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免疫表型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异同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异同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异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COPD,都是阻塞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两种疾病的诊断也都以来于肺功能的呼气流速的测定,尤其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也就是FEV1。

哮喘的特点在于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但COPD的特点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首先介绍一下两者在定义方面的异同。

哮喘是以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虽然COPD主要影响肺功能,但它有明显的全身反应。

哮喘病程长者、吸烟者可以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

因此新的哮喘指南强调:一些哮喘病人可以有混合性或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成分,有时不可能将气流阻塞不完全缓解的哮喘与具有部分可逆性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区分开。

在流行病学方面,哮喘,哮喘病程长者可以出现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同时可以出现肺弥散功能下降、高分辨率CT显示有肺泡结构破坏。

这些特点都支持哮喘合并COPD。

COPD:部分COPD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也就是哮喘对部分COPD的发生起主要作用,哮喘是COPD的危险因素。

下面看一下二者在发病危险因素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支气管高反应性、哮喘、以及哮喘反复发作。

哮喘肺功能加速下降的原因,也包括吸烟、严重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以及哮喘的反复发作。

下面我们看一下二者的共同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

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在幼小患儿中就可以存在,早期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性与将来的肺功能减低有关,儿童期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示着成年后更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性,这些显示了肺功能与AHR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都对哮喘有独立的影响。

COPD已经明确气道高反应性可以引起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先于慢性气道症状的发生,并预示肺功能加速下降,气道高反应性的严重程度与FEV1的水平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2023神经酰胺及神经酰胺合成酶在哮喘中的作用

2023神经酰胺及神经酰胺合成酶在哮喘中的作用

2023神经酰胺及神经酰胺合成酶在哮喘中的作用摘要神经酰胺是鞘脂代谢的中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和迁移等多种生物功能。

神经酰胺合成酶介导神经酰胺的合成。

哮喘是一种以气流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部炎症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表明,神经酰胺在哮喘的病理生理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讨论神经酰胺对参与哮喘发病的多种细胞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神经酰胺作用的差异性,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哮喘及寻找哮喘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哮喘;神经酰胺类;综述文献(主题)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

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4570万例,处于高患病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阶段。

哮喘在全球造成残疾生活年限的主要疾病中排名第16位,在疾病负担的主要疾病中排名第28位,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activity z AHR)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哮喘的发病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鞘脂是一类复杂的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参与细胞内外信号转导,涉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移及血管生成、免疫细胞转运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迄今为止,鞘脂已经在多种人类疾病中进行了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神经酰胺是鞘脂代谢的中心,由神经鞘氨醇长链碱基和可变长链的脂肪酸组成。

神经酰胺主要有3种合成途径:(1)从头合成途径:由丝氨酸棕桐酰转移酶(Serinepa1mitoy1transferase,SPT)将1-丝氨酸和棕楣酰-CoA缩合为3-酮二氢鞘氨醇为起始步骤,之后经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神经酰胺;(2)鞘磷脂酶途径:鞘磷脂酶将鞘磷脂水解生成神经酰胺;(3)补救途径:先将复杂的鞘脂转化为鞘氨醇,然后通过鞘氨醇的再酰化生成神经酰胺。

ILC2_在2_型炎症型哮喘中的作用

ILC2_在2_型炎症型哮喘中的作用

- 16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60778);云南省科技计划中医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2101AZ070001-171)①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通信作者:陈静ILC2在2型炎症型哮喘中的作用*赵童① 徐成灵① 李高斌① 任煜① 陈静① 【摘要】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2型炎症型哮喘是其最重要的一个表型。

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近年来ILC2在2型炎症型哮喘中发挥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ILC2可以被各种介质调控,促进或者抑制哮喘。

