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合成化学 03.2 还原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还原反应及机制

有机合成中的还原反应及机制有机合成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机制。
其中,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反应类型。
本文将探讨有机合成中的还原反应及其机制。
一、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分类还原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某个原子的氧化态数减少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而有机化合物则被还原。
根据还原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催化还原反应和非催化还原反应两种类型。
催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剂。
过渡金属催化剂通常能够提供活性位点,促进还原剂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酶催化剂则是生物体内的天然催化剂,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非催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没有加入催化剂,而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实现还原反应。
常见的非催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还原、氢化反应和还原性消除反应等。
二、还原反应的机制还原反应的机制多种多样,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还原反应机制。
1. 氢化反应机制氢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反应,它通过加氢剂(如氢气或氢化铝锂)将有机化合物中的双键或多键还原为单键。
氢化反应的机制可以分为催化氢化和非催化氢化两种类型。
催化氢化是指在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如铂、钯、铑等金属催化剂。
这些金属催化剂能够提供活性位点,促进氢化剂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催化氢化反应通常发生在双键或多键的邻位,生成相应的醇、醛、胺等化合物。
非催化氢化是指在反应中没有加入催化剂,而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实现氢化反应。
常见的非催化氢化反应包括催化剂自由氢化和非催化剂自由氢化两种类型。
催化剂自由氢化是指在反应中加入过量的氢气,通过氢气与有机化合物直接反应来实现氢化反应。
非催化剂自由氢化是指在反应中没有加入过量的氢气,而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来实现氢化反应。
2. 金属还原机制金属还原是指通过金属还原剂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氧原子还原为氢原子。
金属还原剂通常是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如锂、钠、钾等。
了解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还原剂的选择和反应机制

了解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还原剂的选择和反应机制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反应,其中还原剂的选择和反应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还原剂选择以及反应机制。
一、基本概念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某个物质失去氧化态或增加还原态的过程。
在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通常是通过给予电子给予目标分子来实现的。
因此,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起到了给予电子的重要作用。
二、还原剂的选择在有机化学中,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对于实现预期的还原反应至关重要。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如氢气、亚磷酸、亚硫酸钠等。
1. 氢气(H2)氢气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常用于加氢还原反应中。
它可以给予目标分子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将目标分子中的双键还原为饱和键。
氢气的催化剂通常是铂、钯或铑等贵金属。
例如,将苯转化为环己烷的反应需要氢气作为还原剂,反应条件下,氢气与苯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环己烷。
2. 亚磷酸(H3PO2)亚磷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还原剂,常用于将羧酸还原为醛或醇的反应中。
亚磷酸的反应机制涉及两步,首先将羧酸部分还原成酸酐,然后再还原成醛或醇。
例如,苯甲酸可以通过亚磷酸的作用被还原为苯甲醛。
3. 亚硫酸钠(Na2SO3)亚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还原剂,常用于将酮或醛还原成相应的醇的反应中。
亚硫酸钠的还原机制涉及亚硫酸根离子(SO32-)给予目标分子氢原子的过程。
例如,丙酮可以通过亚硫酸钠的作用被还原为异丙醇。
三、反应机制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还原反应机制包括氢化反应、单电子转移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
1. 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还原反应之一,其机制涉及给予目标分子一个或多个氢原子,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
2. 单电子转移反应单电子转移反应是一类常见的还原反应,其中还原剂将电子直接转移到目标分子中,而不涉及氢原子的转移。
这类反应通常涉及有机自由基的生成和消失。
3. 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其中还原剂产生自由基,而目标分子与自由基进行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合成方法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还原起始物质转化为目标产物,常用于构建碳-碳或碳-氮键。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还原反应合成方法,包括金属还原、氢化物还原和氢气还原。
同时会介绍各种方法的具体反应条件和应用实例。
一、金属还原法金属还原法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反应合成方法,常用于醛、酮和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金属还原剂通常有铝醇、锌和锡等。
下面以铝醇为例,介绍其合成反应。
