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中国古代史总复习
川教版_八年级上中国历史复习(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知识结构: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此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七个历史阶段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1912年---1927年)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1927年)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7年)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7、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复习目标:通过复习,重新回顾所学知识点,以教材的每一课为基础,突出其重点和必须掌握的史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每一件史实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影响意义评价等等,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方法,把所学知识点连成线,把知识有机的的组合起来,便于综合复习和掌握.知识点: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加重农民负担(3)清朝政治更加腐败。
[川教版初中三年历史复习资料]
![[川教版初中三年历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ef2b3ff5335a8103d2201c.png)
[川教版初中三年历史复习资料]同学们都知道历史学科要记忆很多知识点,想要提高复习效率,一定要选对资料,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复习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川教版初中三年历史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川教版初中三年历史春秋战国复习资料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精品)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考点1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1.______年,隋文帝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
2.在隋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__”。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特别提示】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
(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3)都修筑或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4)都因暴政而被推翻,二世而亡,非常短暂。
考点2 贞观之治1.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贞观为年号,史称他统治的时期为“____________”。
2.唐太宗采取的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
______是敢于谏言的著名代表。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三省六部指: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成语:房谋杜断。
”(3)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5)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6)实行______________的政策(和亲、封赏、军事打击),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
“自古皆贵中华(汉族),贱夷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3.贞观之治的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4.对唐太宗的评价:他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创造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考点3 女皇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1.女皇武则天(1)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川教版历史复习方法

川教版历史复习方法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
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
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复习提纲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朝代: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1、北方——黄河中下游半坡遗址,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
2、南方——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的统一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①最高统治者始称皇帝,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
②中央设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②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小篆为通用字体第12课张骞通西域1、汉朝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经过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西亚——欧洲。
作用: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2、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一枚。
3、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就会像猴子掰玉米棒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一)1、秦朝的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背景(原因):主观原因: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应用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统治者的个人作用;客观原因:战乱中的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民心;春秋以来的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步伐。
过程:采取连横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实现统一。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自称皇帝,中央置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经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
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逐渐流行起来。
2、秦暴政的不表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繁重的役、兵役、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后来刘邦率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汉武帝刘彻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目的:解决王国势力);③经济:统一铸币为五铢钱,盐铁官营(影响:加强了国家队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④军事上:北击匈奴,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管辖从进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在滇控制区,汉武帝赐予滇王滇王之印子。
中国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发的社会〖基础考点〗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隋文帝勤勉治国,税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标志)13.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
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项政权。
这项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藏族祖先)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

20XX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我们要好好复习。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一)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明成祖朱棣时,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2、概况:1405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第一次出使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影响:①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②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③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
二、华侨对南洋的贡献: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明朝后加快。
大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有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二)石窟艺术宝库一、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甘肃敦煌鸣沙山,保存着北朝、隋唐、宋元等的近500各洞窟。
大部分是唐朝时开凿的,有大量精美的彩色塑像和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麓,开凿于北魏中后期,它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融汇了南亚一带的雕刻风格。
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
三、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北魏迁都洛阳后建造,大部分为唐朝开凿,最大的窟是奉先寺卢舍那佛龛。
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被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资料川教版(三)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在我国境内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 , 织形式是(A) ) A,群居生活 , B,有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 , C,母系氏族公社 , D,父系氏族公社 ,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大汶口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生活在距今70万年,还保留猿 , 生活在距今 万年 万年, 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 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 然火. 根据这此特征, 然火."根据这此特征,请你判断 他应该是B)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 ,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 ,
