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G90教案设计
g90循环指令教案

《90循环指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用书《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第二章《轴类零件》中的第三节。
在数控加工中,如果毛坯余量较大的零件,须编写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程序,为了简化程序,缩短编程时间,用一个或几个程序段指定刀具做反复切削动作,令程序简单易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数控编程加工过程中,往往要编写很多相同刀具路径的加工程序,如果每一步刀具路径都用G01、G00指令来编写,程序将会变得十分冗长、复杂,而且经常出错,为简化编程,算短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循环指令,将重复的动作用一个程序段来完成相同的动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提高和延伸,同时又为以后学习更复杂循环程序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90指令的指令格式,应用方法,学会使用g90指令编写轴类零件的加工程序;特别注意圆锥面与圆柱面的不同编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未来只是探索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分析零件、编写程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G90固定循环指令的指令格式G90指令格式是将刀具运动的四个步骤:快速进刀(G01)、切削进给(G01)、退刀(G01)、快速返回(G00)用一个指令段完成,所以应特别注意指令端起点、重点位置,避免发生碰刀现象。
难点:锥面切削循环指令编写锥面切削指令比外园切削循环指令多了一个参数R,并且其走刀路径是斜面,特别要注意切削循环第一刀的重点坐标,计算好,不要发生碰到现象,编程时注意循环起点位置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针对本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节课安排在数控仿真模拟室中上,便于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
2、授课过程中采用实例讲述、任务驱动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通过实例讲述,将这堂课主要内容给与讲述,在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个个任务,学生分组合作,逐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最新数控车教案完美版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G71命令的格式、参数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使用该命令编程。
教法
信息化教学(机房)
教具
课件、仿真软件、网络平台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复习与教学引入
10分钟
C.刀具快速向X正方向移动50mm,Y负方向移动20mm
D.编程错误
7.FANUC数车准备功能G90表示( )。
A.预置功能B.固定循环
C.绝对尺寸D.增量尺寸
8.程序段G71X20.0I1.5K0.5L5,其中L5含义为()。
A.循环的程序段数B.子程序调用次数
C.工件的切削长度D.错误字符无意义
五、作业:
项目教学完成2012中职数控车第二套模拟题。
数控车教案
(2019 —— 2020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授课学时:6x16=96学时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课题
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
课时
2学时
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G71的格式、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该命令。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G71P(ns)Q(nf)U(△u)W(△w)中的△D表示()。
A. Z方向精加工余量B. X方向精加工余量
C.每刀切削深度. D.退刀量
3.G71是( )。
A.单一循环指令B.直线插补指令
C.仿行循环指令D.外圆粗车循环指令。
4.G71 U(△D.)R(e)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圆弧的连接 教学设计

3、根据其他小组的评分来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
1、抽几组学生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
2、每组派一个观察员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3、每组对其他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堂任务评价表
交流评价,相互学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检查其他组的表现可以自省
3、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要论,可以问老师,记录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一起讨论,并汇报
4.前三名做完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巡堂解决其他学生的疑难问题
课件
公众号
班群微课视频
课堂任务单
1.以问题激活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主确立要解决的任务
2.运用手机进入班群和公众号来查找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随时调节,也激发了学会学习的兴趣
总结
3分钟
1、老师对课堂的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
2、对刚刚小组之间遗留的问题进行总结
3、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计
对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做相应笔记
PPT
让学生对重难点再一次巩固,同时表扬优秀的小组激发学习欲望
课后反思
优点:1.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合理利用时间,将原本传统课堂需在课上完成的任务在课前就可以完成,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2.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手接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课前学习和解决课堂问题,实现了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以指导为辅。3.资源充足,学生提前学习,老师课堂解决疑难,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效率。
任务三:解决学生的提问,问题较多的点集体提醒一下,有微课视频的难理解的知识点集体播放观看
任务四:在巡堂的过程中,记录易错点,难点,趁学生在自由讨论的环节,将易错点难点在黑板画好,以备讲解。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齿轮系”既是延伸齿轮传动的综合又是培养学生了解掌握生产实际齿轮系应 用的关键。减速器是齿轮系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 齿轮系的相关知识是整个机械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
经过前面学习齿轮传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建立,对齿轮传动有了初步的 印象,但其头脑中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将齿轮系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单线计算尚易,多级传动及联系实际却难,只有培养 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齿轮知识,联系各种机构零件等,结合实际例子应用, 多看实物应用结构、多思考想象,并辅助以教师讲解和动态演示,逐步锻炼逻辑 思维,才能不断地提高计算设计应用能力。 2. 处理措施
引导提问:
什么是齿轮系?它分为哪些类型?这
些齿轮系传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2、教师精讲一
齿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
新课学习 (32 分
钟)
成的传动系统。 齿轮系的类型:
定轴齿轮系 行星齿轮系
辅助多媒体动画讲解
-6-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引导提问: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让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回顾所学,让学生加
本课小结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整体认
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随后出示教学目
(2 分钟)
识。并对小组表现给予评
标,检验对本节课的目标内容的完成情况
价。
知识作业——我都学会了:
课下作业
1、 分析组内齿轮系模型的传动路线,并计 课后作业将课堂游戏延续
算传动比 到课下,鼓励学生创新,
的齿轮传动。为保证分组效果,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分工,各司其职(“督察官” 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其中;“纪检委”维持好秩序,保证合作有条不紊的 进行;“物流师”把好物流关,防止物品的损坏和丢失;“教授”关注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做好指导工作;“司令”负责宏观协调,让组内成员各尽其职)。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设计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维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之一是机械设备的维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相关课程后,对变速箱的主要零件如轴、齿轮、离合器、轴承等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变速箱各零部件的使用,工艺装配要求、识图机构运动,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对以后的工作能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变速箱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操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空间。
二、学生特点授课班级基本情况:数控二年级学生,全男生班,总体偏外向、活跃,沟通交流具有自媒体时代特征,喜欢网络学习,上Q聊天讨论。
三、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1、学会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2、理解定轴轮系传动比定义式②能力目标:1、提高抽象思维,增强“实物-简图”的转换能力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工作严谨、勇于表达展示、善于团队协作四、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会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②教学难点:分析轮系齿轮啮合对数及传动路径五、教学策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他们对专业实操课比较感兴趣,可是对专业理论课,特别是机械基础,由于理论性太强,大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不了多久觉得学得困难,放弃这门课的学习苗头。
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基于以上分析,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不足问题①教法:以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贯穿过程教学,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内驱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②学法:通过调查研究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解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乐趣,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高效实施以上教法、学法,运用信息教学翻转课堂,使用Pro-E 制作视频动画、使专业课的教学生动、形象,Q群与学生0距离沟通,自选微课帮助理解、信息技术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项目研究学习当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钳工车模的制作说课设计方案

