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用什么药好 黄瓜靶斑病的特效药

合集下载

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潘好芹;夏海波;王守明;刘永光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42)10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进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种药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效,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71.4 g a. i./hm2处理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效明显高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49.6 g a. i./hm2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95.0 g a. i./hm2处理,且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潘好芹;夏海波;王守明;刘永光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山东寿光262718;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1.1+9
【相关文献】
1.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2.不同药剂对烟草靶斑病的抑菌作用及田间药效研究
3.防治烟草靶斑病的复配药剂配方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4.几
种药剂防治日光温室黄瓜靶斑病田间效果5.不同药剂对江苏盐城温室黄瓜新病害靶斑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5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Ab s t r a c t T h e me d i c a me n t — s i t f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o f C o r y n e s p o r a c a s s i i c o l a ( B e r k c u r t ) We i i n o u t d o o r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b y 5 f u n g i c i d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油8 0 0倍液 ( D) ; 2 5 0 g / L嘧菌 酯悬 浮 剂 1 5 0 0倍 液 ( E) , 以喷
GU0 Ca i - x i a YI N Xi a n g — b o XI E Ke — h u LI Hl l i - z i
( Y a n t a i A c a d e m y o f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t a i S h a n d o n 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6 4 6 7 0 ; 。 Q i n g d a 0 T m s h e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 L t d . )
Ke y wo r d s f un g i c i d e s : C o r 3 , n e s p o r a c a s s i i c o l a ( B e r k c u r t ) We i ; c o n t r o l e f i f c a c y
黄瓜靶斑 病【 C o r y n e s p o r a c a s s i i c o l a ( B e r k c u r t ) We i 】 又 称

黄瓜靶斑病 详解

黄瓜靶斑病 详解

黄瓜靶斑病详解(图)英文名 Cucumber Corynespora target leaf spot病原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寄主范围广,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20余种。

危害以保护地受害严重。

春保护地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中旬达发病高峰。

田间主要危害叶片,以中下部叶片受害严重。

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100%。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

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l毫米左右。

当病斑直径扩展至1.5至2毫米时,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有时受叶脉所限,为多角形,病斑外围颜色稍深呈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呈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线明显。

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至15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

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呈不规则状。

发病严重时,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叶片干枯死亡。

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病原物(1)形态:分生孢子梗细长,单生,不分枝,有隔膜1~7个,黄褐色,大小(90~320)微米×(5.75~12)微米。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壁厚,基部膨大,顶部钝圆,有10~20个隔膜,大小(39.6~164.8)微米×(1 1.8~17.2)微米。

(2)特性:生长适温为30℃左右,产孢适温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孢子形成和萌发需要高湿。

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30℃。

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以5~6,但对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那么如何防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

黄瓜病害1.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药剂: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呋酰.锰锌、锰锌.烯酰、嘧菌酯、甲霜.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等药剂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防治药剂:发病初期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3.黄瓜白粉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面较多。

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呈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落叶。

叶柄、茎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选嘧菌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丙森锌、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4.黄瓜红粉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生长后期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至浅褐色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薄,边缘呈水浸状,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越长,病斑上越易长浅橙色霉状物,迅速扩大,使叶片腐烂或干枯。

菌落初为白色,后变粉红色。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氟硅唑、异菌脲、嘧菌酯、甲硫.霉威、咪鲜胺锰盐+代森联、溴菌腈+百菌清等药剂。

黄瓜靶斑病(小黄点)的最佳防治方案

黄瓜靶斑病(小黄点)的最佳防治方案

黄⽠靶斑病(⼩黄点)的最佳防治⽅案对于黄⽠种植户来说,靶斑病(⼩黄点)是⼤家最头疼的事情了,不亚于⼈听到被诊断为⼤病的噩耗。

这因为靶斑病(⼩黄点)不但难于诊断难于治疗,更是由于靶斑病(⼩黄点)能造成黄⽠落叶90%以上,致使黄⽠严重减产甚⾄绝收。

那么,为什么黄⽠靶斑病(⼩黄点)如此难以诊断治疗呢?⾸先,靶斑病(⼩黄点)是真菌、细菌感染的病害。

所以,呢⽆论是单独使⽤真菌药,还是单独使⽤细菌药,都不能有效治疗黄⽠靶斑病(⼩黄点)。

⽽且,就算有时候你⽤真菌、细菌药混配,但是所选药物针对性不够强,也难以对靶斑病(⼩黄点)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靶斑病(⼩黄点)容易和霜霉病、⾓斑病发⽣混合感染。

