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房屋加固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当前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首先对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灾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进行概述,包括材料的热工性能、力学性能的退化以及火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估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重点介绍国内外在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抗火设计方法、抗火性能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等方面。

文章将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提升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对其抗火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考虑日常使用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在火灾等非常规环境下的结构行为。

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力极大,尤其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公共设施等领域,火灾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研究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作用下的抗火性能,对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现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这些结构在火灾中的性能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材料性能的退化、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结构设计的难度,也对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挑战。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措施研究综述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措施研究综述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措施研究综述摘要:建筑火灾除了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之外,对建筑结构的损伤和破坏也十分严重。

通过收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性能劣化研究的文献记录,并综合工程实例及理论研究现状对比,总结出近年来火灾后受损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措施,并提出合理化加固建议,为日后的建筑火灾实际工程研究和修复加固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火灾;钢筋混凝土梁;性能劣化;加固措施引言:火灾高温作用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內部产生不均匀温度场、材料性能劣化、对结构产生严重损伤。

目前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抗火性能的研究比较有限,对火灾后受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缺乏相关的总结。

因此,对火灾后建筑结构修复加固设计方案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一、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性能研究(一)受弯性能研究王全凤[1]以HRBF500级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温下和受火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剩余承载力试验。

表明高温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很大,受火时间越长其剩余承载力越小;配筋率越小其火灾后的剩余承载力越小。

刘桥[2]进行了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常温下和受火后的抗弯性能对比试验。

随着受火时间增加,受火后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下降均成抛物线型;火灾后连续梁弯曲刚度显著降低,其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的下降程度;受火后连续梁的延性系数也明显降低。

(二)抗剪性能研究徐玉野[3]通过对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件和常温对比梁的静力试验,研究梁剩余受剪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作用使梁的受剪承载力降低挠度增大;降温段对截面内部混凝土曾经历的最高过火温度影响较大。

王国辉[4]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其在火灾后的抗剪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随着火灾时间的增加、剪跨比的增大或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均明显下降。

随着箍筋直径的下降或箍筋间距的增大,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下降,而刚度变化较小。

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共3篇

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共3篇

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共3篇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1火灾是建筑物中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可能对结构件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

随着近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力学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而火灾作用后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微观方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中的钢筋会因为高温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软化和塑性韧性降低;混凝土也会因为高温而发生水化反应减弱,失去强度。

因此,这些因素加起来会降低节点连接部位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

在宏观方面,火灾作用后的节点存在各种不同的破坏模式。

例如,节点可能会出现脆性破坏,也可能会出现韧性破坏。

在脆性破坏情况下,节点连接部位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减少很多;而在韧性破坏情况下,节点失去的承载能力主要来自于裂缝扩展和混凝土剥落。

针对以上这些因素,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一些研究聚焦于不同钢管混凝土节点类型的火灾性能,如框架节点、框架—框支节点、框架—剪力墙节点等。

研究发现,这些不同类型的节点在高温下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有很大差异。

此外,一些研究还针对节点的流变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在环向加载下,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应力、应变关系存在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特点。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节点在火灾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火灾作用下的节点性能。

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预测节点在高温下的受力变形,并研究节点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性能。

而实验可以验证这些数值结果,并为数值模拟提供实验数据。

综上所述,火灾作用后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微观和宏观方面。

人们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并寻找改进和防范的方法。

这对我们提高设计和防火技术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研究

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研究

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研究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研究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数量与高度不断增加。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建筑可能会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影响,如火灾等。

因此,建筑的火灾安全性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研究现状目前,对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在火灾中,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抗拉强度降低。

混凝土在火灾中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被蒸发,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停止,水泥胶凝体中的孔隙增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

2. 抗压强度降低。

混凝土在火灾中,由于高温环境的作用,水泥胶凝体中的孔隙增大,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

3. 模量降低。

混凝土在火灾中,由于高温环境的作用,水泥胶凝体中的孔隙增大,导致混凝土的模量降低。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火灾中,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会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渗透性增强。

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越长,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渗透性越强。

