱节。不少零售商都清楚品类的结构,但信息系统中没有相应地做维护,当需要知道中分类,小分类的销售情况时,系统只能打出品类所有单品的信息,员工需手工计算某中分类或小分类的销售数据。这极大地制约了品类管理的实施。另外,品类定义会随购物者购物习惯的变化而改变,如婴儿用品传统上分散于食品,服装,纸品等品类,为方便怀孕的妈妈或带着孩子的妈妈购物,出现了婴儿街,宝宝屋等购物区域,所有的婴儿用品集中陈列,一个新的品类(婴儿用品品类〕应运而生。 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第二章_进程管理习题修改汇总

一、选择题 1.在进程管理中,当 C 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 D.时间片用完 2.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处理机时的进程状态是 B 。 A.就绪状态 B.执行状态 C.阻塞状态 D.撤消状态 3.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进程由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的条件是 D 。 A.时间片用完 B.等待某事件发生 C.等待的某事件已发生 D.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4.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条件是 B 。 A.时间片用完 B.等待某事件发生 C.等待的某事件已发生 D.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5.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 C 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就绪B.就绪→运行C.等待→运行D.等待→就绪 6.一个运行的进程用完了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后,它的状态变为A 。 A.就绪 B.等待 C.运行 D.由用户自己确定7.操作系统通过 B 对进程进行管理。 A. JCB B. PCB C. DCT D. CHCT 8.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D 。 A. 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 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C. 其PCB移至等待队列队首 D. 进程变为就绪状态 9.多道程序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 C 为基本单位。 A. 程序 B. 指令 C. 进程 D. 作业 10. 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不同的进程所执行的代码也不同。

(2)操作系统通过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用户进程可从PCB 中读出与本身运行状态相关的信息。 (3)当进程由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时,CPU现场信息必须被保存在PCB中。 (4)当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它将处于阻塞状态。(5)进程是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所以程序段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11. 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4条正确的叙述: (1)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它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2)进程被挂起(suspend)后,状态变为阻塞状态。 (3)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4)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但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5)在进程对应的代码中使用wait、signal操作后,可以防止系统发生死锁。 (6)管程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7)wait、signal操作可以解决一切互斥问题。 (8)程序的顺序执行具有不可再现性。 二、是非题 1.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2.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3.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价格策略规划与管理

(定价目标;定价策略) 成本定价策略 市场定价策略 价格是一种策略,也是市场中种种内在变化因素的外在表现。在市场中有种种看不到的潜在因素,包括了政治气候、社会心态、心理因素、国际环境等复杂因素,但是最终在市场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外在表现的产物,以金钱数字为代表。

(6) 选择定价目标 (1) 维持生存( Survival ) 面临困境时的最大目标。短期而言,只要售价高过产品变动成 本,足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支出,则可继续经营。 (2) 最大当期利润( Maximum current profit ) 短期内能把握市场动向,以求最大当期利润。 (3) 最大当期收入( Maximum current revenue ) 1 ?以求最大的当期现金收入; 2 ?在某季节中求最大的交易量(如圣诞节); 3. ?服务于某种特定目标,以求创造新的营业额。 (4) 最大销售成长( Maximum sales growth ) 薄利多销:1低价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2产品大量生产, 成本会降低; 3低价促销有助阻遏竞争者入场。 (5) 最大市场吸脂( Maximum market skimming ) 最适用于:1 ?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量; 2 ?少量生产的单位成本 , 不超过提高售价的利益 ; 3 ?产品的高价格不会引来竞争者; 4. ?产品价高生产品质高的印象。 领先的产品品质( Product-quality ) 1. ?需要取得领导地位的条件和品质;领导价格; 2. ?通常订高价以收回高品质与高研究发展成本。 产品之定价方法与策略

订价的目的 基本上订价目的必须同时考虑三个范畴: 竞争: 即订价不可太高,以避免竞争厂商产生诱因进而扩充生产能量。 市场占有率: 即订价尽可能低于主要竞争厂商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订价目的如下: 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短期利润的最大 化。 销售量的成长。 市场的稳定性。 价格领袖的 维持。 排除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市场。 加速边际厂商 的退出市场。 避免政府或社会团体的干涉。 保持通 路厂商的忠诚度与进货支持。 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地 位。 让最终消费者认为合理。 创造顾客的兴趣与刺 激。 帮助其他产品项目的促销效果。 加速产品的周 转率。 (1) 利润: 即订价不可低于其投资报酬的最低水准。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一、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 (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

