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加强,血液检测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血液检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血液成分,了解个体体内的健康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成分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血红蛋白测定法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测定法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评估个体的贫血情况。

目前常用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包括盖尔-夏尔法、氰化铁法和光电比色法。

其中,光电比色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测量血液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血红蛋白的浓度。

二、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常见的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目前,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中细胞的数量。

此外,还有一些灵敏的方法如流式细胞仪和显微镜观察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三、凝血功能测定法凝血功能测定是评估血液凝固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判断止血能力或检测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具有重要价值。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

通过使用凝血酶原活动度试剂、磷酸酯酸钠试剂和纤维蛋白原试剂,可以准确测定凝血功能指标。

四、血型鉴定方法血型鉴定是评估个体血液特征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判断血液传染病风险、输血安全和器官移植匹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血凝法和免疫荧光法。

血凝法通过将被测血清与已知抗体混合,并观察聚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而免疫荧光法则利用特定抗体与待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反应,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血型。

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与待测血液中的特定物质结合,再通过酶的作用来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与否。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定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强度、水分状况、营养状况等,从而为植物生长调控、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光合作用测定、水分状况测定和营养状况测定三个方面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详细介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植物蓄积养分和能量的主要途径。

常用的光合作用测定指标有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光抑制。

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净光合产物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气释放量来计算。

光饱和点是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来得出。

光补偿点是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来确定。

光抑制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光强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来评价。

水分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状况测定指标有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含水量是指植物组织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干重的比值,可以通过称量植物组织的湿重和干重来计算。

蒸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水分蒸腾的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量和叶面积来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单位干物质产量所需要的水分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消耗量来计算。

营养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基础。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指标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

叶绿素含量是评价植物叶绿素合成和叶绿素降解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价光能利用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仪来测定。

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生化全套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

生化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一、生物化学检验 (2)1.1 血糖测定 (4)1.2 血脂测定 (5)1.3 电解质测定 (6)1.4 血清铁蛋白测定 (7)1.5 肌酐测定 (8)1.6 尿素氮测定 (9)1.7 胆红素测定 (10)二、免疫学检验 (11)2.1 肝功能检查 (12)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 (13)2.3 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14)2.4 甲状腺功能测定 (15)2.5 肿瘤标志物测定 (16)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17)3.1 基因检测 (18)3.2 药物代谢酶测定 (19)3.3 病毒抗体测定 (20)四、血液学检验 (22)4.1 血细胞计数 (23)4.2 出血时间测定 (24)4.3 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25)4.4 血小板计数 (25)五、尿液检验 (26)5.1 尿液常规分析 (27)5.2 尿沉渣分析 (29)5.3 尿液生化分析 (30)六、体液检验 (31)6.1 脑脊液检验 (32)6.2 精液检验 (34)6.3 阴道分泌物检验 (35)七、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36)7.1 血清蛋白电泳 (38)7.2 免疫球蛋白测定 (39)7.3 血清酶学测定 (41)一、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如酶、蛋白质、糖类、脂质、电解质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其活性水平的异常可能反映出机体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酶类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

谷草转氨酶(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ST 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肝损伤。

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其水平升高可能与组织坏死、缺氧、炎症等有关。

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

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
尿17-酮类固醇测定(17-KS)
微柱法
男 35-87
女 21-49
umol /24h尿
尿香草苦杏仁酸(VMA)测定(VMA)
微柱法
<68.6
umol /24h尿
微量元素测定(血清铜Cu)
比色法
12.6-24.4
umol/L
铜蓝蛋白测定
各种免疫方法
0.1-0.3
U/L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光度法
0.7-1.5
化学法
1.90-3.10
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ApoAI)
免疫比浊法
1.0-1.6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ApoB)
免疫比浊法
0.75-1.00
血清载脂蛋白α测定 Lp(a)
免疫比浊法
0.00-300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Hs-CRP)
免疫比浊法
0.00-3.00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
速率法
24-170
化学发光法
2.3-5.4(男)
3.0-7.4(女)
nM
血浆皮质醇测定(COR)
化学发光法
4.3-22.4(7-9AM)
3.09-16.66(3-5PM)
ug/dL
血清药物浓度测定(DIG)
化学发光法
0.8-2.0
ng/mL
血清药物浓度测定(THEO)
化学发光法
10-20
ug/mL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PTH)
0.0-10.0
umol/L
肌酐测定(Cr)
酶促动力法
54-133
umol/L
尿素测定(Urea)
酶促动力法
1.80-7.70
mmol/L

