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简介

合集下载

爱的艺术名家点评

爱的艺术名家点评

爱的艺术名家点评
《爱的艺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所写的一本书,主要阐述了爱的本质以及爱的实践。

这本书被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所认可和推崇,以下是一些名家对《爱的艺术》的评价:
1.著名作家梁文道: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大部头,但却是爱情心理学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

2.著名作家刘瑜:这本书是我大学时候读的,它改变了我对爱情的看法。

3.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这本书是爱情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4.著名学者周国平:这本书是爱情心理学的名著,对于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内涵有着很
大的帮助。

5.著名作家安忆:这本书是关于爱情的经典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内涵有着很
大的启示。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是一本由心理学家艾·弗洛姆所著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对爱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和发展来实现真正的爱。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爱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弗洛姆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即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为。

他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这种爱不是基于自私的欲望,而是建立在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之上。

这种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培养和发展,需要我们学会如何去关心和支持他人,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的需求。

弗洛姆还提到了自我成长对于实现真正的爱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成长和发展,我们才能够拥有足够的爱去关心他人,同时也能够从他人那里得到真正的爱。

这种自我成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和改进自己,学会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去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爱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和学习,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爱的美好。

此外,我还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知识。

弗洛姆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自我成长对于实现真正的爱是多么的重要。

他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自己,从而拥有足够的爱去关心他人。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了自我成长对于实现真正的爱有多么的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爱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和学习,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爱的美好。

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知识,意识到了自我成长对于实现真正的爱有多么的重要。

《爱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爱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爱的艺术》读后感800字《爱的艺术》读后感1、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爱的艺术》是一本由德国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所著的自助心理学书籍。

艾伯特·埃利斯是现代认知行为治疗的创始人之一,此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爱的探究和解释,探讨了爱的本质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爱的本质和实践。

2、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完《爱的艺术》,我对于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确了爱的本质和特点,丰富了自己对爱的认知。

与很多人认为的不同,爱并不是冲动和情感的体现,而是一种基于理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深思熟虑的情感选择。

书中首先讲道了人们通常会对“爱”这个词存在误解,认为爱情必须是双方对对方的激情和依赖的表现。

然而,艾伯特·埃利斯认为,这种理解只是简单的情感运动,不是真正的爱。

爱需要人们能够意识到不同的爱以及了解爱的不同层次。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爱,我们才能在执着爱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也能更加清晰地思考和解决婚姻恋爱问题。

3、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爱的艺术》这本书中提供了人们更深刻的洞察力,能够让我们找到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能够使大家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促进谈判和流程总结,也能够帮助人们分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爱情和婚姻关系。

读完这本书,会让人领悟到不同的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有助于追求满意的人生。

4、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在读完本书后,我得到启示,爱是需要有诚意和真心的,而这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去认真思考和体验。

书中的很多部分都很有启示性,比如爱的不同层次、爱是一种选择、跟随自己的灵魂和如何在爱中长大等。

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启迪和思考,让我对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本书是一本思想启迪的好书。

它探讨了爱的本质和内在特征,让人们有机会真正了解爱的本质和深度,从而在人生的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它对于婚姻家庭、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二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二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爱的艺术》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撰写的一本心灵成长类图书。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类型、爱的难题以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爱的艺术。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他帮助读者理解了爱的实质,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我们在爱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爱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和选择。

爱是一种关注他人的态度,它不仅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欲望,也关注对方的成长和幸福。

爱的艺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的,它需要我们去超越自我,关注他人,扩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弗洛姆在书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爱,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友谊之爱、性之爱等。

这些爱的类型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他强调了平等和尊重在爱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对别人有控制欲望、剥夺别人的自由,否则这种所谓的爱其实是对他人的侵犯。

另外,书中还提及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爱的难题,如爱的自私、爱的独占、爱的无主体等。

这些难题源于个体的自私心理和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在爱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弗洛姆建议人们在感情关系中保持自由和独立的意识,不过度依赖他人,同时也要持续学习和成长,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在书的最后,弗洛姆讨论了实现有意义的爱的路径。

他认为,实现有意义的爱需要人们发展自己的潜能,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并通过自我成长来发展爱的能力。

他建议人们在寻找伴侣时要慎重选择,应该注重对方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并在关系中保持平等和尊重。

此外,他还提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培养自我责任和自我认识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拥抱和实现有意义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弗洛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引发了我对爱的深度反思,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爱的本质。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也给我提供了实际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我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爱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是一种行为和选择。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第一篇: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

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

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著 李健鸣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的艺术(作者:弗洛姆)

爱的艺术(作者:弗洛姆)
心灵沟通论坛 23
)(三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3)(三) )(
• 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 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 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 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 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 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
心灵沟通论坛
心灵沟通论坛 12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四)
•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 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 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 关心、 关心 尊重和了解。 心、尊重和了解。 •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 积极的关心。 积极的关心。 • 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 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 不可分割的。 不可分割的。
心灵沟通论坛 15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七)
•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 对方 • 成为爱情一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 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 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 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
心灵沟通论坛
心灵沟通论坛 19
爱情的理论( )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2) (二)
• 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会使人痛苦地 感到: 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 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 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 归根结 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 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心灵沟通论坛 26
)(六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3)(六) )(
• 性要求的目的旨在达到结合,而绝不仅仅是 生理上的要求和为了释放折磨人的压力。 • 大多数人认为性要求是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他们很容易得出具有迷惑性的结论:即 如果两个人互相愿意占有对方的身体,他们 就是互爱了 • 温柔绝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是性本能的升华, 而是博爱的一种直接表现,既表现在爱的生 理形式中,也表现在爱的非生理形式中。

