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路基变形和破坏有哪些.doc
路基边坡破坏类型及防护建筑物施工方法[详细]
![路基边坡破坏类型及防护建筑物施工方法[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d3268f23daef5ef7bb0d3c80.png)
• 2、石笼内所填石料,应采用重度大、浸水不崩解、 坚硬且未风化石块,粒径应大于石笼的网孔。
图片
(四)浸水挡土墙
• 1 漫水挡土墙适用于允许流速为5~8m/s的 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的河段。
• 2 浸水挡土墙设计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并应注意漫水挡土墙和岸坡的衔接。
拱形护坡
景观式挡土墙
保护坡脚与防落石
喷浆护坡
抗滑桩+挡土墙护坡 生态护坡
锚拉桩
格构
排水沟
巫山上西坪滑坡
抗滑桩+挡板
四、路基冲刷防护
• 防止路堤边坡和路基下各种岸壁受水流方 向、水流速度、波浪袭击和流水冲击二修 建的不同建筑物。
• 常见防护方法:直接防护、间接防护、改 河
直接防护
• 直接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 冲刷和掏蚀。
• 4.水因素的影响 – 水对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 常活跃的 – 水对岩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 5.气温因素的影响 – 气温是岩体发生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6.岩体结构面赋存物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的影响 – 岩体结构面赋存物质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粒度成 分和显微结构,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岩体结构面上 赋存物质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影响结构面的 力学性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抹面 2. 喷浆 3. 锚杆铁丝网喷浆及锚杆铁丝网喷射混凝土 4. 灌浆勾缝 5. 干砌片石护坡 6. 浆砌片石护坡 7. 护墙 8. 顶撑与嵌补
– 边坡综合防护技术
边坡整治
• 边坡工程防护技术 – 坡面防护 • 抹面防护 • 捶面防护 • 喷砂浆和喷混凝土防护 • 勾缝和灌浆 • 做护面墙 • 干砌片石防护 • 浆砌片石护坡
路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和处理措施

路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和处理措施路基施工是指在地表上修建道路所需的一系列工程活动,质量问题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1.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由于路基松散、承载力不足或施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路基下沉现象。
处理措施包括增加填料或改进填料材料,采用合适的加固措施,如加设加筋土壤或地下碎石等。
2. 路基塌陷:路基塌陷是指路基在开挖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部分或整体坍塌现象。
处理措施包括及时填实和修补塌陷部分,采取加固措施或使用合适的支撑结构。
3. 断面不平整:断面不平整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会增加道路的维护和修复难度。
处理措施包括及时调整路基高度和坡度,采用合适的压实措施,使用适当的路基材料等。
4. 路基侧渗:路基侧渗是指地下水或周围的水进入路基中引起的渗漏现象。
处理措施包括清除路基侧渗水源,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如设置防渗屏障,改进路基材料等。
5. 路基裂缝:路基裂缝是指路基表面或路基内部出现的缺口或断裂现象,常见的原因包括施工质量不好、路基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包括及时填补裂缝,采用合适的维修措施,如局部补强或改进材料等。
8. 路基材料不合格:路基材料不合格会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道路的维护和修复成本。
处理措施包括及时更换或改进不合格材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材料检测和选用。
9. 路基边坡稳定性差:路基边坡稳定性差会导致边坡滑坡、底部冲刷等问题,对道路和周边建筑物造成威胁。
处理措施包括加固边坡,采用合适的边坡保护措施,如设置护坡、植被覆盖等。
10. 路基排水不畅:路基排水不畅会导致积水、地面软弱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处理措施包括清理排水管道,采用合适的排水措施,如设置雨水口、排水沟等。
要提高路基施工的质量,首先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注重质量控制和现场监督。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深入调查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从整体(按地区)和局部<按具体路段)去分析研究,掌握各有关自然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路基的变形与破坏及其原因,从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以达到正确进行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的目的。
1、路堤变形、破坏及其原因1.1路堤沉陷路堤沉陷的特征是路基表面做竖向位移。
但应将路堤的沉陷和由于逐渐密实而产生的沉缩区别开来。
高而松软的路堤,未经压实,其沉縮可能达到危险的程度。
路堤表面的大量沉陷主要是由软弱地基的沉缩引起,并且可能同时引起地基的土从路堤两旁隆起,也可能由堤身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窝)所引起。
当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杂乱无次序地堆成路需求量皮及冬季填筑路堤采用饱水的冻结土或混有雪的土,均能产生饱和水区。
易被水所饱和的砂土能在堤身中积蓄水分,从而使路堤中的亚黏土和黏土过度潮湿。
1.2边坡溜方、滑坡及风蚀溜方是由被水饱和的少量土体沿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的。
溜方通常指的是边坡上薄的表层的下溜。
它可能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所引起的。
