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导论专题资料全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

复习要点n 1、广播电视发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要称呼。

n2、掌握一些基本认识: n如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传播共性、社会功能、负功能; n 3、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音响的蒙太奇功能;广播语言的具体要求;电视画面的特性;电视节目制作的三种方式;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等。

一、无线电的发明1.1873年 马克斯威尔 无线电之父无线电之父2.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瑞基·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3.1899年,亚历山大·波波夫提出利用电磁波进行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出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距离达到148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4.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把无线电推广应用到轮船联系和体育转播。

1901年,他第一次跨大西洋两岸无线电通讯。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 首先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声音的是费森顿和德福雷斯特。

1906年圣诞节,加拿大人费森顿从实验室里传送声音实验成功,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问世。

1907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三、第一家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专家弗兰克·康拉德在匹兹堡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呼号“KDKA ”。

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四、广播事业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简略)1922年,英国马可尼等六家无线电器材公司经政府批准合资成立了一家广播公司,1927年改建为公营广播机构,即后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覆盖率达80%,形成垄断。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一、广播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广播可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广义上的广播包含了广播和电视。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第一家电视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时间为1936年11月2日。

1926年10月,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台在哈尔滨出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的首家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49年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实验播出。

卫星直播电视:由设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然后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广播电视:日本率先推出了高清电视,高清晰电视的画面清晰度高,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优势明显。

网络广播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算机或者“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网络访问,电子邮件电视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机构有: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电视技术:电视传输系统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构成,摄像部分完成光电转换,传输部分完成电视信号的传输,显象部分则将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学图像。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一个国家的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取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NTSC制式:简称N制式这种制式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但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

PAL式:中国采用,又称“帕尔式”意为“逐行倒相”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广播电视学导论

广播电视学导论

广播电视学导论简述广播电视初创时期的情况广播: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威提出了无线电波存在的设想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接收器1906年,美国物理教授费森登首次成功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德弗莱斯特发明三极管1908年,意大利科学家德弗莱斯特成功用无线电播放了音乐1919年,苏联无线电广播实验室试制成功一台无线电广播发射器,次年成功进行了无线电广播实验1920年,美国底特律播送州长竞选新闻,被认为是进行了首次广播新闻1920年,KDKA开始播音,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随后几年内,各国无线电广播相继问世中国的几个最早:1923 奥斯邦在上海创建中国第一个广播电台1926 第一座官办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1927 第一座私营商业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40.12.30 延安广播电台电视1817年,瑞典科学家希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1873年,英国科学家梅发现了硒元素“光电作用”1926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1936年,世界上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英国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二战爆发,使刚刚开始起步的世界电视事业陷入停滞状态。

面对电视的冲击,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1,注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2,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3,开办多套节目4,开办多种语言节目5,开办专业台广播6,加强对外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817年,瑞典科学家希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1873年,英国科学家梅发现了硒元素“光电作用”1926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1936年,世界上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英国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二战爆发,使刚刚开始起步的世界电视事业陷入停滞状态。

二战后,各国的电视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最终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最终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第一单元: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1、掌握对相关概念的描述,如:广播、电视、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指在传播途径上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

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其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受众)的一个过程。

传播:包括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与人类的传播行为传播,是受传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包括声音广播(radio)和电视广播(television)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2.了解三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 PAL SECAM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电视制式NTSC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北美,少数亚洲)PAL制(Phase Alternation Lion)(西欧,北欧,亚洲大部分)SECAM制(Séquenntial couleur à mé moire)(前苏联,法国,非洲,东欧,少数亚洲)3.了解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主要是技术的角度)一、电视的发明1、“光电效应”与影像传播的可能2、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进行的图像传送,是电视发明的雏形。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章绪论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第一节广播的诞生与发展一、广播的前发明期1844年塞缪尔²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²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线广播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²赫兹在实验室内产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二、广播诞生1、发明广播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波传递声音。

费森登(Fessenden,1866-1932,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发明了按声波形状调制无线电波波幅(调幅)的方法。

于马塞诸萨州的布兰特²罗克城建立了发射台。

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²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2、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9月29号,西屋公司的副总经理看到了匹兹堡一家百货公司在《太阳报》上刊登的收音机广告,公司决定制造无线电发射机,开办广播。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它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据记载,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台开播当晚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总统大选开票消息:共和党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点精华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点精华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绪论:一.广播电视的由来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确切地说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意义:通过无线电波和导线向无线区域内传播广义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2.信息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a.原始阶段:指传播方式的原始,并不意味着仅存在于原始社会b.语言传播:优点:自由,灵活;缺点: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所传的范围很小,所传的信息也不能长久的保存,传播过程又有很大的失真性c.文字传播:克服之前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传播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d.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运用使文字信息,得以大量复制和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

e.电子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广播电视的出现,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视听结合阶段。

优点:信息丰富,易于被接受——直观,时空方面的进步等。

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可靠性不够强。

3.广播电视学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按内容分:广电和新闻有交叉4.人们对广视工作以及广视事业的认识的五个层次a.广播电视节目b.广视节目的制度者和接受者c.广视机构d.广视系统e.广视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广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又与众多的相关科学交叉二、广电的基本性质以科技为基础,辅以传播的特性,具自然、社会两大属性。

