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第一部分前景与目标1、项目概况 (1)2、上轮规划评估及实施情况 (2)3、目标与策略 (3)第二部分广佛一体打造湾区西部枢纽城市4、航空:与广州共建航空设施,形成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8)5、铁路:依托广佛铁路枢纽,形成服务于全国的铁路枢纽城市 (8)6、城际:形成服务于区域一体及广佛同城的城际轨道交通枢纽 (10)7、高速公路: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强化广佛一体融入湾区发展 (10)8、港口及货运:完善综合货运体系,强化与粤西及西江流域产业协作 (12)第三部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塑城9、轨道:优化网络布局,支撑“强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13)10、中运量:引入“1+2+5”的中心区,增强公交覆盖、提升品质 (15)11、TOD:围绕轨道站点推进用地建设,引导交通出行方式改变 (15)12、路网:优化网络、提升功能,适应区域融合及城市调整 (16)第四部分运营导向的公交行人优先13、体制:打破行业和行政壁垒的大TC,促进公交整合 (20)14、场站:采用“配建+挖潜”手段,加密核心片区场站设施 (21)15、廊道:加强公交路权优先保障,实现公交提速目标 (22)16、慢行:强化区域、廊道慢行设施建设,鼓励绿色出行 (23)第五部分侧重调节使用的交通管理17、需求管理:利用多元化、市场化手段,调节小汽车使用 (25)18、停车配建:基于轨道公交发达程度,差异供应配建泊位 (26)19、智慧交通:紧抓“互联网+”机遇,变革运输服务模式 (27)20、交通管理:通过公共政策调节空间关系,引导资源使用 (27)第六部分近期行动与保障21、近期行动 (29)22、保障措施 (30)第一部分前景与目标1、项目概况1.1规划背景珠三角向南沙、前海和横琴等湾区集聚发展,佛山成为珠三角湾区向粤西沿海辐射的门户枢纽;新城市总规明确“强中心、多组团”战略,中心城区“一老三新”快速崛起,顺德新城、西站枢纽新城、三水新城和西江新城等副中心及组团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外围城镇发展明确特色和重点镇街,打造示范街镇带动周边发展。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6•【字号】佛府办[2011]100号•【施行日期】2011.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佛府办〔2011〕10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六月十六日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佛发〔2009〕13号)以及《关于佛山市人民政府机构调整的函》(粤机编办〔2011〕86号),设立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将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城乡规划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矿产资源、城乡规划、测绘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和拟订本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核区级和审批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并负责审核和报批;参与区域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及可行性研究。
(三)负责城乡规划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含市政工程)的规划管理,组织审核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核发跨区及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通知》。
(四)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
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041019151003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征求意见稿一、规划背景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2012-2015)》已于2015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38.2%,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1.远期目标: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2.近期目标:(1)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km2,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15km2。
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km2的居住用地、5.25km2的工业用地、3km2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km2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2)2016至2020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2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4500亿元。
(3)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1+2+5”组团内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佛山市智能交通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佛山市智能交通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9•【字号】佛府办函[2012]99号•【施行日期】2012.03.1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佛山市智能交通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佛府办函[2012]9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实施方案》,以及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要“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的要求,佛山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项目已于2011年12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过程中的协调工作高效顺畅,市政府决定成立佛山市智能交通规划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许国(副市长)副组长:林灼杰(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荣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京穗(市公安局副局长)罗帜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成员:冯XXX(禅城区委常委)刘涛根(南海区常务副区长)陈浩斌(顺德区副区长)赖剑文(高明区常务副区长)霍平(三水区副区长)单云(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顾耀辉(市国土规划局副局长)吴欣乐(市质监局副局长)单肖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霞(佛山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我市智能交通的规划工作,协调指导解决智能交通规划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智能交通技术专家组和综合协调办公室。
专家组成员如下:组长:杨晓光(同济大学教授)副组长:于德新(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成员:周立新(北京大学副教授)杜荣华(长沙理工大学教授)何兆成(中山大学副教授)XXX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戴连贵(省交通集团高级工程师)专家组负责佛山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专业支持,为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协助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
