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身体成分

合集下载

体育保健学--第五章--第一、三、四节、儿童和老年人与运动

体育保健学--第五章--第一、三、四节、儿童和老年人与运动

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生长发 育的关键性阶段,决定了人一生体格、体质及心理和智 力。 青春期一般在10-20岁期间,10-14岁是生长发育的快速 阶段,15-20岁生长发育速度减缓。
不同个体青春期启动、结束时期不同,生长发育的速度 和程度也不同,与性别、种族、遗传、环境、营养、锻 炼有关。 该时期发育的主要特征为: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生 殖系统也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表现为系列形态、机能 及心理、智力和行为的突变。
胎儿时期开始—出生后第一年:身长、体重增长最快 阶段:身长在孕中期(4-6月)增长最快,增加27.5厘 米,体重在孕末期(7-9月)增长最快,增加2300克, 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7千 克,第二年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长2.5-3.5千克。
青春发育期(10~12-18~20):年身高增长7-8厘
量变:体现为数量又少变多,形态由小变大,由短变 长,由细变粗、由轻变重等。 质变:结构和机能则由不完善变完善,由不成熟变成 熟等。 量变和质变互相依存,密切相关。 如:性腺(睾丸和卵巢)的形态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 机能由幼稚变得成熟。
2 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
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时快时慢,如身高和体 重的变化就存在两个发育高峰时期:
四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儿童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时期,体内新陈代谢 活动旺盛,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具有很 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儿童少年身体 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 能和保健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团队精神等。
1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对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增加,促进造骨过程加快;对骨 的软骨板的生长起到良好刺激作用,加速骨的生长; 室外活动促进体内VD的生成,利于骨的钙化。

(医学课件)身体成分的测定

(医学课件)身体成分的测定

13
14
1.ADL
ADL Index:日常生活能力指数 Quadriceps muscle bulk:股四头肌肌肉量 Quadriceps maximum force:股四头肌最大张力 Weight Bearing Index:体重支持指数(股四头肌最大肌力/体重)
15
日常生活水平
专业运动员(﹥1.2)
22
8
BMI是以体重(kg)÷身长(m)2来计算的。18.5以下为消瘦、 18.5~25.0为标准、25.0以上为肥胖。 肥胖度是以(BMI-22.0)÷22.0×100(%)计算。BMI的标准 值22.0视为0%、0%以上视为肥胖、0%以下视为消瘦。
9
学会使用高精度计量仪测定身体成分
10
高精度计量仪、电极片、电脑、酒精棉球等
测试方法:电流阻力测量法(IAM)
4
各部位的肌肉量 右臂:上臂肌肉量、前臂肌肉量、右上肢肌肉量 左臂:上臂肌肉量、前臂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 右腿:大腿肌肉量、小腿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 左腿:大腿肌肉量、小腿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 右侧躯干肌肉量、左侧躯干肌肉量
身体平衡性解析 左右上臂肌肉量比、左右前臂肌肉量比、左右上肢肌肉量比 左右大腿肌肉量比、左右小腿肌肉量比、左右下肢肌肉量比 左右躯干肌肉量比、体型归类
经常锻炼者(0.8-1.2)
正常生活者(0.6-0.8) 步行不畅(0.4-0.6) 独立步行困难(﹤0.4)
16
2.四肢、躯干肌肉量
上臂 前臂
上肢 大腿
小腿
下肢
躯干
17
四肢、躯干肌肉量比较
95%以下 右侧肌肉量大于左侧肌肉量 95%-105% 右侧肌肉量等于左侧肌肉量 105%以上 右侧肌肉量小于左侧肌肉量