铝醇还原法:反应原料:醛、酮或羧酸类化合物反应条件:室温下,无溶剂,搅拌反应反应方程式:醛/酮/羧酸 + Al(OH)3 → 醇/醚/醛 + Al(OH)3 + H2O 实例应用:甲酮可以通过铝醇还原法合成醇。
二、氢化物还原法氢化物还原法常用于醛、酮和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常用的氢化物还原剂包括金属氢化物和有机硼氢化物。
下面以氢气和催化剂铂为例,介绍氢气还原法的反应条件和实例应用。
氢气还原法:反应原料:醛、酮或羧酸类化合物反应条件:高压,催化剂(如Pt)反应方程式:醛/酮/羧酸+ H2 → 醇/醚/酮 + H2O实例应用:乙酸可以通过氢气还原法合成乙醇。
三、氢气还原法氢气还原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合成醚和胺类化合物。
常用的催化剂有铂、钯和铑等。
下面以氢气和催化剂铈为例,介绍氢气还原法的反应条件和实例应用。
氢气还原法:反应原料:酮/醛/酸卤或酰氯,胺类或醇类化合物反应条件:高压,催化剂(如Rh)反应方程式:酮/醛/酸卤或酰氯 + 胺/醇+ H2 → 醚/胺 + HCl实例应用:酰氯可以通过氢气还原法与胺反应合成酰胺。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金属还原法、氢化物还原法和氢气还原法。
不同的还原反应适用于不同的反应物,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要求。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合成方法,有机化学家可以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合成,推动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
文章全文共计326字,已超过1500字限制,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大分支,研究的是碳和其它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
在有机化学领域,还原反应是一类广泛应用的重要反应类型。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一、还原反应的定义还原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某一原子或官能团的氧化态发生降低,而其他原子或官能团的氧化态增加的化学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如氢化还原、金属还原和还原消去等。
二、氢化还原氢化还原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还原方式,通常使用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反应。
这种方式可以将含有多重键(如烯烃和酮)的化合物还原为相应的单键化合物。
例如,将苯烯通过氢化反应,可以得到环己烷:C6H8 + H2 → C6H12此外,醛和酮也可以通过氢化还原变为相应的醇:RCHO + H2 → RCH2OH氢化还原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农药合成等领域。
三、金属还原金属还原是指利用金属作为还原剂,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氧原子还原的反应。
常用的金属还原剂有锂铝烷、铁水、锌粉等。
例如,将酮类化合物通过金属还原,可以得到相应的烯醇:R2C=O + Zn → R2C=CH-OH金属还原也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是用于制备具有活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四、还原消去还原消去是一种通过将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还原为含有醇或烷基的化合物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通过对酮和酸烯醇的还原反应,可以得到烷基化合物:R-(C=O)-R' + Bu3SnH → R-R' + Bu3SnOH这种还原消去反应可以用于制备含有烷基或烷基替代的有机化合物。
还原消去反应在有机化学合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有机小分子药物以及重要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五、还原反应的应用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分析化学和工业化学等领域。
在有机合成中,还原反应可以构建碳-碳键和碳-氧键等化学键,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合成。
还原反应 有机合成化学课件

6.1.1 非均相催化氢化
一、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
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过程如下: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对氢分子进行化学吸附,生成活泼的氢原子 吸附化合物。 ❖催化剂对不饱和有机物空间阻碍较小的一面进行化学吸附,使 其π键打开,形成两点吸附的活性中间体(即σ—π络合物) ❖活泼的氢原子对活性中间体分步加成,生成加氢产物,然后加 氢产物脱离催化剂表面,并向介质中扩散。
>环氧>酯
选择性还原羧酸
6.2.5 二异丁基氢化铝 (iBu)2AlH 烷基铝试剂 DIBAL 或 DIBAL-H
还原酯,内酯和腈 具烷基给电子,增加还原性 还原酯为醇
选择性还原a,b-是电子对不饱和官能团加成引 起的反应。作用物从电子转移试剂得到电子后再从 质子源得到质子而被还原 常用金属:锂、钠、钾、钙、镁、锌、锡和铁 常用溶剂:质子性溶剂,醇,酸和胺类溶剂 被还原化合物:芳环,羰基,碳碳多重键,羧 酸 酯和碳杂键
第五章 还原反应 Reductive Reactions
Contents
1. 催化氢化反应 2. 负氢转移还原 3. 可溶性金属还原 4. 其他还原剂
6.1 催化氢化反应
催化氢化反应是指还原剂氢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不饱和化 合物的加成反应。
从反应结果分:催化加氢和催化氢解。 催化加氢是指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分子,在催化剂存在下, 与氢分子作用,结果不饱和键全部或部分加氢的反应。烯烃、 炔烃、硝基化合物、醛、酮、腈、芳环、芳杂环,羧酸衍生 物等均可采用此法还原成相应的饱和结构。 通常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含有碳—杂键的有机物分子在氢化 时发生碳—杂键断裂,结果分解成两部分氢化产物:脱卤氢 解、脱苄氢解、脱硫氢解和开环氢解。 按催化剂存在形式分:非均相催化氢化和均相催化氢化
还原反应

烯烃
烯,炔同时存在,还原到停留在烯的一步。
(三) 不同催化剂催化氢化反应 1.装置: (1)常压或低压氢化反应装置
b.脱硫
(2)铂催化剂
活性很强
可以还原除了酯、羧酸和酰胺外,各种不饱和基 团均可被还原。如:醛酮、腈、硝基化合物,还 原氨化反应等。反应通常可在较低温度和较低氢 气压力下反应。 铂黑、铂炭、二氧化铂等。
载体铂催化剂:Pt/C 酸能促进铂的催化氢化。
缺点:价格昂贵。
(3)钯催化剂
对烯烃、炔烃加氢活性高,还原酮、腈、硝基 化合物,还原氨化反应等,氢解活性也很强。 为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可制成氧化钯、钯黑和载体钯(Pd/C)
氢解 (Hydrogenolysis) :在催化氢化的条件下,底物分子被 化验裂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分子的反应。使一些单键 发生裂解:如卤代物,苄醇类,苄胺类,酰卤类的氢解和 脱硫、酯的酯解等 .
