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灾害频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现代化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实现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需求包括:1. 实时监测:灾害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和应对措施。

因此,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紧急事件信息。

2. 快速响应: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响应,将相关人员和资源调度到现场,进行救援和抢险。

3. 统计分析: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各级领导和应急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灾害情况、掌握进展和完成情况,从而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

4. 信息共享: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能够进行信息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设计方案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分布式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前端应用、后台管理、数据中心和智能决策四个模块。

1. 前端应用:前端应用主要包括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应用和桌面电脑上的应用。

通过前端应用,用户可以实时收到灾害信息、提交救援请求、查询灾害数据等操作。

2. 后台管理:后台管理主要负责系统的管理和运维。

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安全监控等。

3.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灾害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中心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备份机制。

4. 智能决策:智能决策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分析和处理灾害数据,产生决策方案。

智能决策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学习和优化自己的决策执行效果,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调整决策方案,实现更好的应急管理效果。

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城市应急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是指以城市安全和风险管理为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而有效地获取和处理应急事件信息,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快速响应和处置。

本文将从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角度,探讨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对城市的应急管理需求进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一套完整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包含以下模块:1. 预警模块预警模块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

它能够在应急事件发生前,通过各种设备感知、收集和分析环境信息和社会安全信息,并通过推送的方式向相关单位、责任人或公众发出提示和警报,以引起大众的注意和各相关方的应对。

2. 信息模块信息模块主要用于汇总和整合应急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事件基本信息、事故现场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和相关文件。

同时,还要支持信息的分类、归档和搜索等功能,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更快地了解事件情况,制定应对方案。

3. 应急模块应急模块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

它主要用于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

在应急模块中,需要实现事件的实时跟踪、指挥调度、任务下发等功能,以及快速的物资和人员调配。

4. 分析模块分析模块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模块之一,它能够对历史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报告,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分析模块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从中找出事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5. 统计模块统计模块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监控检测模块。

它主要用于快速统计各种应急事件的数量、类型、影响等问题,以便于将这些数据传递给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决策。

二、架构设计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采用分层的架构设计方式,将各模块通过适当的接口进行彼此的协作,从而实现系统的整体运行。

1. 前端显示层前端显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

数据库应急预案范文模板

数据库应急预案范文模板

一、预案概述1. 编制目的为确保数据库系统在遭受各种突发事故或灾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和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业务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法》、《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所有数据库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调整数据库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数据库事故。

2. 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日常维护、监控、故障排除和事故恢复工作。

3. 信息通报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4. 应急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回收。

三、应急响应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当发现数据库系统出现异常时,技术支持小组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并收集相关数据。

(2)根据初步判断,若确定为一般性故障,则由技术支持小组自行处理;若确定为重大事故,则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 应急处置(1)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根据事故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故障点、关闭受影响业务、启动备用系统等。

3. 事故调查与原因分析(1)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2)根据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事故恢复与总结(1)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恢复数据库系统,确保业务正常运行。

(2)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1)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包括备份设备、备件、网络设备等。

(2)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有效性,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2. 技术保障(1)建立数据库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例如地震、台风、火灾、恐怖袭击等灾难事故,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建立科学、高效、快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现如今,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背景与重要性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随着突发事件屡次发生的社会需求,它解决了传统应急管理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传统的人工巡查、预警等管理方式替换为全自动化、实时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即时收集,人员定位,物资管理等功能。

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应急管理决策者可以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从而迅速备勤、派遣力量,有效地进行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从全局角度考虑,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硬件、软件、管理层面三个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系统服务器、监控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

其功能就是在面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时候提供支持及保障。

软件部分包括应急指挥决策软件、应急指挥调度软件、监测指挥软件等。

其功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提供支援信息,通讯,数据分析以及决策建议等服务。

管理层面包括决策者、应急救援人员等。

其功能是通过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现场救援和恢复工作,并及时反馈信息回到决策层面,为突发事件的决策提供支持。