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要成员如下:主任:单云(兼)副主任:庄儒耀(市交通运输局科长)陆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长)成员:欧咏梅(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文新(禅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梁海波(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苏柱东(南海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谭俊杰(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范少云(顺德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江仲佳(高明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杜耀科(高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曾宪烽(三水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桂泉(三水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饶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长)周冰艳(市国土规划局主任科员)张炜宁(市质监局副科长)黎浩锋(佛山新城管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杰林(佛山新城管委会交通建设项目部)综合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潮、肖伟鑫、李俊卫(电话:8262 6252,邮箱:******************)。
佛山西站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客运流量
截至2017年8月,佛山西站配备自动售(取)票机70台,进站检票闸机通道88个,出站检票闸机通道64个,换 乘专用通道8个,刷脸进站通道20个。
2019年12月7日起,佛山西站实施电子客票。
佛山西站自2018年8月18日至10月30日,到发旅客数量约83万人次,每天有超100对高铁动车往来于此。 2018年春运,佛山西站累计发送旅客人次。
交通换乘
截至2018年2月,在佛山西站东区,设置临时出租车上客区。
建设规划
佛山西站地理位置根据《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佛山市未来将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支线机场、公路运输、港口等协调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络。三条国铁(贵广、南广、西部沿海) 大量车次在佛山西站始发或终到,两条城际(广佛环线、广佛肇)贯穿其中,两条规划地铁线(佛山地铁三号线、 八号线)、一条规划新型交通线(二号线)亦穿过佛山西站,一个规划长途客运站(佛山西站汽车站)依托于西站 建设。可见,佛山西客站建成后,将形成集铁路、地铁及城市公交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价值意义
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大西南地区融入珠三角的枢纽性站点,佛山西站将为粤桂黔高铁经济 带合作试验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金羊评)
感谢观看
2013年2月26日,佛山西站开始施工; 2017年8月18日,佛山西站开通运营。
截至2017年9月,佛山西站总规模10台23线,站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2019年12月7日起,佛山西站实施电子客票。
历史沿革
2008年11月28日,佛山西站选址确定。 佛山西站内部(5张) 2012年3月20日,佛山西站最终获批,但仍然没有开工日期;6月21日,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佛山西站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方案》;8月6日,佛山西站正式环评公示;8月,佛山西站指挥部成立;12月3日,佛 山西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铁道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复。 2013年2月26日,佛山西站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8月18日,佛山西站正式开办客运业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1.07•【文号】发改基础〔2021〕31号•【施行日期】2021.01.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1〕31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的请示》(粤发改基础发〔2020〕173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质量,促进广佛同城化发展,原则同意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建设4号线一期、11号线、2号线二期等3个项目,规划期为2021-2026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网络服务水平,研究解决广佛中心城区间、城市重要组团间的快速通达需求。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传统风貌建筑工作,避免产生安全影响,涉及地面新建设施及景观改造的应与周边城市景观风貌相协调。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佛山西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佛山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

II
Hale Waihona Puke 佛山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实现“四个全面”“两个率先”战略 目标,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结合佛山市城市治理工作部署及市、区实际情 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指导思想 以“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城市工作会议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遵 循“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发展导向,推动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组团式发展和城市品质全面提 升,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佛山市经济、社会、 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 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2014—2020 年)》《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近 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佛山市城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十三五” 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粤建规函﹝2015﹞2159 号)等一系列法律、 法规、规范、政策文件以及市、区、各部门的“十三五”规划制定。 第四条 规划范围 本轮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分为佛山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 (1)市域:佛山市行政辖区,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 明区五个区,总面积 3797.72 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禅城区行政辖区、南海区桂城街道和狮山镇罗村社会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境保护【发文字号】佛府函[2015]72号【发布部门】佛山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17【实施日期】2015.07.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佛府函[2015]7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现将《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17日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佛山市各区在用的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方案已落后于城市发展现状和规划的要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求,进一步改善和巩固佛山市声环境质量,市环境保护局于2012年着手对佛山市声环境功能区进行重新划分。
