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滨小城》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写了海滨的大海、沙滩和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等场景,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课文语言清新,表达准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为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能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图文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滨小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风光吧!(板书课题:海滨小城)齐读课题,提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课文描写的是一个海滨小城)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海滨小城充满期待。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蚂蚁做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模型,如小蚂蚁的图片、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学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howmany-》教学设计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How many》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How many》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内容Part A Let’s talk & find and count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句型: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I can see 12. Wow, so beautiful.2. 学会询问物品的数量,并且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
3. 通过大声朗读,能理解对话大意,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1. 学会运用由How man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 学能够熟练地用英语数数。
四、教学准备单词卡、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Warming-up)游戏:说数字(复习数字1-10)。
教师举起右手做出各种表示数字的手势,每次出示四个数字手势,让学生记住顺序,然后教师把手放到背后,让学生依次说出来。
也可以让小组竞赛。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教师呈现对话情景图,但遮住风筝部分,只呈现两个小孩抬头看天空的情景。
让学生猜两个小孩在看什么,引出单词kites和句子Look at the kites!并领读。
2.呈现完整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谈论图片,数数图片上有多少风筝。
引出数字eleven和twelve并教读。
注意twelve的发音。
3.播放对话录音,提出问题: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4.播放Let’s talk的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
5.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尝试说出所听句子的汉语意思。
6.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课文。
7.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Find and count的图片,并提问: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利: I see ….答案。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划龙舟》。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关键词。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能够正确书写相关的字词和句子。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相关字词和句子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文《划龙舟》的教材、幻灯片或黑板。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笔、纸、黑板、黑板笔。
•相关练习的教辅资料。
导入新课1.现场绘制一艘龙舟,并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模拟划龙舟的动作,引入课题。
学习课文1.分发课本,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划龙舟》。
2.提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情?龙舟比赛的过程有哪些?请同学们找出关键词。
3.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朗读关键词。
4.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
情感教育1.谈论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龙舟比赛背后团队合作、互相支持的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语文知识学习1.教授生字生词,让学生听写并默写相关词汇。
2.练习书写相关词汇和句子,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笔画和结构。
1.学生互动讲解文章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
2.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写一篇小文章,描述自己参加过或观看过的类似团队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注意: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复习回顾1.提问学生关于龙舟比赛的相关问题,复习已学内容。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拓展延伸1.请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龙舟比赛和传统节日的知识,如端午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参加团队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1.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问题,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注意: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设计.doc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一第六单元(一)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和写作针对性的能力。
教学目标1.阅读《劝学》《师说》,了解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理解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
2.学习《反对党八股(节选)》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措施的批驳思路,以及态度鲜明而又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学习《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的写作技法,以及睿智犀利而又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4.学习《读书:目的和前提》,把握复杂议论文阅读方法;学习《上图书馆》,理解前人的学习经验。
5.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6.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2.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3.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表达的思辨性和议论文写作的现实针对性教学方法讨论、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13课时。
1.第十课:群文教学设计,共4课时。
2.第十一课:单篇设计,共2课时。
3.第十二课:单篇设计,共2课时。
4.第十三课:群文教学设计,共共2课时。
5.单元学习活动,读书经历交流会,共1课时。
6.单元写作指导,共2课时。
《劝学》《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荀子、韩愈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文中蕴涵的“学习之道”和“从师之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师标准;明确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9篇)《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
三年级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在设计此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尤其注意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训练,精心预设了由内容与词语归类双结合的词语教学;以“海水五光十色”为教学重点,铺开对句子的赏析,并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力求使学生的语言有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饶、威、武”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3、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及文字介绍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聊聊西沙群岛的概况1、课始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2、(板书:西沙群岛)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个部分,先看“群岛”,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了什么?对于西沙群岛你又了解些什么?3、朗读:“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度地拓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谈谈对西沙群岛的初步印象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
2、集中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小学语文三下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邱结瑜、叶萍、杨濮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熟读课文,识记文中生字词,并完成在线朗读及听写。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秦文君。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评价反馈】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2.在文中批注感受。
【主要内容】1.闪视记忆(词语检测)2.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做批注。
3.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评价反馈】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难懂词语。
2.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主要内容】1.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关键句子。
2.理解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理由。
【评价反馈】 1.试卷测评。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 由生字“胆小鬼”,引导比喻性、口语化词语“淘气包”“小书虫”等,引出同性质词语“剃头大师”。
2.读题。
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肯定“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
理解“锃亮”“老掉牙”,提示“猜一猜”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
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题目及词句,通过“锃亮”“老掉牙”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优点与特色】1、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善于借助提示语或重点词语适时指导点拨,学生能充分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心理,在此基础上做到用多种方法朗读,情感的表达借声音、语速等,演绎得尤为精彩,这对于只有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可见平时的课堂训练做到扎实有效,学生的在提升知识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审美,提升语文素养。
2、大胆尝试创新,把微课穿插于课后补充学习,有清新创意。
【问题与建议】1.过于注重工具性,文章的童趣体现不足。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

关注文本:“交流平台”板块是交流中心句在文中的不同位置;“识字加油站”出示了6个表示动物的词,两种偏旁,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出示了8个ABB式词语,训练用词造句能力和根据提示写片段的能力;“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颤”是翘舌音,“巍”和“哄”读一声。
(2)(出示课件15)齐读词语,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给这些词语分类吗?
