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图观测实验 光纤通信_实验5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

实验名称:实验5 眼图观测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眼图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眼图观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测数字光纤传输系统中的眼图张开和闭合效果。

2、记录眼图波形参数,分析系统传输性能。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

2.25号光收发模块

3.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以数字信号光纤传输为例,进行光纤通信测量中的眼图观测实验;为方便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系统传输衰减等干扰现象,我们加入了可调节的带限信道,用于观测眼图的张开和闭合等现象。如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以及带限信道组成;信号源提供的数字信号经过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传输后,再送入用于模拟真实衰减环境的带限信道;

通过示波器测试设备,以数字信号的同步位时钟为触发源,观测TP1测试点的波形,即眼图。

3、眼图基本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

所谓眼图,它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眼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反映的是系统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利用眼图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眼图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被测系统的眼图观测方法

通常观测眼图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以数字序列的同步时钟为触发源,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系统输出端,调节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则屏幕中显示的即为眼图。

眼图测试方法框图

●眼图的形成示意图

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个状态组发送的此时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示波器屏幕上。

八种状态如下所示:

八种状态示意图

眼图合成示意图如下所示:

眼图合成示意图

一般在无串扰等影响情况下从示波器上观测到的眼图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眼图大致接近。

●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

收端机码间干扰的大小。

眼图模型

其中,垂直张开度水平张开度

从眼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了定时误差灵敏度。斜率越大,对位定时误差越敏感。

(3)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最大信号畸变。(4)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应对应于判决门限电平。

(5)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的一半为噪声容限,若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会出现错判。

(6)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即过零点失真的变动范围;它对

利用信号零交点的平均位置来提取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来说影响定时信息的提取。

五、实验步骤

(注:实验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测试连线改变时,都需先停止运行仿真,待连线调整完后,再开启仿真进行后续调节测试。)

1、登录e-Labsim仿真系统,创建实验文件,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参考系统框图,依次按下面说明进行连线。

(1)将主控信号源模块的PN序列,连接至25号模块的TH2数字输入端。(2)连接25号模块的光发端口和光收端口,此过程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

号,经光纤跳线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

(3)将25号模块的TH3数字输出端,连接至25号模块的TH5。此过程是将

基带信号送入一个可调带限信道,用于模拟实际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道衰减强度。

(4)示波器两个通道分别接信号源PN和25号模块的TH3数字输出端。3、设置25号模块的功能初状态。

(1)将收发模式选择开关S3拨至“数字”,即选择数字信号光调制传输。(2)将拨码开关J1拨至“ON”,即连接激光器;拨码开关APC此时选择“ON”或“OFF”都可,即APC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3)将功能选择开关S1拨至“光接收机”,即选择光信号解调接收功能。

4、运行仿真,开启所有模块的电源开关。

5、进行系统联调和观测。

(1)设置主控信号源模块的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眼图观测】。自行设置【功能1】,使PN输出频率为16KHz,PN输出码型为PN127或PN15。

注:在观察眼图时,不同的示波器屏幕显示效果有所不同,有时候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信号源或者将示波器的波形持续等功能开启。

(2)调节25号模块中光发射机的W4输出光功率旋钮,改变输出光功率强度;调节光接收机的W5接收灵敏度旋钮和W6判决门限旋钮,改变光接收效果。用示波器对比观测信号源PN序列和25号模块的TH3数字输出端,直至二者码型一致。

(3)停止仿真,以主控信号源模块上的CLK为触发,更改示波器探头分别接信号源CLK和25号模块的眼图观测点TP1,再运行仿真,调整示波器相关功能档位观测眼图显示效果。

(4)调节25号模块的W8眼开眼合旋钮,改变带限信道的影响强度,观测示波器中眼图张开和闭合现象。

(5)记录眼图波形并测量出眼图特性参数,从而评估系统性能。

电压5v 码元周期62.3us

眼图的眼睛最大是最佳抽样时刻

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清晰地观测到了眼图,加深了对调制解调的理解与应用,也明白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深刻含义,对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及眼图观测