1.自然属性优势(特点):a.传播对象非常广泛;b.传播的时效性强c.节目通俗直观d.接收的随意性弱点:a.按时间顺序播出(电视广告插播)b.转瞬即逝(要求广电内容通俗易懂)2. 社会属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不可能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必然与政治相联系a.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广电机构的性质是主体国有,非国有的中国广电机构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b. 宗旨:通过传播新闻,娱乐宣传,服务等传达政党集团的言论`,以及政治纲领等,具有多种职能的大宗传播媒介c. 功能:自然功能(基础);社会功能(对社会的一种掌握)具体包括:a.传播新闻 .b.宣传舆论c.文化娱乐d.社会教育e.社会服务d. 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我国)三、广电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1.与经济:a.经济环境对广电的制约作用:国家经济政策,人民经济水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广电事业形成差距b.广电对经济的反作用:广告,节目销售,有线电视的销售及收视费2.与政治:a。

广播电视导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导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导论复习提纲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讨论的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由媒介所营造的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

媒体产业研究的重点不应该只有媒体企业和媒体产品文本,还应该包含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及其对社会运作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事件背景:广播在当时是新兴的大众媒体且公众对广播持信任态度;二战的阴影。

引发条件:类似于新闻的报道手法;用“突发新闻”代替音乐插播;从众心理社会影响:1.使人们开始重视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2.研究者开始关注更大范围的传播研究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Array• 用工业化的方式去生产文化产品• 同质性、可预见性媒介特征1.诉诸听觉和视觉2.信息的及时送达3.线性的内容编排4.接受门槛低5.内容不易保存电台与电视台的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类型部门制结构: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种类而设置的内部架构例:CBS的新闻部专职负责新闻谈话节目频道制结构:播出频道的不同而设置结构例:CCTV电影频道利于有效管理提升节目流通性与播出效果混合制结构(矩阵结构):也就是前两种结构的混合版适用于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电视台,目的是为了总体上提升节目播出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专业程度。

栏目的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栏目规划:设置节目档数、播出时段、播出频次(科学的统筹安排)栏目定位:制定完整而严格的运行框架(减少盲目运营目标混乱)栏目日常运营:制定合理的平时运行规范栏目资源配置:合理的成本计算与经济效益的计算为了维持运转收视管理:对栏目的一种评价与淘汰机制(提高节目质量)UGC用户生产内容(这一点与PPC相反)网站通过广告或向生产内容的用户收取费用来盈利。

例子:B站、知乎和贴吧都有一定的这样的现象。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1.社会结构由三种实践构成: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2.意识形态不是对社会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而是经济基础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3.大众媒介是维护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媒介框架理论(media framing theory)主要强调:大众传媒会通过对“字词、图像、表达与呈现方式”的选择,来向受众传达“关于认知与解释的预设的模式”,从而有力地塑造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专题——基础篇一、广播电视的诞生、发展与现状(一)、广播的诞生:1、无线电波的发现。

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证明电与磁能互相感应;孕育了电磁学的诞生。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并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在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兹”作为频率的单位。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意大利发明家卡格列谟·马可尼(1859-1905)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藩诺维奇·波波夫(1874-1937)真正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

他们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1866-1932)。

4、电台广播的诞生。

1916年11月,美国马可尼公司25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

呼号为KDKA。

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二)、广播的发展:1、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初创阶段:1921年,法国邮电部建立了本国第一座广播电台,通过巴黎埃菲尔铁塔(312米)进行定时广播。

1922年俄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法国国营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先后开始播音。

1923年德国、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成立、1924年意大利、1925年日本也建立了电台,至20年代末,北美和欧洲各国大多有了自己的广播。

2、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期,广播的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数量猛增,节目容更加丰富,形式趋向多样,社会各领域的斗争、生产、生活得到全面反映。

二次大战中,广播为战争服务,各国尤其重视对外广播。

战后广播进入全盛阶段,成了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

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出现了评论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

其作用日益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1927年,荷兰为维护殖民统治,开始向海外殖民地广播,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美国广播从为商业服务转向更多地为政治服务: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1933年通过无线电广播作了四次“炉边谈话”,成为美国政治史上重要事件和广播史上的里程碑。

1935调频广播,调频电台变随之出现。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家采用了调频广播,这种广播的优点是音质好、不易受干扰、可以提高广播的收听效果。

203、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广播的调整与复兴期:50年代电视的出现制止了广播的黄金时代,经营广播成了赔本的生意。

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播发展开始停滞、下降,广播进入调整时期。

1970年以后,是广播的竞争时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电视传播的逐渐普及,广播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许多国家(地区),广播的收听率明显下滑,严重威胁着广播电台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注意力集中于下列几个方面:①注意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

②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③办多套节目;④办多种语言节目;⑤办专业台广播;⑥加强对外广播。

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在应用调幅、调频两种技术以后,广播现在已进入数字化阶段。