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以减少库存量及库存天数等,而这些都是执行品类管理所希望进一步达到的。 二、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作业流程可以区分为六个组件,其中核心组件有企业策略、企业流程,另外还有辅助组件:信息技术、组织能力、协同合作的关系与评量表,以下分别说明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品类管理 核心与转助组件。 1.企业策略,是引导企业决策的大方向。 2.企业流程:为企业每日所进行的作业,为企业为达成企业策略所从事的一连串活动与方法。 3.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透过适当的组织架构、责任、角色、发展、技术与奖赏系统的进展而得的。 4.信息技术:透过运用信息科技收集及分析相关资料,提供品类管理所需的数据,可以大幅改善企业流程。

第二章-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进程的静态描述由三部分组成:① 、② 和③ 。 【答案】①PCB、②程序部分、③相关的数据结构集 【解析】PCB是系统感知进程的唯一实体。进程的程序部分描述了进程所要 完成的功能,而数据结构集是程序在执行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区和操作对象。后两 部分是进程完成所需功能的物质基础。 2.进程存在的标志是。 【答案】进程控制块PCB 【解析】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和通过PCB中所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握进程所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 3.① 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一特征而 引入了 ② 这一概念。 【答案】①程序的并发执行,②进程 【解析】程序的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是现代操行系统的基本特征。程序的并 发执行使程序失去了程序顺序执行时所具有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在程序并发执 行时,程序这个概念不能反映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引入进程概念来 描述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点。 4.给出用于进程控制的四种常见的原语① 、② 、③ 和④ 。【答案】①创建原语、②撤消原语、③阻塞原语、④唤醒原语 【解析】进程控制是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消进程 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间的转换,从而达到多个过程高效率地并行执行和协调,实 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把那些在管态下执行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原语。 5.进程被创建后,最初处于① 状态,然后经② 选中后进入③ 状态。 【答案】①就绪,②进程调度程序,③运行 【解析】进程的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消亡是由进程创建原语和撤消原语完成的。被创建的进程最初处于就绪状态,即该进程获得了除处理机以外的所有资源,处于准备执行的状态;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的转换是由进程调度程序来完成的。 6.进程调度的方式通常有① 和② 方式两种。 【答案】①可剥夺、②非剥夺 【解析】所谓可剥夺方式,是指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 的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发生进程调度,转让处理机。而非剥夺方式则是指:即使在就绪队列中存在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的进程,当前进程仍将继 续占有处理机,直到该进程完成或某种事件发生(如I/O事件)让出处理机。 7.轮转法主要是用于① 的调度算法,它具有较好的② 时间, 且对每个进程来说都具有较好的③ 性。

价格策略与管理

价格策略与管理 (定价目标;定价策略) 成本定价策略 市场定价策略 价格是一种策略,也是市场中种种内在变化因素的外在表现。在市场中有种种看不到的潜在因素,包括了政治气候、社会心态、心理因素、国际环境等复杂因素,但是最终在市场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外在表现的产物,以金钱数字为代表。

产品之定价方法与策略 选择定价目标 (1)维持生存(Survival) 面临困境时的最大目标。短期而言,只要售价高过产品变 动成本,足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支出,则可继续经营。 (2)最大当期利润(Maximum current profit) 短期内能把握市场动向,以求最大当期利润。 (3)最大当期收入(Maximum current revenue) ⒈以求最大的当期现金收入; ⒉在某季节中求最大的交易量(如圣诞节); ⒊服务于某种特定目标,以求创造新的营业额。 (4)最大销售成长(Maximum sales growth) 薄利多销:⒈低价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⒉产品大量生产,成本会降低; ⒊低价促销有助阻遏竞争者入场。 (5)最大市场吸脂(Maximum market skimming) 最适用于:⒈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量; ⒉少量生产的单位成本, 不超过提高售价的 利益; ⒊产品的高价格不会引来竞争者; ⒋产品价高生产品质高的印象。 (6)领先的产品品质(Product-quality) ⒈需要取得领导地位的条件和品质;领导价格; ⒉通常订高价以收回高品质与高研究发展成本。

