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阅读综合实践设计说明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凭借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第六单元的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它们体裁多样,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在阅读实践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分析此单元的某一篇课文,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深入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
通过回顾课文、编写课本剧、表演课本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1.回顾课文,提升对课文的概括分析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课本剧,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3.推举有表演兴趣或特长的同学表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提升其写作能力。
2.推举有表演兴趣或特长的学生表演课本剧,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此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此单元的课文,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进行研读,进一步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
五、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改编、对剧本的表演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皇帝的新装》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据此改编和表演了课本剧。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非凡,配合十分默契,让老师眼前一亮。
希望同学们在此次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想象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此单元课文《寓言四则》中的一则改编为课本剧。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录音机、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3. 实践活动: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总结: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6单元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 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3. 重点字、词、句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
2. 扩展作业:收集有关大自然的声音的资料,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非常积极,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对第6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共计2000字以内。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鱼骨图关联孩子的心情变化以及猴子的举动、水手的表现,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2.通过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情况的关键句,了解水手和船长的思维过程,比较阅读体会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感受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船长的坚定、情况的危急。
二、教学重难点1.借助鱼骨图关联孩子的心情变化以及猴子的举动、水手的表现,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2.通过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情况的关键句,了解水手和船长的思维过程,比较阅读体会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感受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回顾,简要复述1.孩子们,看这三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的顺序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吗?(课件出示三幅对应连环画)2.生简要讲述故事。
3.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啊!让我们再次回到故事现场。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风平浪静的海上,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和孩子在甲板上说说笑笑,多么悠闲自在!突然画风一变,男孩走上横木非常危险。
男孩是怎样一步步陷入绝境的呢?我们先走进男孩的内心,看看他的心情变化。
板块二聚焦“孩子”,了解变化1.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 ”画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并作批注。
如果发现文中有概括性的词语,可以直接引用;如果没有,就要结合句子自己概括。
(1)默读批注。
(2)交流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及批注。
预设:(交流时相机出示)①他也笑得很开心。
(开心)②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尴尬)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恼怒)④孩子气极了。
(愤怒)⑤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惊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五句话,读出孩子的心情起伏。
(齐读)短短时间内,孩子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猴子逗弄孩子;水手的哄笑)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猴子逗弄孩子,水手哄笑孩子的?3.再次默读课文1——4自然段,①圈画出猴子逗弄孩子的动作、神态描写;②圈画出水手哄笑的关键词语,梳理清楚猴子做了什么、水手们是怎么笑的,所以孩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山河之旅:争做金牌小导游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景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虽然单元的编排设计思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知与生活经验是相对匮乏的,只有同时积极建构相关经验和体验,才会让这些景色与情感更加具象可感。
出于现实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利用中国地图将学生去过的,还有教材中学过的地点呈现在地图上,进行“山河之旅”的图上“旅行”,让学生从空间上感知祖国的辽阔,才能建立学生已有经验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
除了单元诗文展现的这几处景色,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诵读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歌与美文,让地图旅行经历更加丰富。
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的代入文本情境,可以鼓励学生化身为“小导游”,从文本阅读迁移到表达交流。
运用本单元学过的习作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身边的、家乡的、曾经去过的美景胜地,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地方,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撰写的“导游词”放进“山河之旅”的中国地图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O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O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人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O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父母沟通时尊重父母,表达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慈母情深》一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慈母情深"O《父爱之舟》一文,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针对不同的事例说说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习作“我想对您说",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并表达感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完成改写故事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进行改写创作,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选取好的文章向学校文学社微文推送栏目推送。
【核心任务】
班级公众号推送学生作品,学生进行点赞评价。
2.作品推送
课段任务
学习评价:改写故事评价量表
Hale Waihona Puke 再 见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3.单元教学课时分配第1课段 快速阅读讲故事 第2课段 细读探究会想象第3课段 奇思妙想比创意 第4课段 绘声绘色展作品具体划分:《皇帝的新装》2课时 《天上的街市》1课时《女娲造人》2课时 《寓言四则》2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阅读体会和生活经验,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观照身边现实世界;2.通过改写课文,激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鞭挞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形成健康健全人格;3.通过联想和想象类文体的改写,激发学生探求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扩大自身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价值目标
学习目标
02
03
01
单元目标
4.单元教学设计第 1、2 、3课时:初读和积累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讲故事。教学目标:借助课下注释、课前预习提示、课后阅读提示及工具书,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 第4、5课时:精讲探究,授之以渔教学目标: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之间的相同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6课时:拓展阅读 ,学以致用。第7课时 :写作实践, 顺畅表达。
1.快速阅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抓住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词,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2.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体裁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初步形成识文辨体能力;3.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学生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文本体验和哲理思考,改写出一则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

关注文本:“交流平台”板块是交流中心句在文中的不同位置;“识字加油站”出示了6个表示动物的词,两种偏旁,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出示了8个ABB式词语,训练用词造句能力和根据提示写片段的能力;“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颤”是翘舌音,“巍”和“哄”读一声。
(2)(出示课件15)齐读词语,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给这些词语分类吗?
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类:第一行是神态描写;第二行是环境描写。
(3)(出示课件16)布置任务:这种ABB形式的词语你也能说吗?
①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描写颜色和描写神态两方面对词语进行分类。
关注结构:本单元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关注描写:“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供学生朗读、背诵。诗人用猿声山影来衬托舟行的轻快,把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畅快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出示课件11)请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两句话,围绕这两句话说一段话。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①指名学生围绕“真多”“喜欢”交流这两句话的意思。
②提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呢?
