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第二阶段培训细则【模板】

麻醉科住院医师第二阶段培训细则(试行)一、培训目标在完成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处理问题能力。
能独立正确处理ASA Ⅱ-Ⅳ级病人常见手术的麻醉,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能担任住院总医师,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本学科某些专门技术,具有指导下级医师的工作能力,能胜任高等医学院校老师的助教工作。
基本具有独立进行临床科研的能力,完成并发表一篇省部级刊物的专业论文。
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杂志和书籍,了解现代麻醉发展方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2年。
1.完成第一阶段培训后,所有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小儿外科麻醉、胸心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麻醉的高级麻醉强化培训轮转,时间分别为3个月,另需接受3个月的选择性麻醉学亚专科培训、疼痛门诊学习及轮转。
然后承担住院总医师工作12个月。
2.科室轮转的安排:(1)第1年:高级麻醉强化培训及亚专科培训如有条件尽可能安排在专科医院或专科麻醉组进行,必须在小儿外科、胸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各轮转3个月。
余下3个月进行选择性麻醉学亚专科强化培训,在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器官移植病人的麻醉等专业中任选1~2个专业,各轮转1.5~3个月(详见表1、2)。
表1 高级麻醉学亚专科轮转专科名称时间(月)神经外科麻醉胸心血管外科麻醉小儿外科麻醉3 3 3表2 选择性麻醉学亚专科轮转(选择下列中1~2项作为轮转专科)专科名称时间(月)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 1.5~3器官移植病人的麻醉 1.5~3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1.5~3急救与复苏 1.5~3(2)第2年:担任住院总医师12个月。
(3)培训期间完成临床麻醉250例以上,其中包括ASA Ⅲ-Ⅳ级病人100例以上。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临床能力培训1.轮转目的掌握:(1)临床常用麻醉方法、麻醉中管理及麻醉后处理原则的基本理论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
现代麻醉学的工作范围与研究内容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和疼痛诊疗等方面。
临床麻醉的主要目标是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无痛、肌肉松弛、意识消失和反射抑制等必要条件;对病人的生理机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确保病人数中的安全和术后恢复顺利。
急救复苏包括医院内外的心肺复苏及后期治疗为主的各项急救诊疗工作。
疼痛治疗主要针对癌症疼痛治疗、术后疼痛、分娩镇痛、舒适化门诊治疗等。
培训方法和要求一、第一阶段(三年),专业临床基础培训和相关学科的培训。
(一)时间安排1、临床麻醉24个月。
2、轮转科室:重症监测治疗室(ICU)3个月,心脏内科3个月,或呼吸内科3个月,门诊无痛治疗6个月。
(二)培训要求1、掌握麻醉学基本理论,包括:与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知识、临床麻醉和急救复苏基本知识等。
2.、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内容,包括:麻醉前病情分析与评价,麻醉方法选择,麻醉前准备,麻醉实施和管理,麻醉实施和管理,麻醉记录单书写,及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
3.掌握麻醉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腰麻、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气管内全麻等,以及基本监测技能。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管理ASAl—2级病人的常规及急诊手术的麻醉。
5.基本掌握常用止痛技术和术后疼痛的处理。
6.进行相关学科的培训,拓宽知识面,增强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手术病人的麻醉评价和处理能力。
(三)要求完成的工作1.临床麻醉:至少应施行临床麻醉1000例,并正确书写麻醉记录。
其中:椎管内麻醉200例,臂丛阻滞150例,气管内全麻650例(包括双腔气管插管10次)。
除掌握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无创监测技术外,还应施行中心静脉置管30次,直接动脉测压30次。
基本掌握术后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变,常见病症的诊断和处理,常用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呼吸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包括氧治疗、物理治疗、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等),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考核和细则计划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培训细则根据上海市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仁济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住院医师招录。
仁济医院麻醉科根据规定组织相关住院规范化培训专门教学管理团队,负责住院医师在市同意规定的培训周期内的招录、培训、考核等各项工作。
1培训时间根据上海市卫计委相关文件规定,原则上:(1)五年制本科毕业,轮转3年(2)7年制或5+3硕士毕业:麻醉专业:根据定年限考核成绩,讨论后可减免至2年,非麻醉专业:3年。
(3)8年制临床型博士毕业:麻醉专业:根据定年限考核成绩,讨论后最多减免至1年,非麻醉专业:根据定年限考核成绩,讨论后可减免至2年,科研型博士毕业:3年。