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类:第一行是神态描写;第二行是环境描写。
(3)(出示课件16)布置任务:这种ABB形式的词语你也能说吗?
①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描写颜色和描写神态两方面对词语进行分类。
关注结构:本单元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关注描写:“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供学生朗读、背诵。诗人用猿声山影来衬托舟行的轻快,把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畅快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出示课件11)请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两句话,围绕这两句话说一段话。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①指名学生围绕“真多”“喜欢”交流这两句话的意思。
②提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呢?
③(出示课件12)学生交流发现:第1句可以从车站人的数量、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等方面来写。第2句从夏夜里最喜欢干的事、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等方面。
(设计意图:学习8个ABB式词语,积累了词语,学会仿写和运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第1课《群星灿烂》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广东省教材研究室、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编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知识讲授课
教学设计者:广州市美华中学沈德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两课,计划需要4课时。
第一课分2节课完成,本节设计为第一节教学设计,重点是通过对巨幅油画《请历史记住他们》一画的欣赏、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家创作的方法和群体人物画的特征,认识美术与生活、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获得群体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摄影、绘画等活动来了解科学家光辉的人生达到陶冶学生美的、高尚的情操,树立起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及群体人物画的特点、基本构图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合作、勇于攀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四、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艺术与生活、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2、难点:如何使学生获得创作群体人物画的基本知识。
六、作业要求
1、知道群体人物画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析群体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3、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活动过程: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较好地贯彻了美术新课标的5个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的光辉业绩,感受、观察、体验群体人物画的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
课堂上,我以课件的形式提出问题;展示了“两弹一星”、“神州五号”、画家们创作油画,《请历史记住他们》的过程等图片;采取分组就坐并分别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分组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英雄人物群像的构思表演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群体人物画的感受力和想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能注重探索“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实践研究,用小组学习卡中的《评价表》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强化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激励作用。
由于是分组学习,在课前应指导各班同学根据自愿的原则及兼顾男女比例、学习成绩方面的因素组建好学习小组,选好组长、纪录员、纪律监控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分组的效果。
我在上这一课时,因没有重视小组的组建,故此大大影响了课堂效果,评价上也打了不少折扣。
这一点值得总结和反思。
九、改进措施:
重视学生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落到实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整理资料,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时间的分配调控也要合理,尽量多给时间学生讨论、活动。
课题:《群星灿烂》学习卡
小组讨论题:
1、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群体人物画有什么艺术特征?
3、假如让你们创作一幅革命英雄群体人物画,你们设想怎样构图?请你们小组
成员尝试扮演不同的英雄人物动作,并组合成一组群像。
小组学习评价表
《群星灿烂》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索”活动,结合语文、历史课,收集我国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临摹或创作一幅有创意的群体人物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研讨、探究的能力,树立起热爱祖国、团结合作、崇尚科学的信念;
2、尝试、体验群体人物画的创作过程。
三、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四、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a)重点:创作群体人物画的基本知识。
b)难点:如何利用小组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创作或拼贴一幅群体人物画。
六、作业要求
a)基本要求:利用小组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按一定的构思、构图拼贴一幅群体
人物画。
b)较高要求:小组成员能用线条、色彩临摹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肖像,并组合
成人物群像。
七、教学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