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及眼图观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收端机动态范围的指标要求。 2.掌握光收端机眼图的观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光收端机眼图的观测方法。 2.用示波器观察眼图。 三、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台。 2.示波器1台。 3.万用表1部。 4.光纤跳线1根。 四、实验原理 (一) 动态范围 在实际的光纤通信线路中,光接收机的输入光信号功率是固定不变的,当系统的中继距离较短时,光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就会增加。一个新建的线路,由于新器件和系统设计时考虑的富余度也会使光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增加。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对输入信号光功率的增加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信号功率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将对接收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模拟通信系统中,输入信号过大将使放大器超载,输出信号失真,降低信噪比。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当输入信号功率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将使系统出现误码。应该指出,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失真在测试时应与模拟系统区别开来。 为了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特性,光接收机的输入光信号只能在某一定范围内变化,光接收机这种能适应输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能力称为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它可以表示为: max min 10lg ()P D dB P (式 18-1) 式中,Pmax 是光接收机在不误码条件下能接收的最大信号平均光功率;Pmin 是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接收光功率。一般来说,要求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大一点较好,但如果要求过大则会给设备的生产带来一些困难。 如何才能保证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呢?从光接收机内部来说,就是通过它的自动增益控制(AGC )来实现的。光接收机的AGC 与电接收机的AGC 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4050Z01 姓名:李傲 学号:1405024239

实验一光发射机的设计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源(Optical Source):一般为LED和LD。 2)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图1.1)和光源的外调制(图1.2)。 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图1.2的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调制器,通过电光效应加载到光波上,成为最后入纤所需的载有“信息”的光信号。 图1.1内调制光发射机图1.2外调制光发射机 对于直接强度调制状态下的单纵模激光器,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是随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光器谐振腔的光通路长度相应变化,结果致使振荡波长随时间偏移,导致所谓的啁啾现象。啁啾是高速光通讯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关键的影响。 内容: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啁啾(Chirp)分析 1设计目的 对铌酸锂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外加电压和调制器输出信号啁啾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决定具体应用中MZ调制器的外置偏压的分布和大小。 2设计布局图 外调制器由于激光光源处于窄带稳频模式,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系统的啁啾量。典型的外调制器是由铌酸锂(LiNO3)晶体构成。本设计中,通过对该晶体外加电压的分析调整而最终减少该光发送机中的啁啾量,其模型的设计布局图如图1.3所示。

眼图观测实验 光纤通信_实验5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 实验名称:实验5 眼图观测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眼图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眼图观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测数字光纤传输系统中的眼图张开和闭合效果。 2、记录眼图波形参数,分析系统传输性能。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 2.25号光收发模块 3.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以数字信号光纤传输为例,进行光纤通信测量中的眼图观测实验;为方便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系统传输衰减等干扰现象,我们加入了可调节的带限信道,用于观测眼图的张开和闭合等现象。如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以及带限信道组成;信号源提供的数字信号经过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传输后,再送入用于模拟真实衰减环境的带限信道; 通过示波器测试设备,以数字信号的同步位时钟为触发源,观测TP1测试点的波形,即眼图。 3、眼图基本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 所谓眼图,它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眼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反映的是系统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利用眼图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眼图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被测系统的眼图观测方法 通常观测眼图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以数字序列的同步时钟为触发源,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系统输出端,调节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则屏幕中显示的即为眼图。 眼图测试方法框图 ●眼图的形成示意图

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个状态组发送的此时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示波器屏幕上。 八种状态如下所示: 八种状态示意图 眼图合成示意图如下所示: 眼图合成示意图 一般在无串扰等影响情况下从示波器上观测到的眼图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眼图大致接近。 ●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

眼图实验报告

眼图实验报告 眼图实验报告 引言: 眼图是一种常用的电信测量工具,用于分析数字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观察信号在示波器屏幕上的显示,我们可以获得信号的波形、噪声和时钟抖动等信息。本实验旨在通过眼图分析方法,对数字信号进行测量和评估。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眼图实验,了解数字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掌握使用眼图进行信号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眼图是一种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的方法。在示波器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眼睛”,每个“眼睛”代表了一个数据位。通过观察这些“眼睛”的开闭程度和位置,我们可以判断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眼图中,水平轴代表时间,垂直轴代表信号的电压。每个“眼睛”由上下两条边界线和中间的开放区域组成。边界线的位置和开放区域的大小反映了信号的噪声和时钟抖动情况。边界线越平整,开放区域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好;反之,表示信号质量较差。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示波器和信号源:将信号源的输出与示波器的输入相连。 2. 设置示波器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示波器的触发模式、时间基准和垂直尺度等参数。 3. 调整示波器触发:通过调整示波器的触发模式和触发电平,使信号能够稳定