第5章--身体成分

第5章--身体成分

2. 能量来源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质。乙醇也可以产生能量。
3. 能量系数
是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 产生的能量值。
碳水化合物
16.8kJ (4kcal)/g
脂肪
37.6kJ (9kcal)/g
蛋白质
16.7kJ (4kcal)/g
二、能量代谢和平衡
1.人体测量法
⑴身高标准体重法
⑵皮折厚度法
⑶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BMI的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WHO
18.5~24.9 ≥25~29.9
≥30
亚洲
18.5~22.9 ≥23~24.9
≥25
中国
18.5~23.9 ≥24~27.9
能量不是营养素,但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 持生命活动。
一、能量的单位和来源
1. 能量单位 ① 焦耳(joule,J):1J相当于1牛顿的力使
1kg的物质移动1m所消耗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焦耳(kJ)。 ② 卡(cal):1cal是使1g纯水由15℃升到
16℃所需要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卡(kcal)。 ③ 单位换算:1kcal=4.184kJ
原因是摄食过程中,:脂肪为本身能量的 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为30%。
一般成人摄入混合膳食,TEF相当于基础代谢的 10%。
三、总能量消耗量的计算
目前应用“要因加算法”计算: 总能量消耗量=0.95BMR×PAL PAL(体力活动水平) =24h总能量消耗/24h基础代谢率
2. 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

第5章--身体成分

第5章--身体成分

2. 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 除基础代谢外,此部分是构成人体总能量消耗 的主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 15%~30%。 这部分能量消耗,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 和持续时间。 人体能量需要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体力活动的 差别。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现称食物热效应(TEF),是指人体摄食过程 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 原因是摄食过程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 化、合成所消耗的能量。 不同食物的TEF有所差异:脂肪为本身能量的 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为30%。 一般成人摄入混合膳食,TEF相当于基础代谢的 10%。
2.物理测量法 全身电传导 生物电阻抗 双能X线吸收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 核磁共振扫描 3.化学测量法 包括:稀释法、40K计数、 尿肌酐测定法。
皮Hale Waihona Puke 法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
所有测量的位置皆在身体的右边; 一般皮折测量的位置,女性会在肱三头肌及腰侧, 而男性则在肩胛骨下缘及大腿前侧。
仔细观察胖子身上的“脂肪”, 当用手去“抓”、“?”时,可以感 觉那些多出来的“脂肪”是和身体 分离的,似乎不是身体组织的一部 份。
能量不是营养素,但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 持生命活动。
一、能量的单位和来源
1. 能量单位 ① 焦耳(joule,J):1J相当于1牛顿的力使 1kg的物质移动1m所消耗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焦耳(kJ)。 ② 卡( cal ): 1cal 是使 1g 纯水由 15℃ 升到 16℃所需要的能量。 营养学上常使用千卡(kcal)。 ③ 单位换算:1kcal=4.184kJ
1.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① 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② 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4h、睡醒静卧、环境温度18~25℃时 的能量消耗。 ③ 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④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 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计算方法: ⅰ采用体表面积计算(赵松山,1984)。 ⅱ直接用公式计(Harris & Benedict)。 ⅲ采用WHO(1985年)推荐的公式 (Schofield),按体重计算BMR (见表2-1)。

《人体物质组成》课件

《人体物质组成》课件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人体物质组成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医 学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人体所需的营养物 质及其作用。
02
理解人体内各种物质的 代谢过程和平衡调节机 制。
03
了解不同物质在人体内 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
04
培养学生对人体物质组 成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提高其科学素养。
人体化合物组成

占人体总重量的60%左右,是维持人体正常 代谢和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有机物
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是构成人 体组织和器官的主要物质。
无机盐
如NaCl、KCl等,是维持人体渗透压和酸碱 平衡的重要物质。
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
03
人体水分组成
选择低脂肪食物和保持适度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脂肪与健康
脂肪与肥胖
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
保持适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脂 肪摄入。
06
人体碳水化合物组成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糖类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和组 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淀粉
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是糖 类的主要储存形式,也是 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人体化学元素组成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C、H、O、N、Ca、P等,占人体总重量的 99.95%。
Fe、Zn、Cu、Mn等,虽然含量极微,但 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元素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元素缺乏或过量对人体的影响
构成人体的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维持酸 碱平衡等。
如钙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铁缺乏会导致 贫血,而铜过量则会引起中毒。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摘要:一、人体物质的组成1.人体元素2.生物大分子3.生物小分子二、元素组成1.常量元素2.微量元素三、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2.核酸3.多糖四、生物小分子1.脂质2.氨基酸3.核苷酸4.碳水化合物五、人体物质组成的意义1.生命的物质基础2.代谢与调控正文: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人体的组成非常复杂,各种物质组成有一定的比例。