③(出示课件12)学生交流发现:第1句可以从车站人的数量、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等方面来写。第2句从夏夜里最喜欢干的事、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等方面。
(设计意图:学习8个ABB式词语,积累了词语,学会仿写和运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识字6》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
会“沙、海”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看图、学词及联系实际来识字。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字卡、彩笔、画纸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一、揭题导入,初读课文1、今天学习“识字6”。
有谁发现“识字6”和前面的识字课有什么不一样?2、谁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事物?3、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事物的数量词呢?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画景物。
读一读:文中写了哪些地方,描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画一画:在黑板上分四个方块,让会画的学生画文中提到的景物。
2、认识事物,识汉字。
(1)在学生画的图画下面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认生字卡片上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学生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2)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把鼻韵母读准:滩、军、舰、帆、竿。
(前鼻韵母)秧、塘、铜、领(后鼻韵母)(3)分析字形结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
自编谜语记字:每天都有水(海);干竹子(竿)偏旁联想记字:海、滩、溪;舰;秧、稻;塘;鸥;(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熟字加偏旁记字:铜(钅+同);领(令+页)3、熟读词语,记汉字。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测试读。
4、练习巩固,用汉字。
(1)连线搭配词语。
一只军舰一方稻田一群石桥一把欢笑一艘海鸥一畦秧苗一道飞鸟一面队旗一片帆船一块鱼塘一竿小溪一群铜号一条沙滩一座果园一孔翠竹一片“红领巾”(2)互对词语。
师生互对:老师说数量词,学生配上准确的词语。
两两互对:一人说量词,一人说表示事物的词语。
5、引导观察,写汉字。
(1)静态观察:读字。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里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如“竹”字左边是竖,右边是竖钩。
(2)动态观察:看范写。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看清笔顺,如“海”字的右边最后三笔是“、一、”。
(3)体验观察:临字。
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字。
注意指导学生写好三点水,关键是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4)对比观察:品字。
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汉字的笔画美(如“沙、海”)、结构美(如“桥”的木字旁末笔捺变点,“竹”左右各占一半,其余几个偏旁占三分之一,“军、苗”上窄下宽。
)三、品读词语,想象感悟1、边读边想,感知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自己选喜欢的一节表演读,让大家体验喜爱之情。
4、全文朗读。
四、说画结合,拓展延伸1、选择给课文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中的一节配上插图。
2、用数量词说事物,看谁说的多。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块、一座、一道、一群、一面、一把)3、选用所说的数量词和事物说一句话。
4、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它数量词。
板书设计识字6海鸥秧竿铜号军舰帆稻滩塘溪领(学生画图略)练习设计:1、你能写出多少?氵:滩___________ 鸟:鸥___________ 禾:稻___________。
2、连一连,读一读一艘鱼塘一方燕子一只军舰一片秧苗一畦森林《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
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VCD或磁带。
2、毛主席的画像。
3、井和人们从井中提水的图片。
4、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VCD或磁带)说说你看懂了(或听懂了)什么?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题目识字、分散难点课题中的这几个生字,谁认识?(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点拨:忘:形声字;扩词;用“忘记”说话;书空。
挖:形声字。
井:与“开、并”区别;书空;(出示图片)说说: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三、初读感知、再次识字1、范读课文,想一想:“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2、回答问题时,相机出示:席、战、士3、生识记生字。
点拨:席:形声字;与“度”区别。
战:翘舌音;形声字;与“站”区别。
士:翘舌音;与“土”区别;扩词。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边自读课文,边圈出本课生字,并画出文中的生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五、自主识字、汇报方法1、指读课文。
2、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导:扩词。
革:独体字。
命:你怎么记住它?解:你在哪见过这个字?刻:形声字;它跟谁长得像?念:书空;扩词;用:想念”说话。
你还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六、巩固识字、积累词汇1、去掉音节,认读生字,并组词。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词说话。
3、读句子,要把字音读准。
(1)我今天忘记带课本了。
(2)爸爸正在挖土。
(3)导游阿姨的解说太吸引人了!4、把词送回家。
想念怀念(1)我非常()在南方工作的爸爸。
(2)我很()童年的时光。
七、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井、乡、面、忘、想、念”,并组词。
2、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重点指导:忘、想、念。
4、生描红、临摹。
八、课外延伸、拓展视野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1、认读生字:席、导、解、乡、面2、认读词语:挖井、战士、革命、想念、时刻、立刻3、用“想念、时刻”练习说话。
二、引入课文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
(板题)三、回顾课文、质疑问难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1、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
(师适时指导)3、说一说:(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课文相关段落)(2)谁还知道更多的有关“红井”的故事?(生或师讲“红井”的故事)(3)“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吗?(利用图片或课件简介“挖井”的资料)谈一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议一议: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练读、指读、评价读、齐读)五、交流资料、拓展视野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让我们一起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吧!练习设计:1、加一部分组成新字,在组词。
()()心()()()()2、扩词河()()()会()()()去()()()23 王二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王、助”等 14 个生字,会写“王、从”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文中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指导学生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
小朋友,你们今年多大了?有一位小英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有一首歌唱的就是他,想听听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
3、简介课文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入侵和对中国人民的残害以及当时的儿童团组织)二、初读课文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要听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小声读,然后标出自然段。
3、四个同学每人读一段,想想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识字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补充课文第四幅插图: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4、打气球游戏:五颜六色的气球上都有没有拼音的生字,认识哪个字就可以把哪个气球点击打破。
(利用图画识字,既可以复习课文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四、朗读1、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
2、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3、问一问:给时间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五、练习照样子说一说: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王二小被______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八路军把___________。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七、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郞》。
第二课时一、导入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他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以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2、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顺从”。
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4、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引导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多形式的读课文,增强学生感悟,发展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5、讨论: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通过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训练学生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6、选读: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组内练读)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写生字写字指导,注意提示:1、“边”“这”“进”“道”4 个字都是“走之”旁,写“走之”时注意:共三笔,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