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从侧视图看: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从俯视图看: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确定自转方向:

西经度缩小的方向,即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如何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

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如图甲所示。

分别从示意图中将恒星日的图示和太阳日的图示分离出来(如图乙~丁),分两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将恒星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从恒星位于P点正上方,到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P点相对于地球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丙):理论上,地球表面上的P点相对恒星转动360°的同时,地球已经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对于极其遥远的恒星来说,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可以看作只自转了360°。

第二步:将太阳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

(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该种情况与恒星日相同,P点相对于太阳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丁):地球在E1位置时,太阳位于P点的正上方,公转到E2位置时,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这时已经是一个恒星日了,而地球必须继续自转∠PE2P′=59′,到达P′位置时,太阳才能再次位于P点正上方。这样以太阳参照物,P点自转一周比以恒星为参照物多转了约59′,如果按1太阳日为24小时来计算,时间就比恒星日长了3分56秒。

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主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计时中。

例1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

(1)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a、b两点中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3)图中a、b两点自转角速度有无差异?____________。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

1、读下图,完成(1)~(2)题

(1) 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一个大圆,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为地球自转,所以相对于地球运动而言,晨昏线的更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更替。

(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基本特征: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因此晨昏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晨昏线是由弧度均为180°的晨线和昏线两段圆弧组成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总是平分地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这条纬线。

(4)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观察者观测太阳时的视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总是为零。

(5)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总是自东向西运动。

二、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5、大小:(1)当物体水平运动速度一致时,越到高纬地区,地转偏向力越大。

(2)当纬度相同时,物体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三、地方时的产生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

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4、区时: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间。

5、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上沿180度进

行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6、关于时间的计算:

(1)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地方时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以0度经线为准,同侧经度差为“-”异侧经度差为“+”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公式:已知经度±1/4(度/分钟)×两地地方时的差数(分钟)=某地经度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择:a、当所求地的时刻比已知地的时刻早,已知地位于东经度和0经度时用“+”;已知地位于西经度时用“-”。b、当所求地的时刻比已知地的时刻晚,已知地位于东经度和0经度时用“-”,已知地位于西经度用“+”。

②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

(3)已知某地的经度,推算时区

公式:某地经度÷15(度)=该地所在的时区号数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7.5w为零时区,

172.5E~172.5w为东西12区。

(4)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

公式:某地时区序数×15(度)=该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

说明:①除0时区外,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180E和180w合称180度经线)

②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加、减7.5度所得的和或差为该时区的范围。

(5)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数=所求地的区时

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用“—”

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所求的时间为0——24时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为次日0点;所求的时间

大于24时则为明天,因此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求得的

时间是负值时,则是昨天,因此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退一天。

7、日界线的特征和日界线的范围的确定

(1)日界线的特征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5、晨昏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他们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7、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8、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9、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0、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11、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只会出现在这两个范围内,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只有极圈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回归线是热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从侧视图看: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从俯视图看: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确定自转方向: 西经度缩小的方向,即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如何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 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如图甲所示。

分别从示意图中将恒星日的图示和太阳日的图示分离出来(如图乙~丁),分两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将恒星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从恒星位于P点正上方,到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P点相对于地球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丙):理论上,地球表面上的P点相对恒星转动360°的同时,地球已经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对于极其遥远的恒星来说,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可以看作只自转了360°。 第二步:将太阳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 (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该种情况与恒星日相同,P点相对于太阳自转了360°。 (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丁):地球在E1位置时,太阳位于P点的正上方,公转到E2位置时,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这时已经是一个恒星日了,而地球必须继续自转∠PE2P′=59′,到达P′位置时,太阳才能再次位于P点正上方。这样以太阳参照物,P点自转一周比以恒星为参照物多转了约59′,如果按1太阳日为24小时来计算,时间就比恒星日长了3分56秒。 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主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计时中。 例1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 (1)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a、b两点中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3)图中a、b两点自转角速度有无差异?____________。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海拔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

地球自转特点

地球自转特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它的轴心向自身旋转,也就是说从一个位置看去,地球自身会不断地转动。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动作,每次完成一个轨道即完成一个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对于整个生物都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生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到大气和海洋的运动,也影响到天空中的星辰。地球自转的特点也十分多样,其特点如下: 一、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指每24小时内地球自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地球一天自转一周,而一年则完成365.242199转,也就是一天等于366.242199秒。 二、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指地球以什么方向来旋转。一般而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由西向东,也就是说从上半球看去,地球会向右转动,从下半球看去,地球会向左转动。 三、地球自转的能量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指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这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太阳每天给地球提供超过1.5×1017瓦的能量,这些能量会在地球表面形成高温和热量,从而使地球的自转受到推动。