2015广东省中职创新杯说课比赛暨钳工教案设计课题:钳工车模的制作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地址:东莞市长安镇莲湖路1号邮编:523846项目2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金属加工与实训——钳工实训》授课班级:2014级模具143班,学生人数:50人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作用:本教材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新课改教材,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都很有帮助。
➢教材内容的整合:鉴于本校安排的钳工实训课时较少的实际情况,本次课将书本上《项目2 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中的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完成车模的一系列加工操作。
将车模制作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更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巩固练习。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确定车模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教学难点:车模各零件精度的保证;➢关键点:对零件加工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掌握钳工划线、锯削、锉削等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钳工孔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孔加工的方法;掌握钳工螺纹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
二、说学情模具143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年级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有以下特点:➢入学分数较高,思维活跃,动手和领悟能力较强;➢大部分同学喜欢动手操作,但是由于在钳工实训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细心,同时也缺乏耐心;➢该班同学属于模具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实训中学到有一定的钳工基础,但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扎实。
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理念本次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吸收企业管理规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实施分组、分层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外径粗车循环加工说课课件

★ 粗加工和精加工的F、S、T分别是 怎样设置的?
★ 判断对错:
循环 问答
N100 G01 X30 Z2;( )
回答组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提问组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步步为营 解决任务
任务二:正确编程
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提前分好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 分组编程,要求用外径固定循环指令编写任务工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项目4 步加工步套为类营零,件解决任务
项目5 加工凸圆弧面
项目6 加工凹圆弧面
项目7
加工复合表面轴类零件
1激.外情径导粗趣车,循提环出加工任(务G71)
2.端面粗加工复合循环(G72)
任务驱动法 3.固定形状切削复合循环(G73)
4.精加工复合循环(G70)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总 任 务
整体能力
知识让
G01 X28 F100;
X100 Z100;
该工件能否用以前Z学-20过; 的指令进行M加05 工M09呢; ?
学生发现 零件复杂
知识综G合00 X30 Z2;
丧失兴趣M30;
G01 X25 F100;
Z-10;
X16;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四
任务三
步步为营 解决任务
任务一:指令及应用 引导 启发 U为X向背吃刀量
R为退刀量
粗加工 G71 U(△d) R(e);
描
(G71)
G71动P画(ns) Q(nf) U(△u) W(△w) F_ S_ T_; 述
N(ns模)…拟…; (X向精车余量)
粗
加
…
描述精加工轨迹
工
N(nf)……;
精加工 G70 P(ns) Q(nf)规; 律让
G90说课最终版