订价的目的 基本上订价目的必须同时考虑三个范畴: (1)利润: 即订价不可低于其投资报酬的最低水准。 (2)竞争: 即订价不可太高,以避免竞争厂商产生诱因进而扩充生产能量。 (3)市场占有率: 即订价尽可能低于主要竞争厂商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订价目的如下: (1)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2)短期利润的最大化。 (3)销售量的成长。 (4)市场的稳定性。 (5)价格领袖的维持。 (6)排除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市场。 (7)加速边际厂商的退出市场。 (8)避免政府或社会团体的干涉。 (9)保持通路厂商的忠诚度与进货支持。 (10)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地位。 (11)让最终消费者认为合理。 (12)创造顾客的兴趣与刺激。 (13)帮助其他产品项目的促销效果。 (14)加速产品的周转率。

收益管理组织教学活动大纲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Profil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 最近更新:2015 年3月Revision:2015/3 一、课程描述 I Course Description 说明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产约束型服务企业的定价战略和收益最大化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邀请企业人士讲授、实验室软件学习、案例研究等。主要内容包括:定价战略与服务定价、理论研究进展、价格分析与预测、超额预

订、酒店收益管理、餐厅收益管理、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收益管理软件入门等相关问题。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要求 II Aims and Objectives 说明教学实现的目标要求。 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企业的收益管理与战略性定价过程,包括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在对企业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制定切实可行的价格策略和战略,并将其付诸实施和进行控制。本课程注重将收益管理理论和旅游企业的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并辅之以Opera和Ideas软件教学。要求学生已经学会使用PMS系统。 三、教学进度

四、教学内容 III Course Content 要说明每一部分、第一章、节的课前阅读、讲授内容、问题讨论、课后作业、参考文献等内容。 如: 第一讲收益管理入门 课前阅读: 教材第一章,导论 讲授内容: 收入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收入管理的内涵与应用特征 收入管理的核心观念 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 问题讨论: 1. 什么是收益管理? 2. 收益管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如何理解? 3. 哪些行业可以用到收益管理,为什么? 课后作业:

品类管理行之“品类策略”

品类管理行之“品类策略” 在上一期的《品类管理行》中,我们谈到了不同品类的药品在药店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本期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品类的策略",即根据品类的角色制定相应的品类策略,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地称为:客流招牌,形象铸建,提款机器等。 客流招牌目的:增加品类的购物人数,增加客流量。药店通过判定目标性品类策略(如感冒药等呼吸系统用药以及抗感染类药品,如消炎药、抗生素等),以高中低价位完整的产品线和高频率的快讯促销方式进行,吸引顾客,提升人气,留住核心顾客群,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品类的品种选择上,要求品类的品种功能齐全,重视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具体甄选方法如:从历史数据中挑选销量高的产品,保证高中低价位的品牌俱全,以面向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客流招牌品类是药店价格形象的"代言人",消费者因高频率购买,而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其品类战略的重点是要制定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或者进行频繁的促销活动。为了争取客流,毛利率往往定得较低,争取薄利多销。 形象铸建目的:建立及强化商店或品类的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强化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A药店为了突出自己"产品组合

恰当、提供多样性选择"的形象,制定出了某些特殊人群的解决方案。A药店希望维生素品类成为重点突出的形象品类,于是,药店一方面扩大了维生素品类货架空间比例,并在灯箱和堆头端架等空间资源加大投入;一方面采购员和主力供应商一起利用市场数据分析品类的深度和广度,去除同质化产品,加强多样性。A药店通过多种角度的品类细分,重新定位了产品的功能配方多样性(如复合维生素、单一维生素、矿物质)、年龄多样性(如0~12岁、12~40岁、40岁以上)、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糖尿病人、减肥人群、心血管患者等)。这样,A药店通过细分维生素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核心顾客群的需求,在品种选择、专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迅速超越了竞争对手,吸引了更多购买维生素品类的消费者光顾药店。 除此之外,形象铸建的策略还有免费送药、电子处方、免费煎药、24小时电话咨询、设置健康报刊架和健康咨询台、社区健康活动、过期药品回收等。 提款机器目的:提高购物者每次的购买量。在麦当劳,汉堡包是客流招牌品类,可乐是挣取稳定利润的提款机品类。而药店的提款机在哪里呢?那就是常规性品类,例如,营养保健品、器械、自有品牌、健康护肤系列、营养保健礼品装。作为药店利润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此品类占所有品类的50%~60%,但不具有高度价格敏感性。

