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第七章 总结:新闻专业主义的困惑与坚守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束缚,而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
这种变革不仅给新闻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重大考验,需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并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
首先,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渠道有限和信息流通速度较慢,在报道中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处理后才能发布。
而现在,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变得异常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更新。
这种快速、即时性带来了报道失误和谣言扩散等问题。
其次,在面对海量信息流与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时,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坚守其核心价值观。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变得更加重要。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和偏见观点很容易传播,这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核实和验证,确保报道的真实可信。
此外,在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时,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
传统媒体往往以报道为中心,而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用户更加注重参与互动和个人定制化需求。
因此,在重构中应注重用户参与度,并提供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
同时,在内容生产方面也要注重多元化与创新。
传统媒体往往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形式,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内容,并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视听感受。
此外,在面对挑战与坚守中也需注重新闻专业主义的培养和传承。
新闻专业主义的培养需要加强新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和媒体机构应加强对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能力,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同时,传统媒体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几点思考

“ 媚俗化 ”现 象由此产生 。媚俗现象 的 关 于新 闻客观性的信念 ,相信可 以从 非 业 主 义缺 失 的 主要 原 因 。 背 后 ,反 映 出 的是 我 国 新 闻 专 业 主义 的 党派 的 、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 闻事 ( 一) 媒 体 受 到环 境 的 制 约
次 的 制 约 因素 。
【 关键词 】 新闻专业主义;体制 空间;商业主 义;消费主义 ; 公 共空间
传媒 要 讲社 会 责 任 ,这 是 世界 各 性特征 :它是 一种意识形态 ,以公众 服 真理 ,反映真理 ;新 闻媒体 客观公正地 国对 大众 传媒 的共 同要 求 ,也 是新 闻 务 和公众 利益为 目的、以实证科 学原 则 报道 事实 。
分” 。新 闻专业 主义 目标是服务 于全体 利 益 冲突的参 与者或 鼓动者 ; ( 4)新 他们能够 以 “ 包青 天”的形象活跃在人 人 民 ,而不是某一利益 团体 。专业 主义 闻从 业者 以实证科学 的理性标 准评判事 们的视野 中,得 到广泛的信赖 与赞扬 。 包括一套定 义媒介社会功能 的信念 ,一 实的真伪 ,服从于事实这一 最高权威 ; 不过 ,这些 口号 和理想 在媒体市场化运
缺失 。众 多专 家学 者将新 闻专业 主义没 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 实 、真相或 众所 周知 ,新闻媒 体是一定 阶级 的 有确立 的原 因完全归根于媒体 ,归 于媒 真理 。中立性和客观性是新 闻专 业主义 产物 ,都会受制于 国家和统治集 团的利 体的 “ 现实 主义”。我们必须承认媒体 两个最 主要的特征 。作为一种理想 的新 益。媒体的政治身份强 调媒 介的政治意 自身 的原 因是 导致 媒体媚俗和新 闻专业 闻业 的职业标准 、态度 和行 为 ,西方 新 识与政治导 向。新 闻专 业主义所要秉持 主义缺失 的重 要原因 ,新 闻专业 主义 缺 闻专业 主义有着完整 的规定性 。它的基 的一些基本精神如公正 、公 共服务具有 失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 原则 和精神 是 : ( 1)传媒具 有社 会 其积极意义 。新 闻专业 主义与 中国的现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新闻理念,它追求对新闻事实绝对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不掺杂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评价以及一切影响客观事实的杂质。
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理想化必然会○于晓娟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
“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199. All Rights Reserved.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是绝对的客观、中立,新闻媒体要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治、商业巨头、媒体大亨甚至是公众的干涉。
但是新闻界必然要受到来自国家和统治集团、资本和商业主义、新闻从业者“失律”、受众甚至新闻界内部的制约,政治的压力、资本的追逐、受众的期许、媒体人自身的职业规范,这些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遭遇困境。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庄重”,《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媒体又现媚俗“三招数”》中的这句话或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反映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现状的背后,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冲击新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兴起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集手机、多媒体、互动性传播为一体的新的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中,实行的是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信息的传播掌握着控制权,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被动选择。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访、编辑、报道、评论等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以及新闻从业者如何应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传统新闻机构在数字化、平台化的推动下,开始逐渐向移动端转型,开发一系列实时、网络化的新闻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日益迅速,新闻报道也从“准确、快速、内部敏感”逐渐转向“简洁、直观、流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速度已经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这种挑战,对于新闻传媒从业者而言,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往往这种改变意味着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妥协。
比如进行拍摄时,为了快速拍摄到具有感染力的新闻画面,常常会在不考虑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侵犯到个人隐私。
而且,在网络时代,吸引读者、获得流量已经成为了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目标,可能会以制造新闻、夸大事实等方式来获取关注,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甚至会误导公众的认知。
新闻从业者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压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新闻从业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思考。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的核心任务是维护新闻质量,坚持准确、公正、中立的原则。