黄⽠三⼤杀⼿(靶斑病、霜霉病、⾓斑病)极易同时现⾝,让黄⽠种植户难以区别诊断,甚⾄⼀些黄⽠种植⽼司机对黄⽠靶斑病(⼩黄点)也素⼿⽆策。

其实,黄⽠靶斑病(⼩黄点)和黄⽠霜霉病及细菌性⾓斑病不同的是,发⽣靶斑病的黄⽠叶⽚不平整,⽽且病斑也有粗糙不平感,在病斑的中间,有⼀所谓的靶⼼,就像射箭的靶⼼⼀样,这也是黄⽠靶斑病(⼩黄点)这个名称的由来吧。

这也是黄⽠靶斑病(⼩黄点)和黄⽠霜霉病、⾓斑病的主要区别。

最后,靶斑病(⼩黄点)抗药性极强。

前些年,⼀些农药⼚家为了追求治疗效果,推出⼤量的多元复配的违规杀菌剂,三元五元复配,甚⾄有的出现六七个杀菌剂成分组成的七元复配黄⽠靶斑病(⼩黄点)特效药。

致使黄⽠靶斑病(⼩黄点)对市场上的绝⼤部分杀菌剂产⽣抗药性,即使加倍使⽤药量也难以对黄⽠靶斑病(⼩黄点)起到很好的治疗作⽤。

根据黄⽠靶斑病(⼩黄点)以上特性,我们⽤药就要有针对性,选择⼀些不产⽣抗性的杀菌剂。

河南易康的“地益铜”柠檬络氨铜,特别加⼊特制的杀菌助剂成分,对细菌、真菌杀菌效果突出,不会刺激螨⾍爆发,并且和其他杀菌剂复配性特别好,不会产⽣抗药性。

如果与其他对路的杀菌剂混合使⽤,对靶斑病(⼩黄点)、霜霉病、⾓斑病混合感染也可以药到病除。

黄瓜小黄点怎么治 黄瓜小黄点引起的原因 用什么药

黄瓜小黄点怎么治 黄瓜小黄点引起的原因 用什么药

黄瓜小黄点怎么治黄瓜小黄点引起的原因用什么药黄瓜小黄点病害的防治工作是很多植保技术人员和菜农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农艺师发现很多菜农以及技术人员对这种病害有认识误区,所以防治起来总感到力不从心。

在此,专家将这种病害详细介绍如下:首先大家对该病害的称呼太笼统,专家们了解到,大家所说的小黄点病害实际上指的是黄瓜靶斑病,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

因为侵染叶面症状能引起黄点,如此一来大家就叫它为“小黄点病”。

下面就为大家详解如何治疗黄瓜小黄点。

一、病原菌真菌性病害,棒孢菌。

二、发病条件中温高湿。

20至25摄氏度发病严重。

所以早春和秋延迟栽培过程中严重。

深冬反而不严重。

昼夜温差大发病尤为严重。

三、表现症状:温室大棚黄瓜叶面症状:该病害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症状,一般主要有:黄点型和角斑型。