价格策略与管理-定价策略

价格策略与经管 (定价目标;定价策略) 成本定价策略 市场定价策略 价格是一种策略,也是市场中种种内在变化因素的外在表现。在市场中有种种看不到的潜在因素,包括了政治气候、社会心态、心理因素、国际环境等复杂因素,但是最终在市场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外在表现的产物,以金钱数字为代表。 产品之定价方法与策略

选择定价目标 (1)维持生存(Survival) 面临困境时的最大目标。短期而言,只要售价高过产品变动 成本,足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支出,则可继续经营。 (2)最大当期利润(Maximumcurrentprofit) 短期内能把握市场动向,以求最大当期利润。 (3)最大当期收入(Maximumcurrentrevenue) ⒈以求最大的当期现金收入; ⒉在某季节中求最大的交易量(如圣诞节); ⒊服务于某种特定目标,以求创造新的营业额。 (4)最大销售成长(Maximumsalesgrowth) 薄利多销:⒈低价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⒉产品大量生产,成本会降低; ⒊低价促销有助阻遏竞争者入场。 (5)最大市场吸脂(Maximummarketskimming) 最适用于:⒈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量; ⒉少量生产的单位成本, 不超过提高售价的利 益。 ⒊产品的高价格不会引来竞争者; ⒋产品价高生产品质高的印象。 (6)领先的产品品质(Product-quality) ⒈需要取得领导地位的条件和品质;领导价格;

⒉通常订高价以收回高品质与高研究发展成本。 订价的目的 基本上订价目的必须同时考虑三个范畴: (1)利润: 即订价不可低于其投资报酬的最低水准。 (2)竞争: 即订价不可太高,以避免竞争厂商产生诱因进而扩充生产能量。 (3)市场占有率: 即订价尽可能低于主要竞争厂商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订价目的如下: (1)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2)短期利润的最大化。 (3)销售量的成长。 (4)市场的稳定性。 (5)价格领袖的维持。 (6)排除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市场。 (7)加速边际厂商的退出市场。 (8)避免政府或社会团体的干涉。 (9)保持通路厂商的忠诚度与进货支持。

收益管理.doc

酒店需要采取全面的收益管理策略_1221 浏览:6 | 发布于:2010.10.29 | 分类:默认分类 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旅馆,是连锁酒店还是单体酒店,全球酒店业者一直都致力于酒店库存的收益管理。酒店需要对客人需求作一些细致的预测,并根据这一需求向客人推荐产品的适用条件,从而使其收入最大化。对于这一点,酒店经营者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传统的酒店收益管理很大程度上把重点纯粹放在如何使客房收入最大化上,而没有考虑到酒店客人可带来的其它收入,汉庭快捷酒店(济南历山路店)。 很多企业现在也意识到在所有经营环节采取更为全面的收益管理方案的重要性。这要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要素。首先,酒店需要对客人带来的全部收益情况进行追踪,从而根据客人的价值进行更好的细分。这些收益可能是来自于餐饮、水疗和活动场地租赁,甚至可以是赌场、酒店中的博彩活动。第二,也是同样重要的是,经营者需要对每个独立的收益来源实行统一的收益管理规范,因此酒店的餐厅、水疗服务、活动场地租赁、甚至是博彩环节都急需推动收益管理。 可以说,赌场公司已经建立起客户忠诚度项目的“黄金标准”。毫无疑问,赌场会大力鼓励他们的常客利用会员卡,去赢取免费的酒店间夜、餐饮以及其它不同的奖励。而赌场公司所获得的“回报”,就是关于这些客人的丰富数据:不仅仅是他们如何玩游戏,还有他们光顾的频率、最近一次消费的情况、预订窗口、还有其它无数的有价值信息。赌场公司从这些信息上获得的回报是巨大的,因为这可以为赌场带来很多收入。但对于一家非博彩型公司来说,这些客户信息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如果一家度假酒店有一位经常光顾的客人,在高级餐厅用餐,而且经常享用水疗和使用房间的小酒吧服务,北京浙江大厦,那么这位客人的价值就远远大于一位身份不明确的商旅客人,因为他只是偶然出差经过,需要一个地方过一夜而已。要是酒店只剩一间空房,将会优先选择接待熟客。 虽然很多酒店企业都实行了客户忠诚度计划,但这些计划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酒店获取酒店之外的客户数据,从而真正掌握客人给酒店带来的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客房产生的收益。最近出现了关于放弃每间可用房收益(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RevPAR),转而使用每间可用客房营业毛利润(Gross Operating Profit Per Available Room,GOPAR)或者每间可用客房总收益(Total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TOTALPAR)等其它指标的情况。采用酒店总体收益管理(Total Hotel Revenue Management)的公司在这方面将取得领先,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一切的核心不是客房,而是客人。 除了可以了解单个客户的行为和消费习惯,团体和餐饮收益管理还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以及收益增长的机会。团体和餐饮收益管理所涉及的元素,都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为活动领域设置测量/价值标准;定义一个团体所能带来的总收益额贡献;管理盈利能力强的活动区域和团队预订上限;为销售渠道提供必要的工具,让其了解酒店的相关策略。 每平方英尺收益(Revenue per available square foot,revpas)是一个收益衡量指标,其基础是把活动场地的每一实际使用平方英尺和每一可用平方英尺所带来的收益作比较。每平方英尺收益指标同时适用于团体餐饮和本地餐饮活动。另一个可用的衡量标准是对某一天或者某一个特定活动场地每天所产生的收益作横向对比。 每一团体的间夜餐饮收益(Catering contribution per group room night)贡献衡量的是为一个团队提供餐饮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同时还牵涉到该团队所使用的酒店间夜数。视频和音频设备的使用所产生的收益也可以归入到这一指标中。另外,对一个团队为酒店所带来的辅助性收入进行检测是大有益处的:他们是否有逛商场和礼品店、停车和使用个人助理等? 设定团体上限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动态报价,这种做法可以实现收益的提升。如果你的上限是100间客房,你能够以高于前25间客房的价格来销售最后的25间客房吗?而且,对这些上限进行积极主动