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4. 观察眼图:调整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尺度,观察眼图的显示情况。注意观察 边界线的平整程度和开放区域的大小。 5. 分析眼图:根据眼图的显示结果,分析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观察 边界线的位置和开放区域的大小,判断信号是否存在噪声和时钟抖动。 6.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眼图结果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眼图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信号的眼图,并进行了分析。在实验中,我 们发现开放区域较大、边界线平整的眼图代表了较好的信号质量和稳定性,而 开放区域较小、边界线波动较大的眼图则表示信号质量较差。 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常见的眼图特征。例如,当信号存在噪声时,眼 图的开放区域会变小,边界线会变得不规则;当信号存在时钟抖动时,眼图的 边界线会出现波动。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眼图实验,我们对数字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眼图 作为一种常用的电信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信号的质量,分析信号的噪 声和时钟抖动等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示波器观察眼图,并通过观察眼图的开放区域和边 界线,判断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 信号的特点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总的来说,眼图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字 信号的特性。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对数字信号的认识,为实

眼图观测实验报告

眼图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眼图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眼图观测方法。 二、实验器材 主控&信号源模块 25号光收发模块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以数字信号光纤传输为例,进行光纤通信测量中的眼图观测实验;为方便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系统传输衰减等干扰现象,我们加入了可调节的带限信道,用于观测眼图的张开和闭合等现象。如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以及带限信道组成;信号源提供的数字信号经过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传输后,再送入用于模拟真实衰减环境的带限信道;通过示波器测试设备,以数字信号的同步位时钟为触发源,观测TP1测试点的波形,即眼图。 3、眼图基本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 所谓眼图,它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眼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反映的是系统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利用眼图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眼图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被测系统的眼图观测方法: 通常观测眼图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以数字序列的同步时钟为触发源,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系统输出端,调节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则屏幕中显示的即为眼图。

眼图的形成示意图 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个状态组发送的此时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示波器屏幕上。 八种状态如下所示: 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收端机码间干扰的大小。 其中,垂直张开度水平张开度 从眼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了定时误差灵敏度。斜率越大,对位定时误差越敏感。 (3)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最大信号畸变。 (4)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应对应于判决门限电平。 (5)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的一半为噪声容限,若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会出现错判。 (6)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即过零点失真的变动范围;它对利用信号零交点的平均位置来提取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来说影响定时信息的提取。 四、实验步骤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6A203 实验时间 :2016年 6月 21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端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数字光发送机的功率测量方法 3、 理解平均光功率的含义 二、实验原理 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光端机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即光源尾纤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平均发送光功率指标与实际的光纤线路有关,在长距离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有较大的平均发送功率;在短距离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较小的平均发送光功率。设计人员应根据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全面考虑该指标,提出合适的数值要求,而不是越大越好。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光发送端光功率测试框图

说明: 1)平均光功率与PCM信号的码型有关,NRZ码与50%占空比的RZ码相比,其平均光功率要大3dB。 2)光源的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它的电流大小有关,测试应在正常工作的注入电流条件下进行。 实验平台中,可以选择系统自身产生的2M伪随机序列来测试平均光功率,系统中PN序列的长度只有24-1,即15位。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光功率计、HD-GX-Ⅲ型光纤通信实验箱、光纤跳线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用短接帽将跳线XP401的1、2两脚连接,这样选择传输的是系统内部产生的2M伪随机序列。如果将 2、3两脚连接,则传输的将是外部输入的2M数据。 2、选择光发模块甲。用短接帽将跳线XP500的1、2脚相连,开关KS501选择传输数字信号。 3、从发送模块甲的光源组件连接器S中取出保护塑料套,用光纤跳线分别插入发送端连接器S与光功率计的输入连接器插头,连接光发送端的光输出与光功率计。 4、测试系统建立后,给实验平台加电,按复位键后,从键盘输入PN,以控制系统产生2M信号。从光功率计上读出平均光功率值。 5、从键盘输入方波或CMI码,测试不同的数字信号驱动光源时,所产生的平均光功率。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有差别?

