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供给-经济学原理论文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1】【摘要】本文综合微观经济学说与微观经济研究方法,运用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归纳经济单位活动内在客观规律,提出了微观经济进深理论和更为实际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经济单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均衡价格效用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
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
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
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
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经济学原理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 若ES<1称为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 ES=∞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3、用类似于需求曲线求弹性时所用的几何作图法来测度供给曲线的弹性 (图2.5)。
一:
要求供给曲线S上任一点A点的弹性,可由A点做供给曲线的切线切纵轴于 R点,切横轴于T点,则A点的弹性系数
(2)依据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 弹性大于1,称为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平缓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充足。 • 弹性小于1,称为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相对陡峭的曲线。 一: 生活必需品,比如日常洗漱用品、食盐等通常就缺乏弹性。 • 弹性等于1,称为单元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等,在图形上变现为一条对称的双曲线。
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在假定其他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消费 者偏好、其他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 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需求表 需求表表示消费者对于特定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 该商品的数量。如表2.1
4、需求曲线
根据需求表绘制而成的曲线就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如图2.1
• 派生供给商品弹性的大小。所谓派生供给是指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半 成品、动力及设备等中间产品的供给。由于派生供给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供给, 因此,派生供给商品与最终产品弹性呈同方向变化。
第3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概念
一:
图2.6中,DD和SS分别代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当两者相交于F点时,生产者愿意 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刚好相等,此时就称为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基于经济学原理下的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分析

基于经济学原理下的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六:题目: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财政金融现象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 各种财政与金融活动活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财政与金融现象, 为了能够更佳有效地帮助大家认识理解身边的财政与金融现象和这些现象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尝试运用部分经济学原理, 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财政金融现象进行简单初步的解释与说明。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日常生活; 财政金融;人们从出生开始便会与经济产生联系,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当中更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财政和金融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对日常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和深入剖析, 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身边的财政金融现象, 同时还能够为人们在财政金融等相关领域中制定决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帮助。
因此本文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几种常见的财政金融现象, 尝试用经济学的原理对其加以解释说明。
一、常用的几种经济学原理1、需求价格弹性经济学原理中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能够对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行准确反映。
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和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一般情况下, 需求和价格会沿着需求曲线朝着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使得需求价格为负数。
在经济变量需求量以及价格当中,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价格以及需求量, 如果消费者对价格缺乏足够的敏感度, 则即便价格下降, 需求量也不会发生变动;但反之如果消费者对价格有着较高的敏感度, 则伴随着价格的下降, 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1]。
需求富有弹性的情况下, 价格的逐渐走高反而会使得收益有所减少, 而如果需求本身缺乏弹性, 则随着价格的不断上升, 收益也会有所增加。
2、供给弹性经济学原理中的供给价格弹性也经常被人们简称为供给弹性, 指的是在不变动其他任何条件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和商品自身价格变动之比。
经济学论文的选题方向与写作技巧

经济学论文的选题方向与写作技巧吴彤【摘要】经济学论文首先是为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服务,为科学研判经济形势、规避系统风险提供价值坐标,为合理展开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经济学论文应立足于现实问题把握好选题的价值尺度,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预期及其与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做出总结和判断,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经济学论文需要从实践出发,不断创新、深化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使经济学研究始终朝着公平、效率和正义的原则推进.在论文写作技巧上,就编辑规范和阅读效果而言,经济学论文应当重视摘要和引言的门户作用,强化研究问题的解析度、学理性和逻辑表达能力,从而为赢得优质阅读印象制造先机.【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6页(P154-159)【关键词】经济学论文;选题;摘要;引言;价值【作者】吴彤【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2.3自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各国无论就其内部发展还是与外部关联都已成为一个庞大、密切的经济系统,而经济学就在这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交织中从众多社会科学领域脱颖而出。
从其诞生以来①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门对现实矛盾最具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如何发挥好学科优势则需要建立在对经济学原理和实际问题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而这种认知最终需要良好地体现在一篇经济学论文中。
无论从相关研究者还是学术期刊的角度,经济学论文的写就不仅需要建立在逻辑严密、价值充分和科学论断的基础上,同时在写作的规范性和细节技巧上也需要不断完善。
当前经济学论文的数量虽然众多,但在研究意义、选题价值以及摘要、引言、结论等表述方式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谨就这些问题加以讨论。
一、经济学论文的选题方向(一)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内涵和服务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也都存在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探索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成型的经济思想。
如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分工、等级和财产”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对货物的划分等。
不同于西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作为政治的附庸。
只有像范蠡、司马迁等少数人才强调市场规律。
其中,一派主张压制商业,重农抑商。
如商鞅、桑弘羊等。
另一派主张控制商业,农商并举。
如管仲、刘晏。
但经济学的出现却还要等到近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国内和国际贸易日益繁荣,新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这一时期在英国和法国分别出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
(二)鼓吹殖民扩张。
(三)保护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1571-1641),他强调生产的目的是黄金积累,提出了“国际贸易差额论”。
将重商主义发扬光大的是威廉·配第(1623-1687),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并在《赋税论》对税收进行了研究。
与其它重商主义不同的是,威廉·配第也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
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重视农业。
(二)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三)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反对政府干预。
重农主义的先驱是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并《谷物论》论述了税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而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魁奈(1646-1714),他在《经济表》对重农主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而到了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英国更是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霸权地位。
此时的英国能够在自由国际贸易中占有巨大的优势,自由主义逐渐替代了重商主义。
试论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当前的房价