本文根据ILC2的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主要介绍了ILC2的特性、共刺激分子、激素、神经调节与2型炎症型哮喘的关系,并且近年来研究发现ILC2也会出现免疫记忆,这对以往的免疫反应的分类是一个挑战与思考,但还需进一步验证,这也可能是以后哮喘的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关键词】 ILC2 哮喘 发病机制 The Role of ILC2 in Type 2 Inflammation in Asthma/ZHAO Tong, XU Chengling, LI Gaobin, REN Yu, CHEN J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9): 163-168 [Abstract] Asthma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and type 2 inflammation in asthma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type. ILC2 is a very important innate immune cell.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ILC2 in type 2 inflammation in asthma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ILC2 can be regulated by various mediators to promote or inhibit asthma.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of ILC2,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LC2,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hormones, and neural regulation and type 2 inflammation in asthma, and recognizes that ILC2 will also have immune memory, which is a challenge and thought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evious immune responses, but it needs further verification, which may also be a new direction of asthma dru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LC2 Asthma Pathogene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9.03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s,EOS)、肥大细胞(mast cell,MC)、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AS)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黄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总IgE、TNF-α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E、TNF-α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儿童IgE(85.30±8.27)IU/ml,TNF-α(85.09±3.26)ng/ml,观察组患儿发作期IgE(319.27±36.07)IU/ml,TNF-α(188.25±30.48)ng/ml,观察组患儿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14 d治疗后,74例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4 d后IgE(109.85±11.50)IU/ml,TNF-α(119.65±15.28)ng/ml,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缓解后IgE、TNF-α均低于发作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指标显著升高,在症状缓解后会明显降低,血清总IgE、TNF-α检验操作简单且准确性高,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9【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IgE;TNF-α;支气管哮喘;诊断;指导意义【作者】黄程【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仪征 2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支气管哮喘多由于感染、气道炎症反应导致,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差极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病毒,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支气管哮喘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患儿会表现有胸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处理,可导致患者呼吸系统衰竭,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及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一)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一)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一)【摘要】将中医免疫调节治疗小儿哮喘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中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又分内治和外治。

免疫调节指标主要包括Th1,Th2、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CD3,CD4,CD8、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同时浅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哮喘/免疫学;哮喘/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儿童;综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1〕。

据调查,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国内的患病人数亦超过2千万,患病率为1%~4%。

2000年调查中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0.5%~3.4%,平均为1.97%,个别地区则高达5%。

且患病率以每十年呈10%~50%的速度增加,死亡率亦超过3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2〕。

患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等相关,更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3〕。

免疫反应包括IgE介导,T淋巴细胞调控和非免疫球蛋白E介导,T淋巴细胞调控的炎症递质释放过程。

目前研究表明,Th1/Th2比例失衡和功能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发病机制,表现为Th2细胞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

Th1能分泌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活化巨噬细胞等,而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Th2能分泌,,,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受环境信息的影响,Th细胞按一定比例向Th1和Th2型细胞分化,Th1和Th2型细胞因子互相抑制彼此表型的分化和功能,两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当两者功能失衡时就会出现疾病状况,其中Th2功能亢进可引发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临床与炎症表型