黄点型: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米粒点和豆粒点。

颜色都为黄褐色。

1、米粒点,顾名思义就是类似米粒大小的小黄点,主要集中在中上部叶片和顶部新叶,类似黄瓜细菌性叶斑病。

主要发生在深冬气温低的环境中。

前期叶片正面不明显,但是对光观察会发现相应的小黄点。

中后期叶片正面明显,但是斑点不会扩大,后期出现破裂。

2、豆粒点,斑点稍大,中后期斑点中间颜色变褐色,周围颜色依旧黄色,斑点总体类似打靶用的牌子,中间有靶心。

靶斑病名称由此而来。

(注意与黄瓜黑斑病的症状区别)。

主要发生在早春栽培过程中。

角斑型:主要发生在深冬栽培过程。

形状类似细菌性角斑病。

但是在湿度大的情况下背面也不会出现脓痕。

霉层黑褐色稀少,甚至不见。

角斑颜色黄褐色。

四、防治措施1、培养健壮植株,增强植株抗性。

主要措施有:培养健壮根系、叶面喷洒丰收一号、磷酸二氢钾。

2、预防为主。

发病前期可以选择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也可以复配:苯醚甲环唑+福美双。

3、发病中期、后期可以加重药量,侧重内吸性药剂。

通常选择成分有:三唑类、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

例如腈菌唑、三唑酮、苯醚甲环唑。

黄瓜黄点病(靶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黄点病(靶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黄点病,又称靶斑病是由山扁豆生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发生速度快,危害严重,一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

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炭疽病较类似,不易区分,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典型的靶斑病症状,眼状斑,注意和霜霉病区分。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也危害叶柄、茎蔓及瓜条。

期初叶片被染病会出现黄色水浸状米粒大小近圆形或不规则斑点,病斑中央颜色一般较浅,呈灰白色、半透明似靶心状,易穿孔,边缘通常有黄绿色晕圈,病斑多时可达数百个,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为白色至黄褐色凹斑。

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干裂坏死,导致叶片枯死,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可见稀疏的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靶斑病的致密的灰白色霉层。

发病条件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各地该病的发生多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

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

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

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黄瓜靶斑病一般发生较重,普通药剂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靶斑病由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发生,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因此,要争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具体方法如下:1. 种子消毒,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可采用品萃植物疫苗浸种30分钟或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至60℃热水中浸种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至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品萃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作者:王孟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本试验测定了3%噻霉酮微乳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

结果表明,3%噻霉酮微乳剂对黄瓜安全,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4.03%,显著高于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的防效,建议使用浓度为500~1 000倍液。

关键词 3%噻霉酮微乳剂;黄瓜靶斑病;安全性;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18-01黄瓜靶斑病俗称黄点病,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黄瓜主要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1]。

黄瓜生长中后期,田间高温高湿,或阴雨天较多,或长时间闷棚、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很大等均有利于发病[2-4]。

田间叶片发病率在 10%~25%之间,严重时可达60%~70%,造成损失达30%以上。

为进一步筛选良好的防治药剂,本试验以3%噻霉酮微乳剂为试验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其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行唐县,面积0.2 hm2,土壤质地为砂壤土,黄瓜长势较弱,靶斑病发生较重,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料、耕作、行距、墒情)均一致,而且与当地农事操作一致。

1.2 试验材料试验药械:WS-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试验药剂:3%噻霉酮微乳剂(辉润,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的药剂稀释倍数及施药方式见表1。

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

施药时间为2017年10月23日10:00。

1.4 调查统计试验共调查2次,第1次为10月23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为10月31日(施药后7 d),调查各级病株数,并记录每天的气象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靶斑病用什么药好黄瓜靶斑病的特效药黄瓜是我们常见的蔬菜,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靶斑病,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植物叶片,在染病叶片上会起一个个小黄点,多时可达数百个。

发病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将导致叶片枯死。

那么黄瓜靶斑病用什么药好?黄瓜靶斑病的特效药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黄瓜靶斑病用什么药好
防治靶斑病的药剂不同于防治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可以选择的种类较多,包括广谱杀菌剂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三唑类药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药剂异菌脲以及喹啉铜、阿米西达等。

同时要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和使用复配药剂。

黄瓜靶斑病的特效药
黄瓜靶斑病的特效药有许多,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安格-黄瓜靶斑病特效药!安格的主要成分是啶酰菌胺,采用进口原药,国际配方,根据黄瓜的生长习性量身订做的的专业防治靶斑病的特效药!传统的防治黄瓜靶斑病治标不治本,而安格属于针对性抗生素类杀菌剂。

对黄点病、圆斑病、黑斑病、叶斑病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壁不能进
行生物合成导致病菌死亡。

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

因此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

采用预防治疗保护相结合,三效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