O
O
Pd/C, H2
OCH2Ph
Pd/C, H2 ArCH2NR2
OH
ArCH3 +
R2NH
立体化学:
(1)还原芳环
(2)炔烃
得到反式烯烃
Na RC CH
NH3
RCH CH2
(二)其它金属 1.Fe, HCl(30%)
NO2
NH2
Fe, HCl
2. Sn, HCl
NO2
NH2
Sn, HCl
COOH
COOH
3.Zn-Hg, 浓盐酸,
有机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有机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有机还原反应的概念有机还原反应是指通过还原剂将有机化合物中的含氧、含氮等含氧元素还原为含碳的反应。
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有机化合物得到电子,被还原。
有机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染料化工和日化等领域。
二、有机还原反应的条件1. 适宜的溶剂有机还原反应大多数是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通常使用惰性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亚砜等。
2. 适宜的温度有机还原反应往往在室温至加热条件下进行。
3. 适宜的催化剂有机还原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如钯或镍等。
三、有机还原反应的类型1. 金属还原金属还原法是利用金属(如锂、铝、镓等)将含氧化合物还原成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例如,用锂将醛还原为醇,如下所示:RCHO + 2LiAlH4 → RCH2OH + 2LiAlO2 + H22. 氢化物还原氢化物还原法是利用氢化物(如氢化铝锂、氢化钠)将含氧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例如,用氢气/铁粉将醇还原为烃,如下所示:RCH2OH + 2H2/Fe → RCH3 + H2O3. 单质还原单质还原法是利用单质(如氢气)将含氧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例如,用氢气/催化剂将醛还原为醇,如下所示:RCHO + H2/Pt → RCH2OH四、有机还原反应的机理1. 金属还原反应机理金属还原反应的机理是金属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离子,然后金属离子与含氧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含氧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2. 氢化物还原反应机理氢化物还原反应的机理是氢化物先发生离子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阴离子,然后氢离子与含氧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含氧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3. 单质还原反应机理单质还原反应的机理是单质与含氧化合物发生氢化反应,将含氧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含氢化合物。
五、有机还原反应的应用1. 有机合成有机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例如,将醛酮还原为对应的醇,将羧酸还原为对应的醛醇等。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是一种广泛而重要的反应,利用这种反应,经常用于合成结合过程中的试剂甲烷和其它有机化合物。
还原反应的
一般说法是一种将氧原子转移到另一物质的反应,这种物质通常是氢
原子或另一物质中的氢原子,使它们被质子取代。
换句话说,它是一
种把有机化合物的氧原子替换成氢原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机理也是很重要的。
在还原反应中,氢原子通常被取
代氧原子,这引起了从碳偶极子到氢原子偶联的质子交换反应,这就
是一般所说的还原化学反应机理。
在有机还原反应机理里,催化剂作
用于氧原子,把它转化为一个质子。
然后,这个质子被活性金属的电
子影响,把它从碳偶极子上移开,使碳上的空位被氢原子取代。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也经常用于催化合成反应,尤其是
将甲烷和其它有机化合物连接在一起。
例如,在可持续尿素反应中,
钴催化剂可以与氮原子一起发生还原反应,将氮原子转化为钴离子,
这样就把甲烷和其他有机物聚合在一起,形成酰胺类物质。
总之,有机化学中的还原反应是一种极富应用价值的反应,它不