一般讲,人体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等组成。

其中,水约占人体的55%~67%;蛋白质占15%~18%;脂类占10%~15%;糖类占1%~2%;无机盐占3%~4%。

这些物质在新陈代谢中还能合成许多重要物质,其结构相当复杂。

人体物质组成的元素主要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

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

这些元素在人体内起着各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约占人体干重的15%。

蛋白质主要由20种氨基酸组成,在人体内起着结构、酶、激素、免疫等重要功能。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它们在人体内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等,它们在人体内主要作为能量来源。

生物小分子主要包括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碳水化合物。

脂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小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质在人体内主要作为能量储存和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人体内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9种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核苷酸是核酸的组成单位,人体内有8种核苷酸,它们在人体内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修复。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生物小分子,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它们在人体内主要作为能量来源。

人体物质组成的意义在于,它们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摘要:
一、人体物质组成简介
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三、人体物质组成的比例
四、人体物质组成的意义
正文: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的物质组成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人体的组成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以及物质组成的比例和意义等方面。

一、人体物质组成简介
人体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

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水、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

其中,水占人体重量的最大比例,约为55%~67%。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占人体重量的15%~18%。

脂类和糖类分别占人体重量的10%~15%和1%~2%。

无机盐占人体重量的
3%~4%。

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修复和更新等有关。

脂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激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构成核酸和细胞壁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
分。

无机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包括钠、钾、氯、钙、磷等。

三、人体物质组成的比例
人体物质组成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个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水占人体重量的最大比例,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类和糖类,无机盐占比较小。

四、人体物质组成的意义
了解人体物质组成的比例和意义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保持相对平衡,否则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

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摘要:一、人体物质的组成1.人体元素2.生物大分子3.细胞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1.组成生物大分子2.维持生命活动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1.蛋白质2.核酸3.多糖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2.细胞器3.细胞核正文: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人体的组成非常复杂,各种物质组成有一定的比例。

一般讲,水约占人体的55%~67%;蛋白质占15%~18%;脂类占1O%~15%;糖类占l%~2%;无机盐占3%~4%。

这些物质在新陈代谢中还能合成许多重要物质,其结构相当复杂。

人体物质主要由元素、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组成。

元素包括钠、钾、氯、钙、磷、镁、铁、硫、碘、氟、锌、铜、镍、锡、钒、锶、钴、硒、铬、钼、锰等。

生物大分子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重要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蛋白质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占人体干重的15%~18%,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催化、运输、调节和免疫等。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 和RNA,占人体干重的3%~5%。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占人体干重的1%~2%。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膜,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作用。

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包括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

总之,人体物质组成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元素、生物大分子、细胞及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体 脂 测 试 器
8、皮脂厚度法
(skinfold thinkness)