边坡土体的位移形成滑坡,即路堤的一部分土体与堤身分离,在重力作用下沿某滑动面滑动。
滑坡是由于下列几种原因破坏了土体的稳定性而引起的:(1)边坡过陡;(2)不正确地用倾斜层次的方法填筑路堤;(3)土过于潮湿,减低了黏聚力和内摩擦力;(4)坡脚被水冲刷。
1.3路基整体沿地基滑动在陡峭的山坡上,路堤整体或其一部分可能沿地基滑动。
滑动亦可能仅限于边坡下部一部分路堤土的位移。
若路堤底部(地基表面)为水所浸湿,并形成滑动面,则整个路基可能沿该斜坡面向下滑动。
2、路堑变形、破坏及其原因路堑的主要变形是边坡变形。
2.1边坡溜方和滑坡与路堤边坡一样,路堑边坡也可能出现溜方。
溜下的土会堵塞边沟,有时也侵占路基。
引起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土的浸湿。
过度浸湿可能是由于大气降水浸人土内或从排水沟,特别是截水沟渗入路基土内,也可能是由于地下水所引起的路堑过湿。
路堑滑坡的原因,亦可能由于弃土堆距路堑边坡顶部边缘太近,致使路堑边坡超载之故。
路基损坏的问题描述

路基损坏的问题描述
路基损坏的问题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路基沉陷:这是路基最常见的问题,通常由于填方施工不规范,例如材料质量差、压实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等导致。
在车辆通过时,路基不能承受重量,从而发生沉陷,导致路面损坏。
路基翻浆:这种现象通常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发生。
由于路基排水设计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进入路基,在反复冻融作用下,路基会发生翻浆现象。
路基滑坡:这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陡、土质松软、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
在这种情况下,路基的一部分会沿着滑动面滑动,导致道路损坏。
路基渗水:这是指路基中的水分通过土壤孔隙渗入路基,导致路面损坏。
渗水可能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透水性大、排水设施不足或损坏等原因造成的。
路基变形:由于车辆载荷、自然因素等原因,路基可能会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可能导致路面损坏,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其他问题:除了以上常见问题外,路基还可能遭受其他形式的损坏,如地基处理不当导致的沉降、填方材料不合格导致的强度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路基损坏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路基检测和
分析,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更换填料、加强排水设施、增加边坡稳定性等。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和安全性。
路基变形、破坏及防治

路基变形、破坏及防治
一、路基的注意病害
路基的注意病害有一下几种。
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降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不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是两侧挤出而造成的下沉。
2.边坡滑塌
路基边坡滑塌是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分成为溜方与滑坡两种情况。
3.碎落和崩塌
剥落和碎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表面,在大气温度的交替作用,以及雨水冲刷和动力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
大块岩石脱离破面沿边坡滚落称为崩塌。
4.路基沿山坡滑动
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二、路基病害防治
✧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
土作稳定处理
✧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
的压实厚度。
✧适当的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
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
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积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路基
✧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墙、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
施,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式及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 坏形式及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式及原因
裂缝类 变形类
横向、纵向、斜向、交叉裂缝等 沉陷、胀起等
接缝损坏类 接缝破裂、错台、唧泥、拱起等
表面损坏类 网裂、起皮、露骨、磨光、坑槽等
一.接缝破坏
1.挤碎—在接缝(主要是胀缝)附近的板因受挤压而碎裂。
原因: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排列不正或不能正常滑动,缝 隙内有混凝土搭连或落入坚硬的杂屑等,使路面板的伸胀 受阻,在接缝处边缘部分产生较高的挤压应力二剪裂承碎 块。
2.拱起
混凝土路面板在热膨胀受阻时,接缝两侧的板突然向上 拱起。
❖原因:主要是板收缩时接缝缝隙张开,填缝料失效 ,硬物嵌满缝隙,致使板受热膨胀时产生较大的热压 应力,从而出现这种纵向屈曲失稳现象。 ❖ 采用膨胀性较大的石 料(如硅质岩石等) 作粗集料,容易引起 板块拱起。
3.错台
❖ —接缝或裂缝两侧路面板端部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 ❖ 原因:横缝处传荷能力不足;胀缝下部填缝板与上部缝槽未能
❖原因:板太薄或轮载过重和作用次数过多,板的平面尺寸太大( 引起较大的温度翘曲应力),地基过量塑形变形使板底脱空失去 支承,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或混凝土使用材料不佳,未达 到设计要求等。
三.表面破损
包括起皮、磨损、露骨、磨光等。
起皮
磨损
露骨
而混凝土板脱离接触,水分沿缝隙下渗而积聚在脱空的 间隙中,又在轮载作用下积水变成有压水,并同基层中 浸湿的细料混搅成泥浆,再沿缝隙喷溅出来。
7章1节地基变形及破坏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地基变形及破坏的基本类型