01
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完成任务,我设置了2个相关的引导问题: 1.G01能否进行加工,编程是否简单? 2.简化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习相关知识。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G90指令正确的编写格式 2)熟练并掌握G90指令的循环路线 3)熟练应用G90指令进行编程
B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体会编程的快乐,. 4)感受模拟加工的成就感!
A
能力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信息、处理信息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G90指令格式 理解固定循环的含义 熟练地应用G90指令进行编程 数控模拟仿真的操作方法
难点
数控模拟仿真的操作方法 G90 指令的走刀路径 循环起点的选择
方法
动画演示G90走刀路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加强仿真加工训练
三 教学方法
A 任务驱动法 模拟仿真法 B
C 小组合作法
在PPT上演示指令的各参数含义,并观看圆柱面加工时G90指令加工路 线动画。讲解G90编程格式,各参数意义,重点讲解定位点的意义。因 为G90中的X、Z坐标值是通过定位点来确定的。然后讲解走刀路线,此 处插入即时情景剧来强化走刀路线特点,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基本掌 握了G90编程格式、指令意义后,利用复习题作为例题来教授如何具体 运用该指令进行编程。在讲解例题的时候通过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强化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仿真加工和实际加工相结合的方法熟练的掌握了G90指令的用法,突破了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但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切削参数的选择,个别学生半径差R计算错误,所以还需要增加一节G90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完全掌握G90指令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呈现任务、激发兴趣(时间分配:2分钟)
以实际的生产内容为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
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程
组织教学、下
达任务单及
样件。
二、分析任务、诱发思考(时间分配:5分钟)
首先观看G00/G01指令的动画。
复习提问:G00、G01指令
的格式?让学生通过G00、G01指令来编写刀杆的加工程序。
在
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刀杆的余量较大时,程序编写较
为复杂。
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令程序简单的指令来完成以上
刀具路径?这时老师再用G90的方法将刀杆的程序编写出来,将
两个程序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使用G90指令编写的程序简短、易
懂,从而来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课件展示,激
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诱发
学生思考,提
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新知、掌握方法(时间分配:20分钟)
1、新课讲解:
(1)圆柱面加工:首先讲述圆柱面加工时G90指令的编程格式、
加工路线和编程要点。
G90 X(U)___Z(W)___F___;
其中:X、Z为切削终点绝对坐标;
U、W为切削终点相对坐标;
F为进给速度。
编程要点:
课件展示
要求指令格
式须记忆
1、G90循环可以完成进刀、加工、退刀、返回四个动作。
2、循环起点要距离工件2~5mm。
圆柱面加工时切削终点坐标的确定: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
(2)、观看动画
观看G90加工路线的动画演示,明确各参数在加工路线中的
实际位置,让学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用课件演示
刀具整个移
动过程,有助
学生理解刀
具实际加工
的路线
(3)、布置练习
工艺分析:
毛坯外径Φ50,要车削成Φ35的阶梯轴,使用G90循环指令。
S=600r/min;F=0.2mm/r;
总的加工余量15mm,分3次车削。
每次的背吃刀量确定为5mm、5mm、5mm.
加工程序:
O1212;
T0101;
M03 S600;
G00 X55.0 Z2.0 ;
G90 X45.0 Z-25.0 F0.2 ;
X40.0 ;
X35.0 ;
G00 X100.0 ;
Z100.0 ;
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M30 ;
2、圆锥面加工:
(1)新课讲解:讲述圆锥面加工时G90指令的编程格式、加工路线和编程要点。
G90 X(U)___ Z(W)___ R___ F___ ;
其中:X、Z为切削终点绝对坐标;
U、W为切削终点相对坐标;
R为锥面切削时的半径差;
R=(X起-X终)/2
圆锥面加工时切削终点坐标的确定: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
(2)、观看动画
观看G90加工路线的动画演示,明确各参数在加工路线中的实际位置,让学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3)布置练习
工艺分析:
毛坯外径Φ60,要车削成小径Φ40、大径Φ50的圆锥轴,使
用G90循环指令。
S=600r/min,F=0.2mm/r; 最大加工余量20mm,分2次车削。
每次的背吃刀量确定为10mm、10mm.
半径差R=(40-50)/2=-5;
加工程序:
O1212;
T0101;
M03 S600;
G00 X55.0 Z2.0 ;
G90 X60.0 Z-25.0 R-5.0 F0.2 ;
X50.0 ;
G00 X100.0 ;
Z100.0 ;
M30 ;
四、积极协助、完成任务(时间分配:40分钟)(1)制定工艺(生产任务:刀杆)
(2)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O1234;
T0101;
M03 S600;
G00 X30.0 Z5.0 ;
G90 X29.0 Z-90.0 F0.2 ;
X25.0 Z-40.0 ;
X21.0 ;
X17.0 ;
M03 S1000;
G01 X14.0 ;
Z0.0 ;
X16.0 Z-1.0 ;
Z-40.0 ;
X27.0 ;
让学生将编写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加工路径,加深印象。
这样既锻炼学生手工编程、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在仿真软件中验证好程序后,学生分组到数控车床上进行实际加工,进行产品误差和质量检测,并且实训室实行6S管理,对加工后的场地、设备进行清扫,工量具摆放整
X29.0 Z-41.0 ;
Z-90.0 ;
G00 X100.0 ;
Z100.0 ;
M30 ;
(3) 模拟仿真加工
齐。
(4) 实际加工
(5)6S管理
清扫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摆放整齐。
简单固定循环G90教案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刘岩
11
五、评价成果、自主平等(时间分配:13分钟)
填写评价单
六、归纳总结、课外延伸(时间分配:10分钟) 1、归纳总结
(1)、G90指令格式
(2)、加工路线 (3)、编程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巩固知识。
2、课外延伸
如图所示为棒料毛坯(直径为Φ55)的加工示意图,钻孔后的内孔直径是Φ26,编写其粗加工程序。
通过内径表面零件的加工,进行课外延伸。
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