哮喘的临床与炎症表型
Alves
Rde等¨41通过对8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因子分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1328)
析,把重症哮喘分成四个表型:表型1:难治性哮喘,有更频 繁的夜间症状和发作频率;表型2:持续性气流受限,更高龄
通讯作者:蔡绍曦,E.mail:hxkcai@126.com
万方数据
生国唑咝生危重堕丝盘查垫!Q生!旦苤!鲞筮!翅£蝤!』垦堕匹!堡旦!£!翌丛型:坠P!!坚些!!Q!Q:!!!!:丛生三 和更长的病程;表型3:伴有过敏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可 逆性气流阻塞;表型4:有阿司匹林不耐受病史,与接近致死 性的哮喘相关。Miranda等¨纠以12岁作为发病年龄分界, 将重症哮喘患者分成早发型和晚发型。他们的研究发现:早 发型哮喘具有更高几率出现变应原敏感和过敏症状;而晚发 型哮喘尽管经历的病程相对较短,但该型患者的肺功能却比 早发型患者更差。 四、哮喘的炎症表型 粒细胞炎症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道粒 细胞浸润的类型则可用于区分哮喘的炎症表型¨“。炎症表 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反应、预后 等密切相关,对哮喘治疗有较高的指导意义Ⅲ1。 1.哮喘炎症表型的分类:在哮喘炎症表型做了大量研究 的Simpson等【I副根据诱导痰炎细胞类型分类来区分哮喘炎 症表型,而不同于既往仅用嗜酸粒细胞和非嗜酸粒细胞分 型。他们对93例非吸烟哮喘患者和42例健康人进行诱导 痰分析。以正常对照组诱导痰粒细胞分类的第95百分位数 作为临界点,将哮喘的炎症表型分成4型:嗜酸粒细胞性哮 喘(嗜酸粒细胞>1.01%)、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中性粒细 胞>61%)、少粒细胞性哮喘(嗜酸粒细胞<1.01%,中性粒 细胞<61%)和混合粒细胞性哮喘(嗜酸粒细胞>1.01%, 中性粒细胞>61%);这四型哮喘所占比例分别为40.9%、 20.4%、31.2%和7.5%。有趣的是,随后Nadif等¨引根据患 者外周血粒细胞分类计数将哮喘分成四种同样的表型,各型 患者所占的比例与诱导痰分型的比例相似。 然而,与Simpson同一研究团队的Gibson【161在最近指 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应以3%为临界值,而不是 1.Ol%。这主要是基于Meijer等ⅢJ一个早前的研究。该研 究比较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为0—3%、3%~5%、5% 一ll%和>11%共四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前后的 肺功能改变,发现0—3%组的病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并 无肺功能改善,而≥3%的各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肺功能 均有改善,治疗前的嗜酸粒细胞分类越高,则治疗后肺功能 改善的程度越大。至于中性粒细胞分类,其临界值仍按 61%,主要是因为目前关于气道中性粒细胞水平与临床结局 之间关系的数据仍很少。 2.哮喘炎症表型可能涉及不同的发病机制:各种哮喘炎 症表型可能有特定的发病机制。Woodruff等12¨应用微阵点 技术和PCR分析42例轻至中度哮喘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 者的气道上皮刷检标本,根据IL.13可诱导上调的基因 Periostin、CLCAI、SerpinB2在哮喘患者和对照组表达的高 低,对70例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分成 “Th2高”和“Th2低”两组,结果发现“Th2高”组在支气管活 检IL-5和IL-13的表达、气道高反应性、血清lee、血和气道 嗜酸粒细胞增多、上皮下纤维化以及气道黏蛋白基因表达等 指标均显著高于“Th2低”组。他们的研究表明Th2型炎症 反应是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上游¨I.2“。因而,嗜酸粒细胞 性哮喘也代表了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上调¨“。 Gibson等旧1早期的研究发现,非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

哮喘的临床与炎症表型

哮喘的临床与炎症表型
的样 本 量 更 大 , 聚类 变 量 更 多 。这 些 临 床 表 型 分类 体 现 了 哮
大规模 的哮喘流行 病学调查 发现 儿童哮喘有若 干不 同
表 型 。著 名 的 T co 童 呼 吸病 研 究 将 儿童 哮 喘 分 为 三 个 usn儿 亚 型 : 1 婴 儿短 暂 的 喘息 : 多 数 有 喘 息 的 婴 儿 在 3岁 以 () 大 后 就 逐渐 好 转 。该 型患 儿 没 有 哮 喘 的 家族 史 , 没 有 特 应 性 也
制水平与严重 程度 。这些分类往往不 能很好的反 映哮喘 的异质性。20 0 9版 的哮喘 防治指南 ( I A) GN 首次将 “ 表型 ”
的定 义 引 入 , 提 出基 于 表 型 的 分类 有助 于 指 导 治 疗及 判 断 并 预 后 。虽 然 指 南 并 没有 明确 作 出哮 喘表 型 的分 类 , 这 足 但 以显 示 出 学界 对 哮 喘 表 型分 类 的关 注 。 目前 , 哮 喘 的 表 型 对
治性哮喘为主) 3个独立 的哮喘人群。他们先将要观察的 共
哮 喘 人 群 分 为 k类 , 确 定 k个 初 始 类 中 心 , 后 根 据 类 中 并 然
疗反应 的异质性认识不断增加 , 从哮喘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并 归纳 出多种临床 和炎症表型 。虽然对这些 表型 尚未 达成 共识 , 但它有助于深入认 识哮 喘的发病机制 , 有助于 获得对

56・ 4
中 国呼 吸 与危 重 监 护 杂 志 2 1 0 0年 9月第 9卷 第 5期
C i JR siCi C r Me Spe br 00, o 9, o5 hn epr r ae d,etm e 2 1 V 1 N . t .