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转氨酶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类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

测定转氨酶活性可以反映肝脏、心肌、肌肉等组织的损伤程度,是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之一。

常用的转氨酶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酶促方法:通过测定转氨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来间接计算酶活性。

常用的酶促方法有国际单位(IU)法、Karmen法等。

2. 光学方法:利用反应物或产物的吸光度变化来测定转氨酶活性。

常用的光学法有光度法、比色法、荧光法等。

3. 电化学方法:利用转氨酶在电极表面被氧化或还原的电流变化来测定酶活性。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电位法、电能谱法等。

4. 免疫学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转氨酶结合来测定酶活性。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不同的转氨酶测定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指标的水平,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关于生化检验项目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生化检验项目是通过采集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并进行化学分析,以测量和评估各种生物化学指标的含量和活性。

这些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血清蛋白、酶活性等。

生化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二、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1. 血糖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2. 血脂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类的含量,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3. 肝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4. 肾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5. 电解质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钠、钾、钙、镁等离子的含量,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钠、血钾、血钙等。

6. 血清蛋白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

7. 酶活性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种酶的活性水平,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

三、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和应用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化学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疾病诊断:通过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某些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

2. 疾病监测: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如肿瘤标志物的监测、抗生素治疗的监测等。

3. 健康管理: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4. 药物安全性评估: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某些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安全性,如肝肾功能的监测、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测定等。

生化检验的方法及原理

生化检验的方法及原理

生化检验的方法及原理生化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体内物质的变化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通过测定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或活性,可以提供有关内脏功能、营养状况、代谢情况以及某些疾病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化检验方法及原理。

1.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进行检查的方法。

该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测定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涂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血常规检验可以评估机体的贫血程度、血液的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等。

2. 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主要包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

ALT和AST是血液中常用的肝细胞损伤指标,其升高提示肝细胞受到损伤。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以评估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其升高可说明肝功能异常。

血清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变化。

3. 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常用的指标有血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

BUN是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指标,其升高可以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下降。

肌酐是肌肉代谢废物,其浓度增高可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增高可与痛风等疾病相关。

4. 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评估糖代谢情况和糖尿病诊断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其中空腹血糖是指在至少8小时禁食后测定的血糖浓度,可以鉴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可以评估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其浓度升高可预测糖尿病的并发症。

5.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为了评估血液中脂质成分的含量和分布,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用的检测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评估血液脂质紊乱的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两者浓度高低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2.3.1 生物学指标的测定于芥蓝菜薹采收期,每处理随机抽取6株,测定芥蓝生物学性状指标,包括株高,薹粗,节数,单株产量和叶面积。

2.3.1.1 株高测定菜薹长度为第一片真叶基部至生长点的距离,取平均值。

2.3.1.2 薹粗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第5与第6片叶之间的粗度,取平均值。

2.3.1.3节数和节间长度测定节数为第一片真叶基部起至生长点的节数,节间长度=株高/节数2.3.1.4 单株产量测定取第4节位以上植株进行测定,求单株鲜重。

2.3.1.5 蜡粉含量的测定参照Kumar.S方法测定(Kumar S,1987)。

将芥蓝叶片剪成条状,称取1.0g,放于培养皿中,用10ml氯仿浸泡30秒,取出叶片立即烘干。

将培养皿在室温下蒸发干燥,蜡粉含量为培养皿增重(mg/g)。

重复三次。

2.3.2 光和系统指标的测定2.3.2.1 叶面积的测定取第5片及以上共6片叶进行测定,求单株总叶面积。

采用Li-COR 公司生产的Li-3000A 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

用直尺测量芥蓝叶片的长度(L,叶柄基部到叶尖的距离)和宽度(W,与主脉垂直的最大宽度),用Li- COR公司的Li- 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实际叶面积(LA)。

