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沥青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中灰分的测定。
2.职责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3.内容3.1.仪器器皿粉碎机、药典筛(二号)、分析天平、坩埚、电炉、高温电阻炉、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水浴锅、漏斗、无灰滤纸、移液管、烧杯、吸管、容量瓶、试剂瓶、坩埚钳。
3.2.试剂及配制:盐酸、硝酸铵、水。
稀盐酸溶液:量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10%硝酸铵溶液:称取硝酸铵10g,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3.3.操作方法3.3.1.总灰分测定法取供试品粉碎,并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再取供试品2~3g(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应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M0)中,称定重量(M1)(准确至0.01g),在电炉上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放置高温电阻炉中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M2)。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3.3.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
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M3)。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3.4.计算3.4.1.总灰分(%)= M2 -M0M1-M0×100式中:M1——炽灼前坩埚+供试品质量,g M2——炽灼到恒重坩埚+总灰分质量,gM0——坩埚质量,g3.4.2. 酸不溶性灰分(%)= M3-M0M1-M0×100式中:M0——坩埚质量,gM1——炽灼前坩埚+供试品质量,gM3——炽灼至恒重坩埚+酸不溶性灰分质量,g 3.5.判定根据各品种项下要求判定。
煤中灰分的测定标准作业流程(缓慢灰化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5
灼烧煤样
1)开启马弗炉,设置灰化程序;2)送入温度不超过100摄氏度恒温区,关上炉门留有15毫米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分钟内将炉温缓慢升到500摄氏度,保持30分钟,继续升温到(815±10)摄氏度,在此温度下灼烧1小时。
1)正确设置;2)时间、温度控制准确。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1)取送坩埚、灰皿时操作不当,造成高温烫伤;2)触碰设备外壳,造成高温烫伤;3)测定过程中,煤样产生有害气体伤害人体;4)设备高温异常造成设备损坏,引起火灾。
6
冷却、称量
1)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进行空气冷却;2)将灰皿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称量灼烧后样品质量;4)记录或提交数据。
9
数据审核
1)审核数据;2)互审数据;3)提交上级审核。
数据准确无遗漏。
10
清理现场
1)样品返还;2)清扫灰皿;3)清洁现场卫生;4)马弗炉断电冷却后清洁、清扫称量仪器。
1)煤样瓶放置在已检区;2)灰皿清洁、干燥;3)现场清洁;4)设备断电、清洁。
11
填写或打印记录
填写记录。
记录真实、准确、无遗漏。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1)取送坩埚、灰皿时操作不当,造成高温烫伤;2)触碰设备外壳,造成高温烫伤;3)测定过程中,煤样产生有害气体伤害人体;4)设备高温异常造成设备损坏,引起火灾。
8
数据处理
1)核验精密度;2)计算煤样空气干燥基灰分。
1)重复性限符合要求;2)计算准确。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
1)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持证上岗;2)危险源辨识、评估正确;3)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符合规定要求。
快速灰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快速灰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快速灰分测定应符合《选煤厂技术检查规定》的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灰分的快速测定。
1、接通电源,打开运行开关,核查调整结构的运行情况。
2、调整好传送结构的运行速度。
3、关闭运行开关,打开加热开关,将炉温设定在815±10C°恒温。
4、打开运行开关,在预先灼烧和称出重量(准确到0.002克)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0.5±0.01ɡ(准确0.0002克),均匀平辅在灰皿中,将灰皿依次排放置于炉膛高端入口处传送链条上.使其随传送链条运行燃烧后至炉膛低端出口,在炉堂内禁止煤样有火苗燃烧现象,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5、取下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再放到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然后计算灰分。
6、经常检查各部分工作情况,并精心维护。
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1 方法概要:用无灰滤纸作引火芯,点燃放在一个适当容器中的试样,使其燃烧到只剩下灰分和残留的碳。
碳质残留物再在775摄氏度左右高温炉中加热转化成灰分,然后冷却并称重。
2 仪器与材料2.1 仪器2.1.1 瓷坩埚和瓷蒸发皿50ml和90~120ml2.1.2 高温炉2.1.3 干燥器:不装干燥剂2.2 材料2.2.1 定量滤纸直径9cm2.2.2 盐酸化学纯,配成1︰4的水溶液3 准备工作3.1将稀盐酸注入所用的瓷坩埚内煮沸几分钟,用蒸馏水洗涤。
烘干后放在高温炉中在(775±25)℃温度下煅烧至少10min,取出在空气中冷却3min,移入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称准至0.0001g。
重复进行煅烧,冷却及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间的差数不大于0.0005g为止。
3.2 取样前将瓶中试样剧烈摇动均匀,要确保所取试样有真正的代表性。
对粘稠的或含蜡的试样需预先加热至50~60℃,再摇动均匀后进行取样。
4 测定步骤4.1将已恒重的坩埚称准至0.01g,并以同样的准确度称入试样。
4.2用一张定量滤纸叠成两折,卷成圆锥状,用剪刀把距尖端5~10mm之顶端部分剪去,放入坩埚内。
把卷成圆锥状的滤纸安稳的立插在坩埚内的油中,将大部分试样表面盖住。
4.3 测定含水的试样时,将装有试样和引火芯的坩埚放置电热板上,缓慢加热,使其不溅出,让水慢慢蒸发,直至浸透试样的滤纸可以燃着为主。
4.4试样燃烧之后,将盛有残渣的坩埚移入加热到(775±25)℃的高温炉中。
4.5残渣成灰后,将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3min,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称准至0.0001g再移入高温炉中煅烧20~30min。
重复进行煅烧,冷却及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间的差数不大于0.0005g为止。
