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艺术》

合集下载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二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二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爱的艺术》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撰写的一本心灵成长类图书。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类型、爱的难题以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爱的艺术。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他帮助读者理解了爱的实质,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我们在爱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爱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和选择。

爱是一种关注他人的态度,它不仅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欲望,也关注对方的成长和幸福。

爱的艺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的,它需要我们去超越自我,关注他人,扩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弗洛姆在书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爱,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友谊之爱、性之爱等。

这些爱的类型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他强调了平等和尊重在爱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对别人有控制欲望、剥夺别人的自由,否则这种所谓的爱其实是对他人的侵犯。

另外,书中还提及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爱的难题,如爱的自私、爱的独占、爱的无主体等。

这些难题源于个体的自私心理和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在爱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弗洛姆建议人们在感情关系中保持自由和独立的意识,不过度依赖他人,同时也要持续学习和成长,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在书的最后,弗洛姆讨论了实现有意义的爱的路径。

他认为,实现有意义的爱需要人们发展自己的潜能,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并通过自我成长来发展爱的能力。

他建议人们在寻找伴侣时要慎重选择,应该注重对方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并在关系中保持平等和尊重。

此外,他还提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培养自我责任和自我认识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拥抱和实现有意义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弗洛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引发了我对爱的深度反思,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爱的本质。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也给我提供了实际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我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爱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是一种行为和选择。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是一本由艾·弗洛姆所著的心理学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爱的本质和爱的艺术。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爱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首先对爱进行了定义。

他认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和态度。

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和付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索取。

弗洛姆指出,真正的爱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需要建立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关系。

这种爱是一种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够让人成长和快乐的爱。

除了对爱的定义,弗洛姆还深入探讨了爱的障碍和破坏。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对爱存在着误解和偏见,他们把爱当做一种消费品或者享乐的工具,而忽视了爱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这种对爱的误解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浮躁和不稳定,也导致了许多人陷入了孤独和焦虑之中。

弗洛姆认为,要真正理解爱,就需要摆脱这些偏见和误解,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建立起真正的爱和尊重。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还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人们真正理解和实践爱的艺术。

他指出,要想获得真正的爱,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质,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需要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互相支持。

这种爱是一种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够让人成长和快乐的爱。

通过这些方法和建议,弗洛姆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找到了真正的爱和快乐。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和态度。

我也明白了真正的爱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需要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互相支持。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爱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通过努力和实践,我一定能够获得真正的爱和快乐。

《爱的艺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让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爱和快乐。

赏析《爱的艺术》

赏析《爱的艺术》

赏析《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通过对爱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爱的本质和意义。

以下是对《爱的艺术》的赏析:
1. 爱的本质: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爱是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接纳,是一种情感上的结合。

2. 爱的分类:弗洛姆将爱分为四种类型:母爱、父爱、性爱和自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性爱是浪漫的,自爱是自我实现的。

3. 爱的要素:弗洛姆强调了爱的要素,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才能真正地爱一个人。

4. 爱的实践:弗洛姆认为,爱的实践需要勇气、耐心和努力。

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能力。

5. 爱的现代意义: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爱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浪漫的爱情上,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爱。

这导致了爱的缺失和孤独感的加剧。

6. 爱与自由:弗洛姆认为,爱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成熟的人,既能享受爱带来的幸福,也能在爱中保持独立和自由。

总之,《爱的艺术》是一本深入探讨爱的本质和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的真谛,学会如何去爱和被爱。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篇一】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

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

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

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

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人们往往因为不被认同、不被爱而沮丧,也所以将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园中,拒绝打开爱人的心扉。

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给予是力量的表现。

恰恰是通过给予,人们体现自己的力量与自信。

当我们回味对爱的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无怨地给予让还是孩子的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我们认为被爱是理所理应的,因而当我们走向陌生的社会,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我们失去了从前从亲人获取的那种理所理应,心里的误差让刚刚脱离稚嫩的我们无所适从,因而进入思想孤寂的樊笼。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

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对爱的理解。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母体的胎衣出生时就脱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当我们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摆脱。

能够给予成熟的爱就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表现。

成熟的爱的发展融合了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

这样他既能相信世间有无条件的祝福、无条件的平和、无条件的爱,又明白有些爱需要自律、需要争取。

【篇二】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爱情。

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缠绵的爱情中,或离或聚,或悲或喜。

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绝大部分人无法不被这些情感所困扰,每个人对待爱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渴望爱情,憧憬爱情,爱的种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样的自然,不需要理由。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生存的规律。

或许像弗洛姆认为的,人内心存有一种孤独感,它使得我们寻求与外界的联系,选择群居甚至纵欲的方式解决由孤独感引发的恐惧。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1刚刚才将费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读完,它不仅让我进一步的理解爱的含义,同时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爱的艺术》从人类最关注打的爱情话题着手,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历史以及爱在现今时代所遇到的价值和精神危机。

在未读这本书前,我和大多数的人一样片面的认为爱就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爱本身十分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困难在于找不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粗浅的。

但在费洛姆《爱的艺术》里我找到了那个指引着我前进的灯塔。

确实爱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

我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等一样去开展行动。

人们往往通过外在因素来赢得别人的爱。

如男子所采取的方法是在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获得成功,尽可能地攫取权力或获取财富。

而女人通过塑造形体和服饰打扮等手段使自己富有吸引力。

虽然在现今社会里,这种行动很吃香,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内在因素。

爱应该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用不是强制的产物。

爱包括了给予、责任、尊重、关心、了解等,在爱别人之前必先自爱,如果一个人能创造性地去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他只爱别人,那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爱。

