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需求和供给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在西方经济学中,供需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资源分配的机制。
本文将对供需理论进行解析,分析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供需理论的核心概念1. 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以某个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等。
2. 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人口变化、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市场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二、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1. 供给与需求的反向关系: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从而推动价格的下跌;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促使价格上涨。
2. 市场价格自动调节:市场经济中,通过供需关系的变化,价格就能自动调节,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调刺激购买需求,从而重新达到供需平衡;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刺激供给增加,恢复供需均衡。
3. 长期供需调整:供需理论认为,在长期内,供给和需求都可以通过适应机制来调整,以使市场保持均衡状态。
例如,当需求增加时,生产者会增加生产,增加供给量,从而缓解需求压力。
反之,需求减少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减少供给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供需理论的应用1.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供需理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2. 价格变动的分析:供需理论可以用来解析价格变动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从而引导生产者增加供给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反之,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促使生产者减少供给量。
3. 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供需理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二章供求理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一、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二、均衡价格和供求定理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四、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应用五、其他几种常见的价格弹性六、蛛网理论一、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一)需求定理1、需求的理解需求是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2、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是购买愿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所以,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和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相关商品的价格(Pr即prices of related goods)、家庭收入(Money)、个人偏好(Favour)、时间因素(Time)等等。
PPMFQf)T,,,(,,dr3、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PD0 Q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既影响需求量,也影响需求。
但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二)供给定理1、供给的理解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
2、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是供给愿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所以,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影响供给愿望和供给能力的各种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相关商品的价格(Pr即prices of related goods)、生产成本(Cost of production),自然条件(Nature)和时间因素(Time)等等。
西方经济学供给和需求论文

西方经济学供给和需求论文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通常被用来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供给指的是在某一价格范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指的是在某一价格范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用来解释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是如何被决定的。
根据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而需求量会减少。
这是由于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有更多的动机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则会有更少的动机购买。
相反地,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会减少,而需求量会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弹性,它可以用来解释价格变动对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影响。
除了价格以外,供给和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税收政策以及消费者偏好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以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因此,在分析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时,除了考虑价格弹性以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之,供给和需求是西方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被用来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通过理解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此外,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也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当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会趋于稳定,而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也会达到最优水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常常出现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对市场产生影响。
除了单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外,供给和需求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
通过对不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服务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理论需求与供给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价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求与供给理论分析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商品价格和市场均衡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理论,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一.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
它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其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通过购买额外一单位的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通常呈现下降趋势。
需求曲线的下降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所导致的。
即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时,其额外满足感递减。
因此,消费者对商品的总需求将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曲线的移动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消费者收入、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
需求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价格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为市场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 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提供商品的数量的关系。
它认为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取决于其成本和边际成本。
供给曲线表示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数量,通常呈现上升趋势。
供给曲线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所导致的。
即当生产者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时,其生产成本将逐渐增加。
因此,生产者对商品的总供给将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供给曲线的移动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者预期等。
供给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价格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为市场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的状态,这时市场上的商品量与所需数量完全匹配,价格也相应地固定下来。
市场均衡的确定是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即需求曲线在供给曲线的上方,价格将上升。
这是因为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购买较少的商品,而供给则相应增加以满足需求。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即供给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上方,价格将下降。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

• 独立品:A 价格与 无关。 铅笔与苹果 独立品: 价格与B无关 无关。
11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 2004. imfec.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和需求函数
• 需求函数:如果把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需求量 和这些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 为需求函数。简化为需求价格函数。
P
超额供给
S
P1 Pe P2 E
超额需求
D O Q4Q2 Qe Q1Q3 Q
28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 2004. imfec.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 – – 需求增加 需求减少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P P1 P0 P2 E2 E0 E1 F1
23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和供给函数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和供给函数如果把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供给量和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t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主题内容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 第三节 均衡价格 • 问/答
• 如果把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 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供给量和 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 称为供给函数 。
Qs = f (T、P、Pi、C、E.......)
T:技术和管理水平 C:成本水平 P:价格 Pi:相关产品价格 E:期望
23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 2004. imfec.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理论是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供给与需求理论通过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供给与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企业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上每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价格和数量稳定。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价格会下降,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从而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会上升,以限制消费者购买,并促使生产者增加供给。
供给与需求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商品市场,还可以应用于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
在劳动市场中,供给表示为劳动力的数量,而需求表示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通过比较供给和需求,可以分析工资水平和就业情况。
在金融市场中,供给代表投资者愿意出售的证券数量,而需求表示为投资者愿意购买的证券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证券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理论的应用不仅限于市场经济,它也可以用来分析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例如,当政府对某种商品征收关税时,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导致价格上升,而数量下降。
相反,当政府对商品实施补贴时,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这进一步说明了供给与需求理论在解释市场运行中的作用。
除了解释市场现象,供给与需求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定价和生产决策。
通过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企业可以确定最佳价格和产量水平,以最大化利润。
例如,当需求增加时,企业可以考虑增加产量和提高价格,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利润。
此外,供给与需求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
当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 (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 (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上移动: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P0
0
变动主体 需求量变动 需求变动 Q D 价格P 变化 不变
Q
Q1 Q0 Q2 图形表现 曲线上点的移动 整条曲线的位移 其他因数 不变 变化
6.需求定理的特例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
α
Qd
O
Q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价格 P元 P0
D
。a
P1 0 Q0
。b Q1
量 Q斤
(2)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P D1 D0 D2
需求曲线向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落”。
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如黑白电
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 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三、供给曲线 The Supply Curve
1.供给 Supply
供给: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上
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减少。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
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
2.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价格调节经济。条件: 各位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存在市场
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价格机制、价格的作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调节需求和供给; 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二、需求曲线 The Demand Curve
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Q
原因: 土豆涨价引起英国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
得更少。
(2)炫耀性物品。
Conspicuous goods
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
Demand-Supply
需求和供给
一、微观经济学鸟瞰 二、需求曲线
三、供给曲线
四、供求均衡
五、经济模型 六、弹性 七、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八、蛛网模型 九、弹性与税收归宿
一、微观经济学鸟瞰
产品市场
产品和服务 产品价格
企业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投 资
家庭
要素市场
储 蓄
劳动、土地、资本、管理
资金 利息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数量与结构
政府的消费政策
4.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
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更进一步简化分析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
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
P Qd = α-β(P)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 为斜率倒数。
金融市场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
衡,无资源闲置
Clearing market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 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 衡的市场。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
为Economic Man
有限度的理性(bounded rational)
完全信息
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perfect information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1
700
2
600
3
500
4
400
5
300
6
200
7
100
2.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价格 P元
D
P,Q; P,Q。
向右下方
。a
倾斜
比如,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汽 油消费量的办法是 提高汽油的价格
。b 0
量 Q斤
3.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可以从价格、消费者、政府三个方面入手考察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收入及社会分配公平程度 例题:
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有: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降低 消费者收入增加 消费者偏好增强 预期某物品价格要上升
消费者偏好(嗜好)
A 2 0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E 6 8价格呈同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
方向变动。 之间关系的曲线。
价格 P元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
。b
P,Q ; P,Q 。
。a 0
量 Q斤
3.影响供给的因素
与需求相似,从价格、生产者、政府三个方面考察
1.需求:
一定时期、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 (wants)(desires)
“能够——支付能力” able
需求 是购买欲
两个条件
缺一都不 构成需求
望和支付能 力的统一
需求表:各种价格水平和相应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愿意--- 供给欲望” “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 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P
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 Goods 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 茅台酒价格; 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向右上方倾斜
D
0
Q
需求定理的特例
(3)表面上的“例外”。
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