《爱的艺术》:埃里克·弗洛姆讲述爱与生命的真谛

《爱的艺术》:埃里克·弗洛姆讲述爱与生命的真谛

《爱的艺术》:埃⾥克·弗洛姆讲述爱与⽣命的真谛发表于2018-10-07 17:22:42原标题:荐书:埃⾥克·弗洛姆,《爱的艺术》⽂:惕若来源:惕若说(ID: TiroTalk)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或许很多⼈都很熟悉。

这本书篇幅很短,语⾔洗练,但其内容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实际上并不是很好懂。

作者频繁援引各种不同的哲学和宗教传统,却并没有很详细地展开;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其实有很多直观的经验的东西,因此要能完全理解,同时需要深刻的个⼈体验和对作者援引的各种传统有基本的了解。

关于这⼀点,《爱的艺术》这个中⽂译名我觉得是有些欺骗性的。

它原⽂的标题叫做The Artof“Loving”,⽽不是the art of “love”。

⼀字之差,却有很⼤的不同。

在中⽂⾥,“爱”当然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但是当你看到“爱的艺术”这个标题,你会觉得它是⼀个名词,或者是⼀个泛指,既当名词也当动词。

但是英⽂的“loving”,马上就传达出⼀种积极的、主动的、⾃发的动作的感觉。

不是关于“爱”作为⼀个物件,作为⼀个可以去“获得”的客体,因此不是关于如何“被爱”或如何“得到爱”,⽽是“爱”作为⼀种个体的主动的⾏为。

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传达了很多弗洛姆在书中讨论到的主题。

本书开宗明义抛出的第⼀问题,就是“爱是⼀种艺术”吗?当我们谈“艺术”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美、是闲散的欣赏和享受,但当弗洛姆谈到爱作为⼀种“艺术”的时候,他谈的更多是我们想要掌握或者创造⼀种“艺术”的时候,我们需要付出的苦⼼和劳作。

所以“爱是⼀种艺术”是相对于爱作为⼀种令⼈愉悦的感官享受⽽⾔的。

他认为爱是⼀种艺术,因此跟美术、⾳乐、⽊匠等等⼀样,你需要去习得它,你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和专注去学习和训练,⽽不是等待着在某⼀个幸运的时候⾃动“坠⼊”爱河。

弗洛姆还谈到,要掌握⼀门“艺术”,还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这门艺术必须成为你⽣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之更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艺术》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此书畅销至今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

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

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

一个人若想使爱久恒,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

那些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爱。

爱的行为只在自由的感情交流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依附的结果。

弗洛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母爱、性爱、兄弟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

对母爱来讲,她对婴儿的责任主要指对身体需要的关怀。

对成人之间的爱来而言,责任主要是对精神需求的关怀。

但是这是以尊重为互补的,不能把关怀、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

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

而了解既是以上三要素的核心,又是以上三要素的结果。

了解首先是对所爱的对象本质的了解、认识。

弗洛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

父爱是有条件的,他指出,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性爱是弗洛姆在本书中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里弗洛姆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性爱是性本能升华的观点。

在他看来,性爱既存在于性的结合之中,更主要地存在于感情的和谐之中。

弗洛姆的一个可贵思想在于他既把性爱区分为意愿(感情和谐)和承诺行为,又把性爱与其他各种爱的形式作了分析、比较和区别,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把一切形式的爱归结为性爱,把性爱归结为性本能的错误观点。

弗洛姆认为,性爱和自爱也是有联系的,但自私和自爱时为水火不想容。

自爱与其他任
何一种爱非但不矛盾,而且互相联系。

他认为,真正的爱是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它不是被人喜欢的意义上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成长和幸福所做的积极奋斗。

若一个人有能力爱他人,也就有能力爱自己;若你真正爱他人,你就应该真正爱自己。

反之,正因为你爱你自己也应该爱他人,爱他人是自爱能力的反映。

自私者本质上不是爱自己,而是恨自己无能。

自私者不能爱他人,因而也不能爱自己。

弗洛姆的结论很清楚,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象爱自己那样爱每一个人,只要你稍逊爱自己那样爱另一个人,你便不会真正的爱自己。

弗洛姆在论述爱的实践时,另一个很可贵的思想就是认为仅有爱的理论,还不会爱,必须把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

他认为爱的实践和其它艺术的实践一样,有四个共同的要求:规范、专心、耐心、关心。

要精通爱的艺术,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和实践它。

爱的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

爱要求谦恭、客观和理智。

获得客观和理智的能力是通向爱的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条件。

信任和诚意是爱的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在爱当中,理想、自信和勇气是重要的,谁若没有理想,谁就会失去目标;谁若没有自信和勇气,谁就会无力承担爱的责任,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念,而最终失去爱。

爱是信心和勇气的行为,谁没有信心和勇气,谁就没有爱。

爱这玄妙而又令人神往的情感,并不是高悬于人类生活绿洲之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

它就在你的身旁。

只要你努力从建立这些品质做起,就会摘取爱的皇冠。

[精彩语录]
1.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是,那末获得爱就得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作出一定的努力。

2.成熟的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3.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

”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

”不成熟的爱声称:“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成熟的原则认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4.当人意识中产生害怕无人爱自己的念头时,其实恰好表明,他在无意中害怕施爱于人。

爱意味着勿需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希望自己的爱能在所爱的人之间激起爱的波澜。

爱是信心的活动,缺乏信心,爱也不会深厚。

心理辞典
1.投射机制:心理学术语,是常见的人格防御机制之一,主要指一个人有某种毛病,或有某种过错,但为了平息内心的不安,他变极力在别人身上去找同样的毛病或者过错,或甚
至将这种毛病或过错硬加在别人头上。

2.固着:心理学术语,指人将人全部情感思维都倾注在某一对象上,不能自拔,从而影响了人格的正常功能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