二、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三)《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四)《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5年4月);(五)《广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六)《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七)《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年6月);(八)《佛山市道路建设规划管理规定》;(九)《佛山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十)市国土规划局关于佛山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内河航道、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及佛山市各中心城区现状主、次干路名称及里程清单;(十一)各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资料。
三、适用区域及执行标准(一)各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说明。
1.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2.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简本)佛山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背景和过程 (1)第二章 目标和策略 (2)第三章 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第四章 持续道路网络建设 (5)第五章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8)第六章 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10)第七章 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12)第八章 引导货运交通发展 (13)第九章 协调停车设施供应 (14)第十章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15)第十一章 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 (16)第十二章 加强交通管理 (17)第十三章 加强交通环境的保护 (18)第十四章 近期行动与保障措施 (19)附图第一章背景和过程一、规划背景在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广佛都市圈初步形成以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佛山市既有交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
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佛山市迫切需要大力构筑与区域合作、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局会同市交通局组织编制“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范围为全市域,面积约3848km2,重点研究区域为“2+5组团”,面积约1913 km2。
规划年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本次规划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围绕珠三角区域融合和广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二是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体化发展目标,明确城市交通方式和结构,制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合理安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四是提出交通近期建设计划和实施时序,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
二、工作过程第一阶段: 2007年4月-2007年12月,开展全市综合交通调查并制定初步规划方案。
调查涉及交通需求、供应和运行各方面,包括覆盖全市所有740个村(居)的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抽样3.7万户,14.7万人。
在此基础上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并于2007年12月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
第二阶段: 2008年1月-2008年3月,在初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交通发展战略及干线路网、轨道网、公交、交通管理等专项方案,形成中期规划成果,期间三轮征求市、区各部门及周边城市的意见。
中期成果于2008年3月经专家咨询会评审通过。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1月,修改完善中期成果,重点落实高等级道路方案与各组团及外围城镇的主次干道网络、公交场站和线网等专项规划方案,期间多次走访搜集各部门及各区、街道、镇的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2008年11月形成本次送审成果。
第二章目标和策略一、现状和趋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佛山市城市和交通发展均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佛山市从城镇化发展转向“组团式”城市化发展转型,获得了更大发展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佛山市的交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区域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
(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容量公交的引导作用面临新的挑战。
(三)客货运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摩托车方式的引导和转移,使交通方式结构面临新的挑战。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交通服务水平面临新的挑战。
二、目标和指标(一)总体目标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应对上述机遇与挑战,佛山市必须大力构筑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高效畅达的多模式一体化现代化客货运交通体系,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指标1、区域化指标。
时间上,机场港口等区域性设施一小时可达,泛珠三角高速铁路五小时交通圈,珠三角二小时交通圈,广佛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
方式结构上,铁路承担客运比例提高到20%左右,铁路承担货运比例提高到6~7%,水运承担货运比例达到25%。
2、城市畅达指标。
时间上,市域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中心组团与其他组团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内部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方式结构上,2020年全市客运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其中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应达到60%以上,其他组团达到40%以上,外围城镇达到15%以上。
运行上,中心城区不低于25公里/小时、外围城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
其中主要交通走廊上,快速路车速维持在60公里/小时,干线性主干道车速在30-40公里/小时,主干道车速在20-30公里/小时左右。
