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游三峡》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重点在于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继续以“三峡工程”为素材,,由三峡大坝、游轮通过五级船闸两个真实情境构成“情境串”,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
选取的素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峡工程的宏伟壮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2、以加强提示的方式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材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
如教学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教材特别提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写在这儿“?以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有些内容的设计增强了隐含性,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
比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上,都注重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共52人,男生27人,女生25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多次探索计算方法的经历和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等方法迁移旧知,探索计算方法,因此对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不会感到非常困难。
四年级学生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解疑能力等各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乐于在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所以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质疑、讨论,解决困惑来理解算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16页例1。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例1教学“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的情况。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小数除法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计算,为学生下面学习“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这两种特殊的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打基础,更为接下来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习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创设了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体现了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
例1由解决“王鹏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的问题,引出对22.4÷4的计算方法的探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将重点放在竖式计算的理解上,在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的同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2、5题配合例1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多次探索计算方法的经历和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等方法迁移旧知,探索计算方法,因此对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不会感到困难。
五年级学生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解疑能力等各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乐于在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所以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质疑、讨论,解决困惑来理解算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小数点的位置处理不够准确,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点在运算过程中的移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规律。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运算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练习法: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纸:准备适量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准备小黑板、粉笔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出小数除以整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例题,如2.5÷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_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特殊情况:商是纯小数、除到被除数末位有余数)的算理,以及用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体会有理有据的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三峡的过程中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想一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课件展示: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节课我们在游三峡的过程中将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峡大坝的建成不但提高了三峡地区防洪、发电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三峡地区的航运能力。
(看三峡五级船闸工作视频)出示三峡五级船闸图片,读信息,提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红点问题: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1、生列算式:2.5÷5=2、这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你可以自己试着列竖式做一做吗?3、生展示,说做的过程:商0.5是怎样一步一步算出来的?4、提问:(1)商的个位为什么商0?(2)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总结:当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时,商的个位要商0补位。
5、回顾2.5÷5的计算过程,板书竖式。
6、练习:0.96÷8= 1.75÷7=观察、比较、总结: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商0?(二)探索绿点问题:平均每级船闸长多少千米?1、生列算式:6.4÷5=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做?3、生试做,展示。
生1:生2:先展示学生1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讨论:除到余数4时能否继续往下除?让作品2的同学到黑板讲解:怎样继续书写竖式,继续往下除?提问:在余数的末位添0继续除,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4、知识拓展:13÷2=当计算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时,怎么办?总结:除到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时,容易出错,例如将小数点位置搞错、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和小数位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律。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时器、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0.7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如3.5÷0.7,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尝试解释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小数除以整数的例子,如4.8÷0.6、2.7÷0.3等,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板书答案。
小学数学_《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小数除以整数。
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欣赏一组美丽的景点图片。
(播放课件----三峡景点图片)(二)游览三峡时都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接着出示本课的情境图)图1师:看了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9.84÷3师:仔细观察这个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发现,今天学的除法被除数是小数,而以前学的都是整数除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列出计算的式子,再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与之前所学除法算式的不同,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尝试解决,估算取值范围师: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小数除法,但我们能不能估计出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大约多少米?预设:水位平均每天应该上升3米多但不到4米。
师:估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的大致范围,但要求出准确值咱们还要怎么样?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里当大多数学生面对新问题不知所措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明理由,正确处理了笔算与估算的关系,凸显了估算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通过观察、估计、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性探究,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题的教学,还体现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到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法则和商不变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2.本课的教学核心是教学小数除以整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不变规律,为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奠定知识基础。
2.结合现实情境进行计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如果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有困难,教学中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会运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情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教材分析1.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性探究,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题的教学,还体现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到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法则和商不变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小学数学_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单位改写、估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呈现三峡大坝的情境,引入对小数除以整数算理和算法的探索,为后面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解决红点1、红点2,利用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活动,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整数的方法,理解并说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有理有据的理性精神。