与此同时,传统的无线广播正在同电脑网络相结合,向网上广播发展。

(三)、电视的诞生与发展:1、电视技术的准备:●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利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这一发明,形成了现代电视的雏形。

1897像真空管,率先解决了电波映像原理问题。

1906年,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出放大的电子管,这对无线电放大技术和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

1907年,俄国教授罗津格得到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特许权。

1911年,他又研制成功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用它显示了简单的电视图像。

1913电子扫描及其偏转控制原理。

这一研究成果,至今仍是电视技术的基础理论。

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华伊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电视画面,可以取代由许多光电管组成的摄像屏和笨重的机械转盘,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电视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英国科学家贝尔德。

1925年,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的显示了一个人的头像。

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贝尔德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

3、正式的电视播送: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1936年11月2日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8年联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相继建立电视台,第二年正式播送节目。

11月26日,德国转播4、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二战爆发,使得世界各国刚刚开始发展的电视广播事业限于停滞状态或者一度中断。

(全世界仅有六家)。

CBS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电视事业在战后又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图像(1954年试验成功并正式广播)。

1956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高清晰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发展。

1981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高清晰度电视。

5、通讯卫星时代1945年5设想。

●1957年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2年美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电星一号”。

二、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制式(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1、国营制度型主要代表:中国朝鲜2、公共制度型主要代表:英国、荷兰、比利时3、商业制度型主要代表:日本、、美国(二)、电视传播的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1953年,美国NTSC制1962年,西德和欧洲一些国家在N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PAL制。

1966年,以法国为首,SECAM(塞康)制以上三种制式的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美、德、法三国在技术上激烈对抗的结果。

我国电视使用PAL制;美国使用N制;法国使用S制;第二个专题节目篇——节目形态及节目构成元素一电视节目和电视栏目定义1、电视节目:按照《广播电视辞典》的解释,电视节目指电视台各种播出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电视节目实际上涵盖了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容和形式的电视作品。

电视节目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系统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2、电视栏目:指有固定时间、固定长度、固定风格并定期播出的电视节目,体现了一种板块化的组织方式,是电视制作和播出中的基本衡量单位之一。

从宏观上说,电视栏目是电视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看,电视栏目是电视频道编排的基本单元。

二、电视节目构成元素1、画面关于画面,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图像。

2、解说词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约定俗成的叫法。

3、同期声同期声是指电视画面拍摄过程中同步记录的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或是根据需要专门安排的对人物的采访。

4、字幕电视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号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对声音与画面所表达容的强化和补充。

5、音乐音响电视音乐音响的电视节目中应用,具有画面和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境界,成为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补充延伸。

运用时,要求与画面风格保持统一,能够达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作用。

6、主持人一般主持人都应该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政治素质、精神素质、业务素质(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语言表达、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等)。

三、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1.创意对于电视剧就是“故事大纲”,对于电视专题节目、电视栏目就是“选题”的确定。

2.文案何谓文案,对于电视剧就是“剧本”,对于电视专题节目、电视栏目就是“策划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的确定、场景的选择和分镜头(有的还包含解说词)。

3.资料整理将节目中要用到的文字资料和视频素材进行整理。

4.前期拍摄电视栏目分为:演播室(录影棚)拍摄、外景拍摄。

电视剧、专题节目:分镜头拍摄、采访拍摄。

5.后期剪辑根据剪辑脚本,用资料、前期拍摄的画面素材来剪辑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6.节目包装片头、片尾、片花的制作,特技的制作、上音乐、字幕等。

四、电视节目分镜头基础1.镜头镜头就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这里的镜头不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而是指摄像机拍摄下来的画面)。

换句话说,镜头就是摄像机连续拍下来的一段画面。

2.景别是指被摄主体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大小和围。

一般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在电视节目中,不同的景别承担着不同的表现功能:远景:展示巨大空间,交待地点和环境,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情感;全景:表现事物全貌、全体,展示人物全部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景: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及其位置关系;近景:展示人物表情、情绪的变化;特写:突出刻画被摄对象和细节描写。

节目篇之——纪录片一、纪录片的类型1、新闻纪录片2、历史文化纪录片3、理论文献纪录片4、人文社会纪录片5、自然科技纪录片6、人类学纪录片二、纪录片的流派1、“京派“纪录片2、“海派“纪录片3、“西部“纪录片节目篇之——谈话节目一、定义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二、类型容分类形式分类1.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1.聊天式谈话节目2.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 2.访谈式谈话节目3.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 3.论辩式谈话节目4.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 4.综合式谈话节目三、元素1、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元素主持人、现场嘉宾、专家学者、现场观众、音响乐队四、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实话实说》:伪真实中的话题互动《超级访问》:娱乐化的时尚对白《天天向上》:趣味性的文化表达节目篇之——电视娱乐节目一、娱乐节目勃兴的动力因素1、政治环境宽松是娱乐节目产生的前提2、经济提高是娱乐节目发展的基础3、文化事业发达是娱乐节目进步的土壤4、人类对自由和快乐的渴望是娱乐节目发展的动力三、娱乐节目涵义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具有审美性、游戏性、参与性特征,以满足电视观众娱乐需要的节目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