注重新闻质量新闻的质量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
新闻从业者应该注重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坚持采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采取建设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应该严格遵守新闻的伦理道德规范,在采访和报道中严格遵循事实准确性、新闻公正性和透明性原则。
创新报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需要创新的报道方式和形式,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但同时也不能牺牲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作者:吴菲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8期摘要:中国地市级电视媒体受技术水平及行业政策的限制,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其生存处境更加艰难,弱势地位加剧,娱乐势头难挡,媒体道德沦丧。
该篇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出发,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专业精神对中国地市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启示意义。
结论认为,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并非主导新闻观,但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其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体现出极大的理论价值。
中国地市电视媒体唯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后危机时代;地市电视媒体;专业精神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0-02中国地市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耳目喉舌,一直以来,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舆论宣传,政府与民众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受广电科技的进步和行业政策法规的限制,地市电视媒体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艰难中。
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席卷而过后,包括电视业在内的媒体行业发生震荡重组,地市电视媒体由此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来审视中国地市电视媒体,或许对其应对困境,探索发展之路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观念的核心和西方记者恪守的职业准则。
它起源于美国,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和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在新闻行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
标志性事件是,以哈钦斯为首的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个报告正式地号召新闻媒介的专业化。
此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成为西方主导性的新闻观。
新闻专业主义的涵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案例一: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
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新闻专业主义之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太行山新闻论坛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它既寄托着记者的职业理想,也蕴含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
它要求记者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强调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来源于受众的喜好,更来源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从业者从大众立场出发的精英意识。
但是,令新闻人倍感困惑的是承载着自身职业理想的新闻专业主义所强调的中立、客观与专业精神常常与社会伦理所要求的尊重、同情与怜悯相冲突,在履行前者的同时往往会违背后者,甚至常常是以牺牲后者来成全前者。
一、新闻专业主义之下记者面临的道德困境的几种表现1、坚守中立者的立场而陷入舆论谴责的漩涡被很多记者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在这两个特征的约束之下,记者作为把关人在对信息进行取舍时,应该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
在此基础之上,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记者不介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保持中立的立场,因为唯有中立和客观才能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媒体的公信力。
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了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然而,在一些预计会发生的负面新闻或者蕴含着不幸、伤害等因素的新闻事件时,中立的旁观者立场却使记者处在了一种微妙的尴尬境地。
2005年5月9日,很多网络新闻平台都转载了一组拍摄于厦门的新闻图片。
这组照片完整地记录了暴风雨中一位骑车人在经过福建厦门市某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
这组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
很快,网上的评论就高达200多条。
出乎意料的是,人们指责的矛头首先对准的不是市政道路交通问题,而是记者静待伤害事件发生的行为,认为记者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到谴责。
事实上,道路上的水坑并非记者所挖,记者并不是伤害的制造者,造成伤害的恰恰是政府的不作为,记者只是在一起可以预计的轻度事故中没有提前警示。
但是陷入舆论谴责漩涡的却是记者本身,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困惑与坚守
一、与狼共舞:政治经济利益的侵蚀 赫尔曼和乔姆斯基在《宣传模型》一 书中指出,金钱和权力影响着美国的新闻, 它们决定着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
二、自律他律:社会责任的承诺与守望 我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找到 大量类似的令人痛心的案例,中国的媒体 从业者到底怎么了?这多少有些令人困惑。 但细想来,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些杂音 甚至败类,他们破坏游戏规则,中饱私囊, 损失行为公信力。
三、新闻教育:新闻专业主义的艰难开拓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职业到专业的重要 标志。从历史上看,各国的新闻教育普遍 起步较晚,基本的发展脉络是从学徒制到 专门的高等教育。
四、社会功能:信息传递者和时代监督者 我们的调查中有一项涉及媒体从业人 员对于媒体的社会功能的评价问题,结果 发现他们对舆论监督这条评价很低,认为 媒体的日常工作就是为民众提供新闻信息。
第七章
总结:新闻专业主义的 困惑与坚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两种不同的声音 成长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困惑与坚守 留给读者们的讨论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赞同者的观点
新闻专业主义的益处是显然的。它可以在商业 市场的大背景下,帮助媒体有效规避新闻消费主义等 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可以使新闻成为一种正确认知的 导向,带领受众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完成 新闻“告知”的使命,还能进一步实现施拉姆认为的 “可以在社会的所有层次作出决策、组织工主义的怀疑始于怀特对 “把关人”的验证。怀特的本意在于验证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甚至不妨假设这 样的背景,怀特旨在看到“把关人”理论 中蕴涵着更清晰的新闻专业主义本质,那 些被称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特质。
第二节
成长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一、便士报业——谋求经济独立 二、行业协会——解决劳资纷争 三、行业刊物——关注核心问题 四、客观新闻——理性的选择
五、行业范例:专业主义的回归与坚守 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也是新闻专业主 义的组成部分,但浙江省新闻从业人员职 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闻从业人员在不 同程度上缺乏专业范例的精神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