2科室轮转:按《细则》要求安排,原则上入科在7月份,轮转计划从8月开始,要求严格按照轮转计划轮转相关科室,不可随意调换,或缺席轮转,请假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连续请假超过3个月及以上者,按规定延长轮转期一年表3-1住院医师必须完成的麻醉亚科的训练训练内容时间训练地点学制要求普通外科麻醉: 6月仁济医院所有学制移植外科麻醉 2月仁济东院所有学制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2月仁济医院所有学制神经外科麻醉: 2月仁济医院所有学制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2月仁济东院所有学制妇产科麻醉: 2月仁济东院所有学制小儿外科麻醉: 1月仁济医院所有学制门诊手术麻醉: 2月仁济医院所有学制疼痛治疗:1月仁济医院南院 2/3年制ICU: 1月仁济医院 2/3年制麻醉恢复室: 1月仁济医院所有外科轮转(神外或心外) 1月仁济医院 3年制内科轮转(心内或呼吸) 1月仁济医院 3年制注意此为3年制轮转计划,2年和1年制按比例调整时间3课堂学习教研室每周为全体住院医师开设下列课程:表3-2住院医师接受的课堂教学及完成数量要求教学内容时间要求理论教学周三,7:00-7:45至少参加80%病例讨论每月一次,7:00-7:45至少参加70%科研讨论会每月一次,7:00-7:45至少参加70%学习班可视化教学其他每年2次每月1次年会,科内学习班等至少参加50%至少参加70%至少参加60%4科研训练五年制带学位的住院医师利用晚上、周末和补休时间在学校修完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在临床工作中完成学位论文的临床部分。
(九)麻醉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培训制度

(九)麻醉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培训制度麻醉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1.培训对象:医师本科毕业后,在我院从事麻醉工作的住院医医师。
2.培训目标: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掌握麻醉学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③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处理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不,能对低年级住院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④能担任实习医师的生产实习及其与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
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病例分析、文献综述等)。
⑤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些能力。
3.培训方式:实行阶段培训方式,培训期限为5年;前两年为第一阶段,后三年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一基础培训为主,轮转参加本学科各专业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
进行严格的临床基本训练,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第一年完成临床大病例5份、通读第三版现代麻醉学;第二年通读施奈德与莱文森产科麻醉学。
第二阶段已专业培训为主,深入学习并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和管理;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对疑难危重病例实行麻醉。
通读第六版米勒麻醉学,最后一年承担总住院医师工作。
4.考试:①考试范围包括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两部分。
每年考试一次。
②政治思想按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进行考核。
“良”以上为通过。
③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外语、专业理论、临床技能、论文质量等四项。
以百分制考试,全部及格才算通过。
④凡年度考试有一项不及格者,次年补考,通过后方能进日下年度培训和考试。
进修医师培训制度1.进修医师须本单位推荐,经基础知识考核及格,方可接收。
2.科主任应对每位进修医师制定专人带教和指导。
3.进修医师操作麻醉工作,必须征得科主任同意,并在代教医师指导下进行。
4.进修学习期满,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并从政治思想表现、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出勤情况和业务成绩等方面写考核评语,带回原单位。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细则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
现代麻醉学的工作范围与研究内容包括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和疼痛诊疗等方面。
临床麻醉的主要目标是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无痛、肌肉松弛、意识消失和反射抑制等必要条件;对病人的生理机能进行检测、调节和控制;确保病人术中的安全和术后恢复顺利。
麻醉科主管的重症检测治疗室主要收治外科系统的各种危重病人,如呼吸衰竭、休克、心肺复苏后期治疗等,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急救复苏包括院内、外的以心肺复苏及后期治疗为主的各项急救诊疗工作。
疼痛诊疗主要针对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及晚期肿瘤镇痛等。
培训目标通过3~5年的专业培训,使住院医师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比较全面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地临床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主治医师的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系统掌握麻醉学相关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能熟练地掌握麻醉学常用的临床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
(3)能对见习和实习医师进行指导。
(4)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告和综述。
(5)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并可阅读一些麻醉学的外文书刊。
(6)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要的人文综合素质。
培训方法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包括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内容。
(1)受培训前的个人详细资料,包括学历、工作经历;(2)临床实践部分,包括每天完成的手术工作全部内容;(3)参加科室上级医师讲课次数、内容;(4)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情况;(5)考勤以及受行政奖励或处分情况;(6)每1个月总结一次,由培训组长签名认可培训要求一、第一阶段(第一年至第三年)第1年为基本培训。
1~6月: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小儿内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
