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篇》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三单元主题:童话的魅力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第四单元主题:热爱生命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第一部分古诗1、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lè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北部和南部一带。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2、回乡偶书-------贺知章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èn kècóng héchù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3、咏柳--------贺知章bìyùzhuāng chéng yīshù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第一周金j īn 陵l í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李l ǐ白b ái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 上sh à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游y óu ,凤f èn ɡ去q ù台t ái 空k ōn ɡ江ji ān ɡ自z ì流li ú。
吴w ú宫ɡōn ɡ花hu ā草c ǎo 埋m ái 幽y ōu 径j ìn ɡ,晋j ìn 代d ài 衣y ī冠ɡu ān 成ch én ɡ古ɡǔ丘qi ū。
三s ān 山sh ān 半b àn 落lu ò青q īn ɡ天ti ān 外w ài ,一y ì水shu ǐ中zh ōn ɡ分f ēn 白b ái 鹭l ù洲zh ōu。
总z ǒn ɡ为w éi 浮f ú云y ún 能n én ɡ蔽b ì日r ì,长ch án ɡ安ān 不b ú见ji àn 使sh ǐ人r én 愁ch óu。
国ɡu ó学xu é经j īn ɡ典di ǎn 之zh ī《大d à 学xu é》大d à 学xu é 之zh ī 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 于y ú 至zh ì 善sh àn 。
知zh ī 止zh ǐ 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古诗词、论语、孟子、诸子散文精选.doc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古诗词、论语、孟子、诸子散文精选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酒泉子•长忆观潮宋代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3.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古诗1. 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 秋风。
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3.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题菊花(唐)黄巢飒(sà)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5.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材

目录第一篇章国学经典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2)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3)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4)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5)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6)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7)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8)人猿揖别,竖起脊梁 (9)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11)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12)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13)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15)三皇五帝,视民如伤 (16)神农教耕,沐雨经霜 (17)第二篇章古诗词积累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池上 (20)忆江南 (21)小儿垂钓 (22)悯农 (23)悯农 (25)江雪 (26)寻隐者不遇 (27)1.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解释:鸿蒙未辟: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宇宙洪荒:指太古时代。
亿万斯年:形容无限长久的年代。
链接小故事: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
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
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解释: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事物历久不衰,永恒久远。
星宿列张:星宿像阵列一样在天幕张开。
浩浩汤汤:水势汹涌,广阔浩大的样子。
日月重光: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夸父逐日:比喻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经典国学再现古之善用兵者,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 众寡不相恃, 贵贱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 兵合而不齐。
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我是小助手及: 配合。
恃:依靠, 扶持。
收: 收拢。
虞: 预料。
我是小翻译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配合, 大部队和小部队之间不能互相扶持, 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 上下级分离不能收拢, 士兵分散不能集中, 军队集合起来阵型也不能整齐。
用兵作战的宗旨首要就是速度, 利用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 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名词。
及: 恃: 收: 虞:2.形近字组词。
恃()贱()戒()持()溅()戎()3.用兵的宗旨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成语, 你能写出来吗?你还能写出几个有关用兵的成语吗?弘扬传统文化兵贵神速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投奔了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收编了他们的势力, 就乘机侵犯汉朝边境, 破坏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曹操就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 但有些官员担心曹操远征之后, 在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谋士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对曹操说: “你现在威镇天下, 但乌丸敢于侵犯边界, 就是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 我们鞭长莫及。
如果我们进行突然袭击, 乌丸必然不会防备, 我们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现在不出兵, 延误了时机, 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 重新收集残部, 加上乌丸的各族, 蹋顿羽翼丰满之后, 就会野心更大, 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保了。
而刘表只是个空谈家, 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 因此他并不会重用刘备, 而刘备也就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因此你只管放心去讨伐乌丸, 后方不会有事情的。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 于是率军出征。
到达易县后, 郭嘉又对曹操说: “用兵贵在神速。
四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内容(定稿)

将进酒
【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谢
谢观 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
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 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诗经.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
少年中国说
(清)梁启超
四年级国学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勤学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曝十寒选文导读“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说选文这段话的时候,孟子正在游历齐国,当时人们对齐王治理国家没有成绩很不满意,甚至怀疑他的天资不够聪明。
孟子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打了一个一曝十寒的比喻:“就算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把它放到太阳下晒它一天,然后又放到寒冷的地方冻十天,也一定生长不好。
