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共18页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egin code for strengthening concrete structureGB 50367--2006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4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67-2006,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8、4.4.1、4.4.2、4.4.3、4.4.6、4.5.2、4.5.3、4.5.5、4.5.6、4.5.7、4.5.8、4.5.9、4.7.4、9.1.6、12.2.4、12.2.6、13.1.4、13.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棍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内)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http://)。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贲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坦王永维陆竹卿梁爽吴善能黄棠林文修卓尚木古天纯贺曼罗倪士珠张书禹莫群速侯发亮卜良桃屈文俊陈大川王立民李力平王稚吴进陈友明张成英线运恒张剑单远铭张首文唐超伦张欣温斌1 总则1.0.1制定本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 总则)* $* )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 $* (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

)* $* % 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 进行可靠性鉴定。

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 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 $* +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 术语、符号(*) 术语(* )* ) 已有结构加固-./012.301412 56 074-.412 -./89.8/0-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 )* ( 原构件074-.412 -./89.8/0 :0:;0/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 )* % 重要构件4:<5/.=1. -./89.8/0 :0:;0/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 )* + 一般构件2010/=> -./89.8/0 :0:;0/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 )* # 增大截面加固法-./89.8/0 :0:;0/ -./012.301.412 ?4.3 /04165/90@ 9519/0.02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 #" $ 外粘型钢加固法%&’()&(’* +*+,*’ %&’*-.&/*-0-. 10&/ *2&*’-3445 ,6-7*7 %&**48’3+*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达到整体受力,共同约束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修订而成,由XXX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多项专题研究,总结了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并与国外先进标准规范进行比较和借鉴。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各种加固方法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

2术语和符号本章节规定了本规范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和解释,包括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本章节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加固设计的目的、加固前的调查和评估、加固设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加固设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等。

此外,还介绍了加固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加固后的检验和评定方法。

4材料本章节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粘贴剂、纤维复合材料、钢板、锚具等。

对于材料的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5增大截面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增大截面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截面增大的计算方法、截面增大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6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置换混凝土加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置换混凝土的计算方法、置换混凝土加固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7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外加预应力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外加预应力加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预应力的计算方法、预应力加固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是指对已存在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的操作指南,旨在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包括对混凝土的质量、裂缝和损伤的程度进行检测,以及对结构的荷载和使用条件进行评估。

只有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加固方案。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和方法进行加固。

常见的加固材料有钢筋、钢板、碳纤维等。

加固方法包括对梁和柱进行增加剪力钢筋、加固现有钢筋、粘贴加固等。

选择加固材料和方法需要考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需要提高的强度等因素。

在进行加固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的构造计算和设计。

包括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确定加固材料的数量和位置,设计合适的结构布置和构造图纸。

构造计算和设计是确保加固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防止加固材料和结构不匹配。

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加固材料的正确安装和连接,避免加固材料的错位和脱落等问题。

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要求高,杜绝使用劣质材料,确保加固工程的牢固和稳定。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检测。

包括对加固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测试,确保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总之,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的目的是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进行加固施工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和方法进行加固。

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

通过合理的加固措施和规范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 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是指在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结构进行加
固时需要遵循的各项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
土加固设计规范:
1. 混凝土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
混凝土设计规范,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与钢筋相结合时,还需要符合相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钢筋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

3. 加固设计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加固工程,还需要参考
相关的加固设计规范,如《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规范》(JGJ 86)等。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于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
验收,需要依据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等。

5. 安全生产规范:在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规范,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 50345)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具体的规范要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参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GB50367前言本规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主要规定的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astcc./)。

本规主编单位: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东洋机械建筑工程、喜利得(中国)、慧鱼(太仓)建筑锚栓、中连结构胶、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库力浦实业、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凯华新技术工程、安固工程股份。

本规主要起草人:梁坦王永维陆竹卿梁爽吴善能黄棠林文修卓尚木古天纯贺曼罗倪士珠书禹莫群速侯发亮卜良桃屈文俊大川王立民力平王稚吴进友明成英线运恒剑单远铭首文唐超伦欣温斌1 总则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是指为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是为了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耐久性等而进行的工程技术措施。

在加固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原有状态、使用要求和加固材料的特性等因素,以确保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固设计的目标和原则:规定了加固设计的目标,即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明确了加固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保持原有结构的完整性、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合理利用加固材料等。

2.加固前的结构评估:加固设计应首先对原有结构进行评估,包括结构的受力性能、病害情况以及使用要求等方面。

根据结构评估的结果,确定加固的必要性和加固的重点部位。

3.加固设计的方法和材料选择:根据结构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加固的方法和材料的选择。

加固方法包括增加截面尺寸、增加纵向钢筋、粘贴或喷涂加固材料等。

材料选择涉及到加固材料的强度、粘结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考虑。

4.加固设计的计算和验证:对加固设计进行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验证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计算和验证过程需要考虑加固材料与原有结构的黏结状态,以及各种荷载情况下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机制。

5.加固施工的要求和监督:规定了加固施工的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同时,加固施工过程应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加固效果的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加固设计工作的进行,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加固设计规范通常是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制定的,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材料使用规范等。