用回归的方法建立实际叶面积与芥蓝叶片长乘以宽面积之间的回归方程,找出最佳回归系数。

2.3.2.2 比叶重测定于各处理中随机取10片叶子,用0.8mm打孔器,在叶片最宽处离主脉两侧的中心位置打孔,将10个小圆片放在烘样盒后在105℃杀青10min,再80℃烘至恒重。

比叶重=总叶干重/总叶面积(g/m2)2.3.2.3 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95%乙醇浸泡法(李合生,2000),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放入试管,用95%的乙醇15ml,在黑暗条件下浸泡24h,至叶片表皮变白,取上清夜在波长665nm、649nm、470nm下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叶绿素a(mg/L)=13.95A665-6.88A649 (1)叶绿素b(mg/L)=24.96 A649-7.32A665 (2)类胡萝卜素(mg/L)=(1000A470-2.05C a-114.8C b)/245(1)、(2)相加即得叶绿素总浓度,在按照下式计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色素含量(mg/g)=(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2.3.2.4 光和特性测定使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型便携式自动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测定时间为早上9:00~11:00。

2.3.3 根系指标的测定2.3.3.1 根体积测定用排水法测根系体积。

2.3.3.2 根系直径测定采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芥蓝根系进行扫描。

2.3.3.3 根系活力测定参照李合生(2000)的方法,略有改进。

于菜薹采收期,称取根尖样品0.5g,放人10mL烧杯中,加入0.4%TTC溶液和磷酸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10mL,把根充分浸没在溶液内,在37℃下暗保温1-3h,此后加入1mol/L硫酸2mL,以停止反应。

(与此同时做一空白实验,先加硫酸,再加根样品,37℃下暗保温后加硫酸,其溶液浓度、操作步骤同上)。

然后把根取出,吸干水分后,用4 mL乙酸乙酯和少量石英砂研磨以提取甲腙。

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并用3mL乙酸乙酯把残渣洗涤两次,移入试管,乙酸乙酯体积共计10 mL 。

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85nm下比色,以空白试验做参比测出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TTC 还原量。

单位根鲜重的四氮唑还原强度=四氮唑还原量/(根重×时间) mg/(g﹒h)2.3.4 氮物质含量及代谢酶活力的测定2.3.4.1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参照李合生(2000)方法,取0.5g剪碎的样品放入刻度管中,加入6mL去离子水,盖上塞子,放入沸水浴中30 min后取出,用自来水冷却,将提取液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残渣,最后定容至刻度。

吸取样品液0.1mL,然后加入5%水杨酸-硫酸溶液0.4 mL,混匀后室温下静置30min,再慢慢加入9.5mL 8%氢氧化钠溶液,待冷却至室温后,在波长4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查得硝酸盐的含量。

结果按下式计算:单位鲜重样品中硝态氮含量(mg/g)=(C×V1)/(W×V2)C:回归方程中硝态氮浓度,ug/ mL;W:样品鲜重,g;V1:样品定容体积,mL;V2:测定用提取液体积,mL。

2.3.4.2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采用离体法(李合生,2000),称取0.5g剪碎的鲜样,置于低温冰箱冰冻30min,取出置冰浴中用4mL提取缓冲液研磨成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在4°C、4000rpm 下离心15 min,取上清液0.4mL于10mL试管中,加入1.2毫升0.1mol/L KNO3磷酸缓冲液和0.4mL2mg/mL NADH溶液,混匀,在25°C水浴中保温30min,然后加入1mL磺胺溶液中止反应,再加1mL萘基乙烯胺溶液,显色15min后于4000rpm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反应液中所产生的亚硝态氮总量。

单位样品中硝酸还原酶活性=(x×V1)/( V2×W× t)X:回归后亚硝态氮的含量,ug;V1;提取酶时加入的缓冲液体积,mL;V2;酶反应时加入的粗酶液体积,mL;W:样品鲜重,g;t:反应时间,h。

2.3.4.4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李合生,2000),称取新鲜样品,洗净、剪碎、混匀后,迅速称取0.5g于研钵中,加入5mL10%乙酸,研磨匀浆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混匀,并用干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备用。