[论文关键词]房价需求低利率“泡沫性”虚高[论文摘要]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伴随着政府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政策逐步推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的。
从这十几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看,房价确实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
但是,房价上涨并不构成社会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政策进行谴责的理由,房地产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经济持续增长,房价没有理由停滞。
问题关键是,现在的房价是“泡沫性”虚高且有不断攀升的态势,不仅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也对面临改革重大关口的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人都渴望“居者有其房”。
而近年我国房地产很热门,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搞得政府焦头烂额,百姓叫苦连天,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房地产价格上涨太快,房地产需求释放过于迅速,容易使房地产业透支下期需求,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还容易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和银行及社会资金不合理地向房地产倾斜,加剧金融风险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调控房价很必要,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旨在压制不正常的房价。
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07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着实在令人吃惊。
深圳的每平方米均价超过14,000元,而上海则高达每17,000以上。
可以说5月创下了18个月来的新高,但房价仍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炒作外,还需要我们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房价持续高涨的原因。
一、土地出让招拍挂政策各地政府代行土地拥有者之权,土地由地方政府所垄断。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采取纯粹价高者得之的拍卖方式来向开发商出让土地,这就造成土地价格的突飞猛进,进而使得很大程度上基于土地价格的房产价格也就随之扶摇直上。
杭州是最早实行土地出让招拍挂牌政策的城市之一,也正是杭州,最先拉开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大幕。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篇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一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
但是正是这种工具,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现代经济学的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论证。
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
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经济论文范文字篇二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
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9多倍。
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入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
过热的投资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
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
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
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
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
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
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
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
约翰·福布斯·纳— 1 —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
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
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
《经济学原理》课程作业
需求与供给理论
成绩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0一一年六月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时,彩电相当紧俏,有人就是靠“倒彩电”发了财。
尽管国家控制着价格,但与当时的收入水平相比,价格还相当高。
买彩电凭票,据说有的彩电厂把彩电票当作奖金发给工人,每张票卖到好几百元。
20世纪90年代之后,彩电供求趋于平衡,再以后就是彩电卖不出去,爆发了降价风潮,拉开了中国价格战的序幕。
随着人们收入普遍增加,彩电成为首选的奢侈品,能买得起1200元左右一台14英寸彩电的人相当多,于是彩电需求剧增。
当时彩电价格仍受到严格控制,所以,无法用调高价格来抑制需求。
彩电生产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供给无法迅速增加,这就产生过度需求或供给不足,为“倒彩电”和彩电票变为货币创造了条件。
彩电的短缺刺激了国内各地引进彩电生产线,建设彩电厂。
彩电业在全国开花,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彩电厂。
这就引起彩电市场走向均衡,甚至很快又走向过剩。
关键词:商品的需求、商品的供给、供给弹性
引言: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满足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可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
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需求与供给是解释价格如何决定的经济模型,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理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正文:1.商品的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而且能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例如案例中,在八十年代,彩电价格较高,人们没有经济能力去购买彩电,即使有购买的愿望,也不能形成有效的需。
需求与需要不同,需要仅仅表示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欲望,八十年代人们生活中不是一定需要有彩电,彩电只是一种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而需求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购买力的需要。
在需求之中存在一些主观上的必要因素,需求是对于市场与消费者来说的。
彩电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其购买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彩电价格达到1200,成为一种奢侈品,人们有能力支付它,所以需求量增加。
相比之前人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里去买彩电,可见商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原因。
一般来说,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替代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在商品与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关系,对于一般商品来说,随着价格上涨,伴随着消费者需求量减少;反之,随着价格下降,伴随着消费者需求量减少,例如鸡蛋。
但是有些商品却有反向的影响,商品的价格越下降,需求越小。
例如,珠宝、项链等装饰品。
出现这些商品需求量与
价格呈反向变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商品价格下降后,出现新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增加;或者由于出现了替代品,消费者会增加对其购买而是需求增加;还有就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有能力支付商品而增加对商品的购买,是需求量增加。
对于案例中的彩电的需求,主要有彩电价格和人民生活水平决定。
我们可以使用需求曲线描述其规律。
2.商品的供给
供给是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所有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包括之前市场的存货量和新增加的商品量。
供给是指厂商对商品的提供能力与欲望。
厂商希望它的商品能赚取最大的利润,如案例中的彩电在之前人们没有足够能力购买时,厂商对其供给量不多,只能采取降价的方式,所获利润较低;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彩电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人们可以购买彩电,对其需求也增加,厂商对彩电的供给也随之增加,所获利润也增加。
商品的价格也是影响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厂商的目标、其他商品的价格、预期价格、技术水平、自然条件、政府政策等是影响供给的因素。
有彩电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者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但是有些时候会出现反相变动,因为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后,现有的厂商愿意生产和出售更多的商品;或者是这种商品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商品的生产行
列。
因此,商品供给量必然增加。
在彩电的供给与价格之间,可以用供给曲线来描述。
3.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20世纪80年代彩电需求激增时,彩电厂受生产规模限制,难以很快增加,但20世纪90年代后供大于求时,彩电产量也难以有大幅度减少。
正因为如此,这些行业要确定一个最优规模。
规模小会失去赚钱的机会,规模大又会形成生产能力过剩。
彩电现在的困境正在于当年遍地开花,生产能力过剩。
这种产品缺乏供给弹性,产量减少不易,剩下的一条路只有降价。
一般来说,企业在投资时要根据长期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经济特点确定最优规模。
短期中要根据暂时的市场变动做出反应。
在做出这种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供给弹性这个因素。
彩电市场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以致现在彩电产量难以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恐怕除了开拓国外市场增加需求之外,难以迅速改变彩电市场过剩的局面。
结论:在需求与供给理论的阐述中,反映了市场机制中内在关系,只有了解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还有供给弹性的变化规律。
才能有效的解决市场价格机制中的问题,厂商也可根据其变化而进行对价格调整。
由此可见供给与需求理论在经济学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