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罗斯福新政能够缓解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如银行改革、农业调整、工业复兴等,并分析其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探形式,让学生深入解读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及其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这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的历史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其对缓解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3.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效果,认识其对缓解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4.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产生的长远影响,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调整、复兴、改革美国经济等。
5.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史料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好奇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及其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行程中的作用;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勇于改革的胆识和创新的品质;〖重点难点〗:新政的内容和影响;金本位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1)胡佛“_________”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_________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当选总统。
2.措施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_。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1)直接影响:美国经济_________;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间接影响:缓解了_________,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_________。
(3)深远影响: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模式,迎来________________时期。
[教材断点补遗]蓝鹰计划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
[轻巧识记]“一、二、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一个中心措施:复兴工业。
二个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调整与复兴;自1935年5月开始改革。
内容“三R”: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新政四“新”: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背景:自由放任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特点:直接干预影响:逐渐走出低谷;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课堂检测:1.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下图):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 ,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高中历史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学习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1.背景(1)面对不断恶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
(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1)整顿________体系。
(2)政府加强对________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实行________政策。
(5)进行________。
3.特点:在不触动 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通过_______形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影响(1)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使美国避免走上_______道路。
(3)开创了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础练习】1.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A.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3.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④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互动探究】合作探究1: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有哪些?材料一: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6: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参考答案★——一、问题探究1.(1)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对工人是有利的。
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工人的生活,提高工人的地位,从而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美国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它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2)但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1)顺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只有依靠国家力量进行有效干预才能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新政正是这种时代要求的反映。
(2)美国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其成功的政治保障。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政权,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可以通过民主改革方式摆脱政治经济危机。
(3)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其成功的经济基础。
美国可以利用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国家补贴、政府投资等方式缓解经济危机。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罗斯福个人才干是其成功的主观条件。
二、限时训练1.B2.C3.D4.C5. C6. A7. A8. C三、延伸拓展1.C 2.D 3.A 4.B5.(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
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
(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
(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4)积极作用:略消极: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学考要求: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运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背景1、美国在大危机中形势不断恶化2、胡佛反危机失败3、美国举国上下期盼出现强力政府力挽狂澜4、罗斯福打出新政旗号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三)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四)影响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3、深远影响(1)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
——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⑴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
⑵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国家立法。
巩固练习1、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9: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难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行程中的作用【课堂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2.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探究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作为总统批注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的条目……——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1)材料是罗斯福新政哪方面的措施?有何作用?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世界史·现代史编》(3)材料中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同步练习:1.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高中历史第18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自主学习1 •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赢得了选民的心,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
2•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实行“ ________ ”,即加强国家对_______ 、、、、______以及______ 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_____________ 和_______的责任。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整顿金融体系方面,放弃,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刺激_______ ;扩大____________ 的权力;管制_______ 。
4.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 _________ 》。
5•在农业方面,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____________ ,提咼 __________ 。
6.在社会福利方面,建立___________ ,发放____________ ;加强_________ ,为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_ 提供社会保障;推行a ??。
7.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
罗斯福签署《________________ 》。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40年,________________ 。
9•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__________ 。
缓解_______________ 。
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使美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重点)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
(重点)3.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难点)[知识梳理]一、临危受命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竞选总统: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
3.临危受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三、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释疑解惑][名师点拨] (1)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①时代环境决定: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②罗斯福个人素质决定: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
③人民的支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
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 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 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素养解读: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重点)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
(重点)3.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难点)[知识梳理]一、临危受命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 .竞选总统:1932 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
3 .临危受命:1933 年3 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三、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 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释疑解惑][名师点拨] (1) 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①时代环境决定: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②罗斯福个人素质决定: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
③人民的支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2)面对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
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易错易混] (1) 罗斯福新政≠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轻巧识记]罗斯福新政思考探究1 :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的原因?提示:①银行破产、资金链断裂,会导致工人失业与农民贫困。
②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又处于核心地位,整顿金融,工农业才会复兴、发展。
[概念阐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即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
思考探究2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
这里“大政府”的职能增加了什么?提示: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探究点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史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在①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史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②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 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 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史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③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 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四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④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思考:(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2)根据史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3)依据史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信息解读] ①表明美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②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表明罗斯福新政是将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开创出新的经济模式。
④指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
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
[尝试解答] (1) 政府在发展经济和调节劳资关系等方面的行政干预。
(2)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4)“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实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① 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 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 和借鉴。
④ 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 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 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 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 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其目的是维 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所以罗斯福更不可能消除资 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更不具 有社会主义色彩。
【典例】 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 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 的是 ( )[审题指导 ] ①定时空: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
③调储备: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②抓关键:“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定数额的养老金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④析选项:[答案] B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部分借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所有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国有化政策。
2 管理体制:开始注重政府的计划与经济发展战略,强调政府干预。
3分配体制:强调收入再分配,全面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工农群众待遇。
[问题延伸]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
根据上题材料信息和史实,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提示] 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某些做法,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探究点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史料一史料二美国资本主义①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史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②“政府干预经济” 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思考:(1)依据史料一的柱状图,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依据史料二,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3)根据史料三,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
[信息解读] 史料一:观察柱状图可知到1940 年美国生产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说明新政助推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史料二:①“改良方案”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说明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史料三:②“政府干预经济” 风靡欧美表明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效仿。
[尝试解答] (1) 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3)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多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典例】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 年该局共花费了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②抓关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
③调储备: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办法,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④析选项:[答案] A客观认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新政中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
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滞胀”埋下了隐患;新政大大扩张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许多立法后来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
再比如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原因在于新政期间,为了有效进行经济干预,总统权力急剧扩张,打破了美国三权分立下权力制衡的框架。
所以,尽管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但在政治上罗斯福多次被攻击为“独裁者”“专制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干预政策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削弱。
所以,对于罗斯福新政应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认识。
[问题延伸] 根据上题材料,解释“以工代赈”?[提示] 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