天然岩质地基
天然土质地基
第一节 地基变形及破坏的基本类型 地基的破坏:是指上覆荷载超过地基强度时, 地基发生的失稳破坏。 地基的变形:是指地基在上覆荷载作用下的 屈服变形。 地基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在上覆荷载作 用下不发生失稳破坏,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二是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倾斜或局部 倾斜不能大于地基变形的允许值和建筑物安全 的允许值。
800~400
700~350 500~250
400~200
350~200 250~150
很软岩
500~300
300~200
200~100
岩质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三. 不良岩质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清除 风化破碎带灌浆 裂隙发育岩体 灌浆 大型结构面 结构面控制的岩体 锚固 软弱夹层 断层破碎带 地基开挖回填、围幕灌 浆加固 地下洞穴 填塞加固
土质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
3. 剪切破坏检算:
室内直剪试验
剪切盒结构图
注:Ⅰ. 剪切面沿
45
0
2
滑出
Ⅱ. 剪切面沿对数螺旋线滑出 Ⅲ. 剪切面沿
45
0
2
滑出
土质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
(2)局部剪切破坏:(软性地基) 地基土在荷载增大情况下, 破坏区却限制在一定范围, 不形成延伸至地面的连续 破裂面,地表土体仅略微隆 起. (3)剪冲破坏:(特软地基) 地基垂直下沉,两侧地面 不发生土体隆起,地基土 沿地基两侧发生垂直剪切 破坏.
第七章 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基础:建筑物下部直接与土层、 岩层接触的部位称为基础,“基 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是它 的“下部结构”,而处于地面以 上的部分则是建筑物的“上部结 构”。 基础的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 载安全可靠地传递给下面的土层、 岩层。 地基:建筑物的荷载会引起基础 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岩、土层改变 它们原始的应力状态,这部分改 变了应力状态的土层或岩层称为 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 工地基。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路基是承载交通负荷的重要部分,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破损的发展,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和相应的维修方法。
1.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体由于压实不良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均匀或局部沉降。
这种病害会导致路面凹陷,降低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回填均质土或者加固处理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基冲刷:路基冲刷是指降雨、暴雪等天气条件下,水流冲刷路桥的地基土层,使路基土体流失,导致路基的下沉或者侧边的溜坡。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修复路基的护坡、排水系统和增加抗冲刷能力的土工材料等措施来解决。
3.路基塌方:路基塌方是指由于路基土体层理破裂、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路基坡面坍塌。
这种病害不仅会导致路面崩塌,还会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土石坡、加装护坡等方法进行。
4.路基边沉:路基边沉是指路基边沿沉降,造成路基的不平整和侧边塌方。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土层湿度变化大和工程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路基边沿附近的土体和添加加固材料来解决。
5.路基软弱:路基软弱是指路基土体的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容易出现变形和下沉。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地下水位变动、季节性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土质改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和施工工艺控制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路基病害及其维修方法。
在实际维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维修方法,并且结合路基的使用状况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合理进行维修,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路基变形和破坏有哪些
(1)沉陷,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造成局部路段破坏,路基沉陷有两种情况:
a、路基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综合合作用下,路基发生的向下沉陷。
b、地基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填筑前未作处理或换土,造成承载力不足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
(2)边坡塌方,如剥落滑塌崩塌等。
(3)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凿毛或挖筑台阶,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受水的浸润或荷载及自重作用下,使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向下移动,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
(4)不良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如滑坡、错落、泥石流、雪崩、深沿陷落、地震及特大暴雨等,均能导致路基大规模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