5 计算/G×100试样的灰分X(%)=G1------灰分的重量,gG1G--------试样的重量,g取重复测定两上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灰分。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

灰分测定法操作规程1 简述灰分是指供试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炽灼后,所得残渣的含量(%)。
本法适用于药材及其制剂的灰分检查。
灰分测定法有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2 仪器与用具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2.2 高温电炉最高温度不低于800℃,控温精度±5℃。
2.3 干燥器(普通,玻璃)2.4 瓷坩埚3 试药与试液盐酸(AR级)、硝酸铵(AR级)、硝酸银(AR级)。
4 方法4.1 总灰分测定法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体积的供试品,一般先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
分取约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放电炉上小火缓缓炽热,至完全碳化,放入高温电炉中,温度逐渐升高至500~600℃,炽灼数小时,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4.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总灰分,在坩埚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置恒重。
氯化物(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后,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复生成。
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
(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水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5 注意事项5.1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的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5.2 取供试品与电炉上炽热时,应注意避免燃烧。
5.3 单例:山茱萸5.3.1可采用四分法: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分成四等份,取对角2分,如上操作反复至实验室所用量。
煤沥青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煤沥青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中温沥青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所用仪器:箱形高温炉、蒸发皿(容积50毫升)、干燥器、分析天平
操作步骤
1.称取小于3毫米的干燥煤沥青试样3g(称准至0.0002克),放入预先灼烧至815±10℃,并恒重过的蒸发皿中。
2.用小火慢慢加热灰化,至大部分挥发物挥发后,放在加热至815±10℃打开的箱形高温炉炉门口,待挥发物完全挥发后再慢慢推入炉中,灼烧2小时,取出检查应无黑色颗粒,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
然后进行恒重检查,每次15分钟,直到连续两次重量差在0.0006克以内为止。
计算时取最后一次的重量。
2.计算
煤沥青中灰分含量(A g)%按下式计算
A g =G2-G1/G
G——试样重量,克
G1——灼烧过的空蒸发皿质量,克
G2——蒸发皿中残留物及蒸发皿重量,克
标准:GB/T2295—80。
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灰分(缓慢灰化)测定操作规程
1、试验者应熟练掌握灰分测定的国标和规程;掌握灰分测定仪器、工具、器皿的使用和保养方法,熟悉各种记录的填写和计算方法。
2、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检查计量设备、仪器、器皿的计量合格证。
无计量鉴定合格证或超过有效期者不得使用。
4、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及装有煤样容器的密封情况,并核对煤样标签,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操作。
5、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到0.0002g,均匀摊平。
6、称好的煤样放入低于100℃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间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
然后继续升温至(815±10)℃,关严炉门,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7、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磁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8、若灰分大于15%,则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9、做好各种原始化验记录,将化验结果及时报送有关部门及人员,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煤样。
灰分仪操作工操作规程

灰分仪操作工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
第一条检查电源、接地线是否完好。
第二条检查监测点电压是否正常。
第三条检查送样小车各传动部件是否松动变形。
第四条检查标准块测试是否正常。
第五条测试前要清理传动轴、进样小车的卫生。
二、操作中
第六条所测煤样粒度在13mm以下,厚度在7〜13g/cm2, 盛样桶要放在进样小车的中间位置。
第七条按屏幕提示:选择所测煤种,输入相应的参数。
第八条当需要停止测量时按“F9”,小车完全退出时才可以取下样桶。
第九条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要远离放射源,严禁触摸各传动部件。
第十条设备启动状态,严禁用手触摸标准块测试点。
第十一条严禁身体任何部位接触放射源。
第十二条严禁测量煤样以外的其它物料。
第十三条设备运行中严禁强制关机。
第十四条设备运行中严禁进行其它操作。
第十五条严禁空桶进行测试。
三、操作后
第十六条按关机程序关机。
第十七条清扫设备及环境卫生,清理样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温沥青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所用仪器:箱形高温炉、蒸发皿(容积50毫升)、干燥器、分析天平
操作步骤
1.称取小于3毫米的干燥煤沥青试样3g(称准至0.0002克),放入预先灼烧至815±10℃,并恒重过的蒸发皿中。
2.用小火慢慢加热灰化,至大部分挥发物挥发后,放在加热至815±10℃打开的箱形高温炉炉门口,待挥发物完全挥发后再慢慢推入炉中,灼烧2小时,取出检查应无黑色颗粒,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
然后进行恒重检查,每次15分钟,直到连续两次重量差在0.0006克以内为止。
计算时取最后一次的重量。
2.计算
煤沥青中灰分含量(A g)%按下式计算
A g =G2-G1/G
G——试样重量,克
G1——灼烧过的空蒸发皿质量,克
G2——蒸发皿中残留物及蒸发皿重量,克
标准:GB/T22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