总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制定和遵循对于加固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加固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抗震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计算,但应考虑其受力特征,对截面承载力乘以整体(共
同)工作系数 =0.9~1.0和新加部分的材料强度利用系数 c
=0.7~0.9和 s =0.9~1.0。
加固方法分类
1 按加固对象分 直接加固法—又称构件加固法,是直接针对结构构件或节
点承载力提高的加固,方法很多,主要的有增大截面法、置换 砼法、外包型钢法、外粘钢板法、外粘纤维复合材料法、绕丝 法及钢丝绳网片—聚合砂浆面层加固法等。
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是针对结构体系的和理性或完整 性,用新增部分构件或设施来改变结构总体布局和传力途径, 达到减小结构内力、增大结构刚度和延性的目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新增剪力墙及侧向支撑法、增设阻尼器法、增设支点法、 增设拉结连系法、以及预应力加固法等。
2 按加固目的分
裂损结构可靠性恢复加固 完好结构功能改变加固
以悬臂板展宽为例说明如下: 原板厚80~120mm,C20砼,负筋Ф12250。
原悬挑板h=80~120 C20砼
原悬挑板钢筋 12@250
min C =60 h=80~120
ll=992mm
植筋连接不可行
接长板负筋 12@250 以植筋方式搭接
l s = 0 . 2 a s p t d f y /f b d = 0 . 2 创 1 . 0 1 2 ? 3 6 0 / 2 . 3 3 7 6 m m
地震作用重现期年限 50 40 30
抗震构造规范版本 2019 89
95抗震鉴定标准
加固结构耐久性年限估算(仅供参考)
加固方法及防腐措施
加大截面法,外包型钢法且有效防腐时,置换混凝 土法,绕丝法外粉水泥砂浆时,体外预应力法有效 防腐时,结构体系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等。
化学植筋
采用无机胶粘锚或“有机 胶+锚栓”双重锚固时
中粘结抗剪强度取值相差太大,ff,v=0.4ft=0.36~0.82MPa, f b d =0.61~1.35
MPa,原因不明。 P.90 12.2.3条 植筋锚固深度ld对Ф32无实用价值,因为按计算ls=0.2×1.25× 32×360/2.3=1252mm,ld=1.65×1.25×1252 = 2582mm, ld/d=81。 相反,边距S2≥(2.5~3.5)d的规定又太危险,根据试验,至少应≥5d。规范对ld
3 按结构受力性质分
结构静力加固 结构抗震加固
加固方法选用准则
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按技术先进 可靠,经济合理原则,择优选用。
体系加固与构件加固并存时,应优先考虑体系, 其次才是构件。
不同类型构件加固时,应优先考虑重要结构及关 键构件。单一方法有效性较差时,应优先考虑综合 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9的若干问题
规范主要内容 正文14章: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材料, 增大截面法,置换砼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 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 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植筋技术,锚栓技术, 裂缝修补技术。 附录16个:主要包括既有结构荷载标准值确定, 纤维材料及粘结材料力学性能测定方法,锚栓连接受 力分析,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钢丝绳网片—聚 合物砂浆加固法,绕丝加固法及钢筋阻锈法等。
规定过严,对C 值规定过宽。
P.91 12.3.1条 构造要求植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规定控制的什么?破坏形态,安 装劈裂。都不是。而且受拉锚固的lmin=0.3 ls,远小于受压锚固的lmin=0.6 ls?
P.91 12.3.2条 搭接长度ll规定用在什么地方?板展宽,梁接长,柱
向上延伸?因为有最小边距Cmin ≥5d要求,上三种情况均不适用。
P.24 5.2.4条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x b 计算公式不够严谨,它与截面加固方式(单
面、双面、新旧钢筋距离等)及应力状态有关,不宜用统一公式表达。 P.35 7.2.1条、7.2.3条 外加预应力计算方法不实用且不安全,应补充内力分析 和承载力计算公式。 P.57,P.75 9.2.5条粘钢加固与10.2.4条粘碳纤维加固锚固长度lc与lsp计算公式
加固结构承载力计算
加固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是以截面变形达下列情况之一时
为标志:
1. 原混凝土或新加混凝土压应变达混凝土极限变形值 c u =
0.0033时;
2. 原钢筋或新加钢筋拉应变达钢筋极限变形值 s u =0.01时; 3. 混凝土达 c u 及钢筋达 s u 时。
加固结构承载力的近似简化计算,一般仍按一次受力整浇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在加固设计中的意义
风、雪荷载不同重现期的相对取值
设计使用年限
10
30
50
100
与50年的相对比值
0.7
0.9
1.0
1.1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相对关系
设计使用年限
20
30
40
50
相对比值
0.59 0.75 0.88
1.00
抗震加固三种设防标准
设计标准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

50

40

30
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 件在进行正常的维修而不需要进行大修的条件下即 可满足预定功能使用的年限。 加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加固结构在正常维护 条件下能满足预定功能使用的年限。老龄建筑后续 使用年限不可能太长,一般5~10年;一般工程 20~30年;新建工程应满足原设计要求—50、 100年。
有机胶锚固
采用无机胶粘贴或“有机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胶+锚栓(或射钉)”双
法,粘贴钢板加固法 重保险时
有机胶粘贴时
耐久性年限 与普通结构相同 与普通结构相同
30~40 40~50 10~30
加固结构受力特征
加固结构属二次受力结构及二次组合结构。 二次组合结构—加固结构由原有部分与新加部分在不同时段 组合而成,故称为二次组合结构。加固结构新旧部分连接及结合 面是其薄弱环节,与整浇结构相比,存在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 二次受力结构—加固结构中的原结构,在加固前已经载荷受 力(称为第一次受力),而且应力、应变水平都很高,而新加部 分,只要荷载不变,并不受力,即始终处在零应力状态,只有在 新增荷载下,即第二次加荷情况下,才开始受力。这样,新旧两 部分的应力、应变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应力应变滞 后,这种结构称为二次受力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