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诊断和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收入治疗的60例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综合治疗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治疗方案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等发生病变引起的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发生变化[1]。

是我国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有支气管、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慢阻肺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因素,约占80%[2]。

不同的基础疾病所致发病机制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缓慢,临床上除原有器官组织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以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3]。

在肺、心功能代偿期,会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心悸、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临床表现,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4]。

在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性脑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5]。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此次调查对象选自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入治疗的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60名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以上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70.40±6.57)岁;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71.36±7.28)岁。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治论文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治论文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探讨【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71-01【摘要】: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其对诊断的意义【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冠心病;诊断;治疗慢性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中年和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

两者可合并存在,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且相差较大。

2006年—2011年诊断合并冠心病52例,而且肺心病及冠心病均可发生左右心室扩大,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表现,在临床上,对它的正确认断,无论对治疗、病情进展及预后估计,都有重要意义。

慢性肺心病和冠心病均为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两者合并存在多见。

过去,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ecg检查。

由于其症状可相互掩盖,而且st-t的心电图在两者中均可发生,给诊断增加了难度,使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

1临床资料观察组为5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男38例、女14例,年龄62~87岁。

肺型p波;电轴右偏8例,心肌梗死图形3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右心室肥厚或劳损15例,缺血型st-t 段改变42例。

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增大45例,主动脉硬化14例,呈主动脉型5例,以左室增大为主的普大型心影14例。

x线示左室大伴主动脉迂曲、延长、钙化25例。

血液学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高12例钙、钾、钠、氯略偏低者3例。

观察疼痛发生有12人发生率为23.08%,观察急性左心衰竭18人发生率为24.62%,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8%,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0.77%。

2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拟诊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应首先确诊肺心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如遇下述情况应考虑合并冠心病的可能。

1.1有利于诊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一些症状、体征(1)50~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猝死;(2)有典型心绞痛或非典型的心绞痛,不随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改善而缓解,含服硝酸甘油5min内有效;(3)无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等诱因,而突然出现或反复发生左心衰竭、肺水肿;(4)有严重呼吸道感染而心率不快;(5)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症表现:如收缩压稍高,脉压差大,主动脉区收缩期杂音,主动脉区第二心音大于肺动脉区第二心音;(6)乳头肌功能不全的表现:引起二尖瓣闭锁不全的杂音多变,一般比较柔和,极少伴有收缩期震颤;(7)左心室肥大征象,可除外高血压或心肌病等引起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探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探讨

注: * 表示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满足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临床症状、心电表现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情况优于对照组, 数据的比较满足 P <0.05。 详见表2:
表 2 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比较
临床症状 / 心电 心绞痛 心悸 心肌梗死 心界向左扩大 呼吸衰竭 缺血性心肌劳损 陈旧性心梗 电轴左偏 束支传导阻滞 实验组 (n=250)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230/250) , 对照组的总有效 率为78%(195/250) ,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 高, 数据 的比较满足 P <0.05。 详见表1:
表 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例数 250 250 显效 142 134 有效 88 61 无效 20 55 总有效率 92%* 78%
同时对 统计学方法
汇总研究有关数据, 运行软件 (SPSS14.0) 对数据进行统 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情 况) 表示为率, 予以 χ 2 检验。 P <0.05, 则数据的比较满足统计 学意义的成立条件。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 也出现变化, 这也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 率逐渐上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以中老年群体多 见, 病情复杂多变, 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 误诊。 因此对于怀 疑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患者, 需要加强重视, 并应 用心电辅助检查, 提高诊断率 [3]。 冠心病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受阻所致, 从而导致患者心肌组织缺血、 坏死。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 肺部可出现血管受阻, 导致患者出现缺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分析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4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对48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治疗。

将在临床观察治疗中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结果:在此次临床治疗中,参与临床试验的有48例患者,其中痊愈20例患者痊愈、14例得到明显改善患者、11例得到有效改善患者、3无明显改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

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做好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诊治,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中,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肺心病;冠心病;临床疗效;合并治疗;个体化治疗冠心病和肺心病是中老年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引发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等现象,严重会引起患者的死亡。

肺心病是指因为支气管肺组织或者是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而造成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心脏病[1]。

