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做曹雨茜,就是北社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演说的题目就是《背诵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文粹》。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因为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提供了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拓宽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大好机会—国学经典读书活动。
中华诵国学经典背诵意在“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杰出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计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读书活动使我们老朋友来到国学经典,使中华传统杰出文化的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减广贤文》等存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带入我们的生命,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提高生命品质,特别就是使更多的同学能少时念千年经典,长大搞国家栋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如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此刻,我们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我们走向更加丰盈有涯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比如说,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念至一颗爱心,构筑和-谐;在孟子那里念至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念至一腔热血,救助苦痛;在韩非那里念至一双自傲,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念至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念至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念至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读至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读至人生智慧。
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第一部分宋词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2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
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4下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第3周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第4周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第5周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第6周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第7周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第8周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
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三伏天喝凉茶——浑身痛快
第11周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12周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
9
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第
5
周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
10
周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第6周
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经典国学再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我是小助手类:类似诱:诱惑击:击打蒙:愚蒙我是小翻译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困惑敌人,趁其尚未洞悉我方意图,攻击它!考考你的聪慧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说明。
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姓名:2017年9月3日桃园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现在开始!请翻到第页。
一、古诗朗诵四、古诗之最五、古文背诵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14、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完整版)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永宁中心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目录1、《论语》一《学而篇》 (3)2、《论语》二《为政篇》 (4)3、《论语》三《八佾篇》 (5)4、《论语》四《里仁篇》 (5)5、《论语》五《公冶长篇》 (6)6、《论语》六《雍也篇》 (6)7、《论语》七《述而篇》 (6)8、《论语》八《泰伯篇》 (7)9、《论语》九《子罕篇》 (7)10、《论语》十《乡党篇》 (7)11、《论语》十一《先进篇》 (8)12、《论语》十二《颜渊篇》 (8)13、《论语》十三《子路篇》 (9)14、《论语》十四《宪问篇》 (10)15、《论语》十七《阳货篇》 (10)16、《论语》十九《子张篇》 (11)17、古诗《登高》 (12)18、古诗《钱塘湖春行》 (12)19、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20、古诗《西塞山怀古》 (13)21、古诗《雁门太守行》 (14)22、古诗《黄鹤楼》 (14)23、古诗《登金陵等黄台》 (15)24、古诗《金陵酒肆留别》 (15)25、古诗《书愤》 (16)26、古诗《无题》 (16)27、现代诗《林中月夜》 (17)28、现代诗《池塘》 (18)29、现代诗《用目光倾听》 (19)30、现代诗《妈妈有多大》 (20)31、现代诗《妈妈的眼泪》 (21)32、现代诗《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22)33、现代诗《海浪》 (23)34、现代诗《阳光》 (24)35、现代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25)36、现代诗《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26)《论语》节选一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hà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yǐ)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经典古诗词四年级(下)1.《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文】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2.《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文】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
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
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啊!4.《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释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5.《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释文】一道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路伸向远方,树枝头的花瓣纷纷飘落,刚长出的新叶还没有形成树阴。
可爱的儿童快速奔跑追扑着黄色美丽的蝴蝶,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分不清、找不到了。
6.《夏日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释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7.《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诵读

第八册国学经典诵读一我爱阅读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读书篇)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5.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二生活启示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
”(《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
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qì),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ɡuài)》。
(《周易》)
2、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chān)文辄(zhé)见其心。
(《文心雕龙》)
3、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年》)
4、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六单元:走进西部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
(《徐霞客游记》)
3、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yáo),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诗经·小雅·鹿鸣》)
4、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
(《朱子语类》)
七单元:纯真童年
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4、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八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2、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
3、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礼记·大学》)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