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 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特点;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诗歌的形象鉴赏;2. 诗歌的语言鉴赏;3. 诗歌的情感鉴赏;4. 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1. 诗歌的审美特征;2. 诗歌的审美功能;3. 诗歌的审美教育。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1. 诗歌的思想主题;2. 诗歌的社会背景;3. 诗歌的作者思想。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1. 诗歌的形象艺术;2. 诗歌的语言艺术;3. 诗歌的表达技巧;4. 诗歌的审美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创作能力: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 学习兴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文学的情感。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起源1.2 分析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1.3 探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第二章: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解读2.1 讲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表达2.2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2.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第三章: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与审美鉴赏3.1 探讨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3.2 分析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3.3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第四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4.1 介绍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4.2 分析古诗词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4.3 探讨古诗词在历史中的传承和影响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鉴赏5.1 分析具体古诗词案例,解读其思想内容5.2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实践鉴赏和创作尝试5.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讨论和分享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韵律6.1 介绍古诗词的常见形式,如五言、七言、词、律等6.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6.3 指导学生通过韵律感知诗歌的美感第七章:诗歌的修辞手法7.1 介绍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7.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7.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第八章:诗歌的意象与象征8.1 讲解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8.2 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象征意义8.3 指导学生通过意象和象征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第九章: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9.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9.2 分析如何把握诗歌的结构、情感、主题等9.3 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第十章:诗歌的创作与表达10.1 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10.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基本步骤10.3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教学教案,分为十个章节。
重点内容包括: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分类、形式以及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基本形式,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抒情等。
2. 诗歌的分类和基本形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讲解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首古代诗歌,示范如何运用鉴赏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古代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素材和鉴赏指导。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和学术论文,拓宽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诗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鉴赏方法的应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要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考点阐释: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
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
教学设想:1. 教学中应注意联系课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掌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有关知识,掌握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2.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
3.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不断提高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4.拟用二个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问题(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与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及“序”;4、作品复杂的情感;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熟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①送别诗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5. 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鉴赏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反复品味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选集或教材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3. 教学PPT或黑板4. 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设备(可选)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诗歌朗诵会目的: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诵能力。
方式: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活动二:诗歌创作比赛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文学素养。
方式: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创作一首古代诗歌,评选出最佳创作奖。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步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讨论法步骤:组织学生针对古代诗歌的主题、形式、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计划第一周: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学习古代诗歌的分类。
第二周:鉴赏方法与技巧内容: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意象、意境、情感等。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教案

03
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04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01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02
七、哲理感悟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的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离愁别绪 五、咏物诗 咏史怀古 六、感时咏怀 山水田园 七、哲理感悟 边塞战争 八、爱情闺怨 按思想感情诗歌分为八类
一、离愁别绪
一、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能够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古代诗歌的概念,掌握古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学习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婉约、豪放等。
3. 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水韵、诗经韵等。
4. 古代诗歌的形象与意境: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效果。
5. 古代诗歌的情感与思想: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韵律与节奏、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思想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对古代诗歌进行独立鉴赏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代诗歌文本、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分类,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2. 第3-4课时: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古代诗歌的形象与意境。
3. 第5-6课时:古代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古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
4. 第7-8课时:古代诗歌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介绍,学生自主鉴赏练习。
5. 第9-10课时: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与拓展,课程总结与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问答、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测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选取经典的古代诗歌文本,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分类鉴赏学案【高考目标】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要点精析】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20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学案教学博苑05-18 1626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学案【高考目标】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要点精析】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备考园地】一、答题技巧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
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二、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三、常用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