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研究法

合集下载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现象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的逐步建构,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教育、管理、社会学等。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的具体步骤以及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扎根理论三大理论支撑。

其中,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符号的交互来构建对现实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对现实的建构和解释,而扎根理论则强调对现象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的逐步建构。

这些理论的结合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种有力的研究方法。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编码、理论构建和验证等。

在数据收集阶段,研究者通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材料,然后将数据进行编码和分类,逐步建构出相关的理论模型。

在理论构建和验证阶段,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回到原始数据中寻找证据,以验证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解释现象。

这一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理论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理解现象的途径。

同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还能够促进理论的不断建构和修正,为学科领域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研究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耗力,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研究素养和专业能力等。

综上所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扎根于符号互动主义、建构主义和扎根理论等理论之上,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编码、理论构建和验证等。

尽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优点仍然使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之一。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登·斯特劳斯和安塞尔姆·斯特劳斯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现象的系统性观察和分析,逐步建立理论框架,从而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强调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

研究者需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观察。

通过对现象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研究者可以逐步建立起对现象的全面理解,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特征。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注重从数据中提炼理论。

在对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反复比对和分析,逐步提炼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原则。

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和整合,研究者可以逐步建立起对现象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另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强调理论的逐步深化和完善。

在提炼出初步的理论框架后,研究者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推演等方式,不断验证和修正理论,使其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通过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研究者可以逐步建立起更加系统和完备的理论体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

总的来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视实证观察和理论建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逐步提炼出理论,再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修正,逐步完善和深化理论。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

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可以考虑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期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三级编码在形式上分为3个阶段,但在实际应用 时,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研究者要在它们之间反复转移、比较,建立连接 。
22
开放式编码 (open coding)
打碎资料的过程
先将收集到的资料 打散,然后通过定 义现象来分类,对 现象进行不断的比 较以归纳出能够描 述现象的概念,再 将归纳出的概念进 一步范畴化。
29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
1
三级编码(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
2
撰写备忘录
3
不断比较(贯穿研究始终)
4
资料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及其评价标准
30
2.撰写备忘录
备忘录:指除了真正的田野笔记 、转录或 编码以外的,研究者撰写的任何与研究有关的 材料。 包括访谈时的感想、分析资料的方法和过程
2.概念化:
凝练最重要的或出 现最频繁的代码, 将代码转化为概念。
open coding
3.范畴化:
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把 凝练、归纳出的概念进 行归类、抽象、提升和 综合从而形成范畴。
24
开放式编码过程中 研究者需不断提出问题 :
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关于什么的研究? 这个事件所指出的是哪一个范畴? 这个事件所指出的是正在形成的理论中的哪一个部
32
2.撰写备忘录 撰写备忘录:指针对分析而写的记录。 其实质是:研究者思考、追忆研究的过程,
从研究者搜集资料一直持续到研究结束。
33
2.撰写备忘录
整理备忘录是扎根理论研究程序中一个必要的步骤 。
整理指的是思想的整理,是概念化的整理,而不是 数据的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零碎的数据得到重建,通过备忘录 的收集,从而形成理论大纲,同时也为下一步写作 做了准备。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一、引言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以理论构建为核心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经验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抽象概念,并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在学术研究中,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本文将就扎根理论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扎根理论方法概述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和提炼,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这种方法强调从实际经验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概念和关系,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扎根理论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初步分析、理论抽样、深入分析、理论饱和等。

三、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应用(一)问题提出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问题。

例如,在某一教育领域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学术成绩与其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不清晰,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影响学生学术成绩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问题。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环节。

在学术研究中,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三)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是扎根理论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编码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意义和规律。

在初步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数据的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

同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据中的信息。

(四)理论抽样理论抽样是扎根理论方法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初步分析得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提炼,我们可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和构建理论。

该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从原始资料中发现和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起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要素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研究的研究程序。

这包括从数据收集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具体操作。

本文将讨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评判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扎根理论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理论构建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充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评判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进行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建立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

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扎根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访谈、文档分析、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应保持开放和敏感,尽量捕捉到现象的全貌和细节。

数据编码: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即将数据转化为概念和范畴。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层次,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将数据提炼成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2.局限性:尽管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研究者的分析能力和经验有较高要求;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能受到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限制,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最后,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的主观性和偏见的影响。
四、实例分析: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一、引言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实际情境中的数据,提炼出有意义的理论。这种方法强调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而非基于理论假设进行推导。在学术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本文将探讨扎根理论的概念、基本步骤、优点和局限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展示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我们以“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实例分析。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法收集数据,提炼出以下理论:社交媒体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信息过载、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以及社交比较和评价压力。这些原因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剧,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理论在后续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二、扎根理论的概念与基本步骤
1.概念:扎根理Biblioteka 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从数据中提炼理论”。这种方法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深入分析,而非基于预先设定的假设。
2.基本步骤: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数据:包括访谈、观察、文献资料等。
(2)开放式编码: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关键概念和初始概念,形成初步的编码。
五、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扎根理论的概念、基本步骤、优点和局限性,展示了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有助于理解研究情境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尽管扎根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通过实例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了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扎根理论有望在学术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扎根理论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