2、通过教师板演、师生讨论、课件呈现等方式,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竖式书写方法,使学生能够规范清晰的书写竖式,体会竖式的简洁美、形式美。
3、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梳理、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三峡情境图、自主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彩色A4纸,水彩笔、学习单【课前活动】课前观看微课《三峡大坝》,思考: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播放一组三峡风光微视频,然后呈现信息窗的情境图,并请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步:尝试计算,估算取值承接上一环节,通过谈话:“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小数除法,但你能不能先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大致了解商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4-25页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小数除以整数既是小数除法的起点,又是学习小数除以小数的基础。
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米转化为厘米,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另一种是一般的小数除以整数的坚式计算方法。
教材的重点放在第二种方法的理解上,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现象:现象1:学生已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在小数乘法中已初步体会了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的转化思想,然后再确定小数点位置。
而在这节课中,学生依托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基础,比较容易通过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计算,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上,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现象2:“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法则学生易模仿,而且很容易掌握,但是对于“为什么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学生的理解应该是比较抽象和模糊的。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倡导的理念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原则,以三峡大坝为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领会“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在比较中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同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算理1、复习旧知,铺垫算理(一)填空题:1、0.16里面含有16个()2、0.2里面含有2个()3、 0.7=()X0.14、 7.85X100=()5、24里面有()个一(二)列式计算:(1)课件出示复习题:224÷4(2)复习算理师指着坚式问:谁能说说5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师(追问):6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整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顺利地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上,提供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同时又为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吗?关于三峡大坝你想说点什么呢?(课件出示例1)谁来介绍一下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②引出课题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因为20个十除以4等于5个十,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24个一除以4等于6个一,所以6要写在个位上。
65422442422将学生回答的问题归结为: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师:求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就是把水上升的高度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除法列出:9.84÷3(2)引出课题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学情预设:让学生观察发现以前学的是整数除法,现在是用小数除以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创设学生所熟悉的三峡大坝蓄水场景,由此引出所探究的内容,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体现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
】二、自主探索,建构算法1、渗透估算,初探算理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84÷3,结果大约在哪个范围内?学情预设:(1)把9.84看作9,9÷3=3,所以9.84÷3﹥3;(2)9.84米比9米多,水位平均每天上升3米多;(3)9.84÷3结果应该在3~4这个范围内。
师(追问):在3~4这个范围内,也就是结果大约是多少?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发现9.84÷3结果应该是3点几。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借助估算方法估出9.84÷3结果应该在3~4这个范围内。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也为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除以除数”埋下伏笔,同时确定商的大致范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2、交流汇报,感悟算理(1)体验算法多样化师:估计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商的取值范围,要求出准确的数值,咱们还得计算。
师: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的成员一起分享。
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第二,小组长负责记录。
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学生汇报:①根据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计算。
(但这样学生还会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所以仍然无法解决。
)②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328厘米=3.28米③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里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小数除以整数”。
老师提出:“被除数是小数怎么除呢?”由于问题是开放的,所以结果也是多样的,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思考、探索成为了必然。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从而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2)优化方法——用坚式计算师:同学们,难道我们每次碰到小数除法都需要反复换算,你觉得怎样?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坚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指导学生把9.84÷3列成竖式的形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后面的小数点和3。
学情预设:在“2”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认为这样做实在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出错。
9.84米=984厘米328厘米=3.28米÷3【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中问:“这个落下来的8表示什么呢?”“除了表示8个十分之一,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这时24又表示什么呢?”“用24个百分之一除以3,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怎样在商上面表示8个‘百分之一’呢?”让学生对“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不再停留在“形”的模枋,而是进入了“质”的理解。
】3、观察发现,明确算法(1)在比较中明确算法师:请观察这个坚式中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师:请同学们把复习题984÷3与9.84÷3对比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课件显示: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先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8个十分之一24个百分之一【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创设有效的设问,让学生在交流中领会了算理和算法,在板书的启发中明确算理和算法,在比较中掌握了算理和算法。
】(2)在归纳中总结算法师小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方法的梳理与比较,让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更加明了,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算法。
】三、解决问题,强化算法 1、基础练习——深化“算理” (1)列坚式计算。
25.2÷6= 34.5÷15= (2)选择题。
①2.7÷25的余数2表示( )。
A 、2个一B 、2个十分之一C 、2个百分之一 ②与1.6÷4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 、16÷4 B 、16÷40 C 、16÷400【设计意图: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是让学生进行坚式计算,在计算中巩固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算法。
同时选择题的设计,也为学生巩固算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2、纠正错误——巩固“算法”【设计意图:第二层次练习是对学生进行竖式的专项训练,再次在纠错中强化计算法则,使计算法则真正内化为计算的技能。
】248614⋅886116.8÷4=42721263⋅⋅121266.21÷3=2.73、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设计意图:第三层次练习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总结全课,延伸算法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如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而且还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84÷3=3.28(米)…… 24个百分之一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方法(1) 9.84米=984厘米 984÷3=328(厘米) 328厘米=3.28米 方法(2)答:水位平均每天上升3.28米。
小数除以整数 五(1)班有班费40.6元,,一本《少年科技》比一根跳绳贵多少元?也可以买14根跳绳。
用这些钱可以给小书架买7本《少年科技》。
……8个十分之一【教学反思】本设计属于数的运算的知识,教者在设计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关注”:1、关注“数学思想”。
“转化”和“优化”等数学思想渗透到位。
教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独立探索出①用单位互化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②用商不变的性质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③把整数除法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上。
算法的多样性,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但老师并没有满足于算法的多样性,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再次选择方法,体验自己的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把思维引向更深入,探索更有价值的方法,“用坚式计算解决小数除以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