综 述

哮喘特征指标及主要指标检测

哮喘特征指标及主要指标检测

哮喘时Th1细胞通过分泌IL-12、IFN-γ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应答,对哮喘有保护作用,而Th2细胞介导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增多,分泌IL-4和IL-13,通过调节IgE产生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及嗜碱性粒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募集,在启动和维持哮喘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肺泡灌洗液BALF的涂片观察由于哮喘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导致BALF中炎细胞的数量增多,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通过BALF离心重悬后涂片,细胞计数后,可以定量知道BALF炎细胞的大量增加。

2.HE染色哮喘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上皮增厚,炎细胞渗出。

通过对肺组织脱水固定用HE染色观察,可以定性得出气道的改变,如肺泡结构被破坏,炎细胞大量浸润3.ELISA检测细胞因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2、IL-12、IFN-γ和TNF-β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IL-13A.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是由Th1细胞分泌产生,调节感染后人体的细胞免疫。

INF-γ有利于Th1细胞的分化,而抑制Th2细胞的分化,达到Th1和Th2两个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从而使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得到控制B.IL-4,由Th2细胞产生,主要作用是增强B细胞对T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促进IgE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是IgE的特异性诱导剂,可使静止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IgE。

IL-4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导致嗜酸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选择性聚集,导致气道炎症C.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TNF-α能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能促进支气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诱发哮喘症状的发生D.IL-10,由Th2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主要抑制Th1细胞产生其细胞因子E.IL-13,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抑制Th1细胞,在哮喘第二阶段(二次致敏)起着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usitis, OSA, VCD
• GERD - acid and non-acid reflux
• Environmental control
• Alternative diagnoses
• Incorporate objective measures into management
• Written action plan
blood eos < 200/µl)
2020/11/14
12
Clinical Features of Asthmatics with “High” and “Low” IL-13
Gene Signatures
2020/11/14
13
Woodruff, et al. AJRCCM 200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0:388-395
• Cluster 4: early onset, atopic, severe obstruction with some reversibility (FEV1: 57% to 76% pred), high healthcare utilization
• Cluster 5: early onset, severe obstruction, 66%
Th2 “high” vs. “low” signature results in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to ICS
2020/11/14
14
Woodruff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0:3888-95, 2009
Th2
IL -13
IL-5
Th1
IgE
2020/11/14
Eosinophils
5
Severe Asthma • Definition
• Phenotypes - Pathologic/Clinical • Therapeutic Options
2020/11/14
6
Inflammation and Remodeling in Asthma
• Review medication technique
2020/11/14
8
Severe Asthma Clusters
2020/11/14
9
Moore et al. AJRCCM 2010;181:315-323
Asthma Clusters
• Cluster 1: early onset, atopic, nl lung fxn < 2 controllers, minimal healthcare utilization
2020/11/14
3
Allergic Asthma: Pathways
2020/11/14
4
Generation of Allergic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PC
CD86 CD28
CD80
MHC II TCR
T Lymphocyte
B-cell
IL-4
Mast Cell
2020/11/14
7
Courtesy of Marllyn Glassberg, MD
Approach to Management/Contributing Factors/Co-Morbid Conditions
• Examine for concomitant medical disorders, i.e.
哮喘免疫表型
Asthma
• Asthma is clinically defined as a syndrome with episodic wheezing, shortness of breath, cough and sputum production
• The constant features are airway irritability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inflammation
2020/11/14
2
Asthma: Epidemiology
• Between 150-300 million patients worldwide • 15-25 million in the U.S. • Most common chronic disease of childhood • Over 500,000 E.R. visits per year • 25,000 ICU admissions • 5-6,000 deaths in U.S. • On the increase
atopic; less reversibility ( FEV1: 43% to 58%), high
he20a20l/t1h1/14care utilization
10 Moore et al. AJRCCM 2010;181:315-323
Asthma Phenotypes: Heterogeneous Disease
Occupational
Aspirin
Exercise
Me2n02s0e/11s/14
11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 Eosinophilic/TH2 (IL-4, IL-5 and IL-13) • Non-eosinophilic (sputum eos < 2%, or peripheral
Clinical: Fixed obstruction Obese Adult onset Exacerbation prone Treatment resistant
Pathologic: Eosinophilic Non-eosinophilic Pauci-granulocytic
Triggers:
• Cluster 2: early onset, atopic, > 2 controllers, nl lung fxn, significant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 Cluster 3: adult onset, obese woman with low lung fxn, high medication requirement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