”然后说:“齐王身边,像我这样给予温暖的人很少,我一走开,那些给他施加寒冷的人就纷至沓来。
虽然有时齐王萌发做事的念头,但得不到支持也是很难成功的。
”现在我们常用“一曝十寒”来劝学。
一曝十寒孟子曰:“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4]将至,思援弓缴[5]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章句上·九》注解[1]或:同“惑”。
[2]暴:同“曝”,晒。
[3]今夫弈之为数:弈,围棋。
数,技术,技巧。
[4]鸿鹄:天鹅。
[5]缴: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参考译文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办法生长。
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拢上去了,就算我给他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样呢?好比下棋,下棋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讲解。
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用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个人一起学棋,却不如人家学得好。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
选文鉴赏出自本文的成语“一曝十寒”,或者俗语所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讲的都是我们做事时最常遇见的一种状态: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时,奋发一阵,之后又荒废很长一段时间,等事情慢慢积少成多,于是不得不再奋发努力,累的气喘吁吁,心想再也不这么着积压事情了,可忙完一阵,松下气来,不知不觉又荒废很长一段时间,如此不断地恶性循环。
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
”做事情最重要的就在于坚持不断,恒心不息。
细水贵在长流,最忌一曝十寒,世间万事莫不如此。
我的心得博学之审问之选文导读学习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在学习中一步步走向真,走向善,走向美,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优秀人格,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人物。
博学之审问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1]行之。
有弗[2]学,学之弗能,弗措[3]也;有弗问[4],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第二十章》注释:[1]笃:切实,专一[2]弗:不,表示否定[3]措:搁置,终止[4]问:这里指求教参考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选文赏析学习必须要开阔视野,广泛涉猎,践行学、问、思、辨、行这五个环节。
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追根究底。
凡事都要深思熟虑,不要冲动和盲从。
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仔细辨别是非真伪。
获得真知后,要坚定不移地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我的心得孟母戒子选文导读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多种多样,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母亲往往是第一位启蒙教师。
母亲的教育、母亲的眼光和识见,对于子女的成长,往往有着很大的影响。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孟子,对孟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孟母戒[1]子韩愈孟子少时,诵[2],其母方[3]织。
孟子辍然[4]中止。
有顷,复诵。
其母知其喧[5]也,呼而问之:“何[6]为中止?”对曰:“有所失[7],复得。
”其母引[8]刀裂[9]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10],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注解[1]戒:教育[2]诵:背诵。
[3]方:正在[4]乃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如“辍学”、“辍笔”。
然,……的样子。
[5]喧(xuān):遗忘。
[6]何:为什么[7]失:忘记。
[8]引:拿来。
[9]裂:割断。
[10]自是之后:从此之后参考译文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
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
她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
选文鉴赏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要一气呵成,一鼓作气。
我的心得范仲淹苦学选文导读人世间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都是磨炼英雄豪杰心志的洪炉和铁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为国家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创造光明的前途。
请记住:“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事事成!”范仲淹苦学朱熹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2]夜昏怠[3],辄[4]以水沃[5]面;食不给,啖[6]粥而读。
既仕[7],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8]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9]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10]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1]。
”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孤儿指失去双亲,无亲人。
[2]或:有时,或者。
[3]昏怠:昏沉困倦。
[4]辄(zhé):往往,总是。
[5]沃:浇,这里指“洗”。
[6]啖(dàn):吃。
[7]既(仕):考取功名后。
[8]谗(chán):说别人坏话。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诵:吟诵。
[1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往往用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选文鉴赏本文表现了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尤其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我的心得任末好学勤记选文导读勤学的成语、典故非常多,如: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一心一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聚精会神、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等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文化中“勤学”文化的内涵。
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1]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2],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3],暗则缚[4]麻蒿[5]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注解[1]笈:书箱。
负笈:背着书箱。
[2]庵:小草屋。
[3]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4]缚:绑。
[5]蒿:蒿草。
参考译文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
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
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选文鉴赏《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
我的心得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道德篇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当者,吾贼也。
——《荀子》荀子·不苟选文导读生活是一种充满热情的体验,而不是漫长苦闷的日子。
温温恭人,崇人之德,扬人之美,善待自己,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如此的精彩,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可亲。
《荀子·不苟》节选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1]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2]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3],非骄暴也。
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4]”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荀子.不苟》注解[1].正义直指:义:通“议”。
[2].参于天地:参:并列。
[3].靡所不信:靡:无。
信(shēn伸):通“伸”,不屈。
下同。
[4].引诗见《诗·小雅·裳裳者华》。
参考译文君子推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出于谄媚阿谀;公正地议论、直接地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出于诋毁挑剔;说自己十分美好,可以和舜、禹相比拟,和天地相并列,并不是出于浮夸欺骗;随着时势或退缩或进取,柔顺得就像香蒲和芦苇一样,并不是出于懦弱胆怯;刚强坚毅,没有什么地方不挺直,并不是出于骄傲横暴。
这些都是根据道义来随机应变、知道该屈曲就屈曲该伸直就伸直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