在临床中冠心病和肺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典型心绞痛、不典型心绞痛以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在临床治疗中两者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当下的临床研究中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并不是很多,也没有统一治疗标准,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2013年收治的4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临床疗效观察中,48例老年患者均是我院2013年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患者有28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53~90岁之间,平均年龄67.52±5.67。

在本次临床疗效中对患者均采用常规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并将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在今后对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治疗中起到有效的帮助。

1.2治疗方法在本次临床疗效观察中,均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体采取个体化进行协调治疗。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
世 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1 5 期

论著 ・
探 讨 肺 心 病 合 并 冠 心病 心 衰 的诊 断和治 疗
张晓 伟
( 内蒙古锡林 郭勒盟西乌旗人 民医院 内科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 2 6 2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硝酸甘 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诊 断及 疗效 分析 。方法 选择我 院2 0 1 0年 l 1月 至 2 0 1 2年 l 1月 收 治 住 院 慢 性 肺 心 痛 合 并 冠 心 病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8 2 例 。随机分 为对 照组 ( 4 1 例1 及 治 疗组 4 1 例) , 对照组给 予吸氧、抗感 染、祛 痰、平喘、扩血 管、利尿 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 此基础上 ,加 用低 分子肝 素钠 8 0 U / k g H 每天 一次硝酸甘 油 2 0 mg 加入 5 % 葡萄糖 液 2 5 0 ml 静脉 滴注 ,2 O滴 / 分钟 ,每 天一 次,持 续 时间 7 . 1 0 天。结果 治疗组 的的喘 、痰 、咳症状明显减轻 ,明显优 于对照组 ,心功能明显好转 ( 好 转率 9 2 . 7 % ),对照组好转率 6 5 . 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结论 肺 心病合 并冠心痛心衰的患者 ,根 据诊 断结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 础上应用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 素钠 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 症状和改善心功能 ,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的疗效 ,值得 临床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n a l y s i s . Me t h o d s Ch o o s e f r o m No v e mb e r 2 0 1 0.

慢性肺心病 心衰 肺心病(论文)

慢性肺心病  心衰  肺心病(论文)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肺心病本文浅析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衰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

老年肺心病大多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而来。

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烟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损的征象,往往表现是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肺、心功能不全亦随之进一步恶化,急性发作次数愈多,肺、心功能损害亦愈重。

下面按其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别加以阐述,①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即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可感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劳动耐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

体检可见明显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常可听到干、湿啰音。

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而心浊音不易叩出,心音遥远。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此体征也可因肺气肿存在而不明显),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

剑突下可见心脏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可听到心脏收缩期杂音,听诊剑下心音强于心尖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

部分病例因严重肺气肿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无明显升高,肝脏亦非瘀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多数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而后发生心力衰竭;也有少数患者可无心力衰竭或以心力衰竭为主。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疗研究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疗研究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及心界扩大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受体征影响,容易漏诊、误诊,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体征;诊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肥大及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两种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且极易互相诱发,一旦二者合并发作,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出现相互掩盖,从而诊断难度加大,且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有效诊疗。

[1]因此,笔者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资料,旨在进一步研究该类疾病特点及诊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100例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85岁,平均年龄为(52±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2~87岁,平均年龄为(53±4.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我们给予组方药进行治疗,即藻酸双酯钠(PSS)15mg、肝素20mg、复方氨基酸25mg、川芎嗪13mg;观察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肺心病的治疗同时给予适量硝酸酯类药物辅助治疗,以缓解患者心脏负荷;对于患者的冠心病症,我们应用500ml的葡萄糖溶液将多巴酚丁胺60mg、酚妥拉明10mg溶解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同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呼吸畅通、抗感染、化痰、平喘、解痉治疗,并及时给予患者补充电解质、利尿剂、强心剂及呼吸兴奋剂等,以维持酸碱平衡和水平衡。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高度重视,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要到医院诊断并及时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重,所以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对患者予以精心的护理[1-4]。

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优质的护理,能够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让医院护理人员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

醫院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予以最为贴心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按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8~74岁,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5岁,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原因、冠心病发病情况以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等),将上述指标进行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摘要:在临床上很常见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这两种疾病一般是同时存在,并且互相掩盖,难以诊断,并且老年人患病几率较大,因此探索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

关键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肺心病;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9-01
1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及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肺心病一般在中年人及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在北方的发病率要比南方的高,农村发病率比城市的高,吸烟者的发病率也比不吸烟的人高,男女比率相等。