光纤实验眼图.doc

光纤实验眼图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光纤信道眼图观察实验者姓名:金麟琦合作者姓名:苏炳磊专业:信息工程班级:13信息学号:1328405006指导老师:高明义实验日期:.5.24目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基本操作过程*四仪器与设备*五安全注意事项*六实验内容、数据记录与处理*七思考题*八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图产生原理;2.用示波器观测扰码的光纤信道眼图。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端机部分、光信道部分。 电端机又分为电信号发射和电信号接收两子部分,光信道又可分为光发射端机、光纤、光接收端机三个子部分。 在本实验中,涉及的电发射部分有两个功能模块:8位的自编数据功能和扰码功能。 涉及的电接收部分就是收端均衡滤波器电路、时钟提取、再生、相应的解扰功能。 眼图观测的实验结构如下图所示:TP106光电电光光纤1310nmLD+单模数字序列光发射光接收TP201P112均衡滤波器图6.5.1CMI码光纤通信基本组成结构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传输系统性能。 我们知道,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非理想的传输系统必定要产生畸变,也会引入噪声和干扰,也就是说,总是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码间串扰。 在码间串扰和噪声同时存在情况下,系统性能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结果。 为了便于评价实际系统的性能,常用观察眼图进行分析。 眼图可以直观地估价系统的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手段。 什么是眼图?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同步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6.5.2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a)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b)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在图6.5.2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6.5.2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 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在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眼睛”部分闭合。

光纤实验报告

光纤实验报告 光纤实验报告 引言: 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已经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光纤的原理、特性以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一、光纤的原理与结构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号的介质。它由一个或多个纤芯和外包层组成。纤芯是光信号传输的核心,外包层则用于保护纤芯并提高光信号的传输效率。 二、实验设备与步骤 本次实验使用了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光纤发射器、光纤接收器和光纤连接线。实验步骤如下: 1. 将光纤发射器与光纤接收器通过光纤连接线相连。 2. 打开光纤发射器,调节发射功率和波长。 3. 打开光纤接收器,调节接收灵敏度。 4. 观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光强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光强变化。当发射器发出光信号后,经过光纤传输到接收器。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光信号受到衰减和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光强会逐渐减弱。通过调节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我们可以控制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四、光纤的特性与应用

1. 高带宽:光纤具有较高的传输带宽,可以支持大量的数据传输。 2. 低损耗:相比传统的电缆,光纤的传输损耗较低,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3. 抗干扰性强:光纤传输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信号稳定可靠。 4. 应用广泛:光纤已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包括电话、互联网、电视等。 五、光纤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光纤有望实现更高的传 输速度和更远的传输距离。同时,光纤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包括医疗、军事、航天等。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纤的原理、特性以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光纤作 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将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期 待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纤通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熟悉光纤通信系统所需的主要元器件。 二、实验原理 1.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的通信方式。它的原理基于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全内反射,将光信号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光纤通信和其他传输方式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容量大等特点。 2. 光纤通信的主要元器件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元器件有:光源、光纤、光学耦合器、接收器等。其中,光源是产生光信号的元器件;光纤是光信号传输的介质;光学耦合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信号耦合到光纤中的元器件;接收器是将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元器件。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先检查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包括光源、光纤、光学耦合器、接收器等。接着,将实验仪器逐一放置在实验室桌面上,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2. 测试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 选用单模光纤,将光源输出的光信号通过光学耦合器输入到光纤中,然后将光纤输出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检测并记录。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检测光信号的衰减程度、频率响应等参数,测试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 4. 测试光纤模式发射器的输出功率和频率特性 5. 测试光纤接收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特点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试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传输性能,以及光纤模式发射器和光纤接收器的性能特点,得到了丰富的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具有更小的光信号衰减和更高的频率响应; 2. 光纤模式发射器的输出功率和频率特性较为稳定,可以满足长距离信号传输的需求; 3. 光纤接收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特点对于信号传输的质量影响较大,应予以重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光纤通信实验技能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光纤通信系统所需的主要元器件,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地探索和应用光纤通信技术,为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纤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特点,掌握实 际操作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并熟悉基本的光通信设备的使用技能。 2. 实验原理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学纤维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通过纤维传递,再由接收装置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光源产生激光,经过透过器调整光强度,之后由发射器向光纤 输入光信号。光纤是将光信号通过光纤的全反射,由光源发出光 束的入口被光纤捕获,从而实现了光信号的传输。接收端利用接 收器将传输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接收、解析和处理。整个 过程非常迅速而且非常高效。 3. 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有:光源、透过器、发射器、光纤、接收器及接收端的处理器。 4. 实验步骤 (1)将光源与波长调整器连接,并将波长调整器波长改为1310nm,紧接着连接透过器。 (2)将透过器波长调整为1310nm,并将其连接到发射器。 (3)将发射器附着在光纤的末端,特别是朝向光源的位置。注意正确调整发射器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光能够被准确的输入到光纤中。 (4)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器,并调整接收器的定位和调整角度,以便更好的接受光信号。 (5)通过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其接到处理器中。