商品品类管理战略包括高效的产品组合

商品品类管理战略包括高效的产品组合,高效货架管理,高效的定价与促销,高效的补货,高效的新品引进等。 商品品类高效产品组合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产品的重复性。所以在确定销售产品品种时,除了按销量,销售额和利润的综合指数进行80/20排名外,还需考虑产品细分的完整性(如产品功能,成人/儿童,价格带〕,产品在整个市场的表现,是否新品等。市场调查公司或行业领先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市场份额数据,据此,零售商还可以引进市场上热销但本商店没有销售的产品,以补充产品的多样性。 商品品类货架是零售商的重要资源。除了储存商品,它还是零售商与顾客沟通的主要手段。它向顾客传递零售商的价值取向,展示零售商的销售策略,指引品类的发展趋势,引导顾客的购买行为。所以陈列商品时需要考虑1〕品类角色2〕品类相邻性3〕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买产品时考虑品牌,功能,价格等的先后次序〕4〕公平货架原则(根据产品表现确定陈列面位)5〕品类的发展趋势。通道费在中国普遍存在,确定陈列时,可适当考虑,综合计算其投入产出。但如果象某些零售商那样,按厘米售卖货架,就本末倒置了。 商品品类零售商的价格在购物者心中的形象不单单是由价格这个数值决定的,而是价格优势,价格透明度和性能价格比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少零售商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的产品价格大部分低于某大零售商,但购物者却认为竞争对手的价格更便宜呢?价格的透明度,价格信息的传递,是否物有所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定价方面,我们提倡1〕聪明定价:用价格敏感的产品吸引客流,用价格不敏感的产品获取利润2〕系统定价:根据品牌角色确定毛利率,而非一个品类一个毛利率3〕减少价格管理难度(线性定价〕:进价一样的同品牌产品尽量统一定价。 价格形象 高效的促销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单品,以正确的促销形式,配以适当的宣传,陈列在正确的地方。从促销单品的选择到促销单品在店内的陈列都应考虑品类的目标购物者及品类的策略。如果想吸引中高收入的购物群,就不能长期促销低档产品;如果想提高客单价,就不能总促销小包装的产品。通过我们的分析工具,很容易发现1〕销量最高点并非一定发生在价格最低的时候2〕降价并非对所有的品种都适用,例如,对新品,店内演示和样品派发更加有效。 高效的补货是对品类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主要目标是控制店内的缺货率和库存天数。 高效的新品引进是维持高效品种组合的要素之一,某些零售商优化完商品组合后又持续的大量的引进新品,致使品种组合重新趋于混乱。引进新品时需参考以下因素1〕品类的角色。目标性的品类需确保其多样