3、安全指标。
2010年死亡率不高于每年120人/百万人;2020年不高于每年80人/百万人。
4、环保指标。
交通排污总量2010年减少20%,2020年减少50%。
三、发展策略为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佛山市应实施全面的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战略,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共享区域级交通枢纽。
2、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持续建设一体化的城市道路体系。
3、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
4、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5、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有序引导摩托车等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6、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
7、引导货运发展,建立高效的货运交通体系。
8、协调停车设施供应,建设与道路设施、公交设施相适应的停车系统。
9、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引导“步行+公交” 、“自行车+公交”出行方式。
10、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11、加强交通环保,改善交通环境。
四、近期重点近期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佛山市的区域辐射力,促进2+5城市组团结构形成,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优化客运方式结构,重点策略总结为“两建两管”。
“两建”:一是共建广佛一体化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二是持续建设城市轨道、道路、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
“两管”:一是指通过政策手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系统整合,二是大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第三章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目标共享和共建区域交通设施,促进广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佛山市面向国际和国内的区域辐射力;支持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策略加强铁路、水运、公路等国家级枢纽的规划建设,提高铁路、水运的客货运分担比例;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加强多式联运;建立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良好衔接。
三、方案措施(一)机场1、通过规划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机场的交通联系,共享广州机场。
2、发展佛山支线机场,协同白云机场打造南中国航空枢纽。
(二)国家铁路1、通过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新客站的联系,共享广州铁路枢纽。
2、以贵广南广铁路引入为契机,推进佛山北站建设,共建广佛国家级铁路枢纽。
3、建设丹灶货站、官窑货站,承担佛山地区货物的快速集散。
(三)水运1、推动广珠铁路、南二环高速公路等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际港口的联系,共享区域港口资源。
2、加强港区建设,发展海河联运。
3、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多式联运。
4、加强航道建设。
加强航道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现有航道的等级。
(四)公路客货运站1、规划建设“五主十辅”公路客运站。
2、规划建设“五主十三辅”公路货运站。
第四章持续道路网络建设一、目标整合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一体化城市干线道路网络,提高区域辐射力,促进广佛都市圈协调发展,形成市域范围内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支持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策略(一)大力整合现有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二)加快区域道路的建设,构筑广佛一体化的对外辐射网络,连通海空港区域设施,提升佛山的区域辐射力,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持续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等高等级骨干道路的建设,在市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推动组团式城市建设。
(四)完善低等级道路网络,形成功能清晰,等级合理的道路网络。
三、方案措施(一)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建立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
根据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交通功能,将道路系统分为区域性高快速路、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六级。
(二)区域性高快速路规划区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一轴、两环、七射”。
1、“一轴”:是广佛两地共享广州机场、广州新客站、南沙港等区域枢纽的南北通道,清远及以远地区与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的南北向过境通道。
2、“两环”:分内环和外环。
“内环”主要功能为广佛两市中心城区共用的对外交通中转通道,同时承担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外环”主要功能为粤东地区与粤西地区的过境通道,同时承担东莞、肇庆、清远等地与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区域设施的联系,以发挥区域设施的辐射吸引力。
3、“七射”:自北向南依次为:佛清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广珠西高速公路、南二环高速东莞沙桥干线,承担佛山广州面向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
(三)市域性高快速路规划市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五横、三纵”。
1、“五横”:一横:广三高速公路(广佛高速黄歧段、广三高速一环西线以东段),主要承担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横:桂丹路(广三高速三水段、桂丹路),主要承担中心组团与狮山、西南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以及广州芳村、南海新区、火车站等沿线功能片区间的联系。
三横:魁奇路,主要承担佛山中心商务区与广州中心城区、西江组团之间快速联系。
四横:一环南线(一环南线、三乐路),主要承担佛山与番禺次中心、广州新城之间快速联系以及大良容桂、九江龙江组团与中心组团间联系的快速转换通道。
五横:红旗路,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2、“三纵”:一纵:禅西大道,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中心组团、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纵:一环东线,主要承担佛山中心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以及中心组团内各功能分区间的快速联系。
三纵:顺德区南北快速通道(碧桂路),主要承担顺德区主要功能分区(镇)之间快速联系。
(四)干线性主干道规划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总体布局为“一环、十横、九纵”。
市域环线:联系全市各区主要城镇的准快速通道,促进全市一体化发展。
"十横"依次为三花公路、321国道-建设大道、广佛新干线、桂丹路-塱沙路-佛平路、季华路、丽江路-荷岳路、龙洲路、合和大道、南国路、原佛山横九路。
"九纵"依次为荷富路、塘西大道-樵丹路、兴业大道及其北延线、佛开公路、禅炭路-325国道、岭南大道、百安公路、桂和路-南海大道-伦桂路、海北大道-黄海路-河东中心路-白陈路-105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