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及启示_田叶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I. IntroductionHuawei, a Chinese multinational technology company,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roviders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In recent years, Huawei has been actively expanding it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nd has become a global player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n detail.II. Huawei's BackgroundHuawei was founded in 1987 by Ren Zhengfei and has its headquarters in Shenzhen, China. The company started as a provi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 China and later expanded to other markets. Huawei's main products include smartphones, wearables, tablets, laptop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III.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has been driven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desire to diversify its revenue streams and reduce its dependence on the Chinese market. Huawei has also aimed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expanding into other markets and leveraging its global footprint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A. Product LocalizationHuawei has a strong focus on product localization and customization to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different markets. Huawei has establish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 worldwide to customize its products for different markets.B.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Huawei has also pursued a strategy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xpand it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For example, Huawei acquired Symantec Corporation's 49% stake in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in 2012 to expand its enterprise business.C. Joint VenturesHuawei has also established joint ventures with local partners to expand its reach in foreign markets. For example, Huawei established a joint venture with LG Uplus Corporation in South Korea to expand its presence in the country's mobile market.D. BrandingHuawei has also invested resources in branding and marketing to increase its brand awareness and reputation in different markets. Huawei has sponsored major sporting events, such as football teams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 to strengthen its global brand image.IV. Challenges in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Huawei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in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orts, including political opposition and security concerns. For example, in2018,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banned Huawei from its networks due to concerns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Huawei has also faced opposition in other countries due to perceptions of Chinese influence.V.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has been a key driver of its growth and success over the years. Huawei's focus on product localizati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int ventures, and branding has enabled the company to expand its operations globally and solidify its position as a leading player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However, Huawei's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ort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 and the company need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o continue its global expansion.。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设在中国深圳。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营销网络和客户群。
他们在业内有良好的声誉,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华为的巨大成功一部分归结于他们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华为对于国际化战略的重视可以从其外国员工的数量看出,华为拥有大约17万位外籍员工,占公司总员工数的13%。
除此之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华为公司不仅存在于中国市场上,而且已经进军到了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其国际化战略中,华为非常强调在有一些最具才能的国家中更好地调用人才,他们需要在所有国际市场上找到最好的带领者来帮助他们推进事业。
此外,华为还在努力铺设其海外的研发中心,已经在许多地方如印度、瑞典、加拿大、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工程师团队,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进一步完善华为的研发体系。
在国际化方面,华为明显有着强烈的文化公平信念。
华为一直致力于消除文化差异,使其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国际市场。
以这种方式,华为不仅能够共享贝塔测试、产品规格和技术文件,而且还能在不同的市场上推出定制服务。
与此同时,华为提供了跨文化培训和知识分享平台,以帮助其员工了解更多文化背景知识。
华为在其国际化扩张方面还投资了大量资源。
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超过20个工业园区,并计划在5年内增加30个到40个管理机构,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建立自己的办公室和地方夥伴关系。
华为还增加了对全球市场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其业务在全球市场中持续增长并实现领先地位。
总之,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它们致力于从不同文化中挑选和开发最好的人才,并改进其措辞,以适应不同的市场。
华为还投资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以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使其业务取得成功。
我相信,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将继续是帮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华为国际化的启示

华为国际化的启示一些企业国际化的口号与气势,远远大于其国际化的行动;一些企业虽然勇敢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并未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尚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化问题上,保持足够的理性和智慧,是非常必要的。
一、思科告华为的提示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
经过整整一年半的时间,2004年7月28日,思科与华为最终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全部解决了该起专利争议,华为与思科的专利侵权案划上了句号。
这件侵权案进一步提示中国企业,国际化并不是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简单。