三、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1. 环境监测技术: 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等设备,进行即时化对突发事件现场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

2. 通信技术: 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能够实现交通、能源、电力、物资等多方面信息的无缝链接。

3. 快速预警技术: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几分钟或几小时提前发现危险信号,并将信息传达给决策者和应急救援人员。

4. 空间信息技术: 包括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提供支持空间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智慧应急】城市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智慧应急】城市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整体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X日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5)第2章需求分析 (7)2.1 应急业务体系概要 (7)2.1.1 突发公共事件 (7)2.1.2 重大公共活动事件 (9)2.1.3 预案管理 (9)2.1.4 管理和建设模式 (11)2.1.5 应急工作体系及职能 (16)2.1.6 应急管理业务流程 (18)2.2 需求分析 (23)2.2.1 总体目标 (23)2.2.2 需求分析 (24)2.2.3 项目建设任务 (28)2.2.4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划需求 (30)2.2.5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可靠性需求 (32)2.2.6 系统安全性需求 (33)第3章项目设计原则 (34)3.1 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规划的各类要素 (34)3.2 项目设计依据 (36)3.3 项目设计原则 (37)3.4 项目设计范围 (40)第4章应急指挥平台总体解决方案 (42)4.1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原则 (42)4.2 应急指挥平台概要框架 (43)4.3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特点 (44)4.4 应急指挥场所信息化分系统 (45)4.4.1 应急指挥场所类别 (45)4.4.2 应急指挥场所功能 (46)4.4.3 应急指挥大厅建设 (46)4.4.4 应急值班室建设 (48)4.5 基础支撑分系统 (48)4.5.1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 (48)4.5.2 视频会议系统 (65)4.5.3 图像接入系统 (74)4.5.4 计算机网络系统 (81)4.6 综合应用分系统 (95)4.6.1 综合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96)4.6.2 子系统功能描述 (97)4.6.3 综合应用系统与通信系统接口 (101)4.6.4 GIS平台与应用 (102)4.6.5 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建议 (104)4.7.1 数据库系统 (105)4.7.2 数据库内容 (105)4.7.3 数据库建设建议 (108)4.7.4 数据库维护 (111)4.7.5 数据库安全 (112)4.8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 (112)4.8.1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目的 (113)4.8.2 XX省政府移动急平台建设内容 (113)4.8.3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特点 (114)4.8.4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议 (116)第5章应急指挥场所设计 (119)5.1 概述 (119)5.2 设计原则 (120)5.3 设计标准 (125)5.4 设计要点 (126)5.4.1 应急指挥大厅平面布局 (126)5.4.2 应急指挥大厅功能布局 (128)5.4.3 应急指挥大厅音视频系统总体拓扑结构设计 (131)5.4.4 建声设计 (131)5.4.5 电声设计 (133)5.4.6 视频设计 (133)5.4.7 中控系统设计 (134)5.4.8 指挥大厅会议室设计装修建议 (135)5.4.9 指挥大厅会议室装修工程参考 (135)5.4.10 指挥大厅会议室类型 (136)5.4.11 指挥大厅会议室大小 (136)5.4.12 指挥大厅会议室环境 (136)5.4.13 指挥大厅会议室音响效果 (137)5.4.14 指挥大厅会议室照明 (137)5.4.15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局 (139)5.4.16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线 (140)5.5 指挥大厅详细设计 (142)5.5.1 功能定位 (142)5.5.2 大屏显示系统 (143)5.5.3 综合布线系统 (145)5.5.4 音频系统 (161)5.5.5 会议系统 (166)5.5.6 指挥大厅智能化控制系统 (169)5.5.7 强电系统 (214)5.5.8 UPS供电系统 (220)5.5.9 装饰装修工程 (244)第6章基础支撑系统设计 (278)6.1 方案优势 (278)6.2 系统结构 (280)6.4 计算机网络系统 (283)6.4.1 需求分析 (283)6.4.2 局域网建设方案 (283)6.4.3 局域网改造方案 (284)6.4.4 设备选型建议 (287)6.4.5 方案优势 (290)6.5 多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291)6.5.1 视讯、监控、语音融合通信方案 (291)6.5.2 视频会议系统 (297)6.5.3 图像接入系统 (311)6.5.4 应急通信系统 (321)6.6 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系统 (332)6.6.1 需求分析 (332)6.6.2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333)6.6.3 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方案 (341)6.7 安全保障系统 (360)6.7.1 需求分析 (360)6.7.2 方案优势 (362)6.7.3 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 (365)6.7.4 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方案 (366)6.7.5 数据中心保护方案 (375)6.7.6 安全管理系统方案 (379)6.8 综合管理系统 (385)6.8.1 需求分析 (385)6.8.2 方案优势 (386)6.8.3 基于网络层面的管理 (386)6.8.4 省应急指挥平台存储管理 (392)6.8.5 省应急指挥平台监控网络故障管理 (400)6.8.6 省应急指挥平台综合网管安全管理 (404)6.8.7 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406)6.9 移动应急系统 (407)6.9.1 移动通信系统 (407)6.9.2 移动应急系统 (407)第7章施工组织设计 (411)7.1 工程概况 (411)7.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418)7.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420)7.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428)7.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443)7.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519)7.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535)7.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45)7.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569)第8章售后服务计划 (580)第1章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城市人口高度聚集与频繁流动,城市资源的开发与过度消耗,城市网络飞速发展与网民活跃,城市应急粗放与协同不力等,导致各类突发事件频发,这增大了城市的公共安全风险,影响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docx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应急指挥系统在不同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具有各自特色。