(6)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诊断工具对数据传输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保障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5.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通信传输速度高,传输品质稳定,具有高带宽,同时还可以承受长距离传输,在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光纤通信比传统的WIFI传输速度快得多。 6. 实验感悟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和运行过程,了解了各个光通信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感光纤通信传输速度的高效简洁性,并对传统的有线网络传输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光纤通信是未来网络通信的重要手段,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 时间地点 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 三、实验仪器 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 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 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 4、万用表1台 5、连接导线 20根 四、实验步骤 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 7、D8亮 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 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是指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具有带宽大、信号传输可靠、抗干扰能力好等优点。光纤通信系统由光源、光纤、光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四个部分组成,而其中光纤是最关键的部分。为了检测和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光纤通信实验。 一、基本原理 光纤通信是利用钢丝/玻璃丝等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作为 光导管,光沿着这些材料的轴线来回传播。其中,由于光的全反射作用,导致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损耗极小,且能传输高速的光信号。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组成和性能。 2、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部分及其作用。 3、对不同光纤传输方式(单模光纤、多模光纤)进行实验 对比,进行性能分析。 4、对不同长度光纤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在不同传输距离 下的性能和信号损耗情况。 三、实验器材

1、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2、光源 3、光检测器 4、放大器 5、数字示波器 6、多表 7、光纤测试仪 8、光源和参考光源等 四、实验步骤 单模光纤: Step1: 测试光源出光功率。 Step2: 在光源的输出端口安装单模光纤。 Step3: 连接光检测器,通过数字示波器记录光探测器输出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Step4: 更换不同长度的单模光纤,记录光强度随长度变化的情况。 Multi-mode光纤: Step1: 测试光源出光功率。 Step2: 在光源的输出端口安装Multi-mode光纤。

Step3: 连接光检测器,通过数字示波器记录光探测器输出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Step4: 更换不同长度的Multi-mode光纤,记录光强度随长度变化的情况。 五、实验实现和结果 在实验中,单模光纤和Multi-mode光纤的光源、检测器和放大器测试数据得出,单模光纤的光耗损失要优于 Multi-mode光纤。同时,随着长度的增加,在不同光纤之间的损失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效果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纤通信系统。在测量不同类型、长度的光纤时,用各自的测试仪器测量能更准确地比较两种光纤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到结论。 由此可见,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通讯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也是目前全球通讯领域的研发热点。

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17 日期:2015年5月

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 1、实验原理 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形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它先对光纤发出一个信号,然后观察从某一点上返回来的是什么信息。这个过程会重复地进行,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平均并以轨迹的形式来显示,这个轨迹就描绘了在整段光纤内信号的强弱。 盲区的概念 Fresnel 反射引出一个重要的OTDR 规格,即盲区。有两类盲区:事件和衰减。两种盲区都由Fresnel 反射产生,用随反射功率的不同而变化的距离来表示。盲区定义为持续时间,在此期间检测器受高强度反射光影响暂时“失明”,直到它恢复正常能够重新读取光信号为止。 2、实验结果 本实验主要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测出在不同折射率条件下的背向散射法曲线,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OptiSystem实验 一、OptiSystem简介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 和MANS都适用。OptiSystem有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和系统的分级定义。它的性能可以通过附加的用户器件库和完整的界面进展扩展,从而成为一系列广泛使用的工具。全面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光子器件设计、器件模型和演示。丰富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库,包括实际的、波长相关的参数。参数扫描和优化允许用户研究特定的器件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OptiSystem满足了急速开展的光子市场对于一个强有力而易于使用的光系统设计工具的需求,深受系统设计者、光通信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青睐。 OptiSystem软件允许对物理层任何类型的虚拟光连接和宽带光网络的分析,从远距离通讯到MANS和LANS都适用。它可广泛应用以下场合: 1.物理层的器件级到系统级的光通讯系统设计; 2.CATV或者TDM⁄WDM网络设计; 3.SONET⁄SDH的环形设计; 4.传输装置、信道、放大器和接收器的设计; 5.色散图设计; 6.不同承受模式下误码率〔BER〕和系统代价〔Penalty〕的评估; 7.放大系统的BER和连接预算计算。 实验1OptiSystem快速入门:以"激光外调制〞为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 2、了解软件的元件库 3、掌握建立新的project〔新的工作界面〕 4、掌握搭建系统: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入project、连线、搭建系统 5、掌握设置参数 6、掌握软件的运行、观察结果、导出数据 二、实验过程 1.建立一个新文件。〔File>New〕 2.将光学器件从数据库里拖入主窗口进展布局. 3.光标移至有锁链图标出现时,进展连线。〔如图1所示〕 4.设置连续波激光器参数。 〔1〕点击frequency>mode, 出现下拉菜单,选中script。 〔2〕在value中输入数据并作评估。 〔3〕点击单位,选择"THZ〞,点击OK 回主窗口。〔如图2所示〕 图1 图2 5.设置频谱分析仪属性 选中图表点击右键〔如图3〕,选中"ponent properties〞,出现频谱分析仪的属性框〔图4〕。保存设置点击OK返回主窗口。 图3 图4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实验 实验一 光源的P-I特性、光发射机消光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光发射机消光比。 2、掌握光源P-I特性曲线、光发射机消光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25号模块各一块 2、23号模块(光功率计)一块 3、FC/PC型光纤跳线、连接线若干 4、万用表一个