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

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

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

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

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

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

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

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赛特(Barney Glaser)和安斯(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以发现理论为目的的质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本文将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即不受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尽可能地接触和接受各种新的信息和观点。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最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系统性,即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三个基本步骤。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收集,这包括采访、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材料。

其次,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包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分类和比较等操作,以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最后,研究者需要进行理论建构,这包括将发现的模式、规律和概念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在教育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概念,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在管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规律,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在心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健康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概念和规律,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開放性譯碼
►► ►►Fra bibliotek►將觀察筆記、訪問稿、或任何文件逐字閱讀,逐行、 逐句或段落分解並加以標籤(labeling),稱為開放 逐句或段落分解並加以標籤(labeling),稱為開放 譯碼。 對句子或段落標籤化的動作即是「譯碼」,但並非賦 予名稱而已,而是要予以概念化。 將相關的概念聚攏成一類,稱為「範疇化」 (categorizing)(category,範疇,也有譯為類屬、 categorizing)(category, 類別) 範疇的名稱通常較概念抽象些。範疇和概念的名稱可 以來自資料本身(被研究者本身在使用的詞彙,稱為 「見實」譯碼( 「見實」譯碼(實境概念) ,“in vivo” codes), vivo” codes) 也可以研究者自創,或者從其他學者的文獻中借用。 透過發展範疇的性質和面向使範疇更為「密實」。圖 透過發展範疇的性質和面向使範疇更為「密實」。圖

謝 謝 聆 聽 敬 請 指 教
sampling) sampling) ► 針對範疇間的關係,或者補強未發展成熟的 範疇而抽樣。 ► 抽樣到達到理論性飽和為止。關於某個範疇 沒有新資料出現,資料裡的範疇已經發展得 十分豐厚。範疇間的關係都建立妥當。
理論飽和
► 用「飽和」的概念處理質性研究的樣本「代
表性」以及「概推」(generality) 表性」以及「概推」(generality)的問題。 ► 再也沒有關於某一範疇的新資料出現。 ► 範疇和範疇之間的關係都已經發展妥當。
資料詮釋和客觀性的問題
► 比較性思考 ► 採取多元觀點 ► 時時檢視假設、詮釋和資料之間的關係 ► 保持懷疑論
理論觸覺的來源
► 專業經驗 ► 個人經驗(默會知識) ► 使用技術文獻(對該領域專業文獻的熟悉) ► 使用非技術文獻(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熟悉)
分析資料時實際可運用的工具(方法) 分析資料時實際可運用的工具(方法)
► 問問題。 ► 分析字詞、片語或句子(二版有不同說法) ► 透過比較做進一步分析(兩種比較方式:經
常性比較constant comparision和理論性比較 常性比較constant comparision和理論性比較 theoretical comparision)。 comparision)。
互動的脈絡加以[譯碼]進來。 ► 關於行動或互動的脈絡可以用[條件矩陣] [頁185] [頁185]來協助追蹤條件路徑。
不斷寫筆記
► 紮根理論研究法重視不斷寫筆記。在譯碼、
理論抽樣以及比較的過程,都需要不斷寫筆 記。 ► 開放性譯碼階段為一般性的譯碼摘記。理論 抽樣以及選擇性譯碼時則會用到理論性摘記。 在理論抽樣時,為何如此抽樣、要到哪裡抽 樣,接下來要觀察什麼等等,則為操作性摘 記。 ► 理論性摘記的內容可以發展成圖表或者故事 線,也可能成為日後撰寫的靈感來源。 ► 做成圖示。 圖四
紮根理論研究法的一些問題
資料詮釋的客觀性和研究者的主觀涉入的問題, 兩者如何取得平衡? ► 有些研究並不像醫療研究或女性研究,可以知道 到哪裡找尋理論抽樣的對象。 ► 從後來的分析/譯碼、理論抽樣以及訪談中,會 不斷出現新的範疇,可能是原先沒有注意的,紮 根法告訴我們要不斷回頭去做譯碼和比較。 ► 在有限的個案和時間、精力的限制下,到底能做 多少理論抽樣和比較? ► 訪談/觀察、錄音帶轉譯、校對、分析/譯碼, 再到下一次訪談或觀察,是一個不斷同時進行的 過程,花費龐大時間且必須專注。(第二版已經 有所修正)
比較的具體技術(p.98-): 比較的具體技術(p.98► 顛倒比較:藉著省視反面或極端事例,找出
有意義的屬性。 ► 系統性比較:將資料中的事例,和從經驗或 文獻中擷取的事例加以比較。 ► 搖紅旗技術:
譯碼(編碼)的程序 譯碼(編碼)
► 開放性譯碼(open 開放性譯碼(open
coding) coding) ► 主軸譯碼(axial coding) 主軸譯碼(axial coding) ► 選擇性譯碼(selective coding) 選擇性譯碼(selective coding) ► 歷程譯碼(coding for process)(第二版增 歷程譯碼(coding process)(第二版增 加)
主軸性譯碼的抽樣
► 關係性和變異性的抽樣 ► 有意地擴大機會搜集到面向層次上的歧異性
和變化性資料(促成概念的飽和) ► 透過演繹地思考,提出一些假設,從而決定 要如何抽樣。 ► 根據與理論相關的概念做抽樣,才是真正的 理論性抽樣。和如何進行抽樣沒有直接的關 係。
選擇性譯碼階段的抽樣
► 區別性抽樣(discriminate 區別性抽樣(discriminate

