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洛姆:爱的艺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30张PPT语文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30张PPT语文课件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 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 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 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03
合作探究
一、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不成熟 被动 成熟 主动
二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达到什么高度呢?
明确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 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美)弗罗姆
作者简介
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 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 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 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作 有:《逃避自由》、《遗忘的 语言》、 《为自己的人》 、 《爱的艺术》、《心理分析 和伦理学》等,广泛反映了 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 想成果。
2 父爱 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
①伟大,渴求。
②不需努力,无 需赢得。
父爱:
①努力,受自己 控制和支配。 ②必须努力,否 则会失去。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以及积极面、消极面
类别
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 母爱 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

第二部分(第4~7段):
情感对象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
总结全文 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04
拓展延伸

针对父爱与母爱,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明确 ①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 良、快乐、有安全感的人。 ②面对父爱,我们应该成为有责任感, 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在世间飘泊 孤身彷似浮云 心底里每思亲添百感 父母恩千丈 一生把我护荫 有若明灯驱黑暗 念往昔恩义 好比天际慈云 开解我赤子之心 为我脱厄运 枕边解我病困 更望神恩多指引
弗罗姆
父母恩胜万金 春晖寸草心 推衾送暖舐犊情深 尽孝守本份 此生遵照父训 挂念慈亲悲不禁
思考
母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父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特点:无条件。 优点:不需努力即可拥有。 缺点:无法赢得。
特点:有条件。 优点:可努力赢得,可控制和支配。 缺点: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母爱是我们的故 乡,是大自然、 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 世界。父亲是教 育孩子,向孩子 指出通往世界之 路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 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的观点。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思考。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父母之爱 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敬畏生 命,学会回馈社会。
《爱的艺术》:
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 的理论专著。
在书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 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 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爱及其基本要 素做了阐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三)总结,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到达成熟的 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8—10)
理清脉络
体验母爱 感受父爱 完善自身
年龄段
特征
刚诞生阶段 (婴儿期)
8岁以下 (幼儿期)
8—10岁 (童年期)
少年时期 (成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 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 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唤起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 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 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 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 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 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
作业
1.摘抄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写出感想。 2.读了文章,对母爱、对父爱,你一定有了新的认 识和理解,你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 文。
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现象,又透视了心理问题。 采用辩证的方法(父母之爱各有优缺点),站到了 哲学的高度。
延伸拓展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 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 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 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 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 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
弗洛姆
学习目标
1.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法,理清文章思路; 2.解读重要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3.学会质疑探究,力求读出自我; 4.珍惜父爱母爱,理性成熟地爱。
作者简介
弗洛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 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 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 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出自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的一篇课文。

下面店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①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①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说明婴儿虽然受到母爱呵护,但不具备爱的能力,不能体会到母爱。

作者采用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婴儿出生后不仅不感到恐惧,而且有“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这是由于受到“仁慈的命运”(母爱)的呵护,但是婴儿“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不知道快乐来自母亲,不能感受到母爱,从上述现象,作者推出婴儿处在弗罗依德所说“自恋阶段”,不具有爱的能力。

阅读这段文字必须知道作者弗罗姆所说的“爱”的含义。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障碍的力量,是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力量”,这就是说,爱只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是一种开放型的心态。

而“自恋”,即自我爱恋,“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它是“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自身的注意力”,属封闭型的心态。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28张PPT)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 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 名的作品之一.
学生郎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第1段: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 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 世界的存在。
第2段:孩子不断长大,开始知道其他物 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书中弗罗姆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 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 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 爱及其基本要素做了阐释.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 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 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 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 不到满足。
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我要大声对您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于丹
文章主旨:
作者站在一个理论的高度,告 诉我们: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 是一种能力。人在这种爱的能力发 展过程中,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 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 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 成熟的基础。
结束语
爱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力。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 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 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我们前行的障碍; 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我们的智慧; 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
[]
父 母 与 孩 子 之美 间弗 的罗 爱姆Fra bibliotek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
到理性的高度,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3、品味父爱与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间爱的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爱的对象发展
母亲 父亲
综合,使爱达到成熟
文本探究
年龄段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 8岁以下 (幼儿期) 8—10岁 (童年期) 少年时期 (成长期) 成熟时期 (成熟期)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 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
特 征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 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①同是以父母与孩子间的爱为主题,本文与以前 所学的课文相比,有何特点? ——以前的课文形象生动,感情炽烈,多用真 实的细节或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深切的感受,本文要 理性的多。 ②本文是属于议论文,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 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导入
• 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戴上一把远 飞的伞。 • 庄子:天地有大爱而不能言→→读父母千 遍万遍也不厌倦(父爱是山,母爱是海)。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那便是父母 让家充满爱与馨香的 -------那也是父母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 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 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 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 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 早,你就越成功。” ———于丹
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 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 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 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遗忘 的语言》、 《为自己的人》 、《爱的艺 术》《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等,广泛反映 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 德主义,试图用人本主义调合二者,从而 实现二者的“综合” , 这一研究不仅具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 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爱的艺术》摘录欣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爱的艺术》摘录欣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弗罗姆《爱的艺术》摘录欣赏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

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

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

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爱而采用的许多方法与人们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雷同,即都是“要赢得朋友和对他人施加影响”。

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

产生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两个迄今为止同我们一样是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

这一经历对那些迄今为止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

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
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
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
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
8.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归纳选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即可,找准关键语句。 “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 答案: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 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上。
全文10段,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 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 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 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 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 爱的根本区别。
12.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 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 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
11.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 心世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打孩子。(“我生怕任何一 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希望孩子能够 健康成长,有时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孩子,我希望 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 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意思相近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姆:爱的艺术
Ø爱,本质是应是一门意志的艺术,一门决定以我全部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人生命的艺术。

Ø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感情;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或索取。

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去爱,而不是如何使自己变得可爱。

Ø成熟的爱是“保存在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一种突破把人和其同伴分离开来的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

Ø爱的真谛是为某些东西出力,并使某些东西成长。

Ø爱的基本因素之一就是“尊重”,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

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这样,尊重意味着无利用。

我希望我爱的人以也自己的方式、为他自己而不是为着服务于我的目的而成长和发展。

Ø一个人如果不极其主动地的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使自己具有能动的生活态度,那么他所有对爱付出的努力必定如同付诸流水。

Ø真正懂的爱的人是具有生产型性格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认为,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

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在爱中,他给予另外一个人的是他生命的活力,是他的欢乐、旨趣、理解、知识、幽默和悲哀,是他生命活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

这样,在给予他的生命时,提高了他自己的生命感,也提高了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感,使之富有起来。

Ø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

”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

”不成熟的爱声称:“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成熟的原则认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Ø当人意识中产生害怕无人爱自己的念头时,其实恰好表明,他在无意中害怕施爱于人。

爱意味着勿需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希望自己的爱能在所爱的人之间激起爱的波澜。

爱是信心的活动,缺乏信心,爱也不会深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