三、实验原理 数字光发射机的指标包括:半导体光源的P -I 特性曲线测试、消光比(EXT )测试和平均光功率的测试。 1、半导体光源的P-I 特性 I(mA) LD 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 th 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辐射,输出(荧光)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 ;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辐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 -I 的线性关系。 P -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没有扭折点, P-I 曲线的斜率适当的半导体激光器:I th 小,对应P 值就小,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没有扭折点,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2、光发射机消光比 消光比定义为:00 11 10lg P EXT P 。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1 数字发送单元指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光发端机平均输出光功率的指标要求 2.掌握数字光发端机平均输出光功率的测试方法 3.了解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指标要求 4.掌握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YE4301G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 2.光功率计1台 3.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 4.示波器1台 5.850nm光发端机1个 6.ST/PC-FC/PC多模光跳线1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 1.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2.测试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 3.比较驱动电流的不同对平均光功率和消光比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A、1550nm数字光发端机平均光功率及消光比测试 1.伪随机码的产生:伪随机码由CPLD下载模块产生,请参看系统简介中的CPLD下载模块。将PCM编译码模块的4.096MH Z时钟信号输出端T661与CPLD下载模块的NRZ信号产生电路的信号输入端T983连接,NRZ信号输出端T980将产生4M速率24-1位的伪随机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此信号。将此信号与1550nm光发模块输入端T151连接,作为信号源接入1550nm光发端机。 2.用FC-FC光纤跳线将光发端机的输出端1550T与光功率计连接,形成平均光功率测试系统,调整光功率计,使适合测1550nm信号。 3.用K60、K90和K15接通PCM编译码模块、CPLD模块和光发模块的电源。 4.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光发端机的光功率,即为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5.测消光比用数字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作为信号源。用K60接通电源,用用示波器从T504观测此信号,将K511接1、2或2、3可观测到速率的变化,将此信号接到T151,作为伪随机信号接入光发端机。 6.用数字信号源模块的K501、K502、K503将数字信号拨为全“1”,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0”,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0。 7.将P1,P0代入公式2-1式即得1550nm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消光比。 B、1310nm数字发端机平均光功率及消光比测试 8.信号源仍用4M速率24-1位的伪随机信号,与1310nm光发模块输入端T101连接。 9.用FC-FC光纤跳线将1310nm光发模块输出端1310T与光功率计连接,形成平均光功率测试系统,调整光功率计,使适合测1310nm信号。 10.将BM1拨至数字,BM2拨至1310nm。 11.接通PCM编译码模块、CPLD模块和1310nm光发模块(用K10)的电源。 12.用万用表在T103和T104监控R110(阻值为1Ω)两端电压,调节电位器W101,使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为额定值25mA。 13.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光发端机的光功率,即为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 14.测消光比用数字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作为信号源,请参看系统简介中的数字信号源模块部分。用示波器从T504观测此信号,连接T504与T10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1”,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1,将数字信号拨为全“0”,测得此时光功率为P0。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谱仪的使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谱仪的使用 实验报告:光纤通信实验——光谱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光谱分析方法。 2.学习并实践如何使用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3.通过实验,提高对光纤通信和光谱分析的理解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 在光纤通信中,光谱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它可以通过对光信号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提供关于光源、光纤及其传输系统的有价值的信息。光谱仪通常由光栅、检测器和计算机软件组成。光栅用于分光和波长选择,检测器则用于检测经过光栅的光信号,而计算机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数据。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确认实验所需的所有设备和材料(光纤、光源、 光谱仪、计算机等)都已准备齐全。同时,确保光谱仪的 接口干净,无尘和无损伤。 2.连接光纤传输线:将一端的光纤传输线插入光谱仪的接口, 确保插入牢固。将另一端的光纤传输线插入待测样品或光 源的接口。 3.设置光谱仪参数:打开光谱仪电源,并等待其初始化。使 用仪器提供的光谱软件或界面,设置光谱仪的参数,包括 光谱范围、积分时间等。确保所设置的参数符合实际需求。