吸取样品滤液1.0mL,放入20 mL干燥试管中,加无氨蒸馏水1.0mL,再加水合茚三酮3.0mL,抗坏血酸0.1mL,摇匀,置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后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加热时形成的红的被空气逐渐氧化而褪去,进而呈现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至20mL,混匀后用1cm比色皿在570nm波长下测吸光度。

氨基态氮(ug/g)=C×V1/(W×V2)C:标准曲线查得的氨基态氮含量,ug;V1:稀释总体积,mL;V2:比色用体积,mL;W:样品中,g。

2.3.4.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李合生,2000),称取鲜样0.5g,用5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后,10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0.2mL,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充分混匀,放置2min后在波长595nm处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的含量。

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mg/g)= C×V1/(W×V2×1000)C:查标曲得到的蛋白含量,ug;V1:总提取液体积,mL;V2:测定时加样量,mL;W:样品鲜重,g。

2.3.5 抗氧化系统的测定2.3.5.1 膜透性的测定参照李锦树等(1986)的方法,用直径10mm的打孔器从芥蓝叶片组织上打取10个圆片,蒸馏水清洗三次后用滤纸吸干,放入5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静置30min,用DDS-307型电导仪测定其电导率,煮沸30min 后,冷却至室温,再测定其电导率,以相对电导率表示细胞膜透性。

相对电导率=(初电导率/终电导率)×100%2.3.5.2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参照比色法(李合生,2000),称取鲜样2g,用3mL2%草酸研磨至匀浆,转入100mL容量瓶,残渣用1%草酸冲洗,然后加入1mL30%硫酸锌,摇匀,再加入1mL15%亚铁氰化钾,用1%草酸定容至刻度。

过滤,取4mL于具塞大试管中,依次加入染料2mL,二甲苯5mL,用快速混匀器(SK96-A)萃取约20秒,静置后二甲苯与水分层,取上层液,在波长5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维生素C的含量。

Vc含量(mg/g)=X×V1/(W×V2)X:4 mL提取液中含有Vc的量,mg;V1:提取液总体积,mL;V2:测定用体积,mL;W:样品鲜重。

2.3.5.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李和生,2000):称取不同处理的待测植物叶片各0.5g,分别置大试管中,然后向各管分别加入5 mL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至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

吸取2 mL提取液于另一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及2 mL 酸性茚三酮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溶液呈红色。

冷却后加入4 mL甲苯,用快速混匀器(SK96-A)萃取约20秒,静置后取上层液至10mL离心管中,在3000 r/min下离心5min。

吸取上层红色甲苯液比色,以甲苯为空白对照,测520nm 处吸光值。

脯氨酸含量(ug/g)=5×X/(2×W)X:标曲查得的脯氨酸含量,ug;W:样品鲜重,g。

2.3.5.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参照李合生等(2000)的方法。

取植物鲜样0.5g,加5%三氯乙酸5 mL研磨,之后匀浆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

取上清液2 mL ,加0.67%硫代巴比妥酸2 mL ,混合后在100℃水浴中保温30分钟,立即置于冰浴中冷却,之后在1500rpm下再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测定波长450nm、530nm和600nm处的吸光度。

计算公式:MDA含量(umol·L-1)=6.45(A532-A600)-0.56A4502.3.5.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参照林植芳(1988)的方法。

取1g样品,加入0.2 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15 mol·L-1磷酸缓冲液(pH 7.0),用液氮磨碎,提取液于4℃下15,000 rpm 离心20min,上清液用于酶活性的测定。

3 mL反应体系中含有0.2%愈创木酚0.9 mL,0.1%的过氧化氢(H2O2)2.0 mL和0.1酶液。

加入酶液后,测定OD470值的变化,以每分钟△OD470变化0.01表示一个酶活性单位。

POD总活性(μ·g-1·min-1)=△A×V1/(V2×W×T×0.001)△A :每分钟吸光度值的变化;V1:提取酶液总体积,mL;V2:测定用酶液体积,mL;W:样品鲜重。

T:反应时间,min。

2.3.5.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参照Chance等(1995)的方法,略加改进。

样品提取同POD方法。

3毫升反应体系含有1mL 0.2%过氧化氢、1.9mL双蒸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