選擇性譯碼
► 在已經發展好的若干個主要範疇之間,藉由
闡明「故事線」,而找出核心範疇。(core 闡明「故事線」,而找出核心範疇。(core category, central category) category) ► 把核心範疇與其他的範疇連結在一起。(可 以借用譯碼典範上的因果條件、脈絡、結果 等等作為單位來進行) ► 藉由範疇的面向的層次,把各個範疇連結起 來。 ► 用所有的資料來驗證這些關係。(紮根法建 立起來的理論必須有資料的強力佐證,因此 叫做紮根理論)。圖三 叫做紮根理論)。圖三
如何建立紮根的理論? 如何建立紮根的理論?
► 透過逐字逐句的「譯碼」(coding),將參 透過逐字逐句的「譯碼」(coding),將參
與觀察資料或深度訪談等資料分解並概念化。 ► 資料搜集、資料分析和文獻閱讀交互進行。 ► 透過不斷比較與問問題,不斷寫筆記,以及 理論觸覺的增進,發覺資料中的新意義和理 論線索。
紮根理論研究法
林本炫 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93.06.26
建議參考資料
► 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原著 ; 吳芝儀,廖 Corbin原著 梅花譯 。 《質性研究入門 : 紮根理論研究方 法》 。濤石文化。 ► 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原著,徐宗國譯, Corbin原著,徐宗國譯, 《質性研究概論》。巨流。 ► 徐宗國,〈紮根理論研究法〉。收入胡幼慧 編, 《質性研究》,頁47-74。巨流。 《質性研究》,頁47-74。巨流。 ► 林本炫, 〈紮根理論研究法評述〉。收入齊 力、林本炫編, 《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 析》,頁171-200。 析》,頁171-200。
主軸譯碼
主要在於好好發展主要的範疇。 ► 除了性質和面向之外,和某一個主要範疇相關的 概念或概念組合,可以看成是這個主要範疇的副 範疇(sub-category)。我的例子。 範疇(sub-category)。我的例子。 ► 在逐步發展、密實化各個範疇的同時,可能會有 一或二個核心範疇浮現。其他範疇的概念或概念 組合(以概念標籤而呈現),可以用所謂「典範 模型」的模式,將它們和這核心範疇的關係聯繫 起來。也就是將它們分別指認為核心範疇的因果 條件、(現象:範疇本身)脈絡、中界條件行動 或互動的策略及結果等等。 ► 以資料驗證,並交叉運用演繹及歸納思考,連結 範疇與範疇間之關係。圖二 範疇與範疇間之關係。圖二
如何建構動態的理論
► 運用「歷程編碼」。 ► 在分析裡帶入過程[將過程帶進來] ► 過程就是一系列的行動與互動 ► 過程就是捕捉行動的速度和變異,以及各種
對現象的控制、策略等等 ► 所謂過程不是分階段而已,而是深入分析行 動或互動的變化。 ► 交互運用演繹和歸納。
行動的脈絡
► 紮根研究要有動態的味道,也必須將行動或
抽樣
► 開放性譯碼階段的抽樣: ► 主軸性譯碼階段的抽樣: ► 選擇性譯碼階段的抽樣:
開放性譯碼的抽樣
► 開放性抽樣 ► 開放性譯碼階段,隨研究的情形而做調整。 ► 通常較沒有原則,也可以是立意取樣。 ► 必須在一致性與發掘新範疇、新屬性之間求
取平衡。 ► 也就是要兼顧到使同一範疇稠密化,同時又 要能夠開發新範疇。 ► 著重尋找最大的變異性(variation) 著重尋找最大的變異性(variation)
關於「方法」(method) 關於「方法」(method)
► NIKE學派:Just NIKE學派:Just
Do It ! ► Methodist:衛理學派(美以美學派) Methodist:衛理學派(美以美學派)
紮根理論研究法的特色
► 紮根理論Grounded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不是理論,是一種 Theory不是理論,是一種 方法。是要讓我們如何發展出[紮根在資料 上的理論] ► 最初是從醫療領域發展出來,目前在護理以 及女性研究上廣泛使用。 ► 紮根法有沒有一定的學科限制,或是方法論 立場的預設。但特別適用於探討行動/互動 的意義。 ► 主要建立理論而非驗證假設或既有理論。也 就是著重在發現的邏輯而非驗證的邏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