四、地球自转的轨道 地球自转的轨道是指地球自转的轨迹。一般情况下,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其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并且其自转轨道的中心在太阳的中心附近,轨道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149,597,870.7公里和148,955,898.4公里。 五、地球自转的弧度 地球自转的弧度是指地球自转时所经过的弧度。一般情况下,地球自转一圈大约经过40075公里,也就是说,地球每转动一度,它经过的弧度大约为111.2公里。 总之,地球自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动作,其特点包括角速度、方向、能量、轨道和弧度等。它对整个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而地球自转的特点也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重要因素。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以复杂的运动方式在宇宙中运行。其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最重要的两个运动,也是地球的基本运动方式。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进行的旋转运动。地球是一个略为扁平的椭球体,其自转轴与北极和南极连接,形成地球的自转轴。自转轴的倾斜给地球带来了四季的变化。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即24小时,这也是我们人类时间的基准。这个时间单位被称为一日。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的形状不是完全圆形,而是略呈椭圆形,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一年,也就是365.25日。为了弥补这个季节 性的差异,闰年会被引入,每四年会多出一个2月29日,这 一年被称为闰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当地球自转时,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不同地区,形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同时,自转也导致了地球的赤道线和地理经线系统的形成,使得我们可以划定不同的地理区域。另一方面,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因为地球轨道的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的高度和直射点位置有所不同,给地球不同的地区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天气条件。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稳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同样地,地球的公转速度也是非常稳定的,约为每小时约为107,220公里。这些运动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例如,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离心力,导致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风、洋流和海潮。地球的公转则直接影响了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通过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不仅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资源,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方式,它们决定了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条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生命和自然环境存在的基础,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运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着许多神奇而奇妙的运动,其中之一就是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运动是其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一种运动方式,它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 一、地球自转的定义和原理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固定的轴线为中心,绕这个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轴线称为地轴,它的两个极点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而地球自转的方向则是从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为约24小时,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天。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由于地球形成时的角动量守恒所导致的。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地球的物质开始聚集在一个中心,而整个系统的角动量也开始随着聚集取向一个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形成了一个椭球体,并继续保持原本的角动量。这就是地球自转的原理。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 1.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的变化。当地球某一面朝向太阳的时候,就会出现白天,而当这一面背离太阳的时候,就会是黑夜。昼夜的变化带来了一种自然的节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2. 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对季节的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地球自转时,受到太 阳光线的照射,地表的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程度的日照。在北半球的夏季,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北半球向太阳更加倾斜,所以阳光照射面积更大,气温升高,这就是夏季的原因;而在冬季,北半球远离太阳,阳 光照射面积减小,气温下降,因此就会出现冷冬。 3. 极昼和极夜 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两极的特殊现象,即极昼和极夜。在北极圈 和南极圈附近的地区,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段,由于地球自转,太阳 24小时不落或者不升起。这就是极昼或者极夜现象的发生,给当地居 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地球自转的测量方法 地球的自转是一种基本的天文现象,为了精确测量地球自转的速度 和轴线的方向,人们使用了多种方法。 1. 星体观测 通过观测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测量它们的视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推算出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2. 惯性导航技术

地球的自转定义

地球的自转定义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每24小时自转一圈。这个自转速度决定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时间计量。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随着地球的自转,当一个地区处于太阳光照射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白天的阳光和温暖。而当地球自转到太阳照射不到的一侧时,就是夜晚了,我们能看到星空和月亮的光芒。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带来的直接结果。 地球的自转也是我们计量时间的基础。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我们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这个时间单位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工作、学习、交通等。同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一致的,而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所以在不同经度上,太阳的高度角和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地球的自转也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的。这种扁平导致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所以地球的自转轴并不与地球的赤道轴完全重合。地球的自转轴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倾角,约为23.5度。这个倾角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照强度会有所变化。