它们的信息系统建设带有浓厚的行业特点。

如:交通类应急指挥系统是针对公路信息、各关口车辆实时流量等信息采集、分析,进而形成行动预案;地质灾害类应急指挥系统就要利用国土资源信息、GIS地理信息、各级组织的救援队伍信息等,通过调取各平台数据库信息,用来作为调度依据。

虽然各种应急指挥系统信息中心建设多种多样,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选型原则大体相近,下面就此方面进行探讨。

1数据库选型原则及主流数据库分析1.1选用原则1.1.1来源可靠性针对一些安全等级要求高、数据保密级别高的系统而言,数据库系统技术来源将是一个首要的考评指标。

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风险日益高涨,网络后门以及系统软件后门事件屡有发生的情况下。

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商用大型数据库、国产数据库、云平台数据库。

商用大型数据库多为国外企业开发的成熟系统,也是难以彻底的进行安全测试。

国产数据库则需要注意其系统代码来源,如IBM 曾经出售Informix源代码给中国软件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国产的数据库系统。

此类技术是否已完全掌握而不再需要技术源头公司的支持,是否完全熟悉并加入严格的安全机制,都需要在实施前考察落实。

云数据库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通常与云平台打包处理。

1.1.2运行可靠性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数据库运行的稳定可靠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保障。

数据库系统不至于因宕机或承载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器故障,而影响业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灾难备份、错误恢复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是否有可靠的技术方案降低数据库离线时间。

1.1.3可扩展性应急指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一旦建立,必将是日趋完善,所收集的数据也将不断增长。

此类数据以及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将构成日后行动的依据。

这些数据将成为建设单位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所以,我们在建设之处就要考核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实时的可扩展性。

2023-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1

2023-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1

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是现代化城市的必备设施之一,它具有承担各种应急事件组织与指挥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解析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

一、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应急事件指挥与应对的需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需要具备多个指标,例如:应急决策制定、信息采集与分析、态势分析、应急资源调配、安全防护、人员管理等等。

通过以上需求的分析,可以明确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需要具备多样化的功能模块。

二、构架设计针对现代城市应急事件的特点,借鉴先前类似设施的设计思路,此系统可以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构架。

宏观体系方面,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后端管理界面、服务器端和数据库四个核心模块,前端用户界面主要面向普通操作人员,包含WEB客户端和移动端。

后端管理界面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平台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等。