皮脂厚度法简便易行,仪 器轻便容易携带,适宜于
群体测量(图2)。它是用
皮脂厚度计测身体某些部 位的皮脂厚度,再计算体 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 和瘦体重的方法。
图2
9、超声波法
(ultrasound apparatus)
ý £ ª ¹ é Õ ³ Ñ Ñ ×
WHR<0.8 WHR>=0.8 0%
60.38 49.04
20% 40% 60%
39.62 50.96
80% 100%
ß ª ¹ é ¸ Ñ Ñ ×
x2=19.70 P<0.01
肥胖与疾病
消瘦与疾病
身体脂肪率受水分的影响
原因 例
水分、食物的摄取 早餐、午餐、晚餐 后1-2小时内。
图1 WHR(腰臀比)与BMI(体重指数)
p<0.01
27 25 23 21 19 17 15
超重,肥胖值 理想值
BMI
25.02 WHR>=0.8
21.12 WHR<0.8
¼ Í 2 Ñ Í ±(WHR)Ó Ì Ö Â ü Î È ë å ¬ Ê
P<0.01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皮下脂肪 (腹壁的皮下脂肪厚度)
内脏脂肪 (腹膜前的脂肪厚度)
10、BI推定身体脂肪率法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人体的电阻阻抗是由体内水分 含量的多少所决定的。 脂肪组织因水分含量低而不 导电,而肌肉等细胞组织因水分 含量高,导电性能好,其电阻率 低。因此可根据人体的电阻阻抗 来推定脂肪和其它组织的比例。 这种测定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法叫 做生物体电阻阻抗法。 根据测量仪器周波信号不一可 分为单、低、高周波测量仪(图 3)。高周波测量仪,周波信号直 接穿过细胞,因此个体差异小, 结果准确。随着BI法技术的不断 发展,目前不断有站立式、手捏 式、手脚并用式测量仪问世.
身 体 成 分 测 试
The method of assessing body composition
身 体 成 分
身体成分的研究已近50年了,尤其近10年来,国 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领域极为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中心在于肥胖,目前肥胖已成为世界流行 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肥胖 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并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之一。因此,了解导致肥胖症的原因,是目前最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判定肥胖的基准及体 脂率,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国际 上采用的一些测量方法作一介绍。
11、CT法
(Computed Tomography)

CT法即计算机断层摄像法。基本原理是利用 X光射线穿过人体对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对侧探测器接收透过层面后的X线按其强度 比例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然后经过摸拟 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后进入计算机,计算机 就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运算,排列成 短阵,这些数字短阵可储存于磁盘或光盘中。 最后再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或矩阵转 换成矩阵排列的图像就形成了CT图像,可以显 示,拍片。利用CT测量脂肪面积是迄今为止最 准确的评价脂肪区域性分布的方法之一。
CT法
12、MRI法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成像是80年代发展 起来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 术,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传统 的X线和CT,对人体无放射 性操作,它是利用人体中的H 质子(Proton)在强磁场内 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 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 码技术,把以电磁形式放出 的核磁共振信号接收转换, 通过计算机最后形成图象。 而身体的脂肪组织有较高的 质子密度它具有非常短的T1 值,其信号强度大,故在常 规SE(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成 像中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 加权像呈低信号。因此易观 察脂肪的含量、分布及变化。
3、总 钾 量 的 测 定
(whole-body counting for 40K)

由于体内的钾主要分布在去脂体重(瘦体重) 之中,而去脂体重中的钾浓度是恒定不变的, 因而测出身体中钾的总含量,即可计算出去脂 体重和体脂的含量。一般认为每公斤去去脂体 重含钾为68.1毫克。钾量的测定先要测 40K,因 为 40K占全钾中0.00118%,Forbes & Lewis对尸 体进行了研究发现40K在总体钾中的比例相对恒 定。钾总量测定后再计算去脂体重。而40K量的 测定,使用human counter这种装置在世界上 还为数不多。
2、稀 释 法 (hydrometry)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脂肪不含水,瘦体重含水量较恒 定,因而测定身体中的总水量,即可估算出瘦体重和 体脂量。通常将能均匀扩散到体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 如:安替比林、尿素、乙醇、氛等物注入人体内,通过 这种物质在短时间内被稀释的程度来推算人体总体液 量,再计算出瘦体重和体脂量。一般认为成年人的瘦 体重含水量为72%。 Ossermann对81人全身水分量的测定,瘦体重含水量 为71.8+2.9%。可见瘦体重中水分的个体差小,探讨了 体水分量推算瘦体重可能性。因此体水分量推算瘦体 重,其结果是可信的。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瘦体 重=总体液量/0.72。
超重,肥胖值
F %
28.95 21.95 WHR>=0.8 WHR<0.8
¼ Í 3 Ñ Í ±(WHR)×± ü Î È é ð 1.10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P<0.01 内脏脂肪型肥胖 中心性肥胖
WHR
0.90 WHR>=0.8
0.76 WHR<0.8
¼ Í 4 WHRÓ Ñ Ñ ë ª ¹