仅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还可以用于还原有机化合物的H-D交换,以及可持续的尿素反应,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COOH
D2 (Ph3 P)3RhCl H HOOC
D COOH H D HOOC
D H COOH D
10
HOOC
2013-4-26
H
+
H
另外,当分子平面的某一方向存在对催化剂有特殊亲和力的 取代基时,会导致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如四氢芴衍生物催化氢 化时:
NH2NH2 O2/Cu2+ NH=NH H+ NH=NH ArSO3H
17
KOOC N=N COOK ArSO2NHNH2
2013-4-26
OH50-150 C
NH=NH
3、硼氢化
硼烷(BH3),通常以乙硼烷(B2H6)的形式存在,是一个强还原 剂,能还原醛、酮、酯、羧酸、酰胺和腈等。硼烷可 由氢化锂与三氟化硼反应或硼氢化钠与三氟化硼制得。
H eH NH3 H H H eH H H H+ H H H H
2013-4-26
25
在Birch还原中,芳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产物影响很大。环上 的吸电子基团由于可稳定负离子中间体,从而可促进还原的进 行,并且在形成的中间体中,以吸电子基直接与负电荷相连占 优势,其还原产物是1,4-二氢苯衍生物。
CH3 OMe Na,NH3(L) HO H CH3 OMe HH O
2013-4-26
CH3 .. Li
+
OMe HH H
O
C2H5OH, Et2O
65
%
20
H
H
非末端炔烃可由碱金属的液氨溶液还原为烯烃, 而末端炔烃易于形成金属炔化物,炔碳上的负电 荷阻止了进一步还原的发生。同时具有末端炔烃 和非末端炔烃的化合物,可采用该法将非末端炔 烃还原而末端炔烃不受影响。
H O MeO R O H2/Pt C MeO R O O
R=CH2OH, 95% R=CONH2, 5%
2013-4-26
11
炔烃用Pd-C或二异丁基氢化铝作为催化剂进行氢 化,可得顺式烯烃;而用Na-NH3作为还原剂进行还原, 则得反式烯烃。这种立体化学差异性提供了合成不同 立体异构体产物的根据。
2. 二亚胺还原法
二亚胺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氢化剂,它能与C=C、CC 、 N=N等非极性不饱和键起氢化反应,对于C=O、C=N、CN、 NO2、NO、S=O、S-S等强极性基团则不起作用。 二亚胺氢化反应的机理可能是二亚胺对双键的顺式加成,并 经六元环过渡态实现。
N N H H N N H H H H N N
实验结果表明,反式烯烃比顺式烯烃容易氢化,位阻小的烯 烃比位阻大的烯烃容易氢化。
N2H2
2013-4-26
64-85%
16
OTHP N2H4,H2O2 Cu(OAc)2,EtOH
OTHP
二亚胺很不稳定,一经生成需立即进行氢化,否则即分解成 氮和氢。所以,二亚胺总是在被还原物存在下进行制备。 水合肼用铜盐氧化、偶氮二羧酸钾分解或磺酰肼在碱性条 件下热分解等方法可制备二亚胺。
NO2 Na NH3 H NO2 NH3,C2H5OH H H NO2 1) e 2) H+ H H
-
H
NO2
供电子基团不利于负电荷的分散而使反应难于进行。并且在 形成的负离子中间体中,供电子基团与负电荷或单电子尽可 能远离时,对反应有利。这时产物是2,5-二氢化苯衍生物。
OH HO
2013-4-26
多烯化合物进行催化加氢时,也是位阻小的双键优先被还原 (环外双键优先被还原)。
H2 Pd/C
2013-4-26
98%
13
环丙烷在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结构的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催化加氢,反应时取代 最少的键断裂加氢,产物是开链烷烃。
H2, Pd/C AcOH
95%
H2, Pd/C AcOH
2013-4-26
B2H6
( CH C )3B
RCOOH
CH CH
18
硼氢化反应为顺式加成过程,炔烃硼氢化得顺式烯烃。
C C B2H6 C C H BH2 C C ( C H H CH CH (RCOO)3B O R C )3B O
当分子中同时存在叁键和双键时,双键优先反应。若同时存在多 个双键,使用位阻大的硼烷可以选择性地还原较少取代的双键
2013-4-26 5
在催化氢化反应中,很多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对催化氢化 活性高的基团。不同基团被催化氢化的大致难易次序为:
RCOCl(→ RCHO) RNO2(→RNH2)-CC- (→-C=C-) RCHO (→RCH2OH) -C=C- (→-CH2-CH2-) RCOR’ (→RCHOHR’) PhCH2OR (→PhCH3 + ROH) RCN (→RCH2NH2) 萘 RCO2R’ RCONHR’ 苯 RCOOH 催化氢化反应活性还与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 温度、压力等直接相关。常用低活性催化剂有: Lindlar催化剂,0.3%Pd-CaCO3等;活性较高的催化剂 可用Raney镍、Pd-C等。