国际化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体系全面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华为在国际化道路的尝试,对那些以国际化为战略的中国公司,是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二、华为国际化的历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于1996年正式开始国际化经营。
(一)播种阶段。
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初期,中国电信制造企业为了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一般选择国际跨国公司尚未涉足的国家和地区,有意避开发达国家市场,凭借低价格战略,重点选择发展中国家市场,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作为目标市场。
1997年华为将国际市场开拓目标锁定俄罗斯和南美地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获得突破。
1999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
(二)扎根阶段。
在逐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之后,中国电信制造企业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购建完善的从低端到高端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
华为于2004年与荷兰Telfort公司签订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2005年获得全球前20强的电信运营商西班牙电信认证,并选择华为作为其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领军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卓越的战略管理。
本文将通过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探讨其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成功经验。
二、华为的背景华为成立于1987年,最初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代理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其精准的战略定位和有效的战略执行。
三、华为的国际化战略1. 市场选择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体现在市场选择上。
华为在进入新市场时,始终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选择那些竞争激烈、技术要求高的市场作为突破口。
例如,华为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时,选择了英国作为切入点,因为英国市场对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市场竞争激烈。
2. 技术领先华为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
例如,华为在4G和5G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3. 本地化战略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非常注重本地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通过设立研发中心、招聘当地人才、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融入当地市场。
例如,华为在欧洲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并与欧洲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4. 品牌建设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也是其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赞助体育赛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合作伙伴关系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华为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还能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共赢。
四、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因素1. 清晰的战略目标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明确,即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这一目标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持续的研发投入华为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这使得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华为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教训二: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JK1000的惨败让华为认识到产品必须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凭空想当然的推出自己认为是好的产品,"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客户永远是对的,他需要什么,你就应该给他什么,而不是先造出一个产品,然后去寻找可能需要它的客户。"
教训三:品质是产品永恒的话题
华为的JK1000凭借华为人苦口婆心和持续努力终于在中国的偏远农村卖出了200多套,但是由于技术的粗糙和品质管控的却是让华为的产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从JK1000之后华为强烈意识到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启示之三:技术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华为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华为的技术理念有以下几点:
1、紧紧围绕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不受其它投资机会所诱惑。
2、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引进了很多工业,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呢?关键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掌握核心,开放周边,使企业既能快速成长,又不受制于人。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从华为的国际化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才,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信息等对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当代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实现国际化,就必须重视这些因素,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与成功经验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与成功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正在摆脱以往的“中国制造”身份,逐渐走向世界。
其中,华为无疑是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同时也在智能手机、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一系列的成就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和成功经验。
全球化战略的基石:技术研发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实践,最终逐渐形成的。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一直坚持的技术研发路线。
在华为看来,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赢得市场和用户的基础。
因此,华为大力投入研发领域,将大量的资本、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成功地发展出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专利。
这些技术和专利不仅提升了华为的市场竞争力,也帮助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彼时,华为的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将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与业务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也让华为成为了世界领先电信设备供应商,同时也成为了世界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为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开放合作:全球抱团在全球化转型中,华为不断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鼓励开放合作。
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帮助华为在技术领域前进,也为全球性的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从一开始,华为就坚持秉持开放的态度,愿意与各类企业、技术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华为走向全球的重要方式之一。
华为甚至通过构建“全球抱团”的策略,围绕核心技术建立起一整套联盟体系。
这些联盟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合作内容,旨在为客户提供一种更综合、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开放、合作的理念也可以在华为公司内部看到,华为员工多元化、国际化的团队与文化,相互合作、支援。
全球化:跨足各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得以成功实施,也离不开它对跨国市场的开拓和投资。