服务器端主要承担数据处理、任务执行及指令传输等重要职责,数据库则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

三、技术选择对于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构架方案而言,技术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基于目前主流技术和系统属性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技术架构:1. web开发技术:新兴的Vue.js,采用轻量级框架开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维护性以及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

2. 后台开发技术:Java,开源、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且能够良好地与微服务和云计算、容器化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3. 数据库技术:Mysql和Oracle,Mysql常用于云计算和Web应用领域,具有多方面优势。

而Oracle则更多地应用于重要的信息数据存储。

四、平台集成与测试通过构架设计和技术选型,我们已经完成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概念设计,接下来需要对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来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

这边可以采用模块化开发模式,模块/module相互独立,形成清晰的模块间接口逻辑,避免因此带来的复杂耦合性。

同时,根据不同经验与场景应用,提前预设各种用户角色,进行产品测试和反馈,使系统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方案设计

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方案设计

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方案设计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介绍 (4)1.3 方案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7)2.2 系统功能需求 (9)2.3 性能需求 (10)2.4 安全性需求 (12)三、平台架构设计 (13)3.1 总体架构 (14)3.2 组件设计 (15)3.2.1 数据采集层 (17)3.2.2 业务逻辑层 (18)3.2.3 数据存储层 (20)3.2.4 前端展示层 (21)3.3 系统交互设计 (22)四、功能设计 (23)4.1 应急预案管理 (24)4.2 应急资源管理 (26)4.3 应急事件处理 (27)4.4 应急演练与培训 (28)4.5 应急指挥与协调 (30)五、数据库设计 (31)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3)5.2 数据库表设计 (34)5.3 数据库关系图 (36)六、安全性设计 (37)6.1 用户认证与授权 (38)6.2 数据加密与解密 (39)6.3 日志管理与审计 (41)七、平台实施计划 (42)7.1 项目启动与团队组建 (42)7.2 开发与测试阶段计划 (44)7.3 上线与运维计划 (45)八、预算与成本分析 (46)8.1 软硬件采购费用 (48)8.2 人员工资及福利 (49)8.3 项目实施与培训费用 (50)8.4 运维与升级费用 (52)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53)9.1 技术风险 (54)9.2 运营风险 (55)9.3 法律法规风险 (56)9.4 其他风险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0)10.2 发展前景 (61)10.3 后续工作建议 (62)一、内容描述系统架构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向以及功能划分。

对系统的技术选型进行说明,如采用哪种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与其他模块的交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应急指挥系统在不同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具有各自特色。

它们的信息系统建设带有浓厚的行业特点。

如:交通类应急指挥系统是针对公路信息、各关口车辆实时流量等信息采集、分析,进而形成行动预案;地质灾害类应急指挥系统就要利用国土资源信息、GIS地理信息、各级组织的救援队伍信息等,通过调取各平台数据库信息,用来作为调度依据。

虽然各种应急指挥系统信息中心建设多种多样,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选型原则大体相近,下面就此方面进行探讨。

1数据库选型原则及主流数据库分析
1.1选用原则
1.1.1来源可靠性针对一些安全等级要求高、数据保密级别高的系统而言,数据库系统技术来源将是一个首要的考评指标。

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风险日益高涨,网络后门以及系统软件后门事件屡有发生的情况下。

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商用大型数据库、国产数据库、云平台数据库。

商用大型数据库多为国外企业开发的成熟系统,也是难以彻底的进行安全测试。

国产数据库则需要注意其系统代码来源,如IBM 曾经出售Informix源代码给中国软件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国产的数据库系统。

此类技术是否已完全掌握而不再需要技术源头公司的支持,是否完全熟悉并加入严格的安全机制,都需要在实施前考察落实。

云数据库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通常与云平台打包处理。

1.1.2运行可靠性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数据库运行的稳定可靠是整个系统的
关键保障。

数据库系统不至于因宕机或承载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器故障,而影响业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灾难备份、错误恢复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是否有可靠的技术方案降低数据库离线时间。