地球的自转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产生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分布,从而产生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气候带。自转还导致了地球表面的风,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于大气层中的空气,产生了相对运动,形成了风。同时,地球的自转还会影响海洋的运动,形成洋流和涡旋等海洋循环。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时间计量的基础。地球的自转还与地球的形状、季节变化、大气环流和天气等紧密相关。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运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这两个运动对地球的形成、气候、季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从地理上看,太阳和星星都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上有所差异,赤道上自转速度较快,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而极地上自转速度较慢。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暴露在太阳光线下时,那里就是白天;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远离太阳光线时,那里就是夜晚。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轨道形状: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一个椭圆形,也称为椭圆轨道。 椭圆轨道的离心率很小,基本上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轨道。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即一 年的时间。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根据开普勒定律, 地球离太阳越远,公转速度越慢;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 地球的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地球公转使得某一半 球离太阳更近时,该半球就进入夏季;当该半球离太阳较远时,就进 入冬季。而此时,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则是永远相对较暖的热带地区。 三、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形成、气候和季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1. 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基本过程之一。地球形成 于大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通过公转和自转逐渐形成了目 前的地球。 2. 气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直接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地球不同纬度 上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带来的温度和日照时间的差异所致。 3. 季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周期。地球的公转周 期是一年,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当某个半球离太阳越近时,该半球就 是夏季;反之,则是冬季。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是因为地球从 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 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所以地球的自 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 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每 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 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 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 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 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地球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年份和季节变化,由于公转轨道的椭圆性质以及地轴的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一般而言,自转轴都会穿越天体的质心。凡卫星、行星、恒星、星系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沿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运行的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4秒旋转一周,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 【傅科摆】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返摆动。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

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显然摆线越长,摆锤越重,实验效果越好。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周期也长,即便摆动不多几次(来回摆动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摆动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摆动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摆动。图中拍照的是悬挂在北京天文馆球形展览大厅天花板上的傅科摆摆锤部分。

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

地球自转 一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 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了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 的圆圈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其他纬线圈都是圆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圈。 纬度经度 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度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起止度数 N/S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N,初子午线(0 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如何区分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度向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度 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南纬S。为西经W。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W和160° E 分东、西半球

二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即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 小时56 分4 秒)自转方向:北逆南顺。1 自转角速度 地球本体绕通过其质心的旋转轴自西向东旋转的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一 般用ω 表示。全球各地的角速度约为15 度/ 小时。 2 自转线速度 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 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3 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晨昏线 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特点: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移动方向: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

地球自转知识点

地球自转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球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运动之一,它决定了地球的一天时间、昼夜交替以及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的轴线称为地轴,地轴的两个极点分别为北极和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即从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地球自转周期,也叫地球的一天时间。根据国际标准,地球自转周期被规定为恒定的24小时,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时间的长短。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均匀,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也是不同的。为了使时间计算更加准确,国际上采用了一种标准时间:世界协调时。世界协调时是由原子钟测量的时间,它与地球自转的实际时间略有偏差。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赤道膨胀。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上的一点会在不同时间处于太阳的光照下或者处于太阳的阴影下,这就是昼夜交替的原因。当地球自转使得地球某一点处于太阳正上方时,这个点所在的地区就会经历白天;而当地球自转使得地球某一点远离太阳时,这个点所在的地区则会经历夜晚。地球的自转还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微膨胀,因为赤道上的地球物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赤道部分的半径略微增加。

地球自转还与地球的经度和时区的划分有关。由于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地球每转动15°,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小时。根据这个规律,地球的经度被划分为360个度,每个时区对应15°。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经线正好与太阳的直射线对齐时,这个经线所在的时区将被称为当地的标准时间。 地球自转还对天文观测和导航系统有重要影响。天文观测中,地球自转的影响需要被考虑进去,以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导航系统中,地球自转的速度差异会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修正计算。 总结起来,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决定了地球的一天时间、昼夜交替以及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均匀,引起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时区的划分。地球自转还对天文观测和导航系统有重要影响。通过了解地球自转,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现象。