麻醉科培训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麻醉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科特别是外科系统的手术医疗基础。
通过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不仅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需要了解相关学科基本医疗知识。
麻醉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醉、眼耳鼻喉咽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体外循环等亚专业。
一、培训目标本阶段为二级专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
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系统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学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达到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
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采取麻醉科内部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表1)。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非麻醉科室轮转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小儿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影像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合计不能少于6个月。
所有的轮转不能缺项,轮转顺序由各培训基地制定。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住院医师培养标准细则---麻醉科麻醉科细则麻醉学是以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基本生命功能为主要手段,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专科。
其包括高级麻醉、危重病、疼痛和体外循环等专业的培训,根据中国临床麻醉发展的现状,高级麻醉培训又分为胸心血管麻醉、小儿麻醉和神经外科麻醉三类。
本细则为前3年的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受训者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麻醉各个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
受训者在麻醉各专业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
1.所有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6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30个月的麻醉学所包括的所有专科的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1~6月: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小儿内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
7~12月:参加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麻醉和骨科麻醉)。
第1年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
(2)第2年和第3年:参加麻醉各专业科室的轮转。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养阶段科室轮转时间安排表轮转专业时间非麻醉轮转(2~3个科室)6个月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和骨科麻醉)5个月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2个月口腔外科麻醉1个月神经外科麻醉2个月胸心血管外科麻醉3个月妇产科麻醉2个月小儿外科麻醉3个月门诊和手术室外麻醉1个月麻醉恢复室1个月疼痛治疗(可以是疼痛门诊和/或疼痛病房)3个月ICU6个月休假1个月总计36 个月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三、培养内容与要求麻醉科医师培养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重症医学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重症医学科培训细则重症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以危重患者的复苏为根本,为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的患者提供快速诊断评估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的新兴学科。
重症医学的诊疗过程重视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对器官功能提供支持治疗,预防其进一步恶化。
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
为实现上述培训目标,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取分年度递进形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第1年:接受基础临床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培训完成医院入职培训I,接受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I。
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病人接诊、临床思维、诊疗决策、医疗文书书写与基本操作技能”等临床通用医疗能力为目标,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
同时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的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评价和诊疗常规,了解相关临床科室的工作流程和重症病人的日常管理。
第2年:接受综合性临床能力培训在指导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继续完成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将第1年轮转所获得的诊疗能力,熟练应用于日常病人接诊、临床思维及诊疗决策中,熟悉相关专业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情判断和日常管理。
了解并参与病情复杂病人的多科协作管理及协调工作,为独立处理重症病人的综合管理奠定基础。