5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 )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 B,排斥除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
55,汉朝在历史上延续了四百多年, ,汉朝在历史上延续了四百多年, (D) ) 但国力最昌盛的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 , C,汉高祖时期 D,汉武帝时期 , ,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唐太宗贞观年间 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出现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1,统治措施 ,
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 等有才干的人;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 璟等有才干的人; 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2,效
秦始皇采用何种书体来统一文字是 A,小篆 B,隶书 C,甲骨文 D,楷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 A,秦朝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秦国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221年 B,公元前22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0年
下列哪一现象不是出现在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传说时代: A,大禹治水 C,涿鹿之战 B,"禅让制"的出现 D,世袭制度的出现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 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 西来."诗中的"诸侯尽西来",这里的诸侯 指的是: A,赵国 C,齐楚燕赵魏韩 B,赵魏韩 D,齐楚燕晋
秦统一天下后建立的地方制度是: A,郡县制 C,分封制 B,宗法制 D,世袭制
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管理: A,行政 B,军事 C,监察 D,财政
43,秦朝统一建立的地方制度,在 ,秦朝统一建立的地方制度, 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项制度是 C) ( A,分封制 B,行省制度 , , C,郡县制 D,宗法制 , , 44,秦统一后规定"车同轨,书同 ,秦统一后规定"车同轨, 文"秦朝规定标准文字是A) ( ) A,小篆 B,大篆 , , C,隶书 D,小楷 , ,
下列措施,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改革内容 A,重农轻商 B,废除特权,军功授 爵
C,建立县制;十家连 D,迁都洛阳 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①改穿汉服 ②学说汉话 ③采用汉姓 ④与汉人通婚 A,①③④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 ③④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治国措施:
如任用长孙无忌, 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 选用良吏 如任用长孙无忌 房玄龄, 征等 轻徭薄赋; ②轻徭薄赋; 减轻刑法; ③减轻刑法; ④重视教育 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⑤恩威并施 改善民族关系
2,影响: 影响:
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 学教育,必须到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建康
57,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 ,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 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 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 想要"削藩" 想要"削藩",原因是(A) )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 ,诸侯王势力膨胀, 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 C,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为了推行郡县制, D,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 ,国家已经强大, 护
③奖励军功 ⑤推行县制 ④迁都咸阳 ⑥严明法令
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5,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性质) 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性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 意义: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意义: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目的: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的兴亡分封制 2,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 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 3,内容 ,内容: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 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商鞅变法
1,背景: 背景:
秦国落后,秦孝公积极引进人才, 秦国落后,秦孝公积极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积极引进人才 356年 秦孝公时期) 2,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 时间: 公元前356 目的: 3,目的: 富国强兵 ②重农抑商 内容: 4,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
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和中书省(明 , 2,设内阁(明成祖) , 明成祖) 3,设立厂卫制度 ,
(朱元璋:锦衣卫 朱元璋: 明成祖:东厂) 明成祖:东厂) 雍正) 朱元璋) 朱元璋)
4,设立军机处(清 ,设立军机处(
5,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3,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使用打制石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 器,又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C)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 ,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
5,古有遂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古有遂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下列远古人类中已懂得人工取火的 是 (D) ) A,蓝田人 B,元谋人 , ,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
3,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 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隋文帝"开皇之治" 隋文帝"开皇之治"
1,隋文帝治国措施: ,隋文帝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 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 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③倡导节俭 影响: 2,影响: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 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
10,春秋时期的大致年代是(A ) , A,公元前 公元前476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 年 公元前 B,公元 公元476 ,公元770年~公元 年 公元 C,公元前476~公元年 ,公元前 公元年770年 年 公元年 D,公元476~公元 ,公元 公元770年 年 公元
20,支持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秦孝公 B,秦穆公 , , C,楚庄王 , D,楚悼王 , (A) )
48,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 ,毛泽东曾说" 这里秦的"政制" 制".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 , C,宗法制 D,世袭制 , , (A) )
50,西汉的建立者是 C) , ( ) A,项羽 B,刘彻 , , C,刘邦 D,刘秀 , , 51,儒家学说被确定为专制王朝的 , 正统思想始于 C) ( ) A,战国 B,秦朝 , , C,西汉 D,东汉 , ,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思想上: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3,财政上: ,财政上: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 2,内容 , ①借鉴汉族制度,实行一系列新制度 借鉴汉族制度, ②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穿汉服,与 推行汉化政策 如改汉姓,穿汉服, 汉化政策, 汉族通婚等
秦始皇的统治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上: 采用"皇帝"称号,国家重要事务由皇帝决定. ①采用"皇帝"称号,国家重要事务由皇帝决定. 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 郡县制 郡县制. 经济上: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思想文化上: 3,思想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焚 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军事上: 4 ,军事上: 修筑长城 修筑长城
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 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 统治时期 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 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 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的统治措施 ①重用贤能,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 王景担任 重用贤能,任用贤能,起用姚崇, 宰相; 宰相; ②发展农业 ③整理财政 ④废除酷刑苛法; 废除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2,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 前期 鼎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鼎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