3.2
还原反应
3.2.1 3.2.2
烯和炔的还原 共轭烯烃的还原
3.2.3
3.2.4 3.2.5 3.2.6
2013-4-26
芳烃的还原
卤代烷和醇的还原 醛和酮的还原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2
本节预备知识
已学化合物的还原方法:烯烃、炔烃、芳 烃、卤代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
2013-4-26
3
有机化合物的脱氧、加氢或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 还原反应。该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普遍的反应之一, 在官能团的转换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碳碳双键催化氢化的活性比酮羰基高,所以,当双键与羰基 共存时可以选择性地还原双键而保留羰基。
CH3 CH3 O H2/Pt CH3COOH CH2COOH CH3
2013-4-26
O CH2COOH
CH3
7
催化氢化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氢气和不饱和键首先被催化剂表面吸附,氢气分子内键被打 开,通过p-轨道与金属络合而被吸附的烯键发生松弛,随后 发生氢原子从催化剂表面向不饱和键的转移,被还原分子脱 吸附而完成反应。
2013-4-26
27
了解 小心控制反应条件可将萘或其它稠环芳烃还原成不同产物: 小心控制反应条件可将萘还原成二氢萘、四氢萘、异四氢萘、 八氢萘 Na C2H5OH
Na C5H11OH Na NH3 C2H5OH Li NH3 C2H5OH
Na C2H5OH
Li NH3 THF
6LiH + 8BF3-OEt2 3NaBH4 + 4BF3 -OEt2 B2H6 + 6LiBF4 2B2H6 + 3NaBF4
乙硼烷及其类似物与碳碳重键加成所得的有机硼化合物, 与有机酸发生溶剂解反应生成饱和烃,该反应称为硼氢化。
C C B2H6 (CH C )3B RCOOH CH CH
C C
)[(CH3)2CH-CH(CH3)2]2BH C2H5
1 2
2013-4-26
)CH3CO2H
19
4. 其它还原剂 非共轭的、非末端的烯烃对碱金属的液氨还原剂、 电解还原等是稳定的。共轭的或被吸电子基团活 化的烯键,则比较容易被溶解金属法和电解还原 法还原。 例如,、-不饱和酮用Li-NH2还原时,可得饱和酮。 产物的构型由碳负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确定。
H2,Pd/C quinoline COOH Na/NH3 -40oC COOH COOH
2013-4-26
98
%
98%
12
除立体化学的差异以外,两种还原的位臵选择性也不相同。 例如多炔用Pd/C进行催化加氢时,位阻小的末端叁键优先反 应,而用Na/NH3还原时,则位阻大的链中叁键优先被还原。
H2,Pd/C quinoline H Na/NH3 - 40 C 75% 97%
H HO H+ H H
H
Na NH3
1) e 2) H+ H
-O
26
了解 -萘酚和-萘酚的伯奇还原产物显著不同。前者在不 含羟基的环上进行反应,后者则在含羟基的环上进行,该 差异可能是由于中间体稳定性不同的关系。
OH Li NH3 C2H5OH OH Na C2H5OH O 45% OH 98%
2013-4-26 6
叁键比双键容易被氢化,所以当叁键与双键共存时,以喹啉部 分毒化的钯作为催化剂可将叁键还原成双键,得到二烯类产物。 叁键比双键容易氢化,可能是由于叁键比双键容易被催化剂表 面吸附的缘故。
RCH=CHCH2C CH 5% Pd BaSO4 H2, quinoline RCH=CHCH2CH=CH2
•其立体化学特征是 —— Syn-addition
2013-4-26
8
催化加氢是发生在重键空间位阻较小的一面 的顺式加成反应。如蒎烯衍生物氢化时:
COOH H2/PtO2 AcOH
COOH H
2013-4-26
9
在分子结构较难区分哪一面位阻较小时,较难预测氢化 的立体化学过程,但对一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也可利 用氢化的立体专一性,可将不饱和化合物还原成一定构型的 产物。例如,顺丁烯二酸可氘化为内消旋氘化丁二酸,反丁 烯二酸则得外消旋产物
100%
2013-4-26
14
虽然烯键催化加氢比羰基容易,但如果采用亚铬酸 铜作催化剂,则可选择性地将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而烯键不受影响。这与Pd/C催化时的结果恰好相 反,从而提供了一种双键存在时选择性还原羰基 的方法。
CuCr2O4 COOC2 H5 H2, 150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