1.1.3可扩展性应急指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一旦建立,必将是日趋完善,所收集的数据也将不断增长。

此类数据以及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将构成日后行动的依据。

这些数据将成为建设单位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所以,我们在建设之处就要考核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实时的可扩展性。

数据库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以及灵活的配置功能。

可扩展性注重于能够平滑扩充系统性能,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对外是接口数量的扩展,能支持更多节点的同时访问,响应时间不受到吞吐量扩大的影响;对内是指数据能够适应存储空间的扩展,考虑在服务器添加硬件磁盘、磁盘阵列硬件在线扩展等情况下,不影响系统的数据,以及查询、存取、备份、还原等功能。

1.1.4安全机制安全性问题是计算机系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据库系统本身就是用户众多、权限分配复杂、数据庞大且重要,使得它的安全指标尤为突出。

安全机制主要有系统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机制。

系统安全性指系统级上的使用权限,包括用户的权限分配和管理、角色管理以及行为审计等。

数据安全性指数据库用户对具体数据对象的操作,能按既定分配的权限执行。

网络安全机制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如数字证书、SSL安全套接字、数字密钥等等。

1.2主流数据库系统比较
1.2.1MicrosoftSQLServer系统该系统由微软公司开发,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和微软公司其他软件产品无缝对接,提供强大的可视化界面,有利于数据库系统及其相关应用软件的快速开发和上线运行。

大范围应用于C/S结构场合下。

对于应急指挥系统而言,它的大客户端模式并不利于指挥系统末端的系统使用。

同时,该数据库系统的强大管理工具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数据库管理维护人员在利用管理工具维护系统,也同时拥有了业务数据的高级操作权限。

这不利于合理划分在应急指挥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责权利。

1.2.2Oracle系统Oracle系统是有甲骨文公司开发的,它构架了一种独特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型,具有严谨、稳定、高效等特点,曾主要应用于对可用性、健壮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对硬件平台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等软硬件要求较高。

可支持跨平台是该系统的一大亮点。

1.2.3云平台数据库系统讨论云平台数据库系统,其实就是讨论云平台构架是否适用于应急指挥系统,也就是要决定是否将业务数据存放于云平台体系中。

在云平台中,应急指挥系统作为用户来选购所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甚至于整个体系都迁移至云平台中。

好处是资源选配,系统扩充方便,系统维护外委,无需众多的技术人员投入。

同时也是信任外包,所有的安全考虑都委托给云平台提供方全权处理。

2数据库结构设计
在数据结构设计中,主要包括了基础业务数据、功能支撑数据,系统管理数据三大方面。

在此主要论述基础业务数据,它是整个系统重中之重,是应急指挥系统能否可靠运行,能否发挥应急响应作用的关键
因素。

业务基础数据设计应遵循三大范式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

设计数据模式时,依照范式原则,使得数据库结构明晰、避免异常操作。

消除大量冗余信息等。

充分考虑第三范式及以下,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存储容量最小、信息传递路径清晰。

同时,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好业务数据属性的可扩展性,避免在整个系统上线之后,由于功能性扩展而增加其额外的属性标识等。

3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
由于入侵者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获取数据库文件,或者通过获取数据库管理员权限就可以利用其数据库操作权限,得到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数据,进而造成数据泄密。

以用户名、密码类数据存储为例,为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在密码类数据表格存储时不应保存原始密码。

可选择自定义的加密方式,如:在密码设置时,在原始密码后附加一个特定字符串,并将扩展后的字符串通过MD5运算,把生成的HASH值作为密码存入数据库中。

在以后的密码校验时,通过相同的步骤,比较数据库存储的HASH值。

这样可避免不当使用而造成的用户密码泄漏。

这种方式本身不存储原始数据,也无法还原原始数据。

4结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数据库的选型原则、数据及安全设计方式等方面内容。

我们必须结合应急指挥系统所在行业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路径,建设安全、可靠、稳定的信息体系来应对突发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