而氯离子的进入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腐蚀,从而影响其耐久性。

2.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速度加快。

混凝土在火灾中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水泥胶凝体中的孔隙增大,从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容易进入混凝土结构中,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速度加快,从而影响其耐久性。

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实验方法。

在实验室中,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热试验和机械性能测试,以研究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

2. 数值模拟方法。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可以对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响应。

3. 经验分析方法。

通过对已经发生过火灾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经验分析,可以总结出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表现和规律。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1. 引言1.1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火灾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蒸发和凝固过程中的内部应力增大,从而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和疲劳损伤。

高温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受热膨胀,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鳞裂和剥落现象。

火灾还会使混凝土中的含水泡沫减少,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性能降低。

火灾过程中的冷却过程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失衡,导致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火灾后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评估和修复加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火灾造成的影响,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修复加固措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损伤评估的重要性损伤评估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结构的受损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确定合理有效的修复加固方案。

损伤评估不仅可以帮助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准确把握结构的情况,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通过损伤评估还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评估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从而确定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未来使用的可行性。

在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中,损伤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加固方式,确保结构在修复加固后依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损伤评估在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损伤评估,工程师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修复加固方案,从而有效保障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2. 正文2.1 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方法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是确保火灾后修复加固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准确评估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情况,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和加固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造成的损伤特征: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损害包括表面烧蚀、裂缝、强度减弱等,需要对这些损害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摘要】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损害程度的评估和修复加固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概述了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的方法,包括视觉检查、结构医学影像技术、声发射检测和动力特性分析等技术。

然后介绍了修复与加固技术,包括表面修复、植筋加固、粘结加固和预应力加固等方法。

最后指出,在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后,选择合适的修复加固方案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恢复结构的承载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和修复加固技术,为实际工程中的应对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火灾、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修复、加固技术、视觉检查、结构医学影像技术、声发射检测、动力特性分析、表面修复、植筋加固、粘结加固、预应力加固、承载能力、优缺点、选择方案。

1. 引言1.1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1. 结构强度下降:在遭受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因高温而失去部分强度,导致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

火灾引起的高温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从而损害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降低其承载能力。

2. 碳化和裂缝:火灾中产生的高温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进而引发混凝土的碳化和裂缝。

这些裂缝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加剧结构的损坏程度。

3. 钢筋锈蚀:火灾中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包裹的钢筋受到损害,促使钢筋发生锈蚀。

钢筋锈蚀会使钢筋的抗拉强度下降,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4. 结构变形: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热胀冷缩效应会引起结构的变形和变形,导致结构产生裂缝和变形,降低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了解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损伤评估和修复加固工作的前提,只有全面了解结构的受损程度,才能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恢复结构的安全运行。

1.2 损伤评估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忽视的。

在火灾中,混凝土结构也难以幸免。

关于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火灾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1. 直接损害:在火灾中,混凝土结构可能受到直接高温烧灼造成的损害。

高温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发生开裂、剥落、破坏等现象。

混凝土中的钢筋也会因高温膨胀而受损。

2. 隐性损害:火灾过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常常出现酥脆、脱落等现象,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在高温下蒸发释放造成的。

高温还会对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产生影响,降低其力学性能。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直接损害和隐性损害。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及时的损伤评估和修复加固。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估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发现裂缝、破损、颜色变化等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损伤程度。

2. 声波检测: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可以判断混凝土内部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实度、强度等。

3. 混凝土取芯:混凝土取芯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检测方法,通过取芯样进行实验室测试,可以得到混凝土强度、孔隙率等详细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损伤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加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混凝土修补:对于受损的混凝土结构,首先需要进行修补,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局部破损处的拆除、清洁、涂覆防腐剂、再铺设新的混凝土等。

2. 钢筋加固:对于因高温受损的钢筋,可以采用表面精装或打磨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恢复其原有的力学性能。

对于受损较严重的钢筋,可以考虑进行外加钢筋加固。

3. 组合加固:在修复加固过程中,可能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综合加固,包括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预应力加固、粘贴碳纤维布等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加固技术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对火
灾后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火灾的热作用会使混凝土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导致微裂缝和宏观裂缝的产生。


