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共21页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叙事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白居易的叙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备受赞誉。
一、情感真挚
白居易的叙事诗情感真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注。
他的叙事诗中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感伤,这种情感真挚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二、细节生动
白居易的叙事诗中具有丰富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情节更加生动。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描写草的生长过程,表现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三、情节曲折
白居易的叙事诗情节曲折,常常采用倒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长恨歌》中通过回溯历史,揭示出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四、语言简洁
白居易的叙事诗语言简洁,表达深刻。
他善于运用想象力和联想,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极简的语言表达出琵琶的音乐之美。
总之,白居易的叙事诗以情感真挚、细节生动、情节曲折、语言简洁为其艺术特色,成为唐诗中的精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

正是民俗元素,使白居易诗歌忠实于生活情感的真, 凸显出思想内涵的善,展现了艺术形态的新,正如叶 燮所言:“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终非庸近可拟。 如若无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民俗元素,则无以全面认 识其诗作的特殊质性,也难以真正领略其诗作的境界 和魅力
谢谢!
民俗内容之全面,范围之广阔,足以反映中唐社会的民俗 风貌,他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三千多篇诗文,还有蕴藏其 中的一部中唐风俗史,正如明代学人何良俊所言:“白太傅 之诗,亦可称诗史“
三、民俗艺术化白诗新境界
因为敏锐发现并精到运用了民俗,白诗生动描绘出中唐 诗人心路的微妙起伏,深刻揭示了中唐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化心理的绎 嬗变,清晰记录下中唐社会时代旋律的抑扬变化。白居易 不是对风土民俗作静态观察和平面记录,而是由表及里的 深入开掘,发现民俗背后隐藏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 文化心理,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别出心裁的艺术结构,将 风土民俗艺术化,使之内化为其诗作的重要元素。
诗人对这种“胡化”的民俗现象的客观再现,不仅展示了唐代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深刻揭示了唐人的博大胸怀以及唐代文
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唐长安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唐代 文化艺术和民族精神之所以走上历史巅峰,从唐人对“胡俗”这种 异质文化的包容、吸纳和再发展,可窥知一斑。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ppt课件

所以,唐代诗人的政治热情、人生抱负乃至生命的价值,便蓄藏在看重袍服的
色彩、花绫及配饰等礼俗之中。在个人交往中,布料、衣服又会成为传递朋友情谊
的使者。元稹曾于通州给白居易寄送布料以慰思念之情,白居易《元九以绿丝布、
白轻容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诗就叙写了落魄中的他,收到这份特殊礼物时
精选课件ppt
11
白居易一生,行迹遍及关中、中原、江南及西南等大半个中国。 他每到一处,都有描写当地民俗的诗作。比如:《过昭君村》 写的是长江岸边昭君村“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的风俗。 昭君美丽,却因进宫而不幸,同村幼女便烧脸毁容逃避征召, 因而相沿成习。这种民俗的背后是百姓的血泪,多少年来执政 者强占民间佳人宝物,以至于民众只有用自毁其美的方式来捍 卫。自居易描写这一民俗,表达了幽深的思虑和沉重的情思。
精选课件ppt
6
民俗有良陋之别,白居易诗作通过曝晒陋俗以针砭时弊
,具有为文刺心、论事入髓的醒世效果,《秦中吟》组诗即 为典型代表。作者在小序中明言:“贞元、元和之际,予在 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白居易所谓“其 事”,其实就是贞元、元和之际上层社会存在的十种陋俗: 《议婚》批判弃贫趋富的婚姻陋俗,《重赋》谴责官吏“夺 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的吏政恶习,《伤宅》讽刺“一费百 万”的奢华之风,世态炎凉,《不致仕》嘲讽“齿坠双眸昏” 的恋栈者,《立碑》讥讽奉承离谱、为文失范的立碑风气,
精选课件ppt
16
如果说,从白居易诗热衷咏茶俗的倾向中,我们看到
白居易政治激情的消退和精神追求的内敛以及其思想的通达
和生活的闲适,那么,中唐社会嗜茶风尚的普遍流行,则反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大家平时会看白居易诗歌吗?关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一)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
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
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
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
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简述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以其感伤诗而闻名。
白居易的感伤诗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情感真挚:白居易的感伤诗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愁怨抑或对世事变迁的惋惜,都表达出他真挚的情感。
2. 人文关怀:白居易的感伤诗中常常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同情。
他用平实的语言描述贫寒与悲欢离合,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心,让读者在诗中触动心灵。
3. 表现手法多样:白居易的感伤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包括写景、描绘人物、抒发情感等。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简洁明快:白居易的感伤诗大多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不拘泥于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
他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5. 唯美意境:尽管白居易的感伤诗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忧伤,但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唯美的意境,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给人以舒缓和安慰。
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精选文档

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 曾经脍炙人口,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受到了日本、越南等国民众的喜爱,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位富于独创性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总体而言,白居易诗歌具有如下特点。
、关注民瘓白居易从小就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救济苍生。
出仕后,白居易更是多次进谏,要求革除弊政,舒缓民生疾苦。
但由于统治集团的高度腐败,他的许多建议都未被采纳。
唐宪宗曾生气地指出:“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由于性格耿直,敢于直言,白居易得罪了不少权贵,一生数次被贬。
中国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视之为三不朽,作为深受儒家影响的知识分子,白居易也是如此。
由于政治上不得志,无法实现人生理想,白居易于是以大量的精力从事诗歌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在《伤唐衢二首之二》中易也曾说:“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 关注民瘼,对普通底层民众倾注了极大的同情,是其讽喻诗的一个主题。
这些讽喻诗中最著名的有《歌舞》、《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红线毯》等等。
如《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
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
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
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
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1.高度的形象性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
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
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诗词歌赋本是古代学者用来抒发自身感情、调节生活氛围所作。
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有利于对唐朝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现代学者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及参考。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希望大家喜欢。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一)白居易背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
仕途上,其官至翰林学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许多诗词歌赋被列入《唐诗三百首》,以供后人学习和背诵。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
”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
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
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
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
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