实际上,华为的业务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一直非常不错。
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华为公司是一家中国的跨国科技企业,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兴起,华为公司不仅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军企业,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
多国企业之间展开竞争,形成了多样化、全球化的市场。
华为公司自创立之初便注重了国际市场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通讯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2.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化战略的制定随着中国市场的渐趋饱和,华为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华为公司认为只有将生产线、研发和销售等关键战略布局部署到国际市场,才能赢得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二部分: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践1.在线下市场中的实践华为公司致力于拓展海外业务,2017年华为在非洲市场销售额达到了约38.9亿美元,占华为公司总销售额的15%。
此外,华为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这意味着华为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
2.在线上市场中的实践华为公司在深度布局国外市场后,也深度绑定市场范围广阔的互联网,建立全球范围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开拓全球市场。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华为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高度关注,并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大型文艺活动的方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三部分: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成效1.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华为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扩张并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实现了在全球市场可持续发展。
2.国际化业务仍待进一步拓展华为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全球化业务,然而,公司仍有很多业务需要进一步拓展。
在拓展中,华为公司需要设法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持续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不断创新来维持公司的领先优势。
总结:随着全球化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艰难进程。
华为国际化读后感

华为国际化读后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华为国际化读后感》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骄傲,一直以来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为国际化》这本书,通过对华为国际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
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华为始终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注重品质的企业文化,使得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华为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华为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人才体系,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加盟,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使得员工在公司中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这种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示例:《华为国际化读后感》近年来,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化企业之一,华为一直备受关注。
其国际化进程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场文化、技术和管理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深入了解华为国际化的历程,我对这家企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华为的国际化路径并非一帆风顺。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华为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从最初的技术壁垒、品牌知名度、文化差异,到后来的政治压力、地缘风险等,华为在国际化道路上屡屡受挫。
正是这些挑战促使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壮大,推动了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
通过阅读《华为国际化》这本专业书籍,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华为这家企业的文化魅力和全球化战略的卓越性。
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技术创新、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文化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的风采。
通过阅读《华为国际化》这本书籍,我对华为这家企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及启示田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摘要]本文从分析华为国际化模式出发,进一步探究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作为世界五大通信公司之一的跨国企业华为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借鉴。
[关键词]华为;国际化模式;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279.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12)04-0040-03[收稿日期]2012-06-05[作者简介]田叶(1989-),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集团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至今已在全球共设立了23个研究所与90多个海外办事处,销售市场遍布亚太、欧洲、拉美、南美等9大区域,堪称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楷模。
本文从华为国际化模式出发,探讨其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成功秘笈,同时着力分析华为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中国企业如何打造“国际品牌”的启示。
一、华为国际化模式分析(一)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华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是其拓展海外市场的强大后盾。
比如在阿联酋,华为在与世界五个电信巨无霸长达一年的竞争中,最终以质量和技术第一、价格第三的优势斩获其3G 网络工程,且在工程建设中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
[1]并于2008年披荆斩棘,拿下加拿大运营商Telus 和贝尔(Bell )共同授予华为UMTS/HSPA 网络合同,成功突破北美市场。
这些瞩目的成就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华为抢占国际市场,其根本竞争力是核心技术与实力。
1.压强原则与聚焦原则造就核心技术制高点“压强原则”即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在配置强度上大大超过竞争对手,以求重点突破,最终达到系统领先。
[2]一直以来,华为坚持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投入研究开发,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基础技术的研究。
当华为认定某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后,就会采用集中资源投入、集中开发的“压强战术”。
与此同时,《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对“聚焦原则”的坚持,使华为能够应用压强原则,将资源集聚到最前线。
华为的“压强与聚焦战术”并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3G 专利方面,华为拥有的基本专利数量排名全球前5位;在4G (LTE )专利方面,华为已跻身全球前3位。
[2]也就是说,在全球无线技术的竞争中,华为已经从2G 的跟随者,跃进为3G 的竞争者,进而成为4G 的领跑者。
2.研发国际化战略“研发国际化”是指研发跨越国界的行为,即企业组织改变单一在母国进行研发活动,通过直接建立国外机构、跨国并购或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等形式将研发活动扩展到国外的技术创新范式。
华为在德国、瑞典、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及印度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