品类管理模拟试卷

品类管理模拟试卷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CCFA注册品类管理师(助理级)》模拟考试题一 一:判断题: 1.中国零售企业在转变战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认识到市场 竞争的最终 结果是获得企业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来获得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认同,从而创造企业价值。(× ) 2..品类管理力求建立清晰的消费者价值业务模型:使企业知道为目标顾客提供什 么商品和服务 组合,满足有效的、差异化的门店品类和品项选择,有效的促销,有效的新品引 进和展示,来 体现企业经营的特色。( ) 3.常规性品类是用于加强零售商的“一站式”购物形象,为利润的增长提供机会的品 类。(× ) 4.企业战略和战术会千变万化,但品类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相同的, 运用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战略指导下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 ) 5.在2007中国零售业品类管理实施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实施品类管理的过 程中遇到最主要的困难是:相应的软件系统工具不到位,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 6.,品类管理是一个经营管理技术,它不涉及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转型和适 应.( × ) 7.从加强供应链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与区域内的地方性品牌合作更有利于增加竞 争力。()8. 每个具有不同定位的品牌会专注于满足一个相应的消费群体的需求,或者叫细分市场,那么分类中的其他供应商在各自的品牌定位下服务于不同

的消费群体,即不同的细分市场。()9. 环比门店是指开店时间大于一年的门店。该类门店有去年同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更能客观合理地反映零售商的真实管 理水平,避免了因快速开店而带来的高增长,掩盖了门店产出的不足。(×)10. 对服装店库存而言,折扣率高、存销比低,新货占比高才是理想状态。 () 11. 品类评分表提供了一个综合平台,将业务目标和衡量标准明确下来,通过统 一的衡量标准反映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异,使得品类的整体状况一直被衡量 和监控,以便随时发现问题,立即制定相关行动方案。() 12. 常规性品类,其特点是吸引客流,成为消费者购买首选,评估它的指标应以 销售额、人流量为主,而不应以利润为主。(×) 13.零售商在进行品类评估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找出品类问题的根源所有的数据都是有实质意义的。() 14.在确定品类策略时,必须考虑商店策略。如果商店策略是提高客单价,品类策 略就应该推动小包装商品的发展。(×) 15.品类策略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包括:了解可用品类策略、回顾品类角色、回顾品 类评分表、品类策略确定、品类策略实施。() 二:选择题: 1. 跨品类管理和品类管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C A)制定品类策略 B)制定品类战术 C)分析品类之间的相关性 D)从部门角度出 发 E)界定品类角色

品类管理的步骤(精)

品类管理的步骤 下图为欧美各国在实施品类管理之后,所拟定之实行品类管理的七个标准步骤(图1-2)。品类管理不是一套适用于所有供货商与零售商的制式方法,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仍需透过双方的默契与共识。 一、品类管理的定义: 在执行品类管理之前,要先决定品类为何。而品类的架构是由供货商与零售商协调订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二、品类所扮演的角色: 1.普遍性品类:消费者于日常生活中或因习惯使然而会购买的商品,如:报纸、杂志、饮料等。通常这类产品每家商店都有贩售,因此消费者并不会指定非得到特定的商店购买本类商品不可。只是经常购买该类产品商品而已。 2.特殊性品类:本类商品具有吸引消费者消费的特性,而且该品类是该商店与众不同的卖点,消费者会为了购买这项商品而专程前来购买。假若该商品仅有特定商店贩售,则消费者要买该商品,势必要到些商店,此品品即为一种目的性品类。 3.偶发性品类:该品类商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在偶发状况下所引发的需求。譬如:一般商店所提供的轻巧雨具等商品,便是偶发性品类商品。 4.季节性品类:为因应特定节日或活动所摆设的商品。譬如:促销活动中,常可看到「消费满5000元,再加500元即可得到价值1000元的泰迪熊」等标语,该卖场中原本可能并无陈列该「泰迪熊」品项,但在促销活动中便会陈列该商品以刺激消费。又譬如:每年约11月中旬便会有商店开使陈列圣诞节相关的商品,供消费者选购。 5.便利性品类:具有增进消费者从事某项活动之便利性的品类。譬如:便利商店会提供影印、传真、代收停车费、代收货款等服务,统一超商提供DHL国际快递服务…等。虽然该品类的单价可能偏高,但消费者认为该品类所带来的便利性的价值远超过其售价,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之该类商品。 三、品类评估: 我们可利用下列基本问题来评估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