温还会引起混凝土内部的组织结构的破坏,降低其力学性能。

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
损伤评估的第一步是检查裂缝的类型和程度,并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损失。

在评估损伤后,修复和加固技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补修工艺:对于轻微损坏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表面修补工艺来修复损坏部分。

常见的表面修补方法有针对裂缝的填缝剂和用于修复混凝土的水泥砂浆。

2. 加固工艺:对于严重受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
刚度。

最常用的加固技术是钢板加固和碳纤维布增强。

- 钢板加固:在受损的混凝土结构表面粘贴一层钢板,然后用锚栓将钢板固定在混凝
土结构上。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加结构对火灾的抗冲击能力。

- 碳纤维布增强:在受损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胶粘剂,然后将碳纤维布
贴附在表面上。

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可以有效地增强结构的刚度
和强度。

3. 结构改造:对于严重破坏的混凝土结构,可能需要进行结构改造来恢复其正常使
用能力。

结构改造可以包括更换受损的构件、增加结构的防火涂层、或者重新设计结构的
荷载传递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房屋加固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技术,包括增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加固法等传统加固技术,以及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

[关键词]火灾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230-01
火灾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房屋不同程度的损害,损害严重的房屋需要拆除重建,损害较轻的房屋经过加固可继续使用。

研究混凝土结构房屋火灾后加固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混凝土结构房屋火灾后加固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加固技术和新型加固技术两类。

1 传统加固技术
1.1 增大截面法
火灾造成混凝土构件的截面面积减小,增大面积法就是将原截面面积加大,以弥补火灾对截面承载力造成的损失。

例如,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加固时先将烧损疏松的混凝土凿除,未烧损部位凿毛,然后浇筑混凝土。

1.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可分为湿
式和干式两种。

干式外包钢加固法是用型钢直接包于被加固构件四周,型钢与构件之间无任何连接,无水泥砂浆。

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法是型钢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中间浇注混凝土。

外包钢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区钢截面面积大幅度增加,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均得到较大提高。

1.3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火灾受损混凝土凿毛后1,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

外部粘钢加固法中,加固钢板的锚固至关重要,必须保证钢板在拉断前不发生脱胶等粘结破坏。

该法施工简单,速度快,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

1.4 预应力加固法
火灾会使混凝土梁产生较大的挠度,预应力加固法是让预应力产生的反拱抵消一部分荷载引起的挠度,预应力产生的负弯矩抵消一部分荷载弯矩,使挠度减小,裂缝宽度减小。

预应力加固梁(板)的基本工艺是在需加固的受拉区段外补加预应力钢筋,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其锚固在梁(板)的端部。

该法施工简便,不增加截面高度,不影响使用空间,即可提高承载力。

2
2 新型加固技术
传统加固技术用均要增大结构的自重,有可能会引起结构的连锁加固补强,同时这些方法还有施工时间长、作业工作空间大、耐久
性差、耐腐蚀性差等缺点。

目前以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加固修复技术发展迅速。

3
2.1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是首先在我国取得应用的frp技术4。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
的受拉区域,也可以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构件的抗剪区,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外表面,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

该法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

由于碳纤维易老化,应避免材料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或有害介质中,且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度。

2.2 其他新型加固技术
结构加固中应用的frp材料已从最初的碳纤维发展到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再发展到pbo纤维、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现在混杂纤维制品及其应用也在开发中。

3 发展前景
火灾时有发生,火灾对房屋结构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房屋加固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加固技术已发展较为成熟,且应用较多,但是具有增大结构自重、可能引起结构连锁加固补强、施工时间长、作业工作空间大等缺点。

以碳纤维布为代表的新型加固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等优点。

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pbo纤维、超
高强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等新型材料加固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陆洲导,朱伯龙.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加固修复[j].工业建筑,1997,27(1):6-10.
[2] 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1.
[3] 蔡芸.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加固安全技术及相关规范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1):47-49.
[4] 岳清瑞,杨勇新,李荣.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其应用技术进展[c]. 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2007:4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