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关键性问题,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三种因素:功能性因素,解剖性因素,血容量增大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1.1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

而缺氧更能使体内产生较多活性物质,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1.2解剖性因素:慢性炎症会导致肺小动脉血管炎,肺泡内压升高则会使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这些因素都会让血管管腔狭窄和闭
塞,进而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1.3慢性缺氧会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液粘滞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大会导致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一般伴有心力衰竭是因为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进而会出现右心室扩大,右心衰竭,并且肺心病会损害脑,肝,肾,胃肠等脏器。

在肺心病的急性加重期,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紫绀,抽搐等症状。

肺心病的并发症一般有: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一般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北方的发病率高于南方。

高血压,吸烟,肥胖等都会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有五种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梗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猝死型。

冠心病平时可没有体征,发作的时候会焦虑出汗并且皮肤感觉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心衰的原因是心排血量降低,阻止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

心排出量不足,则会导致乏力,疲倦,少尿头昏,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2关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上肺心病与冠心病很常见,在老年人身上发病率比较高,并且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相互隐藏。

这种相互隐藏的特性不利于诊断,并且影响治疗。

在近一年收治的30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并且平均年龄是60岁。

在临床表现上有6例精神萎靡者,胸闷憋气20例,心率不规则15例。

在鉴别诊断冠心病时,一般会
有以下特征: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左心衰竭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史,体检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一般卧床休息一周,给予持续吸氧2~3天,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通畅,多吃一些低盐,低脂,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要少量多餐,适量服用阿司匹林(无禁忌者)和阿托品,使用缓泻剂来保持大便通畅。

在肺心病的急性加重期,要注意控制感染和通畅呼吸道,减少二氧化碳的滞留,合理使用利尿剂,调节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和消除浮肿的作用,但宜使用小剂量。

在治疗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时主要应用小剂量的利尿剂。

如果感染已经控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反复浮肿的心里衰竭患者则主张使用强心剂。

强心剂的剂量应该较小。

在使用强心剂时,应该防止低钾,对于感染已经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疗效且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的病人或者是以右
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或者是出现急性左心
衰者可以应用强心剂。

血管扩张剂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的耗氧量。

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时,应该确定发病的原因以及诱发因素。

在有肺性脑病的时候,给予呼吸兴奋剂静点或者用呼吸机给予治疗,改善组织缺氧,提高动脉血的含氧量,解除气管痉挛,畅通呼吸道。

在抗菌素的治疗时,可以同时作痰培养加药对症治疗。

3预后治疗情况
肺心病患者,对于卧床者,应该注意经常改变患者的体位,经常拍背,有效咳嗽,并且缓慢放松肌肉,锻炼呼吸肌,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并且增加其抵抗力。

经过积极的预后的治疗,可以提高病后的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在冠心病的预后治疗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多吃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低盐,高纤维素的食物。

忌烟酒,控制肥胖者的体重以及保持大便通畅,要劳逸结合,遵循医嘱服药,外出时携带硝酸甘油以防事故,平时监测副作用,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以及血脂的检查,在疼痛过度的时候去医院就诊,避免心梗的发生,在吃饱饭后或者在饥饿的时候不要洗澡,并且洗澡要有适宜的温度。

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要求患者休息易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在饮食方面,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还要注意清单饮食,不要吃的过饱等。

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患者应该保持大便通畅。

多做下肢的运动,对其经常用温水按摩,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减少心脏的负担。

加强体质锻炼,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戒烟酒,如果有不适,要立即去医院就诊,而且要定期进行就诊,防止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应该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然后对症治疗,在肺心病伴有冠心病时,两者在同时存在时又相互隐藏,诊断较难,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如何诊断治疗这种肺心病伴有冠心病的疾病,及早确定病因,可以及早治疗,减少病患痛苦,提高
生命质量。

在治疗后,还要有积极的预后治疗,卧床休息等,进行恢复,更重要的是要有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有适当的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注意休息,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情,平时自我关注检测身体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就诊,而不是拖延,这样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喜竹,孙洪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学术会议专刊,2010年
[2]范雪金,唐艳琴.132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5期
[3]胡茂盛,刘兴邦. 慢性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与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相关分析 1997(04)
[4]杨慧芳,何宁,寇雪琴. 氯胺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中的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3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