4.获取光谱数据:点击软件或界面上的“获取数据”按钮,光 谱仪将开始测量待测样品或光源的光谱数据。确保待测样 品或光源保持稳定,以获得准确的光谱数据。等待测量完 成后,保存光谱数据至指定位置。 5.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光谱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如峰值识别、波长测量等。按照实际需求,获取所需的光 谱特征参数,并记录或导出数据。 6.关闭光谱仪:使用软件或界面上的“关闭”按钮,停止光谱 仪的工作。断开光纤传输线并小心存放,避免弯曲或损伤。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完成实验后,将获得的谱线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观察谱线的形状、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可以获得关于样品或光源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通过观察光源的发射谱线,可以了解光源的发射波长、强度分布等信息,这对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有帮助。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中的光谱分析和处理方法,掌握了如何使用光谱仪获取和分析光谱数据。实验结果清晰地展示了光谱仪在光纤通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提高连接光纤的稳定性和注意保护光纤不受损伤等。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方法,为光纤通信的发展做出

光钎通信实验

0实验二光纤活动连接器认知及性能测试 (选) 一、实验目的 1、认知光纤活动连接器(法兰盘)。 2、了解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和了解光纤活动连接器及其作用。 2、测量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5号模块各1块 2、23号模块(光功率计)1块 3、连接线若干 4、光纤跳线2根 5、光纤活动连接器(法兰盘)1个

四、实验原理 光纤活动连接器即光纤适配器,又叫法兰盘,是光纤传输系统中光通路的基础部件,是光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光无源器件。它能实现系统中设备之间、设备与仪表之间,设备与光纤之间以及光纤与光纤之间的活动连接,以便于系统接续、测试、维护。它用于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目前,光纤通信对活动连接器的基本要求是:插入损耗小,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小;易于连接和拆卸;重复性、互换性好;可靠性高,价格低廉。 光纤通信使用的光连接器按纤芯插针、插孔的数目不同分有单芯活动连接器和多芯活动连接器两类;单芯活动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是插针和插孔。由光纤连接损耗的计算可知,影响损耗的主要外在因素是相互连接的两根光纤的纤芯之间的错位和倾斜,所以在连接器的结构中,要求插针中的纤芯与插孔有很高的同心度,相连的两根插针在插孔中能精确的对准。 光连接器的类型有FC 、SC 、ST等,主要根据散件的形状来区分。FC:螺纹连接,旋转锁紧;SC:轴向插拨矩形

外壳结构,卡口锁紧;ST:弹簧带键卡口结构,卡口旋转锁紧。各连接器插针套管的端面也可研磨抛光成平面、凸球面及一定角度面,此时根据插针套管的端面研磨的形状区分又可以分为PC、UPC、APC。PC:平面;UPC:球面;APC:8度面。例如FC/PC型即为:螺纹连接,插针套管截面为平面的连接器。如图1为FC/A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 图1 FC/A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 1. FC型活动连接器 FC型(平面对接型)光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插入损耗小,重复性、互换性和环境可靠性都能满足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类型。 FC型连接器结构采用插头-转接器-插头的螺旋耦合方式。两插针套管互相对接,对接套管端面抛磨成平面,外套一个弹性对中套筒,使其压紧并且精确对中定位。FC型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