第3年:接受重症医学专业综合培训按要求在重症医学科轮转,接受临床培训。
通过在重症医学科病房管理住院病人为主,辅以理论授课、模拟培训、教学查房及文献报告等学习手段,系统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诊疗常规和病人评估及临床诊疗常规,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与循证探究的习惯,能够对部分复杂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分析及初步处理,实现独立从事重症医学科常见临床问题规范临床诊疗工作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
麻醉学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体外循环等亚专业。
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但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
一、培训目标
经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系统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科常见的临床技能;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
培训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麻醉科各亚专业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
经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麻醉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麻醉科临床教学工作。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科所有亚专业的基本训练。
非麻醉科室轮转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小儿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影像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合计不能少于6个月。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轮转时间和顺序由各培训基地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33个月的基本培训后能够有3个月的机动培训时间,建议安排非临床麻醉科室的轮转。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基本麻醉技能 轮转科室 时间(月) 非麻醉科室: 6 (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 内分泌科 小儿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影像科,任选2~3个科室) 麻醉学亚专业: 普外科麻醉 3 骨科麻醉 1 泌尿外科麻醉 1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麻醉 2 口腔外科麻醉 1 神经外科麻醉 2 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3 妇产科麻醉 2 小儿外科麻醉 3 门诊和手术室外麻醉 1 麻醉恢复室 1 疼痛治疗(疼痛门诊和/疼痛病房) 4 IC U 3 合计
33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次 全身麻醉 250 椎管内麻醉(含硬膜外麻醉) 100 (其中鞍麻、骶管、腰硬联合不得少于10例) 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 30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AC ) 40
2.相关轮转科室麻醉技能
3.特殊麻醉技能
4.ICU 技能
5.理论学习方式 名 称 最低例次 名 称 最低例次 普通外科麻醉(含泌尿、骨科和烧伤) 200 眼耳鼻咽喉科麻醉 80 神经外科麻醉 60 普胸麻醉 40 心血管麻醉 20 妇产科麻醉 80 口腔外科麻醉 30 小儿外科麻醉 120 门诊和(或)手术室外麻醉 100 院内急救 10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 ) 疼痛门诊和(或)病房 麻醉恢复室(PACU ) 机动 名 称 最低例次 名 称 最低例次 动脉穿刺 30 中心静脉穿刺 20 纤维支气管镜 5 喉罩 10 双腔支气管插管 10 经口或经鼻盲插气管插管 2 经鼻明视气管插管 2 自体血回输
10 名 称 最低例次名 称 最低例次数 呼吸机管理 50 快速气管切开造口 2 胸穿 2 腹穿 2 腰穿 2 外科换药 10 教学内容
时 间 三年参加的总要求 病例讨论会 45分钟/次,每周至少1次 90个病例
三年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必须完成至少50次的住院医师理论课学习(麻醉学相关课程建议见附表),包括在其它临床学科轮转时所参加的学习。
参加内容和具体要求见下表。
(二)较高要求
1.教学能力培养 建议教学医院的住院医师担任助教工作和在第三年时担任见习带教工作。
(1)住院医师每年至少应有1周时间担任培养基地内部教学的助教工作,协助任教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包括病例讨论、杂志俱乐部、科研讨论会、住院医师理论课和晨课等)。
(2)助教职责:提前1周与任教教师讨论学术周的计划和方案,准备杂志俱乐部读书报告2篇,所选文献应为具有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且设计较佳的文献,鼓励用英文讲解文献。
主动征求任教教师的要求。
如果发现第2周的任何一次教学活动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应立即向主管老师汇报并提前做好安排,以确保每项活动正常进行。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讨论要点,并在讨论会后将方案整理存档。
若该周科内有特殊专家讲座或其它任何麻醉与危重医学教研室主持或参与的学术活动(包括周末),当周助教应协助活动的正常开展。
教学活动及其数量要求如下表。
2.科研能力训练 鼓励在三年期间向专业杂志投稿,包括临床病例报道1篇和综述1篇。
鼓励住院医师利用晚上、周末和补休时间在学校攻修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在麻醉学研究室或其它研究室完成学位论文的实验室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完成学位论文的临床部分。
晨课(密切结合临床的小课) 30分钟/次,每周至少1次 90次 住院医师理论课(包括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和血液保护技术讲座) 120分钟/次,每周至少1次 50次 杂志俱乐部等 (建议参加) 名 称 数 量 名 称 数 量 病例讨论助教 2次 杂志俱乐部助教 2次 科研讨论会助教 2次 急救与复苏教学 2小时 晨课助教
2次 助教工作日 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