并且开创性地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二)管理体制国际化通过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华为逐步建立起了“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国际先第28卷第4期2012年7月Vol.28,No.4Jul.2012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进管理体系。
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国际著名管理顾问公司HAY合作,逐步建立起了世界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包括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和以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权为主体的长期激励体系等。
1999年,华为以从IBM引进以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为核心进行业务流程变革。
[3]125同时华为“高薪养廉”的薪酬体制以及华为独特的员工持股制度,保障了华为供应链体系的廉洁与高效。
这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华为产品成本的巨大竞争优势。
华为聘请PWC(普华永道)和KPMG(毕马威)设计了财务体系,实现财务制度与账目统一、代码统一、流程统一和监控统一。
[3]128财务四统一目标的实现,为建立集中统一、高度分权的全球运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际化中的“本土化”作为跨国品牌,华为拓展海外市场要策略性地考量“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通过两者的结合,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将品牌理念与形象植入当地消费者心中,为品牌融入各地区市场扫除障碍。
1.人才引进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一方面,华为组建了华为大学,旨在传承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核心能力和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建设融合和谐的国际化员工团队。
同时组建海外人才梯队,将非洲作为其非洲海外人才培训中心,一些在非洲获取丰富经验的优秀员工被抽调到欧洲、西欧和东太平洋地区部,再从国内选派人才到非洲进行实训。
另一方面,华为近年来国际市场发展迅速,不断加大对海外本地员工的聘用力度。
华为官方数据显示,华为海外本地员工的聘用平均每年增长15%以上,其海外员工本地化率将近60%。
[4]同时在领军型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华为也是步步为营,聘请多名国际电营精英,助其开拓海外市场。
2.积极投入“本土”社会公益(1)消除数字鸿沟。
创立并推广“播种通信未来种子”的项目,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在印尼、肯尼亚等多个国家与高校及教育机构合作建立网络技术学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IP、光传输等通信课程培训,并可提供职业认证。
(2)通过教育创造机会。
华为通过支持远程教育项目的开发、应用与传播、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方式改善教育环境。
华为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了Blue Dart World CSR Day and Star News颁发的“支持与改善教育质量类”的奖项。
(3)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赞助环保教育类项目,支持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方式,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华为与巴基斯坦首都发展局(CDA)合作,2011年3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植树节活动,美化当地环境,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回馈当地社区华为致力于为其经营所在社区的福利、健康、文化与赈灾工作做出贡献,提供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支持,如向肯尼亚红十字会捐款,支持旱灾救援,携手尼日利亚著名慈善机构“浓情”基金会举办“快乐儿童节”慈善活动等。
并且公司还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区奉献活动,成立了“爱心协会”协助员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相关慈善活动。
二、华为当前的挑战与机遇当前的国际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对华为来说,亦是如此。
首先,华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当前通信行业逐渐饱和,企业网和终端市场竞争激烈。
传统通信领域的利润空间已经无法保证电信设备商的长期发展,为应对未来市场竞争,华为选择“华丽转身”,随之而来的就是转型期的业务压缩、产业转移、成本提升、利润下降、市场开拓等压力。
第二,在目前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与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如欧盟正在酝酿的拟对中国无线通讯设备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与美国将对包括华为在内的45家企业发起“337调查”等,都使得华为的海外市场开拓之路困难重重。
第三,电信产业对一国而言,属于国家战略性的基础产业。
这一关键领域的重大行为将在短期或长期运行中与国家利益相挂钩,其中伴随的国家意志,将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不同力度决定相关行为的利益空间。
[5]如澳大利亚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公司参加澳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投标,就充分说明,随着新一轮国际电信市场竞争的开始,华为还可能遭遇各种非价格壁垒。
第四,中东作为华为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政局动荡,如何规避风险成为华为继续拓展当地市场的新课题。
利比亚等国发生的战乱令华为等中资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且战后的索赔之路争议重重。
通过这次事件也让华为看到,在走出去的同时,如何规避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纵然在欧美运营商缩减开支,电信设备市场整体低迷,公司面临转型压力的情况下,华为2011年公司净利润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但低潮中也孕育着转折与希望。
首先,企业业务市场与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权威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企业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0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业务领域。
因而调整公司业务架构,推出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尽快在企业业务市场快速提升华为品牌的认知度,是华为欲在这一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的当务之急。
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虽然成本较高,但高端产品的突破,不仅能够极大提升消费者体验,而且能够迅速建立起品牌的口碑。
而且这一市场利润率也相当可观。
其次,转型阶段的华为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这是其调整公司业务架构,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大好契机。
比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出版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华为的眼光。
2011年华为联手中南传媒,开展大众阅读领域的数字出版业务,拉开了这一通信行业巨头进军新兴出版业的序幕。
再次,虽然现在华为拓展海外市场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不断受挫,但不论是来自澳洲政府抵制还是美国思科的挑战,对华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开拓海外市场遭遇的挫折,若利用得当,这些契机都可以成为华为向世界宣传其品牌与企业形象的绝佳时机。
正如华为北美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约翰・罗斯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认为,我们在美国市场推广的最大盟友其实是钱伯斯先生。
他的推广工作非常出色,让人们知道华为这一名称如何发音。
”三、结语通过对华为国际化道路及其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把握核心竞争优势是关键,传统的价格优势无法支撑企业在海外长久有效地发展。
第二,管理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管理阶层人才的国际化,它更重要的是依靠对国际化的管理体系的引进与实施。
第三,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对企业在海外树立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最后,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总结华为国际道路时所说:静水潜流。
[1]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就要善于在激烈的竞争夹缝中寻找突破与机遇。
[参考文献][1]吴春波.静水潜流——华为国际化的启示[J].中国企业家,2004,(10).[2]刘建丽.华为国际化突围的内部支撑要素剖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4).[3]唐晓阳,王伟阳.现代国际化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程东升.华为:全球化布局的修炼[J].21世纪商业评论,2004,(17).[5]时岩.华为:光环下的隐痛[J].焦点,2006,(9).[责任编辑:辛晓莉](上接第39页)所以募集资金使用问题值得关注,这也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