爱是给予,只有你付出,给予后才会有收获,俗话说的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千万别认为给予就是在吃亏,其实他是爱的另一种诠释。

爱是责任,因为爱,一个幸福的家庭诞生了,从此作为家里的支柱就有了所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

爱是尊重,我们应该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不能利用对方,给对方自己的空间与自由。

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应该先了解对方,如果你不了解对方,那么想尊重对方就不怎么可能。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书中弗洛姆通过对爱的探讨,给我们带来了深思。

书中弗洛姆首先明确了一个观点,即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为和选择。

他认为,爱需要经过努力和承诺,而不仅仅是依靠感觉。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将爱看作是一种感觉的产物,一旦感觉消失,我们就会觉得爱也消失了。

但是,弗洛姆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一种选择和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感觉。

此外,书中弗洛姆还对爱和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爱和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爱是一种完全的关注和投入,而性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为。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将性看作是爱的代替品,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弗洛姆呼吁我们要意识到爱与性的区别,真正地去追求爱的艺术。

最后,书中弗洛姆还讨论了爱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爱需要给予对方自由,并且要对对方负起责任。

这是爱的一种表现,也是爱的艺术的体现。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对爱失去自由和责任感,这种偏离了真正的爱的本质。

弗洛姆通过对爱的自由和责任的讨论,提醒我们要真正地去理解和实践爱的艺术。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选择和行为;爱和性不是同一种东西,不能混为一谈;爱需要给予对方自由,并且要对对方负起责任。

这些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深地意识到,爱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实践。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以爱为出发点,去追求更深层次的关爱和关注。

总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它通过对爱的探讨,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爱的本质。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会将书中的观点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去追求真正的爱的艺术。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3篇)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3篇)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3篇)弗洛姆《爱的艺术》篇1读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很好的一本薄薄的书。

人的孤独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克服的办法一是创造,主动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另一个就是爱,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和人群之间的联通。

无论是创造还是爱,都是主动性的行为;所以弗洛姆提倡“创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说,爱是给予而不是理解。

爱确实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感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过于脆弱的相互依靠的感情可能也无法真正健康而长久。

我赞成说,一个懂得并且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独处,而不求助于各种他者(包括人和物)的支持——才有着真正的去爱人的力量。

真正的爱里,就应能够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

无论是一味索取的爱,还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给予并且认为对方需要的爱,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超多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其主要论据在于,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了。

我赞同,在工业大革命之后,“物”在人类生活中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地位,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现代社会之前,爱是普遍的,而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爱的溃散。

可能确实现代对于人之间关系的抨击很多,从文学到哲学的各个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于人的信仰变化——从崇拜爱与美到崇拜物而贬低人——而造成的。

我们甚至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更加敏感或者麻木。

所谓协作精神和相互体谅对于相处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现代会这么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处之间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让步就是必要的润滑剂,而非某个社会形态强加在于人身上的,只但是大众媒体会不会这样坦诚。

让步假设说,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爱的溃散,这也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美德标准带来了这样的状况来概括。

如果爱——博爱、母爱、*,能够给人带来愉悦,那么人就不会轻易放手它们,不会因为社会崇尚协作精神,就贸然提议说,我们放下相互之间的爱,用协作好处上的共生来替代吧。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追寻爱,却常常在爱中迷失,困惑。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爱的认知之路,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这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爱是一种本能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截然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以为爱就是心动的瞬间,是激情的迸发,却忽略了爱其实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培养,去经营。

弗洛姆指出,大多数人对爱的理解是相当幼稚和不成熟的。

我们把爱看作是被爱,是等待别人来爱我们,而不是主动去爱别人。

这种观念导致了我们在爱情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期待对方给予我们爱,而自己却不愿意付出。

我们会因为没有得到对方足够的关注和爱而感到失落和痛苦,却没有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态度上。

书中还提到了母爱和父爱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本能的、无私的给予;而父爱则是有条件的,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去赢得。

这两种爱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我们能够同时体验到这两种爱,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爱的观念。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母爱或者父爱,导致在成年后在爱与被爱中出现各种问题。

在探讨爱情时,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偎取暖,而是两个独立完整的灵魂相互欣赏、相互成就。

爱情不是占有,不是控制,而是给予,是尊重,是理解。

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感情经历,发现自己曾经在爱情中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忽略了对方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爱应该是让对方能够自由地成长和发展,同时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此外,弗洛姆还强调了爱的实践的重要性。

他说:“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它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坐在那里等待爱降临,而是要主动地去付出爱,去关心他人,去为他人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 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6
弗洛姆精彩语录
◆ 幼儿的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爱因为 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着这个原则: “我被爱因为我爱。”
◆ 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7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某个人并不只是一种情感,同时它也是 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一种情 感出现了,但也可以消失。当我的行为并 不包含判断和决定时,我怎么能断定这种 感情将永远持续下去呢?
8
弗洛姆《爱的艺术》
关于爱的三个“误区”
◆ 第一个误区 ◆ 爱=被爱 ◆ 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
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的 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被爱, 如何变得可爱。
2
关于爱的三个“误区”
◆ 第二个误区 ◆ 爱=爱的对象 ◆ 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问题,而不是爱的
能力问题。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但是要 找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所 爱——则是困难的。
5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 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 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 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的反 应。
◆ 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 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 发展。
3
关于爱的三个“误区”
◆ 第三个误区 ◆ 爱=最初体验(而不是永久状态) ◆ 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
“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 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所产生的迷恋,那种 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 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 度。
4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 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 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 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 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