%Fat(体脂率)=((体重 - 瘦体重)/体重磅) * 100 (2)Ferock(斐迪克)的推算公式: %Fat = 63.0 + 0.3535(体重) – 1.48(身高)
(3)根据体重(kg),腰围(cm)用图示法预测体脂百分比.(男性) 根据身高(kg),臀围(cm)用图示法预测体脂百分比.(女性) (4)根据胸围、腰围(cm)之差法预测体脂百分比。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BZ(千赫兹)的声波。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 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不能感觉超声。超声波诊断仪将人体某 部位各层组织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内,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 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所以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 各层组织的结构。B超测定的优越性在于无创、价廉、简便、直观、 精确、可靠。应用应用高频B超可测定体脂厚度和面积。
亚洲成人BMI标准及相关 疾病的危险(2000年)
分类 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前期 1度肥胖 2度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 18.5–22.9 平均水平 >=23 23.0–24.9 增加 25.0–29.9 中度增加 >=30 严重增加
BMI与体脂量及各种疾病的研究

空气置换法、稀释法,总钾量法、近红外线法、 密度水分骨密度并用法等可以较精确地推算出 体脂量,由于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并且测试成 本较高,故只在科研中应用。CT法可进行全身 脂肪定量,特别是根据脐水平的断层像求得皮 下脂肪面积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脂肪分布的 判定,磁共振成像(MRI)类似CT法。值得关 注的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BMI和WHR作为肥胖程 度和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它与疾病发病率相 关性密切。各种新型的测量方法也不断涌现, 发展趋向为安全、可靠、简易、实用、经济、 精确、快速、无副作用。
BMI与体脂肪量 BMI与肩胛骨部皮脂厚度 BMI与脂肪指数 BMI与脂肪肝 BMI与冠心病 BMI与高血脂症 BMI与高血压 BMI与糖尿病 BMI与疾病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WHR与体脂量及各种疾病的研究
WHR与内脏脂肪 WHR与年龄(肥胖与非肥胖) WHR与CT测得的腹部脂肪面积 WHR与冠心病 WHR与高血脂症 WHR与高血压 WHR与糖尿病 WHR与心血管系统病死率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1、密度法 (densitometry)
密度法是最正确推定身体脂肪率 的方法之一,即以水中的体重求 人体的体积,并用水中体重和空 气中体重的比来求出身体密度。 从身体密度来了解体内脂肪的比 例。但这种方法需要被测人身著 泳装将整个身体潜入水中保持静 止状态并将肺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来测量体重,推算的过程也比较 复杂。密度法是多年来测定体脂 量的“金标准”。
一. 健康状况指标
1. 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体重, BMI = 体重 (kg) / 身高2(m); 腰围,臀围, WHR = 腰围 / 臀围; 男性:WHR > 0.9 中心性肥胖 女性:WHR > 0.8 中心性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 (WHO)(1998) 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
分类 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前期 1度肥胖 2度肥胖 3度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 18.5–24.9 平均水平 >=25.0 25.0–29.9 增加 30.0–34.9 中度增加 35.0–39.9 严重增加 >=40 极为严重增加
7、空气置换法
(the air displacement method)
被测者进入溶器内,根据 溶器内的空气量的变化测量身 体成分的一种全新方法。 空气置换法的测量原理同 图1 水下称量相同,用全身的密度 来计算出脂肪量和瘦体重的百 分比。当被测者进入空气置换 仓内几秒钟,感受器计算压力 测出人体排出的空气量,精确 地分析身体成分,确定脂肪及 瘦体重的基准值,包括密度、 体脂量、体脂率、瘦体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