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崩”的特指义是( )A)天子死B)山塌下来C)崩溃答案:A解析:2.[单选题]清代学者提出的四体二用,“四体”是指:A)象形 象事 象声 会意B)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C)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答案:C解析:3.[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4.[单选题]庭()A)堂前、厅堂B)堂阶下平地无屋之处C)适中、均匀答案:A解析:5.[单选题]父母何尝。

()A)佐雍得尝B)浅尝辄止C)得未尝有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7.[单选题]浮( )A)轻浮B)浮在水面C)不合实际答案:B解析:8.[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B)思想、精神C)诚、实在答案:C解析:9.[单选题]穑( )A)收割禾麦B)种田C)禾的穗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 )A)穿上铠甲的兵士B)最好的武器C)铠甲和兵器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奏刀臻然,莫不中音。

(《庄子·庖丁解牛》)( )A)演奏、吹奏B)节奏C)进答案:C解析:12.[单选题]馆的本义为( )A)安置,住13.[单选题]失( )A)过错B)做错了事情C)丧失、失掉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下列汉字不属于会意字的是:A)美好B)放心C)武林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周礼·地官·保氏》中提到的“六书”是指:A)儿童蒙学识字B)六部著作C)关于汉字结构的一种理论答案:A解析:16.[单选题]褐( )A)一种颜色,褐色B)粗布C)用粗麻织成的袜子答案:C解析:17.[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8.[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19.[单选题]反的本义为( )A)相反,对立B)造反,反叛C)翻转,颠倒答案:C解析:20.[单选题]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是A)蒋捷B)姜夔C)辛弃疾D)柳永答案:A解析:21.[单选题]“俯噣白粒,仰棲茂树。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

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主要有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

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

最重要的标志是: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

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2、偏旁混同(2分):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2分)。

如、、、,变成了“春、泰、秦、奉” (2分)。

3、偏旁变形(2分):隶变后分化了某些偏旁,随着结构位置不同,而产生变异(2分)。

如“火”在小篆里,不论处在怎样的结构位置,笔势都不变,而隶变后异化成许多形式。

如变作“然”,“火”变成四点。

变作“熏”,上“火”变成“土”,下“火”变成四点(2分);3、什么是甲骨文?它有哪些特点?并举例说明。

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2分)。

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因其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如:即鹿.(2)异体字繁多。

因为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只要不发生混误,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

如“犬”,写作、、、等(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如“牢”, 里面既可以是羊,又可以是牛,是马.(4)书写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

如“及”,写作,又写作(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4、什么是被动句? 论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被动句是相对主动句而言的,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2分)。

(1)“于”字式:在谓语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这种引进主动者的“于”字所组成的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边作补语。

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为”字式: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为”表被动。

如《战国策·燕册三》:“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3)在谓语动词前面,用“见”表被动。

如《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被……式:在动词前面加介词“被”表示被动,如《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5、什么是“六书”? 论述“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并阐述其贡献及不足(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2分),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分)。

(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4分).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2分)(3)贡献与局限:贡献:“六书”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2分) “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2分)。

不足: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2分)。

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2分)。

就字论字,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6、论述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并举例分析说明。

(1)、表示行为的状态。

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

可译为“象……一样。

”如:土崩瓦解”、“狼吞虎咽”、(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可译为“象……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可译为“在……”、“到……”。

如“而相如廷叱之。

”二、阅读题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白:禀告幽:幽禁、幽闭齧:吃、嚼徙:迁移乳: 生子、下崽杖: 拄着旄:牦牛毛(每词2分,词义相近即可)2. 找出文中同义词连用的两个例子,并解释词义愈益(2分): 越、更(2分)操持(2分): 拿着(2分)3.找出文中使动用法的句子。

并标出有使动用法的字,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2.单于愈益欲降之(2分): 降,使动用法,使之投降(2分)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2分): 徙,使动用法,使(武)迁移(2分)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侍: 在旁边陪着赐: 赐予啖: 吃掩: 遮盖雪:擦拭庙:宗庙妨:妨害(每词2分,共14分)2.找出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说明是哪种宾语前置的类型,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丘之闻也(2分):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 (2分)翻译:(我)孔丘没有听说这种情况(4分)3.找出文中的双宾语结构,指出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哀公赐之桃与黍(2分):“之”为间接宾语 (2分) “桃与黍”为直接宾语(2分)翻译: 鲁哀公赐给孔子桃子和黄米饭(2分)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文中义。

誉: 美誉署:官府适:正好弈: 下围棋遽:立刻曾:曾经对:对对子(每词2分,共14分,词义相近即可)2.找出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何难之有!(2分) 理解为: 有何难 (2分) 翻译为: 有什么难的呢? (2分)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众衙役因为他年幼而忽略了他,未来得及阻止他前进.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将军认为他大气夸奖他,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三、将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1.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翻译: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鷸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

’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2. 标点: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3.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翻译: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练习题二一、论述题1.什么是异体字? 论述异体字的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2分)(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3分)。

如“泪、涙”;泪,会意字,从水从目。

涙,形声字,从水戾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