地球转动的资料

地球转动的资料 一、自转角速度 地球在自转时,每小时的角速度为15度,也就是说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每分钟自转0.25度。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非常恒定的,不会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自转轴 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绕着哪个轴旋转,这个轴叫做地球的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北极到南极的一条假想线,也称地轴。地轴上的两点分别为地球北极和南极,地球绕着这个轴旋转。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约为23.5度,因此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公转平面的。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存在,地球有四季之分,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结果导致的。 三、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指地球绕自转轴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也就是地球一日的时间,约为24小时。地球自转周期不是恒定的,它会因为月球的引力或地球的内部地震等因素,而造成数微秒到数毫秒不等的细微变化。 四、赤道线速度 地球绕自转轴旋转的速度不是恒定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体,因此赤道线速度是最大的。赤道线速度是指地球表面在赤道线上面沿着自转方向的线速度,它大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但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上,赤道线速度是不同的。 五、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很大,它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生态和人类的活动。地球自转带来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得生物界有了一种规律的生物钟。地球经过自转轴的倾斜,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出现,这给人类的农业、水利和气象预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球的自转还带来了地球的地磁场和离心力,这些现象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地球的自转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自然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规律的节奏和重要的物理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很多人都读过毛泽东同志的诗《送瘟神》其中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以它的自转轴为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着,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赤道半径平均为6378千米,极半径平均为6357千米。我们任意选择赤道上的一个点,当地球自转一周时,这个点就随之运行了一个以6378千米为半径的大圆圈,其圆周长约40054千米,折合成华里就是约八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奥秘就在这里。 地球的自转轴是通过地球北极和南极的一个假想的轴,简称地轴。地轴所指天球上的两个点,叫做北天极和南天极,离北天极最近的那颗亮星,习惯上被称做北极星。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根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运动。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呢?傅科摆是一种很直观并且很有说服力的方法。傅科是法国物理学家,1851年,他在巴黎一座博物馆高60多米的大厅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个重20千克的金属球,给这个金属球一个外力,让它摆动起来,由于悬挂的绳子长,金属球本身的质量又大,它会长时间摆动而不至于很快停下来。人们发现,这个金属球的摆动平面在不断地沿着顺时针改变方向。这个结果就说明了地球是在沿着逆时针方向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就称之为傅科摆。 为什么傅科摆沿顺时针改变摆动方向说明了地球在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呢?这是由单摆的物理特性得出的结论。在一个可以在地面转动的摆架上安一个摆球并让它摆动起来。让摆架平稳地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这时你会发现,摆球摆动的方向始终不会改变,然而相对于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摆架它却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一定的角度。同样的道理,傅科摆摆动起来以后并不改变摆动方向,然而我们站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地球上,看不到地球的转动,却看到傅科摆是在没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改变它的摆动方向。 傅科摆动方向的变化速度与当地的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的地方变化的速度越快,在北极,它24小时转一圈,而在北京就约需37小时才转一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固有的运动,是地球日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周期为一天, 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完成一次公转周期为一年。这两 个运动共同造就了地球的四季交替和昼夜更替,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 要前提。 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地轴,它通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且与黄道面夹角约为23.5度。地球自 转的速度在赤道上约为1670公里/小时,而在两极附近则相对较慢。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能够观测到昼夜的交替。当地球某一地 区处于阳光直射时,该地区经历白天;而当地球某一地区背离太阳直 射线时,该地区进入夜晚。自转还造成了所谓的地球惯性力,使得地 球上的物体在自转的效果下,具有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这些力对气 候和天气模式也有影响。 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地球的公转轨道是 一个近似椭圆的椭球形轨道,其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太阳。地球的公转 周期为一年,即365.25天(一闰年为366天),每公转一圈形成一个 完整的回归年。

地球的公转是由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 道被称为黄道,黄道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在地 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地区的角度有所变化,因此造 成了地球四季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效应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各个区域 的昼夜长度、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一 部分得到了阳光的照射,从而形成了温暖的气候区域;而没有阳光照 射到的地方则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区域。 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地球的离心效应,使得赤道地区形成了 较大的气旋和气候变化。这也是为什么赤道地区的气候更加潮湿和炎 热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 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地球的四季交替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就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总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固有的运动,它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自转和公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 地球运行的基本规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深入理解地 球和地球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自转总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6、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7、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9、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0、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2、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3、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9、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0、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1、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2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23、冬半年的概念:9月2 3日至3月21日 23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5、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26、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27、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28、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earth rotation)是固体的地球绕着自己的轴转动,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天球的北极点鸟瞰,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1]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①长期减慢; ②周期性变化;③不规则变化。中文名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外文名earth rotation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目录1基本简介2背景资料3时间概念4自转速度5速度变化6自转意义7本体运动8空间运动9证明方法10自转原因11本体运动12自转之谜13自转规律极移进动14自转原因15自转证明16自转后果17词条图册1 基本简介 “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绕日运行的姿态,有太阳日和恒星日两种,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旋转一周,这是现行时间标量的依据,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

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地球自转”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转”这一自然现象。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4秒,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然而,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自转的原因是什么?自转的动力从哪里获得?为什么选择现在的方向、姿态、速度自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是要求去重复说明“地球在自转”这种已被证实的自然现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现象背后的原因,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及其制约因素。 “地球自己转”已经是在说明地球自转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转的动力在于“自己”,在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外部,在于自身具有的内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转”并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而是否定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